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贤
【提示】
上贤,就是尊重德才兼备的人。本篇首先论述了君主应上贤,下不肖,取诚信,去诈伪,禁暴乱,止奢侈。接着论述了
应防止“伤王之德”、“伤王之化”、“伤王之权”、“伤王之威”、“伤功臣之劳”、“伤庶人之业”等“六贼”。最后阐明对“七害”即七种人应“勿使为将”、“匆与谋”、“勿近”、“勿宠”、“勿使”、“禁之”、“止之”。
【译文】
文王问太公道:“作为君主,应当尊崇什么人,抑制什么人,任用什么人,除去什么人?应该严禁什么事,制止什么事?”
太公回答说:“作为君主,应该尊崇德才兼备之人,抑制无德无才之辈,任用忠诚信实之人,除去奸诈虚伪之徒。严禁暴乱行为,制止奢侈风气。所以君主应当警惕六贼、七害。”
文王说:“我愿意听听这些道理。”
太公说:“所谓六贼就是:
一、臣僚中有人大兴土木,修建宫室台池亭榭,以供游乐观赏的,就会败坏君主的德行;
二、民众中有不从事农桑,任意使气,爱好游侠,违犯法令,不服从官吏管教的,就会败坏君主的教化;
三、臣僚中有结党营私,排挤贤智,蒙蔽君主视听的,就会损害君主的权势;
四、士人中有心志高傲,标榜节操,气焰嚣张,在外又结交诸侯,不尊重君主的,就会损害君主的威严;
五、臣僚中有轻视爵位,藐视上级,耻于为君主冒险犯难的,就会打击功臣的积极性;
六、强宗大族争相掠夺,欺压贫弱的,就会损害民众的生业。
所谓七害是:
一、没有智略权谋,为了获得重赏高官,而恃勇强横,轻率赴战,企求侥幸之功的,君主切勿让这种人担任将帅;
二、徒有虚名而无实才,言语不一,掩人之善,扬人之恶,到处钻营取巧的,君主必须慎重,切勿同这种人共谋大事;
三、外表朴实,穿着粗劣,自称无为,实是沽名,自称无欲,实是图利。这是虚伪之人,君主切勿同他亲近;
四、冠带奇特,衣着华丽,博闻善辩,高谈空论,以此为自己装点门面,身居偏僻简陋之处,专门诽谤时俗,这是奸诈之人,君主切匆宠用;
五、谗言谄媚,不择手段,以求官爵;鲁莽轻率不惜性命,以贪图俸禄。不顾大局,见利妄动,高谈阔论取悦君主,这种人君主切勿任用;
六、从事雕文刻镂,技巧华饰一类奢侈工艺,因而妨害农业生产的,君主必须加以禁止;
七、用骗人的方术,奇特的技艺,巫蛊左道,符咒妖言,迷惑欺骗善良民众的,君主必须加以制止。
“所以民众不尽力从事耕作,就不是好民众,士人不忠诚守信,就不是好士人;大臣不敢直言进谏,就不是好大臣;官吏不公平廉洁爱护民众,就不是好官吏;宰相不能富国强兵,调和各种矛盾,处理各项问题,确保君主地位稳固,整饬纲纪,核查名实,严明赏罚,使民众安届乐业,就不是好宰相。做君主的方如发同龙头,高瞻远瞩,洞察一切,深刻观察问题,审慎听取意见,表现庄严肃穆,隐藏内心真情。使人感觉象天那样高而不可穷极,象渊那样深而不可测量。因此,君主当怒而不怒,奸臣就会兴风作浪;当杀而不杀,大乱就会随之发生;当兴兵讨伐而不讨伐,敌国就会强大起来。”文王说:“说得对啊!”
【原文】
文王问太公曰:“王人者何上何下,何取何去,何禁何止?”
太公曰:“王人者上贤,下不肖,取诚信,去诈伪,禁暴乱,止奢侈。故王人者有六贼七害。”
文王曰:“愿闻其道。”
太公曰:“夫六贼者:
一曰,臣有大作宫室池榭,游观俱乐者,伤王之德;
二曰,民有不事农桑,任气游侠①,犯历法禁②,不从吏教者,伤王之化;
三曰,臣有结朋党,蔽贤智,障主明者,伤王之权;
四曰,士有抗志高节③,以为气势,外交诸侯,不重其主者,伤王之威;
五曰,臣有轻爵位,贱有司,羞为上犯难者,伤功臣之劳;
六曰,强宗侵夺,陵侮贫弱者,伤庶人之业。
七害者:
一曰,无智略权谋,而以重赏尊爵之故,强勇轻战,侥幸于外④,王者慎勿使为将;
二曰,有名无实,出入异言⑤,掩善扬恶,进退为巧,王者慎勿与谋;
三曰,朴其身躬,恶其衣服,语无为以求名,言无欲以求利。此伪人也,王者慎勿近;
四曰,奇其冠带⑥,伟其衣服,博闻辩辞,虚论高议,以为容美,穷居静处,而诽时俗。此奸人也,王者慎勿宠;
五曰,谗佞苟得,以求官爵,果敢轻死,以贪禄秩,不图大事,得利而动,以高谈虚论说于人主,王者慎勿使;
六曰,为雕文刻镂,技巧华饰,而伤农事,王者必禁之;
七曰,伪方异伎⑦,巫蛊左道⑧,不祥之言,幻惑良民,
王者必止之。
故民不尽力,非吾民也;士不诚信,非吾士也;臣不忠谏,非吾臣也;吏不平洁爱人,非吾吏也;相不能富国强兵,调和阴阳。以安万乘之主⑨,正群臣,定名实,明赏罚,乐万民,非吾相也。夫王者之道如龙首⑩,高居而远望,深视而审听,示其形,隐其情,若天之高不可极也,若渊之深不可测也。故可怒而不怒,奸臣乃作;可杀而不杀。大贼乃发;兵势不行,敌国乃强。”
文王曰:“善哉!”
