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比栏
当前位置: > 甘肃的大学 > 西北民族大学 > 西北民族大学简介

西北民族大学

校友会排名800名 查字典排名475名
所处城市:甘肃兰州 学校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西北新村1号
招生电话:0931-2938300 电子邮箱:zsb@xbmu.edu.cn
官方网址:http://www.xbmu.edu.cn/ 招生网址:http://dwzy.xbmu.edu.cn/zsxx/

学校简介

西北民族大学成立于1950年8月,直属于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是新中国成立后创建的第一所民族高等院校。学校于1950年8月成立时为西北民族学院,2003年4月更名为西北民族大学。

西北民族大学位于甘肃省兰州市,占地2880多亩,分西北新村校区和榆中校区。经过60多年的发展,学校形成了以本科教育为主体,研究生教育、预科教育、继续教育、职业教育和国际教育等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拥有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学位授予权、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位权和招收“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硕士、博士研究生权。为国家培养了各级各类人才12万余人。学校现有56个民族的全日制普通在校生22000余人。

学校拥有一支以博士生、硕士生导师为中坚力量的教职工队伍。现有教职工17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100余人;高级专业技术人员590余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22人,国家民委突出贡献专家7人,甘肃省领军人才6人,博士生导师15人,硕士生导师247人。有蒙古语言文学主干课程国家级教学团队,有藏语言文学主干课程和20世纪中国文学2个省级教学团队。

西北民族大学是一所优势和特色比较鲜明的多学科门类的综合性大学。学校设有61个本科专业,有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第二学士学位专业,拥有民族学、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史、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畜牧学、兽医学、管理科学与工程、音乐与舞蹈学、美术学等1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拥有法律硕士、艺术硕士、社会工作硕士、工程硕士等4个专业学位硕士点,有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博士点,有“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2个学科门类。有3个国家民委重点学科:中国少数民族经济、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计算机应用技术;有4个甘肃省重点学科: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格萨尔学、民俗学和宗教学;中国少数民族(藏、蒙古)语言文学、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社会学、汉语言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学校现设有马克思主义学院、经济学院、法学院、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现代教育技术学院、体育学院、文学院、维吾尔语言文学学院、藏语言文化学院、蒙古语言文化学院、外国语学院、新闻传播学院、音乐学院、美术学院、舞蹈学院、历史文化学院、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电气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化工学院、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医学院、管理学院、预科教育学院、继续教育与职业教育学院等25个学院。有国家民委——教育部共建重点实验室:中国民族语言文字信息技术实验室;有甘肃省动物细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4个国家民委重点实验室:藏文信息技术实验室、生物工程与技术实验室、口腔医学综合实验室、电子材料实验室;有4个独立建制的研究机构:中国民族信息技术研究院、格萨尔研究院、海外民族文献研究所、伊斯兰文化研究所;有3个省部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西北少数民族文学研究中心、西北少数民族宗教研究中心和西北民族文献研究基地。

学校坚持“以人为本,助人成功”的办学理念,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大力加强学科专业建设,深入推进以学分制为基础的人才培养方式改革,推进课程建设特别是精品课程建设,重视和支持教学改革研究。2000年以来,学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甘肃省教学成果奖21项,国家教改项目16项,省级精品课程24门。

2007年,学校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并获得优秀。2008年,学校被认定为首批“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是全国唯一首批被认定为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的民族院校。

学校图书馆现有图书资料260万余册,其中纸质图书158万余册;博物馆馆藏文物1500余件,其中3级以上文物117件。图书资料和馆藏文物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学校注重科学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效。2001年以来,学校承担各类科研项目818项,其中“863”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7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60项,省部级项目252项。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级奖励2项,省部级奖励305余项。学校研发《藏汉双语信息处理系统》获1999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藏文视窗平台、字处理软件和藏文网站》获2001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受到了江泽民、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评价。学校编辑出版的《法藏敦煌藏文文献》和《英藏敦煌藏文文献》出版计划,实现了我国珍贵历史文献的回归与面世,在学术界引起强烈反响,被誉为敦煌学与藏学研究的又一个里程碑。

