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 地    图

当前位置:地理网 >地理教学 >方法与设计 >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

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
地理网 来源|2013-01-06 发表|教学分类:教学设计

地理教学

方法与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认识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形成原因、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和后果等基础知识;
2. 通过阅读地图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并讨论由此导致的严重的后果,培养读图分析及归纳整理能力,理解黄土高原生态建设的重要意义;
3. 认识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关系,培养正确的人地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教学重点】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2.黄土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成因及治理的途径;
3.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关系。
【教学难点】
1.黄土高原形成的原因;
2.区域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教学设计:

师生活动 提示和建议

导入:播放 《黄土高原》的一段录像。(视频链接: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流失及其危害)
教师:从录像的画面中同学们是否能够判断出录像反映的是我国的那个地形区?
学生:是黄土高原。
教师:对,从录像中同学们看出这是我国的黄土高原,看来同学们对黄土高原是有一定认识的。那么同学们是否知道黄土高原有多大?它是怎么形成的?它怎么形成了这种独特的外貌呢?
学生:略。
教师:今天我们就来对黄土高原进行一次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请同学们重新看录像。
录像:《黄土高原》: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的范围。
新课:
教师:从录像中我们知道了黄土高原是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板书:第一节 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
一、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教师:哪个小组能够帮助老师将录像中提供的关于黄土高原的数据整理出来?(教师提供一个表格,让学生填写数据)
学生(某个小组):

面积 64万平方千米

海拔 1000—2000米

黄土厚度 100米,最厚可达150米

教师:看来同学们观看录像是很认真的,从这组数据中我们不难证实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有人曾经形容如果将黄土高原上的黄土做成1米宽和1米厚的黄土墙,则能从地球到月球一个来回。下面哪个小组能够指图说出黄土高原的位置和具体分布范围?
学生(某个小组):指图“黄土高原的位置”,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

1.黄土高原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南至秦岭,北抵长城。
2. 包括:山西省、陕西省、甘肃省东部和宁夏自治区大部分地区。

教师:问:如果我们从北京出发,往什么方向走可以到达黄土高原?需要穿过哪座山脉?首先进入哪个省?
学生:从北京向西穿过太行山脉可以到达黄土高原,首先进入的是山西省。
教师:哪个小组的同学到过山西和陕西?能否根据所见、根据资料和图“黄土高原景观”描述黄土高原的景观特征?
学生(某个小组):
学生1:介绍“黄土塬”:黄土覆盖的较高的平地,又称“黄土平台”。四周围流水切割,顶面广阔平缓,面积一般在数平方千米以上,侵蚀作用微弱,是良好的耕作地区。
学生2:介绍“黄土梁”:长条状的黄土高地,由两条平行的沟谷分割地面、或黄土塬被切割而成。一般长几百米至数十千米。顶面一般比较平坦。
学生3:介绍“黄土峁”:孤立的黄土丘陵。顶部浑圆,斜坡较陡。由黄土塬和黄土梁经长期侵蚀切割或黄土覆盖原来的丘陵而成。
教师: 听了同学们的介绍,看了同学们收集的图片,用“千沟万壑”来形容黄土高原还真是不过分。那么这里的黄土是从哪来的呢?这种沟壑纵横的景观又是怎么形成的?有人说黄土高原是风刮来的,你同意这个观点吗?请同学们讨论。
学生:讨论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
教师:哪个小组将你们的讨论结果和观点向大家汇报?
学生(某个小组):通过阅读书上活动提供的两份资料,我们小组同意“风成说”的观点,理由如下:

第一、从图“黄土形成过程示意”中可以看出,黄土的形成与我国的戈壁、沙漠、黄土的分布是一致的。在黄土高原的北部是分部在内蒙古高原上的沙漠,如毛乌素沙漠等,在内蒙古高原的西北部是分部在新疆、甘肃和蒙古境内的戈壁。因此,我们认为黄土高原是从中亚、蒙古等地的荒漠、戈壁吹过来的。

第二、从以下的证据中不难得出“风成说”的结论:

1、“黄土就像冬季地面积雪那样,以差不多的厚度覆盖在起伏不同的各种地形上。”,这说明只有风才能将黄土均匀覆盖在不同的地形上。
2、“黄土高原自西北到东南,黄土的颗粒越来越细。”这说明由于风从西北到东南是由强到弱的,因此在风的吹送下,越向东南黄土越细。
3、“黄土高原黄土的矿物成分寓所堆积地方的基岩的矿物质种类极不相同,却与中亚、蒙古等地的戈壁、沙漠矿物成分相同。”这一点就更加说明了黄土高原的黄土不是本地基岩受侵蚀和风化形成的,是外来的,而外来的动力只有风最合适。
4、“黄土中有随地形起伏的多层古土壤。”说明这些多层的古土壤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层层覆盖上取得,更加证实了“风成说”。
教师:这个小组的同学不但同意“风成说”,而且论证得很充分,其他小组有没有不同意见?
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或见解。
教师:科学是需要不断的探索,目前对于黄土高原的成因问题在科学界有着不同的认识,“风成说”得到普遍的认可,同时还需要更加的完善,希望同学们能努力学习为科学的探索出一份力。
既然“风成说”被认为是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那么黄土应该是均匀覆盖在现在的黄土高原地区,为什么形成沟壑纵横的景象?请同学们再来看一段录像。
录像:有关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资料

板书:二、严重的水土流失
教师:从录像中不难看出,支离破碎,沟壑纵横是黄土高原的最真实的写照。水土流失严重是形成这种地貌景观的主要原因,事实上黄土高原已经成为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还记得我们学习过的黄河,她的下游被称为地上河、悬河(视频链接:黄河下游地上河),就是因为黄河从黄土高原上带来大量的泥沙在黄河下游河床堆积而成的。为什么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这么严重?让我们先来做一个实验。

【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相关文章:

可持续发展概念的提出

大洲的命名

日本的地形

城市地域分化

《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教案示例

沙坡头自然保护区

黄土高原的暴雨地质灾害

荒漠化的气候分区

中国行政区划的形象记忆

《第一节 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教学设计

最新地理方法与设计
热门地理方法与设计
精品推广
随机推荐地理方法与设计
学科中心
中网建材 中网化工 中网机械 牛涂网 中网体坛 中网生活 中网沥青 中网涂料 中网机器人 中网塑料 中网橡胶 中网玻璃 美美日记 中网资讯 广东熊猫网 读后感 读后感问答 读书笔记 胎教大全 汉语字典 成语大全 造句大全 组词查询 近义词 反义词 故事大全 英语单词 英语近义词反义词 英语例句大全 英语缩写大全 知识问答 三字经 数字大小写转换 邮编查询 脑筋急转弯 歇后语 百家姓 怀孕周期表 古诗词 对联大全 新华字典 汉语词典 成语大全 二十四节气 古诗词大全 中国古典 作文范文参考 范文 名言 版报 文档 诗词 奥数 图书 问答 高考 中考 小考 考研 留学 自考 志愿 大学 星座 笑话 语文 数学 英语 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