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旱苦热》原文及翻译赏析
清风无力屠得热,落日着翅飞上山。
人固已惧江海竭,天岂不惜河汉干?
昆仑之高有积雪,蓬莱之远常遗寒。
不能手提天下往,何忍身去游其间?
注释
① “清风无力屠得热,落日着翅飞上山” :这句形容大阳不肯落下。
② 河汉:银河。
③ 昆仑:山名。古代神话中为西王母所居。
④ 蓬莱:古代神话中的仙岛。
⑤ 遗:留存。
翻译
清风没有力量消除这炎夏的酷热,连落日都像长了翅膀一样飞上山,余威尚存。人间本已害怕这江河湖海的水蒸发殆尽,可上天难道也不在乎那浩瀚的银河因此干涸吗!也许在那终年积雪的昆仑山上还有清凉的去处,也许在那遥远飘渺的蓬莱仙岛上还有消暑的海风,但是如果不能与天下人一同前往,那(我)又怎能忍心独自一人弃大众而去呢?
赏析
这首《暑旱苦热》是王令的代表作之一。全诗想象奇特,气势恢宏,发抒了诗人愿与天下共苦难的豪情,显示了其博大胸襟,体现了其雄健瑰奇的诗风,刘克庄《后村诗话前集》称之为,骨气苍老,识见高远。
诗的开篇便不同凡响:“清风无力屠得热,落日着翅飞上山。”前句写“清风”——凉爽的风对驱暑显得无能为力。乍看,这似乎不合风能驱暑的常情,其实,这正是诗人的匠心所在。这样写,固然是指清风小而无力驱暑,而更主要的是用“清风无力”来衬托暑旱之甚,酷热难当。这句中的“屠”字下得尤为精妙。“屠”,是杀掉的意思。“屠得热”,既使“热”人格化了,又有力地表现了诗人恨暑热的情感。若将“屠”字改为“驱”或“消”,诗句固然也通,而艺术效果则远不及“屠”来得好。诗人的另一首诗《暑中懒出》中的诗句“已嫌风少难平暑”反映的内容与这句诗差不多,但写得不如这句诗形象生动有力。后句写太阳迟迟不肯落下,以落日穿上翅膀飞上山来加以反映,也较为形象生动。
读这两句诗,我们仿佛看到这样一种情景:时值酷暑,大旱不雨,小河干涸了,土地龟裂了,禾苗枯萎了,而太阳又偏偏不肯下山,炎气蒸腾,热得人们坐立不安。
如此暑旱酷热是怎样造成的呢?诗人认为这是由于老天爷的缘故,于是续写出了:“人固已惧江海竭,天岂不惜河汉干?”这里的“天”著上了人的感情色彩,它不痛惜“河汉”(指银河)干涸,这与人害怕江海枯竭的心理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字里行间渗透了诗人对老天爷的憎恨之情。应该说,“人固已惧江海竭”这句还包含着这样的潜台词:人们最害怕的还不是江海枯竭,而是因暑旱酷热自然灾害所带来的无力解决的生计问题。这也就紧扣住了诗题“暑旱苦热”中的“苦”字。“河汉干”诸语,想象瑰奇,令人拍案叫绝。
如果说,这首诗的前四句主要是写暑旱酷热,反映诗人憎恨“热”、“天”之情,那么,后四句则重在发抒诗人愿与天下共苦难的豪情,显示其博大的胸襟。
“昆仑之高有积雪,蓬莱之远常遗寒。”“昆仑”是我国西部的高山,上有终年不化的积雪;“蓬莱”是古代传说中渤海三座神山之一。这些都是诗人心目中无暑旱酷热之苦的清凉世界。诗人由“暑旱苦热”想到昆仑、蓬莱等现实与传说中的清凉世界,这是极其自然的。如此清凉世界对饱尝暑旱酷热之苦的诗人产生的吸引力之大也是可想而知的。
然而,诗人想到更多的是:“不能手提天下往,何忍身去游其间?”——不能将整个世界拎在手里同去,又怎忍心只身独往那清凉世界昆仑和蓬莱山呢?这里,诗人尽情抒发了愿与天下人共苦难的豪情,显示了其博大的胸襟。“手提天下”诸语,想象奇特,气魄宏伟,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在王令的诗集中,我们还可以找出一些与此相类的诗句来:“长星作慧倘可假,出手为扫中原清”(《偶闻有感》),“终当力卷沧溟水,来作人间十日霖”(《龙池二绝》其一)。与王令同时的韩琦的《苦热》一诗中也有与“不能手提天下往,何忍身去游其间”内容相似的诗行:“尝闻昆阆间,别有神仙宇……吾欲飞而往,于义不独处。安得世上人,同日生毛羽?”其想象力也较强,但气魄远不及王诗宏伟,艺术感染力也不如王诗强烈,这是不言而喻的。
更多古诗文请关注,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内容,敬请期待!
