荆轲
提醒您,本文是荆轲的简介,如果您想查看荆轲的诗,可以点击荆轲的诗全集 查看。
荆轲(?-前227年),战国末期卫国朝歌(河南淇县)人,著名刺客。也称庆卿、荆卿、庆轲。受燕太子丹之托入刺秦王嬴政,失败被杀。荆轲其人典故被收录在司马迁《史记·卷八十六·刺客列传·第二十六》之中,“图穷匕见”的典故即来自此。
早年
传说荆轲本是齐国庆氏的后裔,后迁居卫国,始改姓荆。荆轲喜欢读书击剑,曾游说卫元君,不为所用。后游历天下,与四方名士豪杰交往。曾经在榆次和盖聂论剑,话不投机,盖聂怒目而视,与荆轲不欢而散。又在邯郸和鲁句践争道,鲁句践怒斥他,他默默逃走。又到燕国,和当地的狗屠夫及擅长击筑的高渐离结交,成为知己。荆轲喜欢喝酒,每天和高渐离在街市中喝酒,酒酣之时,高渐离击筑,荆轲唱歌,唱着就哭了起来,认为天下没有知己。燕国处士田光也结识荆轲,认为他不是平常人。
受太子丹礼遇
时秦王政即将伐燕,燕太子丹和田光商议如何抵抗秦国。田光说自己年老,不能成大事,于是向太子丹推荐了荆轲,在田光离开之前,太子丹对他说了一句:“我与你谈的是极为机密的计划,你千万别传扬出去。”田光找到荆轲,对荆轲说了把他向太子推荐的事后,就说:“太子既然对我不放心,就表示我不是一个被太子所信任的侠义之人,你赶紧去见太子,并告诉太子,田光已死,表明我绝不会泄漏机密。”于是,田光拔剑自刎而死。
荆轲急去见太子丹,太子丹知田光已死,痛哭不已。对荆轲说:“现在秦国吞并土地,欲望没有止境。不到吞并天下所有的土地使海内所有的诸侯称臣的地步,它就不停止侵略。现在秦已灭韩国,吞并了韩国所有的土地。又出兵南伐楚,北攻赵。王翦带兵几十万攻漳、邺,李信攻打太原、云中。赵国不能支撑,一定会投降,那么接下来就轮到燕国了。燕国弱小,无法抵抗秦国。诸侯惧怕秦国,不敢合纵。我有一条计策,派勇士出使秦国,以重利诱之。秦王贪婪,一定想得到利益。这时就劫持他,使他归还所侵占的诸侯土地,就像以前曹沫对齐桓公所作的一样。这样最好不过,如果不行,就杀了他。秦国一时无主,一定内乱。这时诸侯合纵,一定能打败秦国。但我不知派谁合适,请荆卿为我留意。”荆轲想了很久:“这是国家大事,我才能低下,恐怕不足以胜任。”太子急忙磕头,再三请求。荆轲于是答应,太子马上尊荆轲为上卿,安排他住最好的屋子,每天问安,供给三牲俱全的食物,车马美女随他享受。
太子丹与荆轲商议行刺秦王政,必须先有机会接近他,而接近他必须先取悦他,如果献上燕督亢地图,秦王政一定会很高兴的接见。由于太子丹曾在秦国做过人质,对秦王政有一定的了解,他知道秦王政疑心重,连殿前武士都不准携带刀剑,外国使节晋见则更当不得配剑,所以必须用匕首行刺,将匕首藏在地图内,在替秦王展示地图,秦王专心聆听简报时,趁机行刺,若未刺及秦王的要害,则秦王不会毙命,如果在匕首上淬上剧毒,只要画破秦王身体的任何部位,都会毒发身亡。于是,荆轲去赵国的榆次找到铸剑名匠徐夫人(男,姓徐,名夫人),铸造淬有剧毒的匕首一把,可以见血封喉。[1]
后来荆轲对太子丹说:“只凭一张燕督亢地图,未必能取信秦王政,一定还要有一信物。从秦国逃来的樊於期将军,秦王悬赏金千斤邑万家来要他的首级。如果用樊将军的首级和燕国督亢的地图献给秦王,秦王一定会接见我,这是我就可以报答您了。”太子丹惊讶地说:“樊将军在穷途末路的时候来投奔我,我不能这样背信忘义的杀他,请您另想办法。”
荆轲知道太子不忍心,就私下见樊於期,说:“秦国迫害将军也太厉害了,父母宗族都被杀了,又悬赏金千斤邑万家来要你的首级,将军怎么办?”樊於期说:“每次我想到这事,就恨透了秦王,但实在想不出什么好办法。”荆轲说:“现在有一条计策可以解燕国的忧患,报将军的仇,怎么样?”樊於期问:“什么计策?”荆轲说:“希望得到将军的项上人头献给秦王,秦王一定开心地来接见我,这时我左手抓住他的袖子,右手用匕首刺进他的胸膛,将军觉得怎么样?”樊於期知道自己的仇能报了,毅然自刎。太子听说这事,急忙赶来,伏尸痛哭,后来用匣子把樊於期的头盛了。
燕国有勇士秦舞阳,十三岁就杀了人,人们都不敢正眼看他。秦舞阳担任荆轲的副手。过了很久,荆轲仍迟迟未行。太子丹以为荆轲反悔了,就说:“荆卿难道有别的想法吗?我请求让秦舞阳先去秦国吧。”荆轲怒,斥责太子道:“太子为何心急?我之所以留下,是想等我的朋友一起。既然太子催促,那我们现在就走吧。”