【注释】①任气:负气,任性,意气用事。游侠,指古代爱好交游,勇于急人之难的侠士。这些人虽然轻生重义,但往往也无视法律,以武犯禁。②犯历法禁:触犯违反法令。③抗志高节:高傲心志,标榜节操。④侥幸于外:外,战场。企望在军事行动上侥幸取胜。⑤出入异言:言行不一,当面一套,背后一套。⑥冠带:穿着打扮。⑦伪方异伎:用以骗人没有实效的方术。方,指方士。伎,同“技”,指医卜星相与养生炼丹之类的技术。⑧巫蛊:使用巫术加害他人。蛊(gǔ),一种人工培养的毒虫,用来害人,人不能知。左道,歪门邪道。⑨万乘之主:拥有一万辆战车的君主,意指大国君主,乘 shèng,,车一辆为一乘。⑩王者之道如龙首:龙首,龙头。全句意为作君主的,要像龙头一样,高居圩九天之上,隐约于云雾之中,使人可仰而不可即,可望而不可测。
【例证】
开皇八年(588 年)十月,隋为统一中国,兵分八路南
下攻陈。次年正月,隋军攻入陈都城建康(今南京),陈灭亡。陈之所以如此迅速地被隋消灭,与陈后主陈叔宝不能“上贤,下不肖,取诚信,去诈伪,禁暴乱,止奢侈”有着很大的关系。
陈叔宝自幼生长深宫,在锦绣荣华中长大,全不知稼穑艰难,民生疾苦,只知道纵情享乐,寄意诗酒,沉溺女色。自己懒得上朝听政,政事全都委任给原当太子时的旧臣孔范、施文庆等一批华而不实的人处理。这些人趁机结党营私,卖官鬻爵,对百姓横征暴敛,榨取钱财,弄得民不聊生,怨声载道。当隋积极准备南下时,陈叔宝却在大兴土木,修筑殿阁佛寺。大臣章华上书劝谏:“陛下即位,于今五年,不思先帝之艰难,不知天命之可畏。溺于嬖宠,惑于酒色。……老臣宿将,弃之草莽,谄佞谗邪,升之朝廷。令疆场日蹙,隋军压境,陛下如不改弦易张,臣见糜鹿复游于姑苏矣!”陈叔宝恼羞成怒,当即把他处死。当隋军发起进攻后,沿江陈军相继急报朝廷,均被施文庆等人扣住不报,孔范更是对陈叔宝说:“长江天堑,古以为限隔南北,今日虏军岂能飞渡邪!边将欲作功劳,妄言事急。”陈叔宝听,“笑以为然,故不深备,奏伎、纵酒、赋诗不辍。”
陈叔宝不辨贤庸,滥给军职,致使优秀的将领无用武之地。施文庆、孔范均为文弱书生,对军事一窃不通,凭着三寸不烂之舌取悦于陈叔宝,竟然在战争的关键时刻得到军事要职。孔范恬不知耻地说,在外带兵将领都是起自行伍,不过匹夫之勇,本人却是深谋远虑,他们怎能比得上呢?而将领们稍有过失,便夺其兵权。陈叔宝对起自行伍的将帅心存疑虑,总怕他们起兵谋反,因此常无故削夺他们的职务。
陈叔宝这种重小人轻贤将的做法引起了众多将领的不满,他们与陈叔宝貌合神离,在战场上不是消极应付,就是临阵叛逃。如任忠本是陈朝一位不可多得的战将,但却得不到重用。直到建康危在旦夕时陈叔宝才想起再次倚
重他,但任忠再也不愿继续为他卖命而投降了隋军,并引导隋军进入建康捉拿陈叔宝。陈叔宝亲奸佞,疏贤将,最终自食恶果,丢掉了大好河山,自己也成了阶下之囚。
- 标签: 六韬三略
猜您喜欢更多》
与“上贤”相关六韬三略阅读
精品推荐
- 3.2 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表内除法(一)整理和复习 李菲菲
-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逢入京使》优质课教学视频+PPT课件+教案,安徽省
- 第五单元 民族艺术的瑰宝_16. 形形色色的民族乐器_第一课时(岭南版六年级上册)_T1406126
-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老山界》优质课教学视频+PPT课件+教案,安徽省
- 飞翔英语—冀教版(三起)英语三年级下册Lesson 2 Cats and Dogs
- 第五单元 民族艺术的瑰宝_16. 形形色色的民族乐器_第一课时(岭南版六年级上册)_T3751175
- 二次函数求实际问题中的最值_第一课时(特等奖)(冀教版九年级下册)_T144339
- 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有余数除法的整理与复习》
- 【获奖】科粤版初三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章7.3浓稀的表示
