纰漏第三十四
【题解】纰(pī)漏,指差错疏漏。本篇所记,多是在言行上由于疏忽而造成的差错,这对别人有儆戒作用。例如第2、6 则记述因没有考虑所问内容跟对话人有什么联系而贸然提问,结果触犯忌讳。第7、8 则所记都是误解别人的话而闹出了笑话。第3 则讲的是读书不求解的结果。至于不懂装懂,那就是第1 则所记的笑话了。
(1)王敦初尚主①,如厕,见漆箱盛乾枣,本以塞鼻,王谓厕上亦下果,食遂至尽。既还,婢擎金澡盘盛水,琉璃碗盛澡豆,因倒著水中而饮之,谓是干饭②。群婢莫不掩口而笑之。
【注释】①尚主:娶公主为妻。按:王敦娶晋武帝女舞阳公主。
②澡豆:古代供洗涤用的粉剂,用豆末合药制成,用来洗手洗脸。
【译文】王敦刚和公主结婚时,上厕所,看见漆箱里装着干枣,这本来是用来堵鼻子的,王敦以为厕所里也摆设果品,便吃起来,竟然吃光了。出来时,侍女端着装水的金澡盘和装澡豆的琉璃碗,王敦便把澡豆倒入水里喝了,以为是干粮。侍女们都捂着嘴笑话他。
(2)元皇初见贺司空,言及吴时事①,问:“孙皓烧锯截一贺头,是谁②?”司空未得言,元皇自忆曰:“是贺劭。”司空流涕曰:“臣父遭遇无道,创巨痛深,无以仰答明诏③。”元皇愧惭,三日不出。
【注释】①贺司空:贺循,字彦先,晋元责任安东将军时,荐贺循任吴国内史。死后追赠司空。②孙皓:三国时吴国最后一个君主,因中书令贺劭上书劝谏,便烧锯锯断贺劭的头。③创:创伤;伤口。
【译文】晋元帝头一次召见司空贺循,谈到吴国的事情,问道:“孙皓烧红一把锯锯下一个姓贺的头颅,这个人是谁?”贺循不好说,元帝自己想起来,说:“是贺劭。”贺循流着泪说:“臣的父亲碰上无道昏君,臣的创痛深重,无法回答陛下英明的问话。”元帝很羞愧,三天也没有出门。
(3)蔡司徒渡江,见彭蜞①,大喜曰:“蟹有八足,加以二螯②。”令烹之。既食,吐下委顿,方知非蟹。后向谢仁祖说此事,谢曰:“卿读《尔雅》不熟,几为《劝学》死③!”
【注释】①彭蜞:蟛蜞,螃蟹的一种,体小。
②“蟹有”句:出自蔡邕《劝学篇》,蔡邕是蔡谟的堂曾祖辈。螫,螃蟹前面的一对夹钳。③《尔雅》:古代第一部分类解释词义的字书,《尔雅·释鱼)讲到蟛蜞。【译文】司徒蔡谟避乱渡江后见到蟛蜞,异常高兴地背诵:“螃蟹有八只脚,加上两个夹钳。”叫人煮来吃。吃完以后,上吐下泻,精神疲困,这才知道不是螃蟹。后来他向谢仁祖说起这件事,谢仁祖说:“你读《尔雅》读得不熟,几乎被,《劝学)害死丫。”
(4)任育长年少时,甚有令名①。武帝崩,选百二十挽郎,一时之秀彦,育长亦在其中②。王安丰选女婿,从挽郎搜其胜者,且择取四人,任犹在其中。童少时,神明可爱,时人谓育长影亦好。自过江,便失志③。王丞相请先度时贤共至石头迎之,犹作畴日相待,一见便觉有异。坐席竟,下饮,便问人云:“此为茶,为茗④?”觉有异色,乃自申明云:“向问饮为热为冷耳⑤。”尝行从棺邸下度,流涕悲哀。王丞相闻之,曰:“此是有情痴。”【注释】①任育长:任瞻,字育长,曾任仆射、都尉、天门太守。
②挽郎:拉棺材唱挽歌的青年。秀彦:德才杰出的人。
③失志:失去神志;头脑糊涂。
④茶茗:早采者为茶,晚采者为茗,一说茗是茶芽。
⑤“向问”句:冷和茗在晋代同韵,热和茶虽不同韵而主元音相近,所以任育长能改口。【译文】任育长年轻时,名声很好。晋武帝死后,要挑选一百二十人做挽郎,这些都是当时才德出众的人,任育长也在其中。安丰侯王戎要挑选女婿,从挽郎里面寻找超群的人,暂且挑出四个人,任育长仍然在其中。少年时代,他聪明可爱,当时的人认为他相貌也好。自从过江以后,就头脑糊涂了。过江时,丞相王导邀请先前渡江的贤达一同到石头城迎接他,还是像过去一样对待他,可是一见面便发现他有变化。安排好座席后,摆上茶来,任育长就问别人道:“这是茶还是茗?”刚一问,发现别人表情有变化,自己就申明:“刚才问茶是热的还是冷的罢了。”有一次,他从棺材铺前走过,流了泪,很悲痛。王导听说了,说道:“这是有情之痴。”
