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摅
提醒您,本文是曹摅的简介,如果您想查看曹摅的诗,可以点击曹摅的诗全集 查看。
曹摅(?-308年),字颜远,谯国谯县人,西晋官员、文学家,官至襄城太守、征南司马,曾祖父为三国时曹魏大司马曹休。曹摅善治地方,爱民如子,担任临淄令期间更被称为“圣君”。其生平见载于《晋书·良吏传》中,张隐《文士传》中亦简载其生平。[1]
生平
曹摅是三国时代曹魏宗室曹休的后代,祖父曹肇是曹魏卫将军。曹摅自小已有孝名,为人好学,擅长诗文,西晋太尉王衍对他十分欣赏,为他安排补任临淄令。担任县令期间,曹摅治县有方,明察秋毫,深受百姓爱戴。后来曹摅入朝为尚书郎,再转任洛阳令,治绩斐然。期间曾一度因病辞任,但不久又再次出任洛阳令。
齐王司马冏当权时,以曹摅及左思担任记室督。一次司马冏随意地跟曹摅讨论:“天子被贼臣所挟持,没有作为之时,我率领天下义兵兴复王室,如今入辅朝廷,解救时艰,却有人劝我事后应返回自己的封国,你有什么看法呢?”曹摅便说:“论到荡平国贼,匡复皇室,古今人臣之中没有一人的功劳比得上大王您了。不过,世间事情总不会永恒地昌盛顺意,这不单有人为的因素,也是天意的安排。既然在下蒙您询问,我也不敢不据实回应。在下希望大王能够居高思危,在满足的时候顾虑危机,现在应该要精选官员,一心为公,放弃私欲,保举贤士善人,务要为朝廷安置人才,然后就可以整顿车马,礼拜天子,回归自己的藩国,如此我们齐国臣属必定上下同庆,这也是我等无上的荣幸啊。”可是司马冏并没有接纳曹摅的建议。[2][3]后来曹摅转任中书侍郎。长沙王司马乂征曹摅为骠骑司马。司马乂失势后,曹摅亦受牵连而遭免官,并遭逢丧母。晋惠帝在位后期,重新起用曹摅为襄城太守。[4]
永嘉二年(308年),高密王司马简镇守襄阳,以曹摅为征南司马。当时流人(因犯罪而遭流放的人)王逌等人聚众劫掠城邑,司马简派遣参军崔旷征讨王逌,令曹摅担任护军。崔旷是一名狡诈凶横之徒,他欺骗曹摅在前线作战,自己则佯称担任后援。当曹摅与王逌于郦县大战时,崔旷没有出现救援,曹摅被逼孤立作战,最终因寡不敌众而战死。当曹摅的故吏及曾受其管治的百姓知道曹摅的死讯后,相继到曹摅葬地奔丧,并于路上一直号哭着,就如为自己父母奔丧般伤痛。可见曹摅如何受民众爱戴及思念。[5]
特征
曹摅是一名优秀的父母官,他爱民如子,明于断案,处事据情依理,令百姓感恩戴德,因而被编进《晋书·良吏传》中。在他将要担任临淄令的时候,临淄有一名寡妇,丈夫死后一直谨慎奉养家姑。家姑念媳妇年轻丧夫,便劝她改嫁,可是媳妇坚决不从。家姑痛心媳妇守节辛苦,于是悄悄自杀。然而夫家的亲友竟凭此状告妇人谋杀家姑,县令便对妇人严刑拷问,妇人受不住刑痛苦楚,屈打成招,被判处决。恰逢曹摅到任接掌县务,知道此案中有冤情,于是详加追查,结果终于获悉真相,还妇人清白,当时县民都称颂曹摅查案明断。[6]宋代郑克所著《折狱龟鉴·卷一·释冤上》有“曹摅明察”条,记载曹摅救临淄寡妇一事,称“临淄寡妇若不遇曹摅,则与东海、上虞无以异矣。惟鉴彼负冤之可戒,乃显此释冤之足尚,故附着之”。[7]同时代桂万荣所著《棠阴比事》亦载“曹摅明妇”条。[8]
