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合
【提示】
本篇论述了集结军队、约期会战的原则和方法,部队平时分驻各地,战时则应集结起来,这就是分合。要将分散在各地的军队集结起来,大将首先必须确定会师的地点和时间,然后再通知所属各部将领。同时,严格军纪,按时到达集结地的,应给予奖赏;不能按时到达指定位置的,予以处罚。这样,“则远近并集,三军俱至,并力合战”。
【译文】
武王问太公说:“君王率兵出征,三军分驻数处,主将要按期集结军队同敌人交战,并号令全军官兵,明定赏罚制度,应该怎么办?”
太公答道:“一般用兵的方法,由于三军人数众多,必然有兵力分散和集中等作战部署上的变化。主将要首先确定作战的地点和日期,然后将战斗文书下达给诸部将官,明确规定要攻打和包围的城邑、各军集结的地点,明确规定作战的日期及各部队到达的时间。然后,主将提前到达集结地点设置营垒,布列阵势,在营门竖立标竿以观测日影,计算时间。禁止行人通行,等待将吏报到。各部将吏到达时,要核实其到达的先后次序,先期到达的给予奖励,过期到达的杀头示众。这样,不论远近,都会按期赶至集结地域。三军全部到达后,就能集中力量与敌交战了。”
【原文】
武王问太公曰:“王者帅师,三军分为数处,将欲期会合战①,约誓②赏罚,为之奈何?”
太公曰:“凡用兵之法,三军之众,必有分合之变。其大将先定战地、战日,然后移檄书③与诸将吏,朗攻城围邑,各会其所,明告战日,漏刻有时④。大将设营布陈,立表辕门⑤,清道而待。诸将吏至者,校其先后,先期而至者赏,后期而至者斩。如此则远近奔集,三军俱至,并力合战。”
【注释】
①期会合战:约定时间地点,集中军队与敌交战。
②约誓:作战前夕集合军队,宣布作战目的、原因,申明军纪,告诫将士。
③檄书:古代官府用以征召,晓谕或声讨的文书。
④漏刻有时:意谓规定军队到达的时间。漏刻,古代的一种计时器。其法用两铜壶,分置上下,上壶盛水,使漏入下壶。下壶设有浮标,标竿上刻有分画。上壶之水漏入下壶时,标竿渐渐升起,以此计算时间。
⑤立表:古代立木为表,通过观察日影来计算时间。辕门,军营的正门。古时军队驻扎时,四周以车辆为垣,在营门处用两车仰置,以车上系马之辕杆两条,树立于门之两侧以为门,故称之。
【例证】
在战争中,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胜利。遵守时间,赢得时间,就会赢得胜利。延误时间,就可能贻误战机,导致失利。因此,只有严格时间观念,才能完成战斗任务。秦朝末年彭越起义之前先立法,就是这方面的一个例证。
彭越原是钜野泽(今山东巨野县)中的渔民,因为不能忍受统治者敲骨吸髓般的剥削和压迫,便聚集了一些人,逃到矩野泽中,占草泽为王。陈胜、吴广起义之后,各地群雄并起,纷纷举起反秦大旗。彭越于是也在暗中联络四方豪杰,积极筹划起义。
不久,矩野泽中有一百多名青年,一起来见彭越,要求他带头起兵。彭越心中暗喜,但同时他也知道,这些渔民虽有心起义,但平时散漫惯了,很难领导。于是便故意推托:“起兵造反会招来杀身灭族的大祸,可不能轻举妄动。再说,在下本是无能之辈,万一举事不成,将会给诸位带来莫大的灾难,那时就后悔莫及了。”众人见他推托,急忙恳求:“我等是诚心相随,愿与兄长对天盟誓,一定做到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绝对听从你的命令,望万勿推辞。”彭越于是说:“一旦举起义旗,必会招致官军进攻,那时两军对阵,随时都有生命危险,即使一个人中途畏缩,也可能造成全军惨败。这事非同儿戏,诸位应该三思。”众人异口同声地说:“兄长尽管放心,我等坚决听从命令。”彭越见目的已经达到,便宣告:“诸位果有决心,就请在明天日出之时,到此会合,对天盟誓。大家都要按时到达,如有后期不到者,依法处死。”
当天夜里,彭越令人在草地上筑起一个土台作为祭坛,等候日出之时与众人祭天盟誓。次日,多数人依令在日出之前赶到。只有十余人直到中午才来到这里。彭越当即令众人列队,然后登上祭坛严肃地说:“诸位推我为首,聚众起兵,昨天已约定日出到齐,后期者斩首。但现在有十多人未能如期到达,理应按军法全部处斩。由于历来法不责众,现只将最后来到的一人处斩,以示军法严肃。”众人一听,七言八语:“话虽如此,可不能当真杀人啊,以后不再犯就是了。”但彭越毫不犹豫,当即下令将那人推出斩首。众人见彭越动了真格,一个个规规矩矩地站入队列,庄重严肃地对天盟誓。