- 标签: 古诗十九首
- 上一篇:《送魏八》阅读练习及答案赏析
- 下一篇:文言文《狮子王与豺》原文及翻译赏析
猜您喜欢更多》
- 招韩武康章
- 周长史昉画毗沙门天王歌
- 赠韦早陆羽
- 赠颜主簿
- 霅溪馆送韩明府章辞满归
- 荆门浮舟望蜀江
- 杼山上峰和颜使君真卿、袁侍御五
- 杼山禅居寄赠东溪吴处士冯一首
- 九日登山
- 重联句一首
- 九日_今日云景好
- 舟行怀阎士和
- 重联句一首_清高素非宦侣
- 荆州歌
- 重联句一首_肃肃清院
- 昭君怨_自倚婵娟望
- 九日登巴陵,置酒望洞庭水军(时
- 荆州贼平,临洞庭言怀作
- 重联句一首_刘令兴多常步履
- 张伯英草书歌
- 湛处士枸杞架歌
- 渚山春暮,会顾丞茗舍,联句效小
- 自苏州访医回酬卢士关判官见赠
- 赠张道士
- 赠乌程李明府伯宜、沈兵曹仲昌
- 柏林寺南望
- 重联句一首_瀑溜闻窗外
- 郑容全成蛟形木机歌
- 自义亭驿送李长史纵,夜泊临平东
- 支公诗
与“《暑旱苦热》原文及翻译赏析”相关古诗十九首阅读
精品推荐
分类导航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精选
- 元曲精选
- 古诗十九首
- 小学古诗
- 小学生必背古诗80首
- 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
- 写景的古诗
- 咏物诗
- 描写春天的古诗
- 描写夏天的古诗
- 描写秋天的古诗
- 描写冬天的古诗
- 描写雨的古诗
- 描写雪的古诗
- 描写风的古诗
- 描写花的古诗
- 描写梅花的古诗
- 描写荷花的古诗
- 描写柳树的古诗
- 描写月亮的古诗
- 描写山的古诗
- 描写水的古诗
- 描写长江的古诗
- 描写黄河的古诗
- 描写儿童的古诗
- 山水诗
- 田园诗
- 边塞诗
- 含有地名的古诗
- 节日古诗
- 春节古诗
- 元宵节古诗
- 清明节古诗
- 端午节古诗
- 七夕古诗
- 中秋节古诗
- 重阳节古诗
- 古代抒情诗
- 伤怀的古诗
- 咏史怀古诗
- 爱国古诗
- 送别诗
- 离别诗
- 思乡诗
- 思念的诗
- 爱情古诗
- 励志古诗
- 哲理诗
- 闺怨诗
- 赞美老师的古诗
- 赞美母亲的古诗
- 关于友情的古诗
- 关于战争的古诗
- 忧国忧民的古诗
- 婉约诗词
- 豪放诗词
- 人生必背古诗
- 论语
- 诗经
- 孙子兵法
- 三十六计
- 史记
- 周易
- 山海经
- 资治通鉴
- 黄帝内经
- 了凡四训
- 梦溪笔谈
- 千字文
- 世说新语
- 左传
- 大学
- 中庸
- 尚书
- 礼记
- 周礼
- 仪礼
- 庄子
- 鬼谷子
- 老子
- 孟子
- 墨子
- 荀子
- 韩非子
- 列子
- 淮南子
- 管子
- 尉缭子
- 吴子
- 伤寒论
- 天工开物
- 素书
- 汉书
- 文心雕龙
- 吕氏春秋
- 孝经
- 孔子家语
- 颜氏家训
- 孙膑兵法
- 搜神记
- 笑林广记
- 楚辞
- 乐府诗集
- 论衡
- 百战奇略
- 战国策
- 三国志注
- 将苑
- 六韬三略
- 反经
- 公孙龙子
- 司马法
- 逸周书
- 黄帝四经
- 清官贪官传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贞观政要
- 金刚经
- 佛说四十二章经
- 水经注
- 农桑辑要
- 文昌孝经
- 六祖坛经
- 地藏经
- 徐霞客游记
- 弟子规
- 增广贤文
- 幼学琼林
- 冰鉴
- 容斋随笔
- 智囊
- 围炉夜话
- 商君书
- 魏书
- 周书
- 三字经
- 子夏易传
- 笠翁对韵
- 公羊传
- 尔雅
- 三国志
- 后汉书
- 明史
- 晋书
- 宋史
- 新唐书
- 旧唐书
- 隋书
- 元史
- 宋书
- 北齐书
- 新五代史
- 陈书
- 金史
- 南齐书
- 梁书
- 旧五代史
- 辽史
- 北史
- 南史
- 续资治通鉴
- 明季北略
- 浮生六记
- 高士传
- 大唐西域记
- 传习录
- 小窗幽记
- 国语
- 说苑
- 本草纲目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千金方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茶经
- 百家姓
- 智囊(选录)
- 罗织经
- 朱子家训
- 陶庵梦忆
- 红楼梦
- 三国演义
- 聊斋志异
- 西游记
- 水浒传
- 儒林外史
- 封神演义
- 太平广记
- 警世通言
- 镜花缘
- 醒世恒言
- 剪灯新话
- 隋唐演义
- 初刻拍案惊奇
- 老残游记
- 博物志
- 孽海花
- 三侠五义
- 穆天子传
- 二刻拍案惊奇
- 喻世明言
- 说唐全传
- 老残游记续集
- 三刻拍案惊奇
- 四十二章经
- 心经
- 法华经
- 华严经
- 楞伽经
- 无量寿经
- 圆觉经
- 易传
- 抱朴子
- 阴符经
- 黄庭经
- 文子
- 太玄经
- 悟真篇
- 声律启蒙
- 随园诗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