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 地    图

当前位置:地理网 >趣味地理 >对高中地理新教材深度、难度、广度的看法

对高中地理新教材深度、难度、广度的看法
地理网 来源|2016-07-21 发表|教学分类:中国地理

趣味地理

为了适应时代的要求,培养更多的跨世纪人才,在普通高级中学地理教学中进行教育教学的改革,为确保 新课程方案试验不变形、不走样,作为新课程的直接实施者——高一年级地理教师,应寻找新的教育教学规律 ,探索一条新的教育教学思路,首先必须提高教学思想,明确新教材的教育教学目的,然后认真学习“新纲” (高中地理新教材教学大纲),领会“新纲”精神,钻研新教材,熟悉教材的变化情况。只有这样,才能正确 把握好教材的深度、难度和广度,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有的放矢。为此,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一点肤 浅的认识。

一、深度的掌握

新高中地理教学大纲有以下几方面特点:一是体现了我国高中教育中地理学科的任务及新的要求;二是贯 彻了我国普通高中教育实施素质教育的的性质和任务。因此,我们在教育教学中要紧扣“新纲”,掌握新教材 特点,完全按“新纲”要求教学,决不能简单地照以前的旧套路进行教学。否则,深化教学改革,实现教育转 轨就成了一句空话。

1.明确新时期高中地理的教学目的与要求,切实转变教学思想。新的普通高中课程计划(试验)明确指出 :“基础教育的任务是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发展学生的个性 和特长,有侧重地对学生实施升学预备教育和就业预备教育,为高等院校输送合格的新生,为社会主义各行业 输送素质较高的劳动后备力量。”因此,在教学中,教师的首要任务应该是明确新教材各章节的“教学目的与 要求”,对于“新纲”中要求“理解”的内容,即要求学生重点掌握的内容必须反复讲透;而对于“了解”的 内容,则作一般性掌握,至于其他内容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取舍;教学中要坚持全面贯彻教育方 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努力实现向素质教育转轨;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努力摆脱“高考”指挥棒的束缚,使学生在课堂上受到完全能适应今后的生产和生活而必需的知识。为此,在教学中,对于 新教材删去的专业性理论性较强的内容,教师只要简明扼要的讲清现象,而不再需要过细过深地探究其理,如 “地转偏向力的产生”、“矿床的形成过程”等。

2.正确把握新教材的内容。新教材将原教材中的“圈层体系”更新为“环境体系”,按人们的认知规律, 从“陆地→海洋→大气→宇宙”,或增删、或重组、或转变视角。一是教材内容的增删,如“海洋环境”和“ 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大部分是新增加的内容,而在“宇宙环境”中则删减了有关恒星、行星等属于 天文学方面的知识;二是对有些知识重新组合,“陆地环境”对原教材的有关地球四大圈层的知识和地球的资 源和能源进行了有机的综合和统一,从而加强了教材的系统性;三是突出了新教材的新的主要内容。即原教材 主要以人地关系为主线,而新教材在此基础上又增加了“环境与发展”的内容,从而更加突出了新教材的“可 持续发展”的新思路。如“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等,在这方面我们应加速观念转变,注意新知识、新 理论的学习,并贯彻于教学过程之中,使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即形成人与环境、环境与发展的相协调的 新观念。

二、难度的处理

新高中地理教材在处理教学难点上较之以前有较大的突破,主要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尽量删减对学 生学习无所帮助的一些内容。如“大气环境”中的“大气的热状况”一节,就删去了旧教材中比较抽象难懂的 “热量盈亏问题”和与初中地理重复的“气温时空分布”等内容;二是对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注重分析、推理 ,而不是简单的给出结论。如“人类的生产活动”中从工业的区位选择分析,就可以看出工业地域和世界著名 工业区域的形成过程和发展条件,从而既教育学生掌握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教育学生学会了适应 环境以求生存、改造环境以求发展的能力;三是注重挖掘新教材的启发性、趣味性和直观性。新教材在知识体 系、文字表述以及图文选择方面较之旧教材具有更多的优点,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这些优势来增强课堂教 学的实效性。

三、广度的把握

新《课程计划》的目标之一是要使中学教育从现行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因此,教师在应用新教材 、新大纲时,还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新的内容:

1.新教材除了突出旧教材的人地关系这一主线外,还着重加强了环境与发展的内容,从而使人与环境、环 境与发展成为地理教学的核心,对于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具有 重要意义。如“大气环境”、“海洋环境”、“陆地环境”增加了许多“资源、环境”内容,教师在教学中要 力求完整地突出这一中心。

2.充分利用新教材每个单元的“自学园地”的内容(即阅读篇、技能篇、练习篇),一方面适应不同智能 学生对知识的需求;另一方面也使课堂教学中的知识、能力教育得到落实。

3.新增加了一些让学生动手(如制作地理资料卡片)、动脑(如季风的形成等)、动口(讨论问题)活动 内容,适当地应用这些内容,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促使学生能力的提高是很有益处的。 

【对高中地理新教材深度、难度、广度的看法】相关文章:

初中地理会考必考知识点: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唐蕃古道简介

中国最美的地方

中国各省名字的由来

吉林开展环境监管网格化 预计8月底前完成备案工作

广东地理知识-广东地市地理知识

虎丘塔

广东地理知识-广东第三产业

地理教学对中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培养中学生对学习地理兴趣途径的研究

最新趣味地理
热门趣味地理
精品推广
随机推荐趣味地理
学科中心
中网建材 中网化工 中网机械 牛涂网 中网体坛 中网生活 中网沥青 中网涂料 中网机器人 中网塑料 中网橡胶 中网玻璃 美美日记 中网资讯 广东熊猫网 读后感 读后感问答 读书笔记 胎教大全 汉语字典 成语大全 造句大全 组词查询 近义词 反义词 故事大全 英语单词 英语近义词反义词 英语例句大全 英语缩写大全 知识问答 三字经 数字大小写转换 邮编查询 脑筋急转弯 歇后语 百家姓 怀孕周期表 古诗词 对联大全 新华字典 汉语词典 成语大全 二十四节气 古诗词大全 中国古典 作文范文参考 范文 名言 版报 文档 诗词 奥数 图书 问答 高考 中考 小考 考研 留学 自考 志愿 大学 星座 笑话 语文 数学 英语 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