(5)谢虎子尝上屋熏鼠①。胡儿既无由知父为此事,闻人道痴人有作此者,戏笑之,时道此,非复一过。太傅既了己之不知,因其言次,语胡儿曰:“世人以此谤中郎,亦言我共作此②。”胡儿懊热,一月日闭斋不出。太傅虚托引己之过,以相开悟,可谓德教③【注释】①谢虎子:虎子是谢据的小名,谢据是谢安的哥哥。
②中郎:指谢据。如果兄弟三人,第二个为中郎。谢安兄弟六人,谢安排行第三,谢据第二。③虚托:假托。德教:以德教人。
【译文】谢虎子曾经上房熏老鼠。谢胡儿既无从知道父亲做过这件事,又听人说傻子会这样做,就嘲笑这种人,时常说起这种事,不只说过一遍。太傅谢安既然明白胡儿并不知道父亲做过这种事,趁他谈话中间,告诉胡儿说:“一般人拿这件事情来毁谤中郎,也说我一道这样做。”胡儿听了,悔恨焦躁,有一段时间关在书房里不出来。谢安假托援引自己的过错来开导他,使他醒悟过来,这可以说是德教。
(6)殷仲堪父病虚悸,闻床下蚁动,谓是牛斗①。孝武不知是殷公,问仲堪:有一殷,病如此不?仲堪流涕而起曰:“臣进退唯谷②。”
【注释】①虚悸:虑弱心跳。原注说殷父有精神病。
②进退唯谷:进退两难,这里指不知所对。
【译文】殷仲堪的父亲有病,身体虚弱,心跳,听到床下蚂蚁活动,认为是牛在斗架。晋孝武帝不知道是殷仲堪的父亲,“便问殷仲堪:有一位姓殷的,病情这样这样,是吗?殷仲堪流着泪站起来回答说:“臣不知说什么好。”(7)虞啸父为孝武侍中①,帝从容问曰:“卿在门下,初不闻有所献替②。”虞家富春,近海,谓帝望其意气③,对曰:“天时尚暖, 鱼虾■未可致,寻当有所上献④。”帝抚掌大笑。
【注释】①虞啸父:会稽余姚人,为吴国内史、尚书、侍中。
②门下:官署名,即门下省,以侍中、给事黄门侍郎总管门下,是皇帝的侍从、顾问机构。献替:指进谏。献指奉献,替指除去,献善除恶,以谏君主。
③虞家富春:“春”字疑为衍文。汉代有富春县,晋代改名富阳,且不是虞氏原籍。意气:奉献,也指奉献的东西。
④ (zhì):鱼名,可以制酱。虾|:|当作 或鲊(zhǎ),经过加工的鱼类食品。
【译文】虞啸父任晋孝武帝侍中时,孝武帝很和缓地问他:“你在门下省,怎么从来也没有听到献替过什么。”虞家富有,靠近海边,虞啸父误认为这是孝武帝希望他进贡,就回答说:“现在,节气还暖和,鱼类制品还得不到,不久将会有所奉献。”拳武帝听了拍手大笑。
(8)王大丧后,朝论或云国宝应作荆州①。国宝主簿夜函白事云:“荆州事已行”②。国宝大喜,而夜开阁唤纲纪话势,虽不及作荆州,而意色甚恬③。晓遣参问,都无此事④。即唤主簿数之曰:“卿何以误人事邪?”
【注释】①王大:王忱,又称阿大,任荆州刺史,卒于官。会稽王司马道子想让王国宝代替,孝武帝却任用殷仲堪。
②白事:报告,是文书的一种。按:王国宝误会了主簿所白的内容。
③而夜:一本作“其夜”。阁:大门旁边的小门。纲纪:主簿。④参:检验。
【译文】王大死后,朝廷议论有说王国宝应该出任荆州刺史。国宝的主簿有一天夜里封好一份报告送上来,说:“荆州的事已经实现了。”王国宝非常高兴,当夜打开侧门叫主簿进来谈论情势问题,虽然没有说到出任荆州刺史的事,可是神情态度很安适。到天亮,派人去验证打探,完全没有这回事。王国宝立即叫主簿来并数落他,说:“你怎么耽误人家的事情呢!”