某年岁晚,曹摅巡行牢狱,看见狱中有很多死囚。曹摅心生怜悯,向他们说:“你们因不幸而来到这鬼地方,可以怎样呢?新年是人所重视的日子,你们难道不想见一下家人吗?”死囚们都大哭起来说:“如果可以让我们回一次家,我们纵死也无憾了。”曹摅便下令打开牢狱,释出所有的死囚,让他们回家度岁,并必须即日回牢。当时的掾吏都认为这做法不当,反对曹摅的决定。曹摅说:“这些人虽然都只是小人物,但我以恩义相待,他们必定不会辜负我,我会为各位承担责任。”当日,死囚们回家看过家人后,果然相继回到狱中,并无一人违背承诺,此举令到全县吏民叹服不已,大家都称曹摅为“圣君”。[9]后人称此事为“曹摅约囚”。[10]
曹摅转任洛阳令时,仍以仁德处事,明于断狱,受到百姓的拥戴。某次天降雨雪,皇宫内有马匹于夜间失踪,宫中官吏大加查探,都找不到马匹的踪迹。曹摅却下令拘捕守门卫士。官吏们均不认同是守门卫士所为,曹摅便分析道:“皇宫守卫森严,外人不敢冒险潜入犯案,必然是守门者烧食马匹取暖御寒。”连番盘问之下,守门卫士最终果然认罪。[11]《太平御览·卷二百六十七》载曹摅为寡妇断案及担任洛阳令时查失马二事。[12]曹摅担任襄城太守时,襄城已因屡经战乱波及而残破凋零。曹摅赴任后,振弊起衰,不足一年便令襄城重新恢复生机。[13]可见曹摅为官善治。
文学表现
曹摅有多首诗作传世,题材多以赠友为主。[14]当中以《感旧诗》最为著名:
富贵他人合,贫贱亲戚离。廉蔺门易轨,田窦相夺移。 晨风集茂林,栖鸟去枯枝。 今我唯困蒙,郡士所背驰。 乡人敦懿义,济济荫光仪。 对宾颂有客,举觞咏露斯。 临乐何所叹,素丝与路歧。
《晋书·殷浩传》载殷浩曾吟颂此诗首两句送别其甥韩伯。[15]萧统《昭明文选·卷二十九》亦载有此诗。《隋书·经籍志》载有“征南司马曹摅集三卷,录一卷”的纪录;《旧唐书·经籍志》及《新唐书·艺文志》均载有“曹摅集二卷”的纪录。
评价
《晋书·良吏传》:“摅少有孝行,好学善属文。”“一县叹服,号曰圣君。”“仁惠明断,百姓怀之。”
张隐《文士传》:“少厉志操,博学有才藻。”“仕晋,辟公府,历洛阳令,有能名。”
刘勰《文心雕龙·才略》:“成公子安选赋而时美,夏侯孝若具体而皆微,曹摅清靡于长篇,季鹰辨切于短韵,各其善也。”沈谦补充:“成公绥撰作辞赋,时有优美之佳构;夏侯湛具备各体,但无广大之特色;曹摅之长篇四言,词句清新而流靡;张翰之短篇韵文,明辨而切当。以上四家,均各具优点。”
锺嵘《诗品·卷中》:“季伦颜远,并有英篇。”
备注
1.^ 裴松之注《三国志·曹休传》引张隐《文士传》:“肇孙摅,字颜远,少厉志操,博学有才藻。仕晋,辟公府,历洛阳令,有能名。大司马齐王冏辅政,摅与齐人左思俱为记室督。从中郎出为襄阳太守、征南司马。值天下乱,摅讨贼向吴,战败死。”
2.^ 《晋书·良吏传·曹摅传》:“及齐王冏辅政,摅与左思俱为记室督。冏尝从容问摅曰:‘天子为贼臣所逼,莫有能奋。吾率四海义兵兴复王室,今入辅朝廷,匡振时艰,或有劝吾还国,于卿意如何?’摅曰:‘荡平国贼,匡复帝祚,古今人臣之功未有如大王之盛也。然道罔隆而不杀,物无盛而不衰,非唯人事,抑亦天理。窃预下问,敢不尽情。愿大王居高虑危,在盈思冲,精选百官,存公屏欲,举贤进善,务得其才,然后脂车秣马,高揖归籓,则上下同庆,摅等幸甚。’冏不纳。”
3.^ 《资治通鉴·晋纪六·孝惠皇帝中之上》:“冏谓曹摅曰:‘或劝吾委权还国,何如?’摅曰:‘物禁太盛,大王诚能居高虑危,褰裳去之,斯善之善者也。’冏不听。”
4.^ 《晋书·良吏传·曹摅传》:“寻转中书侍郎,长沙王乂以为骠骑司马。乂败,免官。因丁母忧。惠帝末,起为襄城太守。”
