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钢桥面铺装施工中,传统施工工艺存在层间黏结力不足,沥青混凝土易出现裂缝、病害等问题,影响铺装耐久性与服役性能。为应对上述挑战,该研究聚焦 GA10 浇筑式沥青混凝土在钢桥面铺装中的应用,并从 GA10 浇筑式沥青混凝土制备、钢桥面预处理、摊铺施工、碾压成形等多个环节对其施工工艺进行优化研究,旨在为类似工程提供可靠的技术参考与实践指导。
关键词:浇筑式沥青混凝土;钢桥面;摊铺施工
0 概况
浇筑式沥青混凝土凭借优异的密水性、良好的抗疲劳性能以及与钢桥面之间较强的黏结能力,成为钢桥面铺装的常用材料之一 [1]。GA10 浇筑式沥青混凝土作为其中的典型代表,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密水性和抗变形能力,能够有效适应钢桥面的复杂受力状态和变形特点,减少铺装层的病害发生,延长铺装层的使用寿命。然而,在实际施工过程中,GA10 浇筑式沥青混凝土钢桥面铺装面临诸多挑战,如混合料的拌和温度、运输过程中的温度损失控制、摊铺与碾压的工艺参数等,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铺装层出现离析、坑槽、裂缝等病害,进而影响钢桥梁的整体性能 [2]。该研究对基于 GA10浇筑式沥青混凝土的钢桥面铺装施工工艺进行优化,以期提升铺装质量与性能,降低病害发生率,保障桥梁安全长久运行。
1 GA10 浇筑式沥青混凝土制备
1.1 集料优选
在配制 GA10 浇筑式沥青混凝土过程中,粗细集料以及矿粉需符合表 1 ~ 3 技术性能指标。
限制粗集料压碎值≤ 26%,洛杉矶磨耗损失≤ 28%,确保粗集料具备良好的力学性能,避免在车辆荷载作用下过早破碎;控制吸水率≤ 2.0%,防止水分侵入引发沥青剥落。
着重保障细集料的密实性与洁净度,其中棱角性(流动时间)不小于 30 s 能增强沥青与集料间的嵌挤力 [3]。施工环节必须确保矿粉处于干燥状态且无结块现象,一旦发现矿粉出现结团情况,则严禁投入使用。沥青掺入量(以油石质量比作为关键控制参数)如表 4 所示。
为提升浇筑式沥青混凝土在高温环境下的热稳定性性能,选定改性硬质沥青作为其核心胶结材料。在改性硬质沥青的制备工艺设计中,可采用以下两种技术路线:一是采用复合改性技术,将聚合物改性沥青与天然岩沥青协同掺配;二是选用针入度在 20 ~ 40(0.1 mm)的沥青,并通过添加聚合物进行改性处理。制备完成的改性硬质沥青技术要求如表 5 所示。
在气候严寒的区域,采用聚合物改性沥青与天然沥青的混合配比方式,且适当提高聚合物改性沥青在混合料中的占比,而在无低温影响的地区,适度增加天然沥青的掺入量,但需确保比例不超过总量的 30%。
1.2 季节适配型混合料改良
结合区域气候条件差异性,针对不同铺装层所采用的浇筑式沥青混合料制定针对性技术性能参数规范体系如表 6 所示。
通过季节适配型混合料改良措施,GA10 浇筑式沥青混凝土在不同季节都能发挥最佳性能,提升钢桥面铺装的质量与耐久性。
1.3 拌和与运输
针对 GA10 浇筑式沥青混凝土的施工关键环节提出系统性技术改进方案。沥青拌和站须具备完备的工商合规资质,包括提供工商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明等基础文件,同时提交厂内或外委实验室的资质等级证明材料,并出具符合《公路钢箱梁桥面铺装设计与施工技术指南》的 GA10 沥青混凝土原材料检测及配合比设计报告 [4]。
