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比栏
当前位置: > 重庆的大学 > 西南大学 > 西南大学简介

西南大学

校友会排名50名 查字典排名115名
所处城市:重庆 学校地址:重庆市北碚区天生路2号
招生电话:023-68252513 电子邮箱:zs2006@swu.edu.cn
官方网址:http://swu.edu.cn/ 招生网址:http://bknzsw.swu.edu.cn/

学校简介

211工程 自主招生 研究院 国防生

西南大学是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国家"211"工程院校。 西南大学成立于2005年7月,由原西南师范大学、原西南农业大学合并组建而成。原两校毗邻而建,同根同源,发源于清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在西南地区开中国新学的川东师范学堂,几经发展演变,遂成今日之西南大学。学校在长期的建设和发展中,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贺龙、陈毅、胡耀邦、李岚清、贺国强、陈至立等领导多次到学校视察和指导工作,对学校发展给予了有力的支持和极大的鼓舞。

学科优势明显

学校现有在校学生5万余人, 其中普通本科生近4万人,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11400余人。学校学科门类齐全,综合性强,特色明显,涵盖了哲、经、法、文、 史、教、理、工、农、医、管等11个学科门类。学校下设30个学院,拥有5个国家级重点学科、36个省部(市)级重点学科、1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9个 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68个博士点、22个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161个硕士学位授权点、5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95个本科专业。

师资力量雄厚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2600余人,教授、副教授1200余人,研究员、副研究员120余人,博士生导师195人。其中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国家“高等学校教学名师”2人,人事部杰出专家4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2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8人, “973”项目首席科学家2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人,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9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教育部“新(跨)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6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96人。

科研成就斐然

学校科研实力雄厚,建有北碚国家大学科技园,拥有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5个教育部、农业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2个重庆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8个省部(市)级重点实验室,19个省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出版社1个,主办发行学术期刊12种。近年来,学校科学研究水平快速提升,在国家973计划、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国家级项目上实现了新的突破,在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年度重大项目等高级别项目上有了突破性进展,共获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和横向项目1500项,总经费近2亿元;获省部级科技奖17项、省部级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80余项。家蚕基因芯片与表达图谱成果入选“2006年国内十大科技新闻”。

教育特色鲜明

学校一贯重视人才培养工作,始终把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作为办学宗旨,按照“注重人格塑造,突出综合培养,强化实践训练,服务社会民生”的教学理念,积极探索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强化教学的中心地位。学校根据社会发展需求和本科教育培养目标,探索并实践了综合化与个性化相结合的“123456”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创新人才培养“光炯”计划和文化素质教育“雨僧”计划,设立“创新人才培养实验班”、“本科学生科技创新基金”和“创新实践学分”;实践了“2+1”学期制改革;实施分类、分级、分流教学改革,积极倡导研究性学习;实施学分制,主辅修制,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还可以修读第二学士学位。进一步完善和优化实践教学体系;在全国率先实施师范生“顶岗实习支教”模式,积极探索学生海外教学实习。这些改革举措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学校是“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多年来高度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大力弘扬“特立西南、学行天下”的大学精神,积极推进“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和公益服务活动,倡导高雅艺术进校园,形成了大学生艺术节、科技文化节、综合素质大赛等校园文化品牌活动。学校1999年被中央文明委首批授予“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1994 年、1999年、2005年连续三次被国务院表彰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自1987以来,学校连续十九次被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授予“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集体”。

基础设施完善

学校占地面积641.93万平方米(9629亩),校舍面积157.94万平方米,其中教学行政用房61.65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3.82亿元,纸质图书资料438万余册。

数字化校园网络建设不断完善,采用了先进的万兆以太网技术,搭建起基于公共数据平台、统一身份认证的数字化校园网络,学生联网计算机超过12000台,提高了教学、科研、管理等工作的信息化水平。

体育场馆及其设施配套齐全。学校各类运动场总面积达到188830平方米,现有4个400米标准塑胶田径运动场,40个篮球场,17个排球场,129个乒乓球场,64个羽毛球场,4个游泳池,15片网球场等各类室外体育场;1个综合体育馆、1个篮球馆、1个羽毛球馆,馆内设施先进、功能完备。学校有7个学生生活园区,学生宿舍实行公寓化管理,设施完善;食堂菜品丰富多样,能满足不同地域学生的口味。

校园环境优美

学校位于重庆市国家级社会发展综合实验区、著名风景旅游区北碚。前临逶迤蜿蜒的嘉陵江,背靠重峦叠翠、温泉汩汩的缙云山国家森林公园。校园绿树成荫,百花飘香,依山傍水,风景如画,是国家园林绿化先进单位,教育部命名的“文明校园”,更是莘莘学子求学成才的理想园地。