5.^ 《晋书·良吏传·曹摅传》:“永嘉二年,高密王简镇襄阳,以摅为征南司马。其年流人王逌等聚众屯冠军,寇掠城邑。简遣参军崔旷讨之,令摅督护旷。旷,奸凶人也,谲摅前战,期为后继,既而不至。摅独与逌战于郦县,军败死之。故吏及百姓并奔丧会葬,号哭即路,如赴父母焉。”
6.^ 《晋书·良吏传·曹摅传》:“县有寡妇,养姑甚谨。姑以其年少,劝令改适,妇守节不移。姑湣之,密自杀。亲党告妇杀姑,官为考鞫,寡妇不胜苦楚,乃自诬。狱当决,适值摅到。摅知其有冤,更加辩究,具得情实,时称其明。”
7.^ 《折狱龟鉴·卷一·释冤上》
8.^ 《棠阴比事》:“晋曹摅为临淄令日,有寡妇养姑甚谨。姑以其年少,劝令改适。妇守节不移。姑湣之,宻自杀亲党,乃诬其妇。妇不胜拷讯,即自诬服。摅初到,疑其冤,更加辩究,具得实情。时称其明。”
9.^ 《晋书·良吏传·曹摅传》:“狱有死囚,岁夕,摅行狱,湣之,曰:‘卿等不幸致此非所,如何?新岁人情所重,岂不欲暂见家邪?’众囚皆涕泣曰:‘若得暂归,死无恨也。’摅悉开狱出之,克日令还。掾吏固争,咸谓不可。摅曰:‘此虽小人,义不见负,自为诸君任之。’至日,相率而还,并无违者,一县叹服,号曰圣君。”
10.^ 德育故事:曹摅约囚
11.^ 《晋书·良吏传·曹摅传》:“入为尚书郎,转洛阳令,仁惠明断,百姓怀之。时天大雨雪,宫门夜失行马,群官检察,莫知所在。摅使收门士,众官咸谓不然。摅曰:‘宫掖禁严,非外人所敢盗,必是门士以燎寒耳。’诘之,果服。”
12.^ 《太平御览·卷二百六十七》
13.^ 《晋书·良吏传·曹摅传》:“惠帝末,起为襄城太守。时襄城屡经寇难,摅绥怀振理,旬月克复。”
14.^ 古诗库:曹摅全集
15.^ 《晋书·殷浩传》:“浩甥韩伯,浩素赏爱之,随至徙所。经岁还都,浩送至渚侧,咏曹颜远诗云:‘富贵他人合,贫贱亲戚离。’因而泣下。”
曹摅的诗词全集、诗集(40首全)
1、《赠韩德真诗》 魏晋·曹摅 赫赫显族。冠盖峩峩。葛延王室。蔹蔓帝家。如地之岳。如天之河。爰有...
2、《赠韩德真诗》 魏晋·曹摅 时不久留。日月其除。玄景蹉{拖扌=?}。忽沦桑榆。惜此寸阴。念彼...
3、《赠韩德真诗》 魏晋·曹摅 松以冬凋。兰以春芳。龙升在云。鱼沈于梁。大地未缀。华秀梓旁。倾质...
4、《赠韩德真诗》 魏晋·曹摅 余光不照。怨在贫妇。谷风遗旧。伐木敦友。嗟嗟人间。一薄一厚。时无...
5、《赠石崇》 魏晋·曹摅 昂昂我牧。德惟人豪。作镇方岳。有徽其高。英风远扇。峻迹遐招。攻璞..
6、《赠石崇》 魏晋·曹摅 人亦有云。上明下直。匪唯具臣。谔谔在侧。谠言既奏。朝有正色。翰飞...
7、《赠石崇》 魏晋·曹摅 美兹高会。凭城临川。峻墉亢阁。层楼辟轩。远望长州。近察重泉。郁郁...
8、《赠石崇》 魏晋·曹摅 浮蓱依水。寄生附林。托根清流。委积重阴。愿树之茂。乐川之深。太阳...
9、《赠王弘远》 魏晋·曹摅 道贵无名。德尚寡欲。俗牧其华。我执其朴。人取其荣。余守其辱。穷巷...
10、《赠王弘远》 魏晋·曹摅 尔乐伊何。志逸乐深。太府堂堂。闲房愔愔。旱不厌日。水不患霖。入欢...
11、《赠王弘远》 魏晋·曹摅 采石他山。攻璞南荆。虽无和璧。冀收瑶琼。日月愈久。曾无玉声。倾心...
12、《赠欧阳建》 魏晋·曹摅 嗟我良友。惟彦之选。弱冠参戎。既立南面。或踊而升。蔚焕其变。岂徒...
13、《赠欧阳建》 魏晋·曹摅 义阙三益。诫替离羣。侧想谠言。愿同兰芬。谓芒盖高。载越其坟。涉境...