- 沪教版牛津小学英语(深圳用) 四年级下册 Unit 12
分类导航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精选
- 元曲精选
- 古诗十九首
- 小学古诗
- 小学生必背古诗80首
- 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
- 写景的古诗
- 咏物诗
- 描写春天的古诗
- 描写夏天的古诗
- 描写秋天的古诗
- 描写冬天的古诗
- 描写雨的古诗
- 描写雪的古诗
- 描写风的古诗
- 描写花的古诗
- 描写梅花的古诗
- 描写荷花的古诗
- 描写柳树的古诗
- 描写月亮的古诗
- 描写山的古诗
- 描写水的古诗
- 描写长江的古诗
- 描写黄河的古诗
- 描写儿童的古诗
- 山水诗
- 田园诗
- 边塞诗
- 含有地名的古诗
- 节日古诗
- 春节古诗
- 元宵节古诗
- 清明节古诗
- 端午节古诗
- 七夕古诗
- 中秋节古诗
- 重阳节古诗
- 古代抒情诗
- 伤怀的古诗
- 咏史怀古诗
- 爱国古诗
- 送别诗
- 离别诗
- 思乡诗
- 思念的诗
- 爱情古诗
- 励志古诗
- 哲理诗
- 闺怨诗
- 赞美老师的古诗
- 赞美母亲的古诗
- 关于友情的古诗
- 关于战争的古诗
- 忧国忧民的古诗
- 婉约诗词
- 豪放诗词
- 人生必背古诗
- 论语
- 诗经
- 孙子兵法
- 三十六计
- 史记
- 周易
- 山海经
- 资治通鉴
- 黄帝内经
- 了凡四训
- 梦溪笔谈
- 千字文
- 世说新语
- 左传
- 大学
- 中庸
- 尚书
- 礼记
- 周礼
- 仪礼
- 庄子
- 鬼谷子
- 老子
- 孟子
- 墨子
- 荀子
- 韩非子
- 列子
- 淮南子
- 管子
- 尉缭子
- 吴子
- 伤寒论
- 天工开物
- 素书
- 汉书
- 文心雕龙
- 吕氏春秋
- 孝经
- 孔子家语
- 颜氏家训
- 孙膑兵法
- 搜神记
- 笑林广记
- 楚辞
- 乐府诗集
- 论衡
- 百战奇略
- 战国策
- 三国志注
- 将苑
- 六韬三略
- 反经
- 公孙龙子
- 司马法
- 逸周书
- 黄帝四经
- 清官贪官传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贞观政要
- 金刚经
- 佛说四十二章经
- 水经注
- 农桑辑要
- 文昌孝经
- 六祖坛经
- 地藏经
- 徐霞客游记
- 弟子规
- 增广贤文
- 幼学琼林
- 冰鉴
- 容斋随笔
- 智囊
- 围炉夜话
- 商君书
- 魏书
- 周书
- 三字经
- 子夏易传
- 笠翁对韵
- 公羊传
- 尔雅
- 三国志
- 后汉书
- 明史
- 晋书
- 宋史
- 新唐书
- 旧唐书
- 隋书
- 元史
- 宋书
- 北齐书
- 新五代史
- 陈书
- 金史
- 南齐书
- 梁书
- 旧五代史
- 辽史
- 北史
- 南史
- 续资治通鉴
- 明季北略
- 浮生六记
- 高士传
- 大唐西域记
- 传习录
- 小窗幽记
- 国语
- 说苑
- 本草纲目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千金方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茶经
- 百家姓
- 智囊(选录)
- 罗织经
- 朱子家训
- 陶庵梦忆
- 红楼梦
- 三国演义
- 聊斋志异
- 西游记
- 水浒传
- 儒林外史
- 封神演义
- 太平广记
- 警世通言
- 镜花缘
- 醒世恒言
- 剪灯新话
- 隋唐演义
- 初刻拍案惊奇
- 老残游记
- 博物志
- 孽海花
- 三侠五义
- 穆天子传
- 二刻拍案惊奇
- 喻世明言
- 说唐全传
- 老残游记续集
- 三刻拍案惊奇
- 四十二章经
- 心经
- 法华经
- 华严经
- 楞伽经
- 无量寿经
- 圆觉经
- 易传
- 抱朴子
- 阴符经
- 黄庭经
- 文子
- 太玄经
- 悟真篇
- 声律启蒙
- 随园诗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