于是太子以荆轲为燕国正使,秦舞阳为副使,出发去秦国。太子和宾客中知道这件事的,都穿白衣在易水边送荆轲。在易水边,祭过道路之神,就要上路了。高渐离击筑,荆轲和着用变征调唱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用来又用羽声歌唱,史书上说,高渐离击筑,荆轲悲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唱得太悲壮了,以至于听者嗔目,发尽上指。
行刺秦王
荆轲到了秦国后,重赂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蒙嘉先对秦王说:“燕王非常惧怕大王您,不敢带兵抵抗,愿意带领整个国家投降,做个郡县的小吏,可以奉守先王的宗庙。恐惧到自己不能说,谨派使者带樊於期的头和燕国督亢的地图献上。”秦王大喜,就穿朝服,设九宾,来接见燕国的使者。荆轲手捧装樊於期的头的匣子,秦舞阳手捧地图跟在后面。到了殿上,秦舞阳脸色忽然变得很恐惧,群臣感到奇怪。荆轲回头看了下秦舞阳,笑着说:“北方蛮夷小人,没有见过天子的威严,所以恐惧。请大王原谅。”秦王对荆轲说:“把秦舞阳拿的地图拿来。”荆轲把地图拿来,秦王打开地图,图穷而匕显。荆轲左手抓住秦王袖子,右手用匕首刺秦王。秦王大惊,站了起来,挣断衣袖。想要拔剑,却剑身太长,拔不出来。荆轲追秦王,秦王绕着柱子逃跑。大臣们都惊慌失措,武士都在殿下,没有诏谕不能上殿。这时,侍医夏无且把一个药囊向荆轲扔去,荆轲伸手挡了一下,群臣一齐喊:“大王背剑。”秦王趁这时把剑转到背后拔出,回头砍断荆轲的左腿。荆轲倒地,将匕首扔向秦王,不中,中铜柱。秦王向荆轲连砍八剑,荆轲自知失败,靠在柱上笑着对秦王说:“我之所以没有成功,是因为想生擒你,迫使你把诸侯的土地归还。”武士冲上殿来,杀掉荆轲。秦王半晌没有回过神来。
后世评价
荆轲在后世一直是作为反抗强暴的壮士形象出现的,后人多有吟咏
唐沈佺期有《入卫作》
淇上风日好,纷纷沿岸多。绿芳幸未歇,泛滥此明波。采蘩忆幽吹,理棹想荆歌。郁然怀君子,浩旷将如何
晋陶渊明有《咏荆轲》:
“燕丹善养士,志在报强嬴。
招集百夫良,岁暮得荆卿。
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
素骥鸣广陌,慷慨送我行。
雄发指危冠,猛气冲长缨。
饮饯易水上,四座列群英。
渐离击悲筑,宋意唱高声。
萧萧哀风逝,淡淡寒波生。
商音更流涕,羽奏壮士惊。
心知去不归,且有后世名。
登车何时顾,飞盖入秦庭。
凌厉越万里,逶迤过千城。
图穷事自至,豪主正怔营。
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
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
唐骆宾王有《于易水送人》:
“此地别燕丹,
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
今日水犹寒。”
1990年中华电视台八点档国语连续剧“六壮士之易水寒”主题曲,词曲靳铁章:
“淡淡的对我说声再见,看那江水悠悠流;
听那北风低声唱,壮士别了。
猛抬头望那千古白云,多少英雄豪杰;
不以成败论英雄,且仰天长啸。
纵然一去不归,纵然一去不回。
你那高亢歌声依旧,而我泪已流;
潇洒的笑声,千古长留。
刹那的绚烂,终归于宁静;
短促的生命,贵在永恒。
纵然一去不归,纵然一去不回。”
注释
1.^ 《战国策·燕策三》:“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史记·刺客列传·荆轲》:“燕太子丹使轲刺秦王,豫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粹之。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司马贞索隐:“徐,姓;夫人,名。谓男子也。”
猜您喜欢更多》
精品推荐
-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泊秦淮》优质课教学视频+PPT课件+教案,天津市
- 每天日常投篮练习第一天森哥打卡上脚 Nike PG 2 如何调整运球跳投手感?
