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复习资料(7)
邵燕祥杂文二题(和尚之喻、《圣经》拟作)
作者:邵燕祥,著有诗集《到远方去》和《迟开的花》等。80年代后期起又以写作杂文名世,著有杂文集《忧乐百篇》等。
1.简答本篇的主题
《和尚之喻》围绕民间流传的有关和尚的谚语,通过枚举与分析,针顺利完成了社会垂涎中存在的种种矛盾和不公的现实,体现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深切关注和悉心观察,同时也揭示了民谚之所以取譬于和尚,实在是为了曲折地反遇和表达他们对俗世现实的观察和评判。以《圣经》所包含的宗教背景为隐喻,使尖锐的社会批判意识以含蓄的方式表现出来;但两者都体现了作者作为一个当人知识分子对现实清醒的批判意识和高度的责任感。
2.简析《和尚之喻》是如何通过枚举有关和尚的民谚,逐步加深对现实的批判力度的。
文章从“僧多粥少”到“三个和尚没水吃”,从“不看僧面看佛面”到歪嘴的和尚“,逐渐加深了对现实生活中矛盾和不合理现象的批判力度。”僧多粥少“揭示的是佛门面临的生存威胁下的矛盾;”三个和尚没水吃“则是生存需要之上的”人情味“,已经是一种人际关系了;而”不看僧面看佛面“,作者看似以随意而谈的方式娓娓道来,其实是以递进的方式,逐步加深了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力度,从而体现文章的主题。
3.简析《(圣经)拟作》的构思特点
《(圣经)拟作》则构思巧妙,通过拟作与原文之间的对比,以《圣经》所包含的宗教背景为隐喻,使尖锐的社会批判意识以含蓄的方式表现出来;但两者都体现了作者作为一个当人知识分子对现实清醒的批判意识和高度的责任感。
4.分析作者通过文士和法利赛人的话所揭示的深刻含义
作者借宗教故事,无非是为了以隐喻的方式来揭示和批判现实,文士和法利赛人的言行,很容易使人联想起在极左政治占统治地位的年代里,那些以“阶级血统”论罪,以人的政治立场态度定刑,重复谎言可以成为真理等等也许刚刚成为过去的历史,而这些揭示对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现实,仍富于警示意义。
我与地坛
作者:史铁生,著有短篇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奶奶的星星》及长篇小说《务虚笔记》等。
1.简答本文的主题意蕴
《我与地坛》以北京的地坛公园为背景,通过作者与地坛的长久对峙,将个体的情感和生命投射到地坛一草一木、一景一石之上,在凝神冥想中展开想象的翅膀,从对自身经历的思考中,逐渐超越个体命运的挫折和苦难,探询生存的意义、死亡的意味和工作的价值,进而感悟生命的永恒和宇宙的生生不息,体现了作者博大的胸襟和执著的探索精神。
2.结合作者生平,分析本文所揭示的生命价值在于勇敢地面对命运挑战的哲理。
本文所描述的内容,就是作者心路历程的真实写照。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是从自身的残疾开始的,在他面对命运的突然打击的时候,他在震惊、痛苦之余,内心对命运的不公充满着怨恨,但当人一旦把目光从自己投向别人时,开始有了新的发现,他看到母亲因为儿子的残疾其实比他承受着更大的痛苦,而自己无谓发泄往往给母亲增添了更深的痛苦和折磨;再看看周围的人群,他发现每个人都有自己需要面对的命运,而每个人的命运都布满了坎坷,只是呈现出不同的方式而已。进而他发现了生命本来就是不圆满的,从而领悟到生命的意义本来就是在于自己的选择和抗争之中,只有勇敢地面对命运的残缺,挑战命运,才能体现出生命的价值来。不过,作者在本文中将这些抽象的命运思考用较为形象化的方式加以表达,他把自己的情感投身到地坛公园的景物和在那里出现的许多不知名的人物身上,通过对他们的观察、分析、推测来呈现自己思考的过程,从而使文章具有一种深沉的审美感染力和深刻的思想启迪作用。
3.简析本文是如何一步步揭示主题的。
作者并没有着意于文章的结构,而是在与地坛的精神感应中,不急不慢地带出对自己经历的回忆,不仅将探寻的结果告诉读者,而且在包含沧桑的叙说中,抽丝剥茧般地呈现出探寻的过程:母亲“艰难的命运,坚忍的意志和毫不张扬的爱”,使他因突如其来的劫难而生的狂躁之气渐渐地平息,并将关注的目光投向他人;于是在命运对弱者的不公、对好胜者的戏弄、对普通人的磨难里领悟到个体人生的有限生命、宇宙和无限境界:“宇宙以其不息的欲望将一个歌舞炼为永恒。这欲望有怎样一个人间的姓名,大可忽略不计。”在付出了尖锐的痛苦和执著的理性思考后,作者换来了超越痛苦的生命的充实与欢乐;由遭遇磨难,追问命运的非常之心,升华为一种从容面对苦难和挑战的温煦平静的平常之心。本文语调平缓,情感真挚,意境优美、深邃、高远。