- 标签: 世说新语
猜您喜欢更多》
与“纰漏第三十四”相关世说新语阅读
精品推荐
- 沪教版牛津小学英语(深圳用) 五年级下册 Unit 12
-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优质课教学视频+PPT课件+教案,江苏省
- 七年级英语下册 上海牛津版 Unit9
- 《空中课堂》二年级下册 数学第一单元第1课时
- 沪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练习册20.4(2)一次函数的应用2P8
- 30.3 由不共线三点的坐标确定二次函数_第一课时(市一等奖)(冀教版九年级下册)_T144342
- 飞翔英语—冀教版(三起)英语三年级下册Lesson 2 Cats and Dogs
- 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1
-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泊秦淮》优质课教学视频+PPT课件+教案,天津市
- 每天日常投篮练习第一天森哥打卡上脚 Nike PG 2 如何调整运球跳投手感?
分类导航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精选
- 元曲精选
- 古诗十九首
- 小学古诗
- 小学生必背古诗80首
- 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
- 写景的古诗
- 咏物诗
- 描写春天的古诗
- 描写夏天的古诗
- 描写秋天的古诗
- 描写冬天的古诗
- 描写雨的古诗
- 描写雪的古诗
- 描写风的古诗
- 描写花的古诗
- 描写梅花的古诗
- 描写荷花的古诗
- 描写柳树的古诗
- 描写月亮的古诗
- 描写山的古诗
- 描写水的古诗
- 描写长江的古诗
- 描写黄河的古诗
- 描写儿童的古诗
- 山水诗
- 田园诗
- 边塞诗
- 含有地名的古诗
- 节日古诗
- 春节古诗
- 元宵节古诗
- 清明节古诗
- 端午节古诗
- 七夕古诗
- 中秋节古诗
- 重阳节古诗
- 古代抒情诗
- 伤怀的古诗
- 咏史怀古诗
- 爱国古诗
- 送别诗
- 离别诗
- 思乡诗
- 思念的诗
- 爱情古诗
- 励志古诗
- 哲理诗
- 闺怨诗
- 赞美老师的古诗
- 赞美母亲的古诗
- 关于友情的古诗
- 关于战争的古诗
- 忧国忧民的古诗
- 婉约诗词
- 豪放诗词
- 人生必背古诗
- 论语
- 诗经
- 孙子兵法
- 三十六计
- 史记
- 周易
- 山海经
- 资治通鉴
- 黄帝内经
- 了凡四训
- 梦溪笔谈
- 千字文
- 世说新语
- 左传
- 大学
- 中庸
- 尚书
- 礼记
- 周礼
- 仪礼
- 庄子
- 鬼谷子
- 老子
- 孟子
- 墨子
- 荀子
- 韩非子
- 列子
- 淮南子
- 管子
- 尉缭子
- 吴子
- 伤寒论
- 天工开物
- 素书
- 汉书
- 文心雕龙
- 吕氏春秋
- 孝经
- 孔子家语
- 颜氏家训
- 孙膑兵法
- 搜神记
- 笑林广记
- 楚辞
- 乐府诗集
- 论衡
- 百战奇略
- 战国策
- 三国志注
- 将苑
- 六韬三略
- 反经
- 公孙龙子
- 司马法
- 逸周书
- 黄帝四经
- 清官贪官传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贞观政要
- 金刚经
- 佛说四十二章经
- 水经注
- 农桑辑要
- 文昌孝经
- 六祖坛经
- 地藏经
- 徐霞客游记
- 弟子规
- 增广贤文
- 幼学琼林
- 冰鉴
- 容斋随笔
- 智囊
- 围炉夜话
- 商君书
- 魏书
- 周书
- 三字经
- 子夏易传
- 笠翁对韵
- 公羊传
- 尔雅
- 三国志
- 后汉书
- 明史
- 晋书
- 宋史
- 新唐书
- 旧唐书
- 隋书
- 元史
- 宋书
- 北齐书
- 新五代史
- 陈书
- 金史
- 南齐书
- 梁书
- 旧五代史
- 辽史
- 北史
- 南史
- 续资治通鉴
- 明季北略
- 浮生六记
- 高士传
- 大唐西域记
- 传习录
- 小窗幽记
- 国语
- 说苑
- 本草纲目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千金方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茶经
- 百家姓
- 智囊(选录)
- 罗织经
- 朱子家训
- 陶庵梦忆
- 红楼梦
- 三国演义
- 聊斋志异
- 西游记
- 水浒传
- 儒林外史
- 封神演义
- 太平广记
- 警世通言
- 镜花缘
- 醒世恒言
- 剪灯新话
- 隋唐演义
- 初刻拍案惊奇
- 老残游记
- 博物志
- 孽海花
- 三侠五义
- 穆天子传
- 二刻拍案惊奇
- 喻世明言
- 说唐全传
- 老残游记续集
- 三刻拍案惊奇
- 四十二章经
- 心经
- 法华经
- 华严经
- 楞伽经
- 无量寿经
- 圆觉经
- 易传
- 抱朴子
- 阴符经
- 黄庭经
- 文子
- 太玄经
- 悟真篇
- 声律启蒙
- 随园诗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