14、《赠欧阳建》 魏晋·曹摅 昔有豹产。实能魏郑。在汉黄邵。克堪敷政。著名上代。千载遗咏。仰瞻...
15、《赠欧阳建》 魏晋·曹摅 汤汤洪川。朝宗于海。芒芒甫田。稼穑攸在。瞻彼南亩。勤{血阝}无殆...
16、《答赵景猷》 魏晋·曹摅 于铄赵生。载德相绍。挺此令嶷。素质晈晈。投迹清规。研思至道。拟秋...
17、《答赵景猷》 魏晋·曹摅 厉节伊何。如霜之荣。怀玉匿采。抱兰秘馨。藏器俟贾。潜秀养英...
18、《答赵景猷》 魏晋·曹摅 海蓄其流。山积其壤。表崇望显。源深润广。仰惟我友。含光昧爽。谁谓...
19、《答赵景猷》 魏晋·曹摅 守真良难。知德者鲜。归不闷时。乐在为善。陟彼弥高。流川日远。无忧...
20、《答赵景猷》 魏晋·曹摅 道有夷险。遇有通否。骥不称力。士贵所履。识归要会。岂嫌涂轨。茍非...
21、《答赵景猷》 魏晋·曹摅 泉竭龙逝。树茂鸟聚。郁彼北林。招其侪侣。嗟我孤根。枝叶胥胥。岁寒...
22、《答赵景猷》 魏晋·曹摅 济济京华。儁乂并凑。悠悠遐裔。我独是赴。哀此离羣。悲彼孤陋。非无..
23、《答赵景猷》 魏晋·曹摅 义着往叶。分珍来裔。庶几与子。终兹不{杀攴}。岂如冬夏。寒暑易节...
24、《答赵景猷》 魏晋·曹摅 实望嘉赠。披怀发中。直谅未闻。属致谦冲。投于幽谷。诫之已崇。客过...
25、《答赵景猷》 魏晋·曹摅 导以水柔。示以火急。宽猛相济。孰能企及。古人难慕。洪流叵挹。躯小...
26、《答赵景猷》 魏晋·曹摅 翟长载离。陈张终辱。交以时利。胡能不黩。窃怪吾子。自疑末巫。愧以...
27、《答赵景猷》 魏晋·曹摅 泛舟洛川。济彼黄河。乘流浮荡。儵忽经过。孤柏亭亭。回山峨峨。水卉..
28、《答赵景猷》 魏晋·曹摅 季秋惟末。孟冬之初。大火颓流。日月其除。嗟我怀人。离羣索居。山谷...
29、《答赵景猷》 魏晋·曹摅 修夜悠悠。寂寂闲处。情在心想。中宵寤语。有鸟自南。寄声谢汝。飞鸟...
30、《答赵景猷》 魏晋·曹摅 精诚之至。崩城陨霜。韩凡丹青。化为鸳鸯。止必交颈。飞必双翔。愿言...
31、《答赵景猷》 魏晋·曹摅 素秋授终。玄节敬御。逝将离征。我整我车。命彼仆夫。驾言北徂。告别...
32、《答赵景猷》 魏晋·曹摅 越登关阻。踰历山川。峻阜隆崇。流水泉泫。旷野冥莽。修涂泯绵。鸟鸣...
33、《答赵景猷》 魏晋·曹摅 心亦何为。顾怀所安。嗟行伊久。慨其永叹。气感异类。诚发心肝。离禽...
34、《答赵景猷》 魏晋·曹摅 古人罔极。今我不爽。愿言所钦。唯子靡两。情存口咏。心忆目想。形游...
35、《答赵景猷》 魏晋·曹摅 人则惟旧。我好惟新。一日之隔。悠若三春。矧乃于别。越兼二旬。薄暮...
36、《答赵景猷》 魏晋·曹摅 替脱俛仰。荏苒时驰。秋来冬及。节变岁移。蓁蓁之叶。漂然去枝。蔽芾...
37、《思友人诗》 魏晋·曹摅 密云翳阳景。霖潦淹庭除。严霜雕翠草。寒风振纤枯。凛凛天气清。落落...
38、《感旧诗》 魏晋·曹摅 富贵他人合。贫贱亲戚离。廉蔺门易轨。田窦相夺移。晨风集茂林。栖鸟...
39、《赠石崇诗》 魏晋·曹摅 涓涓谷中泉。郁郁岩下林。泄泄羣翟飞。咬咬春鸟吟。野次何索寞。薄暮...
