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比栏
当前位置: > 上海的大学 > 上海体育学院 > 上海体育学院简介

上海体育学院

校友会排名800名 查字典排名1890名
所处城市:上海 学校地址:暂无
招生电话:021-51253000 电子邮箱:
官方网址:http://www.sus.edu.cn/ 招生网址:http://bkzs.sus.edu.cn/

学校简介

上海体育学院建于 1952 年,是新中国成立后创建最早的体育高等学府。原直属国家体育总局,2001年由国家体育总局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共管。

经过六十年的建设与发展,学校已成为一所以体育学为特色,具有教育学、文学、管理学3个主要学科门类的多科性大学,形成了涵盖本科、硕士、博士在内的完整办学层次。学校在国内体育高等院校中最早获得硕士学位(1981年)和博士学位授予权(1986年),2003年成为体育学一级学科博士授予单位,是全国唯一一所拥有体育学下属全部四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的院校。学校现有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二级学科博士点6个,硕士点12个。

学校现有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市级教学团队3个,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市级精品课程8门,上海市教学名师4人。2005 年,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构建了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开展了常态化的校内教学质量评估,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上海市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国家体育总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近年来按照创新人才培养要求,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1篇博士论文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本科生科创作品获全国“挑战杯”二等奖2项、三等奖10项。建立了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教学机构“蕴瑞学苑”,探索体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坚持学科建设规律与社会发展需求相结合,坚持基础理论研究与科技创新攻关服务相结合,坚持国内合作与国际合作相结合,坚持在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提升学科科研能力。目前已建成了教育部重点学科(培育)1个,上海市重点学科3个,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上海市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体育总局重点实验室1个,拥有上海市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体育赛事研究中心)和上海市蔡龙云大师工作室(上海市高校三个大师工作室之一)。依托国家体育总局“运动技战术诊断与分析”重点实验室和上海市“人类运动能力保障与开发”重点实验室平台,开展对抗性竞技运动和游泳等项目的奥运会科技攻关和服务,研究成果“提高运动员体能的关键技术研究”获2010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竞技体育对抗性项目致胜关键技术系统研究与应用”获2012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在北京和伦敦奥运会上我国代表团获得的金牌中至少有10枚以上与学校的科技攻关和科技服务直接相关,获得北京奥运会科技攻关服务一等奖1项。依托省部共建运动健身科技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率先在全国开设了第一条基于互联网的“市民体质网”和“上海市民健身热线”,研究成果“上海市民体质网络系统的研发和应用”获2010年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依托上海市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体育赛事运作重点研究基地”和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技示范园”,完成了我国体育产业统计指标体系研究,并被国家统计局采纳用于全国体育产业统计。

2008年至今,获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89项,年均立项科研经费1328万元,其中,国家级科研项目40项。共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项33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获授权知识产权53项。在SCI、SSCI、CSSCI、CSCD收录期刊发表论文数在全国同类体育院校中居于首位。《上海体育学院学报》是中国高校精品科技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2012年在国内同类期刊评比中排名第二。

近年来,学校按照“办出特色、办出水平”的总体原则,积极推进内涵建设,形成了一批国内唯一的办学成果,率先成立了国内唯一的中国乒乓球学院;率先创办了国内唯一一本国际发行的体育类英文学术期刊《Journal of Sport and Health Science》;率先建成了国内唯一的、由国家体育总局命名的“体育科技示范园”;率先建设了国内唯一的中国武术博物馆。

竞技体育方面,学校曾获得2枚奥运会金牌、3枚奥运会铜牌、25枚世界锦标赛金牌、38枚亚运会和亚洲锦标赛金牌;3人3次打破世界记录、2人12次打破亚洲记录;为上海市获得了15枚全运会金牌。培养了一批国际知名教练员,如施之皓、孙海平、陈忠和、王跃舫、孙荔安、沈富麟、马良行等。

作为中国政府奖学金资格学校和教育部指定的自主招收中国政府奖学金留学生试点院校(全国体育院校中唯一一所),已为美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韩国等16个国家培养了全日制留学生260余名。“十一五”期间,与18个国家和地区的50多所高校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建有1个中美学校体育合作研究中心、1个中欧比较体育合作研究中心。聘请联合国原秘书长安南的体育特使奥吉等一批享有国际声誉的海外专家学者担任荣誉教授或客座教授;以项目研究为平台,正式聘请了2名海外名师,共同开展合作研究和人才培养。

学校现有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1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3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体育学科评议组1人,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专家评审组成员1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专家评审组成员1人;上海市“领军人才”1人,上海市“东方学者”3人;32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先后从美国、德国、俄罗斯、英国、芬兰及台湾、香港地区引进高层次人才10余人。5人在亚洲体育科学理事会、国际体育计算机科学协会和国际社会神经科学学会等国际学术组织兼职,6人任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常务理事和理事,1人任中国康复医学会理事,1人任教育部中小学体育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

“十二五”期间,学校将以建设世界一流体育大学为目标,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接高等教育强国和体育强国战略,把握上海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与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有利契机,践行“身心一统,德技相长,文理兼修,服务社会”的办学思想,坚持育人为本,着眼师生终身发展,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提高质量为核心,深化内涵建设,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学校实现全面可持续发展。

... [展开]
隶属于
上海市
创建时间
1952年
学校类型
体育类
重点学科
暂无信息
硕士点
暂无信息
博士点
暂无信息
院士人数
暂无信息
学生人数
1万~2万人
男女生比例
66.8%
特色专业
重点专业
学费信息

当前学费:5000元/年(普通本科专业)
普通本科专业5000元/年;艺术类专业10000元/年;中外合作办学高职专业15000元/年。

就业情况

学校现有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1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3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体育学科评议组1人,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专家评审组成员1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专家评审组成员1人;上海市“领军人才”1人,上海市“东方学者”3人;32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先后从美国、德国、俄罗斯、英国、芬兰及台湾、香港地区引进高层次人才10余人。5人在亚洲体育科学理事会、国际体育计算机科学协会和国际社会神经科学学会等国际学术组织兼职,6人任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常务理事和理事,1人任中国康复医学会理事,1人任教育部中小学体育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

上海体育学院-咨询平台
  • 您好,您有哪些想咨询的问题呢?
  • 招生政策 志愿填报 专业咨询 升学就业 留学交流 其他
联系电话
咨询内容
免费咨询
021-51253000
中网建材 中网化工 中网机械 牛涂网 中网体坛 中网生活 中网沥青 中网涂料 中网机器人 中网塑料 中网橡胶 中网玻璃 美美日记 中网资讯 广东熊猫网 读后感 读后感问答 读书笔记 胎教大全 汉语字典 成语大全 造句大全 组词查询 近义词 反义词 故事大全 英语单词 英语近义词反义词 英语例句大全 英语缩写大全 知识问答 三字经 数字大小写转换 邮编查询 脑筋急转弯 歇后语 百家姓 怀孕周期表 古诗词 对联大全 新华字典 汉语词典 成语大全 二十四节气 古诗词大全 中国古典 作文范文参考 范文 名言 版报 文档 诗词 奥数 图书 问答 高考 中考 小考 考研 留学 自考 志愿 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