国际交流广泛

学校与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日本、澳大利亚、泰国、韩国、中国台湾等14个国家和地区的44所大学、科研机构建立了正式合作与交流关系,与美国、日本、韩国、泰国、中国香港等5个国家地区的12所大学开展了联合培养学生项目,成立了“中韩教育交流与研究中心”、“加拿大交流与研究中心”,在海外建立了大学生实习基地和孔子学院,形成了形式多样、效果显著的国际合作与交流的新模式、新格局。

毕业生就业好

长期以来,学校为国家培养了20余万优秀毕业生, 代代学子胸怀祖国、探求真理、为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学校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始终坚持“时时有指导,处处有服务”的就业工作理念,收到了良好效果。近几年来,学校通过一系列教学改革措施,努力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多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学生专业基础知识扎实,专业技能过硬,外语水平高,能较熟练地使用计算机,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为帮助学生就业,学校设有专门的毕业生就业管理和服务机构,通过一系列系统、规范的措施来帮助和指导毕业生走向社会。如开设“毕业生就业指导课”,召开供需见面会,推荐毕业生参加公务员和各类干部选拔考试等。我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畅通、选择机会多,本科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3%以上。

... [展开]
隶属于
教育部
创建时间
1906年
学校类型
综合类
重点学科
5个
硕士点
4个
博士点
106个
院士人数
204人
学生人数
4万~5万人
男女生比例
51.6%
特色专业
重点专业
教育学

隶属于教育学院由复旦大学相辉学院教育系、四川大学教育系、重庆大学教育系、国立女子师范学院教育系、四川省立教育系、川东教育学院教育系和公民训育系、华西医科大学家政系、昆明师范学院教育系、贵州师范学院教育系等9个单位合并而成。学科实力很强,并且教育学专业为国家教育部和财政部联合确定的第一批特色专业点。本科专业按照教育学大类招生,分设教育学、小学教育、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和教育管理等5个专业方向。

心理学

西南大学的心理学学科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叶麟、何其恺、张增杰、刘兆吉等一批心理学家曾执教于此。现在该学科建设以中国著名心理学家、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心理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中国心理学会常务理事兼心理学教学工作委员会主任黄希庭教授作为学科领头人,其学术能力和名气不亚于北师大的心理学。本学科分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两个专业方向,他们的区别在于前者属于师范类专业,后者是非师范类专业,培养的侧重点不同。

农学

一提起西南大学,就不得不提到西南大学的农学,因为他实在是太有名气了,即使你不知道,但是一提起我国的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先生,大家该不会陌生了吧,他就是西南大学农学专业培养出来的优秀人才的杰出代表。而且该学科已有50多年的办学历史,拥有农业部的多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重庆市重点实验室,在水稻、油菜、棉花、小麦等作物的基础和应用研究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和特色,部分研究还达到国际领先或先进水平。所以,这里绝对是农学学科的优等学府!

特种经济动物饲养蚕学

隶属于西南大学的蚕桑丝绸学院,该学院是西南大学最具特色的学院,另外还设有纺织工程、丝绸工程2个本科专业,其中特种经济动物饲养(蚕学)专业为农业部级重点学科。其家蚕基因组研究居于世界领先水平,创造了自然免耕法等领先技术。

学费信息

当前学费:3700-4500元/年(普通本科专业)
文史类普通本科专业的学费为4000-4500元/年,理工类普通本科专业的学费为3700-4500元/年。

就业情况

2007年,西南大学共有全日制普通本(专)科毕业生10557人,比2006年增加1995人,增幅达23.3%,毕业生总数占重庆市普通高校毕业生总数的八分之一,居全市高校首位。其中:校本部普通本科生有8454人(其中师范生3186人,占校本部本科生人数比例为37.7%),普通专科生有25人;高职本(专)科生有1025人,荣昌校区毕业生有1053人。毕业专业中有90个本科专业(包括12个新专业)、5个专科专业、37个高职本专科专业,就业形势十分严峻,任务异常艰巨。

西南大学-咨询平台
  • 您好,您有哪些想咨询的问题呢?
  • 招生政策 志愿填报 专业咨询 升学就业 留学交流 其他
联系电话
咨询内容
免费咨询
023-68252513
中网建材 中网化工 中网机械 牛涂网 中网体坛 中网生活 中网沥青 中网涂料 中网机器人 中网塑料 中网橡胶 中网玻璃 美美日记 中网资讯 广东熊猫网 读后感 读后感问答 读书笔记 胎教大全 汉语字典 成语大全 造句大全 组词查询 近义词 反义词 故事大全 英语单词 英语近义词反义词 英语例句大全 英语缩写大全 知识问答 三字经 数字大小写转换 邮编查询 脑筋急转弯 歇后语 百家姓 怀孕周期表 古诗词 对联大全 新华字典 汉语词典 成语大全 二十四节气 古诗词大全 中国古典 作文范文参考 范文 名言 版报 文档 诗词 奥数 图书 问答 高考 中考 小考 考研 留学 自考 志愿 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