40、《赠石荆州诗》 魏晋·曹摅 轗轲石行难。窈窕山道深。...其他人正在查询:曹摅 李伯先 谢应芳 杜琼 苏舜元 汉无名 江淹 陈颢 叶圣陶 王恽
猜您喜欢更多》
精品推荐
分类导航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精选
- 元曲精选
- 古诗十九首
- 小学古诗
- 小学生必背古诗80首
- 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
- 写景的古诗
- 咏物诗
- 描写春天的古诗
- 描写夏天的古诗
- 描写秋天的古诗
- 描写冬天的古诗
- 描写雨的古诗
- 描写雪的古诗
- 描写风的古诗
- 描写花的古诗
- 描写梅花的古诗
- 描写荷花的古诗
- 描写柳树的古诗
- 描写月亮的古诗
- 描写山的古诗
- 描写水的古诗
- 描写长江的古诗
- 描写黄河的古诗
- 描写儿童的古诗
- 山水诗
- 田园诗
- 边塞诗
- 含有地名的古诗
- 节日古诗
- 春节古诗
- 元宵节古诗
- 清明节古诗
- 端午节古诗
- 七夕古诗
- 中秋节古诗
- 重阳节古诗
- 古代抒情诗
- 伤怀的古诗
- 咏史怀古诗
- 爱国古诗
- 送别诗
- 离别诗
- 思乡诗
- 思念的诗
- 爱情古诗
- 励志古诗
- 哲理诗
- 闺怨诗
- 赞美老师的古诗
- 赞美母亲的古诗
- 关于友情的古诗
- 关于战争的古诗
- 忧国忧民的古诗
- 婉约诗词
- 豪放诗词
- 人生必背古诗
- 论语
- 诗经
- 孙子兵法
- 三十六计
- 史记
- 周易
- 山海经
- 资治通鉴
- 黄帝内经
- 了凡四训
- 梦溪笔谈
- 千字文
- 世说新语
- 左传
- 大学
- 中庸
- 尚书
- 礼记
- 周礼
- 仪礼
- 庄子
- 鬼谷子
- 老子
- 孟子
- 墨子
- 荀子
- 韩非子
- 列子
- 淮南子
- 管子
- 尉缭子
- 吴子
- 伤寒论
- 天工开物
- 素书
- 汉书
- 文心雕龙
- 吕氏春秋
- 孝经
- 孔子家语
- 颜氏家训
- 孙膑兵法
- 搜神记
- 笑林广记
- 楚辞
- 乐府诗集
- 论衡
- 百战奇略
- 战国策
- 三国志注
- 将苑
- 六韬三略
- 反经
- 公孙龙子
- 司马法
- 逸周书
- 黄帝四经
- 清官贪官传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贞观政要
- 金刚经
- 佛说四十二章经
- 水经注
- 农桑辑要
- 文昌孝经
- 六祖坛经
- 地藏经
- 徐霞客游记
- 弟子规
- 增广贤文
- 幼学琼林
- 冰鉴
- 容斋随笔
- 智囊
- 围炉夜话
- 商君书
- 魏书
- 周书
- 三字经
- 子夏易传
- 笠翁对韵
- 公羊传
- 尔雅
- 三国志
- 后汉书
- 明史
- 晋书
- 宋史
- 新唐书
- 旧唐书
- 隋书
- 元史
- 宋书
- 北齐书
- 新五代史
- 陈书
- 金史
- 南齐书
- 梁书
- 旧五代史
- 辽史
- 北史
- 南史
- 续资治通鉴
- 明季北略
- 浮生六记
- 高士传
- 大唐西域记
- 传习录
- 小窗幽记
- 国语
- 说苑
- 本草纲目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千金方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茶经
- 百家姓
- 智囊(选录)
- 罗织经
- 朱子家训
- 陶庵梦忆
- 红楼梦
- 三国演义
- 聊斋志异
- 西游记
- 水浒传
- 儒林外史
- 封神演义
- 太平广记
- 警世通言
- 镜花缘
- 醒世恒言
- 剪灯新话
- 隋唐演义
- 初刻拍案惊奇
- 老残游记
- 博物志
- 孽海花
- 三侠五义
- 穆天子传
- 二刻拍案惊奇
- 喻世明言
- 说唐全传
- 老残游记续集
- 三刻拍案惊奇
- 四十二章经
- 心经
- 法华经
- 华严经
- 楞伽经
- 无量寿经
- 圆觉经
- 易传
- 抱朴子
- 阴符经
- 黄庭经
- 文子
- 太玄经
- 悟真篇
- 声律启蒙
- 随园诗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