拌和站还需配备具备相应资质的现场施工质量自检检测机构,并提交 GA10 浇筑式沥青混凝土现场施工质量检测报告,以实现全流程质量可控。
在矿粉加热干燥工艺条件下,将集料加热温度控制在 280℃~ 320℃,并以拌和出料温度达到 220℃~ 225℃作为关键工艺控制参数。具体拌和工艺流程如下:首先对预热集料进行精确计量,随后投入矿粉进行 10 ~ 20 s的干拌作业,实现矿粉充分热交换及表面水分脱除。加入基质沥青或改性沥青进行 60 ~ 90 s 湿拌,确保沥青胶结料与集料体系形成均匀稳定的空间分布结构。
拌和作业结束后,及时将混合料转移至配备保温装置的专用运输车辆。运输过程中,搅拌装置持续运转至少 40 min,同时设置温度上限控制参数(建议温度区间为 220℃~ 240℃,严禁超过 250℃安全阈值),以有效防止混合料发生硬化结块现象。针对采用聚合物改性沥青的混合料体系,自拌和工序启动至摊铺施工完成的全过程时间窗口应严格控制在 3 h 以内 [5]。
2 钢桥面预处理
2.1 表面除锈与粗糙度处理
用清洁剂或溶剂全面清除钢桥面板表面的焊瘤、毛刺、油污及松散浮浆等杂质,必要时配合高压水枪,确保无污染物残留。正式除锈作业采用 Q69 系列抛丸清理机,设定抛丸器功率为 11 ~ 22 kW,抛丸量在 180 ~350 kg/min,以确保足够的除锈动能。同时,所用钢丸直径为 0.8 ~ 1.2 mm,去除钢桥面表面的铁锈、氧化皮、油污等杂质。除锈过程中,严格控制清理机行走速度为1 ~ 3 m/min,保证除锈的均匀性和彻底性。除锈后,要求钢桥面表面清洁度达到 Sa2.5 级以上,即无可见杂质,粗糙度应处于 Rz60 ~ 100 μm,若局部露骨率不足 20%或存在凹坑,需二次抛丸或用环氧砂浆修补。
2.2 防水黏结层施工
防水黏结层施工紧跟除锈工序,以防钢板二次锈蚀。若设有防腐层,需在其彻底固化并检验合格后进行。如未设防腐层,则应在除锈后 4 h 内开展第一层防水黏结层施工。防水黏结层材料涂布过程中,控制喷涂压力在0.3~0.5 MPa,喷涂速度为3~5 m/min,杜绝漏涂、龟裂、流坠、针眼和气泡等缺陷。当采用两层施工时,每层湿膜厚度> 1.2 mm,且在第一层涂膜实干(实干时间控制在 6 ~ 8 h)后立即喷涂第二层。施工完毕后,当温度在20℃~ 25℃时养生不少于 48 h;温度在 10℃~ 20℃时,养生延长至 72 h。养生结束后,现场检测干膜厚度,确保平均值≥ 2.0 mm,最小厚度≥ 1.8 mm,同时采用拉拔试验检测黏结力,常温下黏结力应≥ 2.5 MPa,150℃高温黏结力≥ 1.0 MPa,满足要求方可进入下道工序。
3 摊铺施工
在基于 GA10 浇筑式沥青混凝土的钢桥面铺装施工工艺优化方案中,针对不同桥面区域,摊铺方式有所差异。桥面行车道铺装作业应选用专业摊铺设备实施机械化摊铺工艺,此举可有效提升施工效率并确保铺装层结构性能。针对桥面边带、人行道等异形区域,可采用人工辅助摊铺方式作为机械施工的有效补充。在正式摊铺作业前,须对下卧层进行专项预处理,确保基层表面清洁度符合技术规范要求,保持完全干燥状态。当检测到表面存在污染物或水迹时,立即采用专业清洁设备进行干燥处理,以此保障铺装层与下卧层界面间形成可靠的黏结力学性能。
在浇筑式沥青混合料摊铺作业开展前,依据预设的摊铺厚度进行立模操作。侧向模板可选用钢板或木板,在特定工况条件下,经技术评估后亦可采用木模作为替代。混合料运输车辆抵达摊铺现场后,于摊铺机前方将拌和完成的浇筑式沥青混合料直接卸放至桥面板指定区域。摊铺机通过布料器的横向摆动作业,使熨平板前方区域均匀布满混合料,随后启动摊铺机进行连续摊铺作业,确保混合料摊铺至设计规定的厚度标准。