-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六章 常见的光学仪器(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下册7.2《探索平行线的性质》
- 沪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练习册20.4(2)一次函数的应用2P8
- 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有余数除法的简单应用》
-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认识东、南、西、北》
-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15课小数乘小数一
- 沪教版八年级下次数学练习册21.4(2)无理方程P19
-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泊秦淮》优质课教学视频+PPT课件+教案,辽宁省
分类导航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精选
- 元曲精选
- 古诗十九首
- 小学古诗
- 小学生必背古诗80首
- 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
- 写景的古诗
- 咏物诗
- 描写春天的古诗
- 描写夏天的古诗
- 描写秋天的古诗
- 描写冬天的古诗
- 描写雨的古诗
- 描写雪的古诗
- 描写风的古诗
- 描写花的古诗
- 描写梅花的古诗
- 描写荷花的古诗
- 描写柳树的古诗
- 描写月亮的古诗
- 描写山的古诗
- 描写水的古诗
- 描写长江的古诗
- 描写黄河的古诗
- 描写儿童的古诗
- 山水诗
- 田园诗
- 边塞诗
- 含有地名的古诗
- 节日古诗
- 春节古诗
- 元宵节古诗
- 清明节古诗
- 端午节古诗
- 七夕古诗
- 中秋节古诗
- 重阳节古诗
- 古代抒情诗
- 伤怀的古诗
- 咏史怀古诗
- 爱国古诗
- 送别诗
- 离别诗
- 思乡诗
- 思念的诗
- 爱情古诗
- 励志古诗
- 哲理诗
- 闺怨诗
- 赞美老师的古诗
- 赞美母亲的古诗
- 关于友情的古诗
- 关于战争的古诗
- 忧国忧民的古诗
- 婉约诗词
- 豪放诗词
- 人生必背古诗
- 论语
- 诗经
- 孙子兵法
- 三十六计
- 史记
- 周易
- 山海经
- 资治通鉴
- 黄帝内经
- 了凡四训
- 梦溪笔谈
- 千字文
- 世说新语
- 左传
- 大学
- 中庸
- 尚书
- 礼记
- 周礼
- 仪礼
- 庄子
- 鬼谷子
- 老子
- 孟子
- 墨子
- 荀子
- 韩非子
- 列子
- 淮南子
- 管子
- 尉缭子
- 吴子
- 伤寒论
- 天工开物
- 素书
- 汉书
- 文心雕龙
- 吕氏春秋
- 孝经
- 孔子家语
- 颜氏家训
- 孙膑兵法
- 搜神记
- 笑林广记
- 楚辞
- 乐府诗集
- 论衡
- 百战奇略
- 战国策
- 三国志注
- 将苑
- 六韬三略
- 反经
- 公孙龙子
- 司马法
- 逸周书
- 黄帝四经
- 清官贪官传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贞观政要
- 金刚经
- 佛说四十二章经
- 水经注
- 农桑辑要
- 文昌孝经
- 六祖坛经
- 地藏经
- 徐霞客游记
- 弟子规
- 增广贤文
- 幼学琼林
- 冰鉴
- 容斋随笔
- 智囊
- 围炉夜话
- 商君书
- 魏书
- 周书
- 三字经
- 子夏易传
- 笠翁对韵
- 公羊传
- 尔雅
- 三国志
- 后汉书
- 明史
- 晋书
- 宋史
- 新唐书
- 旧唐书
- 隋书
- 元史
- 宋书
- 北齐书
- 新五代史
- 陈书
- 金史
- 南齐书
- 梁书
- 旧五代史
- 辽史
- 北史
- 南史
- 续资治通鉴
- 明季北略
- 浮生六记
- 高士传
- 大唐西域记
- 传习录
- 小窗幽记
- 国语
- 说苑
- 本草纲目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千金方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茶经
- 百家姓
- 智囊(选录)
- 罗织经
- 朱子家训
- 陶庵梦忆
- 红楼梦
- 三国演义
- 聊斋志异
- 西游记
- 水浒传
- 儒林外史
- 封神演义
- 太平广记
- 警世通言
- 镜花缘
- 醒世恒言
- 剪灯新话
- 隋唐演义
- 初刻拍案惊奇
- 老残游记
- 博物志
- 孽海花
- 三侠五义
- 穆天子传
- 二刻拍案惊奇
- 喻世明言
- 说唐全传
- 老残游记续集
- 三刻拍案惊奇
- 四十二章经
- 心经
- 法华经
- 华严经
- 楞伽经
- 无量寿经
- 圆觉经
- 易传
- 抱朴子
- 阴符经
- 黄庭经
- 文子
- 太玄经
- 悟真篇
- 声律启蒙
- 随园诗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