此举严明了军纪,使彭越树立了权威。彭越率领这支队伍,不断壮大,在项羽西进关中时,已发展到一万多人。随后,他率部归属刘邦,在与项羽作战中屡立战功,被刘邦封为梁王。
- 标签: 六韬三略
猜您喜欢更多》
与“分合”相关六韬三略阅读
精品推荐
分类导航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精选
- 元曲精选
- 古诗十九首
- 小学古诗
- 小学生必背古诗80首
- 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
- 写景的古诗
- 咏物诗
- 描写春天的古诗
- 描写夏天的古诗
- 描写秋天的古诗
- 描写冬天的古诗
- 描写雨的古诗
- 描写雪的古诗
- 描写风的古诗
- 描写花的古诗
- 描写梅花的古诗
- 描写荷花的古诗
- 描写柳树的古诗
- 描写月亮的古诗
- 描写山的古诗
- 描写水的古诗
- 描写长江的古诗
- 描写黄河的古诗
- 描写儿童的古诗
- 山水诗
- 田园诗
- 边塞诗
- 含有地名的古诗
- 节日古诗
- 春节古诗
- 元宵节古诗
- 清明节古诗
- 端午节古诗
- 七夕古诗
- 中秋节古诗
- 重阳节古诗
- 古代抒情诗
- 伤怀的古诗
- 咏史怀古诗
- 爱国古诗
- 送别诗
- 离别诗
- 思乡诗
- 思念的诗
- 爱情古诗
- 励志古诗
- 哲理诗
- 闺怨诗
- 赞美老师的古诗
- 赞美母亲的古诗
- 关于友情的古诗
- 关于战争的古诗
- 忧国忧民的古诗
- 婉约诗词
- 豪放诗词
- 人生必背古诗
- 论语
- 诗经
- 孙子兵法
- 三十六计
- 史记
- 周易
- 山海经
- 资治通鉴
- 黄帝内经
- 了凡四训
- 梦溪笔谈
- 千字文
- 世说新语
- 左传
- 大学
- 中庸
- 尚书
- 礼记
- 周礼
- 仪礼
- 庄子
- 鬼谷子
- 老子
- 孟子
- 墨子
- 荀子
- 韩非子
- 列子
- 淮南子
- 管子
- 尉缭子
- 吴子
- 伤寒论
- 天工开物
- 素书
- 汉书
- 文心雕龙
- 吕氏春秋
- 孝经
- 孔子家语
- 颜氏家训
- 孙膑兵法
- 搜神记
- 笑林广记
- 楚辞
- 乐府诗集
- 论衡
- 百战奇略
- 战国策
- 三国志注
- 将苑
- 六韬三略
- 反经
- 公孙龙子
- 司马法
- 逸周书
- 黄帝四经
- 清官贪官传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贞观政要
- 金刚经
- 佛说四十二章经
- 水经注
- 农桑辑要
- 文昌孝经
- 六祖坛经
- 地藏经
- 徐霞客游记
- 弟子规
- 增广贤文
- 幼学琼林
- 冰鉴
- 容斋随笔
- 智囊
- 围炉夜话
- 商君书
- 魏书
- 周书
- 三字经
- 子夏易传
- 笠翁对韵
- 公羊传
- 尔雅
- 三国志
- 后汉书
- 明史
- 晋书
- 宋史
- 新唐书
- 旧唐书
- 隋书
- 元史
- 宋书
- 北齐书
- 新五代史
- 陈书
- 金史
- 南齐书
- 梁书
- 旧五代史
- 辽史
- 北史
- 南史
- 续资治通鉴
- 明季北略
- 浮生六记
- 高士传
- 大唐西域记
- 传习录
- 小窗幽记
- 国语
- 说苑
- 本草纲目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千金方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茶经
- 百家姓
- 智囊(选录)
- 罗织经
- 朱子家训
- 陶庵梦忆
- 红楼梦
- 三国演义
- 聊斋志异
- 西游记
- 水浒传
- 儒林外史
- 封神演义
- 太平广记
- 警世通言
- 镜花缘
- 醒世恒言
- 剪灯新话
- 隋唐演义
- 初刻拍案惊奇
- 老残游记
- 博物志
- 孽海花
- 三侠五义
- 穆天子传
- 二刻拍案惊奇
- 喻世明言
- 说唐全传
- 老残游记续集
- 三刻拍案惊奇
- 四十二章经
- 心经
- 法华经
- 华严经
- 楞伽经
- 无量寿经
- 圆觉经
- 易传
- 抱朴子
- 阴符经
- 黄庭经
- 文子
- 太玄经
- 悟真篇
- 声律启蒙
- 随园诗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