草木篇
作者:流沙河,原名余勋坦。著有诗集《农村夜曲》、《告别火星》、《流沙河诗集》等。本篇是咏物言志散文诗。
1.简答本篇的主题意蕴
整组诗构成了一种真诚热烈的基调,在它的衬映下,诗人那强烈的善恶之心,对于刚直人格的执意追求,都凸现得相当清晰。正是这一点,赋予了这组诗一种动人的力量。它不但是诗人对世事的坦率的描述,而且正像组诗的题记中引用的白居易诗所暗示的,更是他如何面对这世事的真诚的告白。
2.简析本篇中白杨、藤、仙人掌、梅和毒菌等物像的象征寓意。
白杨象征了孤傲不屈、不为暴力和强权所驯服的品格;仙人掌象征正直顽强、宠辱不惊的品格;梅花则是心怀崇高的理想或纯洁的爱情,不取媚于时的脱俗高洁的品格;藤象征那种为了私利而不顾一切,寄生于他人踩着别人往上爬的人;毒菌象征那种居心叵测,用漂亮的外衣包裹自己以迷惑和毒害他人的鬼蜮行为。
【自考“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复习资料(7)】相关文章:
热点推荐:
文学
- 2016-06-28【文学】2016年自考文学概论(一)考点:文学形象的系统性
- 2016-06-28【文学】2016年自考文学概论(一)考点:具体可感性
- 2016-06-28【文学】2016年自考文学概论(一)考点:艺术概括性
- 2016-06-28【文学】2016年自考文学概论(一)考点:审美理想性
- 2016-06-28【文学】2016年自考文学概论(一)考点:审美属性
- 2016-06-28【文学】2016年自考文学概论(一)考点:西方典型论发展的三阶段
- 2016-06-28【文学】2016年自考文学概论(一)考点:典型论在现代中国的发展
- 2016-06-28【文学】2016年自考文学概论(一)考点:典型的特征性
其他最新资讯
- 2023-12-29【自考政策】广西自考网络助学平台新增61门课程
- 2020-12-04【免考问题】哪些证书可以免考自考相关课程?
- 2020-12-04【免考问题】自考免考有哪些条件?
- 2020-12-04【综合问题】自考本科文凭有用吗?
- 2020-12-04【综合问题】自考本科需要考多少门课?
- 2020-11-17【综合问题】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网上报名常见问题及解答
- 2020-11-17【经济学】2012年自考“中国税制”笔记串讲(8)
- 2020-11-17【自考政策】全国自考办领导:未来自考将大力发展网络助学
网友关注
- 【考务考籍】北京网络技术应用专业证书课报考15日截止
- 【考试安排】2015年北京自考非笔试课程考试安排
- 【考试安排】2015年上半年青海自考考试时间安排表
- 【考务考籍】2011年北京7月自考通知单开查
- 【考试安排】2015年4月上海市自考课程安排表(第一周)
- 【考试安排】陕西关于停考对外经济管理概论等6门课程及所涉专业顶替停考课程安排
- 【考务考籍】厦门2011年上半年自考免考办理通知
- 【考试安排】2015年4月黑龙江自考停考专业开考计划
网友关注视频
-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下册7.2《探索平行线的性质》
- 外研版英语三起5年级下册(14版)Module3 Unit2
- 第8课 对称剪纸_第一课时(二等奖)(沪书画版二年级上册)_T3784187
- 化学九年级下册全册同步 人教版 第18集 常见的酸和碱(二)
- 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下册9.2《中心对称和中心对称图形》
- 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有余数除法的简单应用》
-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老山界》优质课教学视频+PPT课件+教案,安徽省
-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六章 常见的光学仪器(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