摊铺过程中应科学规划摊铺宽度参数,规避在行车轮迹带区域设置纵向施工接缝,可将接缝位置调整至车道标线区域或车道中心线位置,以最大限度降低接缝对行车舒适性的不利影响。同时,通过实时监控与动态调整确保摊铺机行进速度与拌和站生产能力动态匹配,避免因停机待料导致的施工质量波动。若铺装层表面出现气泡、鼓包等质量缺陷点,应立即采取放气处理等针对性技术措施。
4 碾压成形
碾压环节采用DD-130双钢轮振动压路机与XP303轮胎压路机组合作业。DD-130 双钢轮振动压路机自重 13 t,振动频率为 30 ~ 50 Hz,振幅 0.3 ~ 0.9 mm,其高频低幅的振动特性可有效压实沥青混凝土表层。XP303 轮胎压路机自重 30 t,轮胎接地比压约为 0.5 ~ 0.6 MPa,轮胎的揉搓作用能进一步增强沥青混凝土的密实性。施工时,紧跟摊铺机后进行初压,使用 DD-130 双
钢轮振动压路机静压 1 ~ 2 遍,速度控制在 1.5 ~ 2 km/h,以确保沥青混凝土初步稳定,避免推移和开裂。复压阶段,先用 DD-130 双钢轮振动压路机高频低幅振动碾压 2 ~ 3遍,速度控制在 2.5 ~ 3.5 km/h,使沥青混凝土内部颗粒重新排列,提高密实度。后采用 XP303 轮胎压路机碾压4 ~ 6 遍,速度控制在 3 ~ 4 km/h,通过轮胎的弹性变形对混合料进行揉压,填补微小空隙。终压采用 DD-130 双钢轮振动压路机静压 1 ~ 2 遍,速度控制在 2 ~ 3 km/h,消除轮迹,使铺装层表面平整光滑,确保钢桥面铺装层具有良好的路用性能和使用寿命。
5 施工质量控制及验收标准优化
现场检测环节应严格遵循表 7 所规定的内容执行。
在项目竣工验收环节,质量评定标准严格契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以及《城市桥梁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 2—2023)中所规定的各项技术指标与验收要求。
6 结束语
该研究所提出的基于 GA10 浇筑式沥青混凝土的钢桥面铺装施工工艺方案,可显著提升钢桥面铺装的整体性能,有效增强铺装层与钢桥面的黏结力、抗剪切能力及耐久性,为桥梁长期安全运营提供更可靠的技术保障。未来,相关研究可引入智能温控拌和系统与摊铺监测技术,实现施工参数动态调控。
参考文献:
[1] 单志义 , 颜鹏程 , 张爱军 . 浇筑式沥青混凝土在某地区钢桥面铺装中的应用研究 [J]. 建筑技术开发 , 2024(2):86-88.
[2] 黄慧生 . 钢箱梁桥浇筑式沥青混凝土铺装技术研究 [J].交通科技与管理 , 2023(9):144-146.
[3] 胡鼎原 , 段雨阳 , 董海军 , 等 . 浇筑式聚醚型聚氨酯混凝土的制备及与浇筑式沥青混凝土性能对比 [J]. 北京建筑大学学报 , 2024(5):74-83.
[4] 杨天伟 . 浇筑式桥面沥青混凝土路用性能提升研究 [J].建筑机械 , 2024(6):57-61.
[5] 傅川 . 季冻区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要点研究 [J].工程建设与设计 , 2023(20):153-155.
原创作者:陈国敏,宏辉建材有限公司,福建 泉州 362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