学校出版发行《西北民族研究》(国家级核心期刊)、《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自然科学版、藏文版、蒙古文版)。其中《西北民族研究》是ULICH’S国际期刊指南刊物,CSSCI来源期刊,民族类核心期刊,甘肃省一级名牌期刊;《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被评为首届全国优秀社科学报,蝉联2-3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国家级民族学类核心期刊,2009年被评为“中国北方优秀期刊”。《西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藏文版被评为全国民族地区学报优秀期刊。

学校坚持德育为先,以民族团结进步为价值追求,汇聚各民族优秀文化,发挥多元文化共生共存的优势,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努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曾先后两次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光荣称号,两次被甘肃省授予“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光荣称号。学校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被授予“国家西部大开发突出贡献集体”荣誉称号。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积极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成为党和国家民族政策与对外交往的重要窗口,先后同美、英、法、德、俄、日本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的大学、科研机构建立了交流和合作关系;成功举办了八次大型国际学术会议;先后聘请了150多位长期外籍专家,外教和近400位短期外籍专家,接收培养了400多名留学生。

党中央、国务院和国家民委、甘肃省委、甘肃省政府对学校的发展给予了极大的关怀和支持。朱德、董必武、彭德怀、陈毅、邓小平、李维汉、习仲勋、班禅额尔德尼·却吉坚赞、赛福鼎·艾则孜、李铁映、费孝通、司马义·艾买提、铁木尔·达瓦买提、司马义·铁力瓦尔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国家民委、甘肃省委、甘肃省政府领导同志都曾亲临学校视察指导工作,给各民族师生员工以极大的鼓舞和鞭策。

... [展开]
隶属于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创建时间
1950年
学校类型
民族类
重点学科
暂无信息
硕士点
暂无信息
博士点
3个
院士人数
68人
学生人数
2万~3万人
男女生比例
56.3%
特色专业
重点专业
学费信息

当前学费:2500-4000元/学年(普通本科专业)

文史类各专业、预科(文)3800元/生·学年;理工类各专业、预科(理)4000元/生·学年;艺术类各专业6000元/生·学年;民语类文科专业,即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藏、蒙古、维吾尔语言文学)、汉语言(维汉翻译、蒙汉翻译、藏汉翻译)、工商管理(藏汉双语)、英语(蒙英双语)2500元/生·学年;民语类理科专业,即物理学(藏汉双语)、数学与应用数学(藏汉双语) 3000元/生·学年;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招收的藏语言、蒙古语言、维吾尔语言专业方向的非民语考生免收学费。

若甘肃省物价局变更收费标准,上述各类收费则按新标准执行。

就业情况

西北民族大学为提高毕业生就业率,近几年一直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及时调整学科专业结构、课程设置、招生专业及人数;采取主动出击联系用人单位等方法,通过各种渠道促进毕业生就业。经过不懈努力,我校的初次就业率连续几年保持较高水平。据统计,2004年我校毕业生就业率为74.6%,超过同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平均就业率。

西北民族大学-咨询平台
  • 您好,您有哪些想咨询的问题呢?
  • 招生政策 志愿填报 专业咨询 升学就业 留学交流 其他
联系电话
咨询内容
免费咨询
0931-2938300
中网建材 中网化工 中网机械 牛涂网 中网体坛 中网生活 中网沥青 中网涂料 中网机器人 中网塑料 中网橡胶 中网玻璃 美美日记 中网资讯 广东熊猫网 读后感 读后感问答 读书笔记 胎教大全 汉语字典 成语大全 造句大全 组词查询 近义词 反义词 故事大全 英语单词 英语近义词反义词 英语例句大全 英语缩写大全 知识问答 三字经 数字大小写转换 邮编查询 脑筋急转弯 歇后语 百家姓 怀孕周期表 古诗词 对联大全 新华字典 汉语词典 成语大全 二十四节气 古诗词大全 中国古典 作文范文参考 范文 名言 版报 文档 诗词 奥数 图书 问答 高考 中考 小考 考研 留学 自考 志愿 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