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 地    图

当前位置:地理网 >地理学习 >学习基础 >高中地理会考复习资料:地球上的水

高中地理会考复习资料:地球上的水
地理网 来源|2016-12-02 发表|教学分类:地理知识点

地理学习

学习基础

1.自然界的水循环及其意义。

(1)水循环的概念: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中通过蒸发、输送、降水、径流等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叫水循环。

(2)按水循环发生的空间领域可以分为海陆间循环、内陆循环和海上内循环三大类。

1)海陆间循环:是指海洋水与陆地水之间通过一系列过程所进行的相互转移运动。海陆间循环是最重要的水循环类型,它使陆地水得到补充,使水资源得以再生。

2)内陆循环:陆地与陆地水之间通过一系列过程所进行的相互转移运动。

3)海上内循环:海洋与海洋水之间通过一系列过程所进行的相互转移运动。

(3)水循环的意义。

1)将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层联系起来,并在它们之间进行能量交换;

2)水在运动中夹带溶解物质和泥沙而使物质迁移;

3)使大气降水、地表水、地下水、土壤水之间相互转化,使水资源形成不断更新的统一系统。

2.水平衡原理。

某个地区在某一段时期内,水量收入和支出的差额,等于该地区的储水变化量。各区域的水平衡方程式:外流区域:P0 =E0 +R0 内流区域:P0 =E0 海洋:P0 =E0 -R0 全球:P0 =E0 (用P0 代表多年平均降水量、E0 代表蒸发量,R0 代表径流量)

3.海洋水。

(1)海水的盐度。

1)海水的盐度。1千克海水中所含溶解的盐类物质的总量叫海水的盐度。

2)海洋表层盐度分布的规律。从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的高纬度和低纬度递减。世界大洋的平均盐度约为35世界上盐度最高的海区在红海,盐度超过40,世界上盐度最低的海区在波罗的海,盐度不超过10。3)影响海洋表层盐度分布的因素。①气候。南北回归线附近降水少,蒸发量大于降水量,海洋表层盐度最高;赤道附近降水丰沛,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盐度稍低。②洋流。暖流的海水盐度较高,寒流的海水盐度较低;在同纬度地带,暖流经过的海区,盐度偏高,寒流经过的海区,盐度偏低。

(2)海水的温度。影响海水温度的因素和变化规律:

1)太阳辐射的影响,同一海区的水温随季节变化而变化;不同的海区水温随纬度的高低而有所不同。

2)受洋流的影响,暖流流经的海区较同纬度的海区水温偏高;寒流流经的海区较同纬度的海区水温偏低。

3)受深度的影响,同一海区水温因深度的改变而变化。一般1 000米以上变化幅度较大,1 000米以下水温变化很小。

(3)洋流。

1)洋流。海洋表层的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作大规模的流动,叫洋流,又叫海流。

2)洋流的成因。形成洋流的主要因素是稳定的定向风,其次是海水密度的差异及海水的补偿作用等。此外,地转偏向力、海陆轮廓和岛屿的分布等,都能改变洋流的方向。

3)洋流按成因不同,可以分为风海流、密度流和补偿流等类型。①风海流。盛行风长期作用于海面所形成的稳定洋流叫风海流。风吹过海面时,风对海面的摩擦力以及风对海浪迎风面施加的压力,迫使海水向前移动。表面海水一旦开始流动,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马上发生作用。表面海水在风力、地转偏向力和下层海水的摩擦力以及风对海浪迎风面施加的压力,迫使海水向前移动,便形成风海流。表面海水在风力、地转偏向力和下层海水的摩擦力取得平衡时,海流处于稳定状态,以相等的速度向前流动,此时的海流就是风海流。②密度流。由于各海区海水的温度、盐度和压力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不同,造成海水密度水平方向上不均匀分布引起等压面倾斜而产生的海流,称为密度流。③补偿流。海水具有连续性和不可压缩性的特点,某一海区的海水因风力或密度差异等原因流走后,相邻海区的海水就流来补充,称为补偿流。补偿流有水平的与垂直的。垂直补偿流又可分为上升流和下降流。

4)世界洋流分布规律。①在中、低纬度海区,形成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这种大洋环流在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在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流动。②在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也有大洋环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③南极大陆的外围,陆地很少,海面广阔。南纬40附近海域终年受西风影响,形成西风漂流。④北印度洋海区,由于受季风的影响,洋流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冬季盛行东北风,海水向西流,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夏季盛行西南风,海水向东流,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5)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①对全球热量平衡的影响。促进高、低纬度之间热量的输送与交换,影响气候的形成与分布。②对海洋生物分布的影响。洋流能散布生物的孢子、卵、幼体和许多成长的个体。洋流的分布与渔场的分布关系密切。③对海洋污染的影响。洋流能带走污染物,加快净化速度;同时也污染了别的海域,扩大了污染的范围。④对航海事业的影响:海轮顺洋流流向航行速度快,可节省燃料。

4.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1)海洋资源的类型及人类开发和利用状况。

1)目前人类开发利用的海洋资源,主要有:海洋化学资源、海洋生物资源、海底矿产资源和海洋能源四种类型。

2)开发和利用。①海洋化学资源。海水中已发现的化学元素有80多种。目前,开发达到工业规模的有食盐、镁、溴、淡水等。②海洋生物资源。海洋中有20多万种生物,其中动物18万种,包括16 000多种鱼类。海洋中由鱼、虾、贝、藻等组成的海洋生物资源,除了直接捕捞供食用和药用外,通过养殖、增殖等途径还可实现可持续利用。③海底矿产资源。在大陆架浅海海底,埋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以及煤、硫、磷等矿产资源。在近岸带的海滨砂矿中,富集着砂、贝壳等建筑材料和金属矿产。在多数海盆中,广泛分布着深海锰结核,它们是未来可利用的潜力最大的金属矿资源。④海洋能源资源。海水中蕴藏着巨大的能量,它们属于可再生能源,而且没有污染。现在,具有商业开发价值的是潮汐发电和波浪发电。

(2)海洋空间利用:海洋空间利用已从传统的交通运输,扩大到生产、通信、电力输送、储藏、文化娱乐等诸多领域。

(3)海洋对交通运输和通信的影响。

1)海洋交通运输方面包括海港码头、海上船舶、航海运河、海底隧道、海上桥梁、海上机场、海底管道等。海洋运输从近海到远海,人类开辟了世界大洋重要的航道,人类已经能够将船舶驶入世界任何海域。

2)海洋通信通过海底电缆可以联系世界各大洲的国家和地区。

(4)围海造陆:在近岸浅海水域用砂石、泥土和废料建造陆地,通过海堤、栈桥或海底隧道与海岸连接,形成人工岛。世界上一些沿海发达国家如:日本、美国、法国、荷兰等都已建造了人工岛。

5.海洋环境保护和海洋权益。

(1)海洋污染:海洋污染物绝大部分来自于陆地上的生产过程。工业生产过程中排放在废弃物是海洋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它们集中在大型港口和工业城市附近;核电站和工厂排出的冷却水,水温较高,流入河口或海中时往往给海洋生物带来影响;施入农田的杀虫剂随雨水流进河流,或者随土壤颗粒在河口附近淤积,最终进入海洋;偶发性的海上石油平台和油轮事故,引起石油渗漏和溢出,造成海洋污染。

(2)海洋生态破坏:人类的生产活动,以及自然环境的变化,都会使海洋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和改变;人类对某些海洋生物的过度捕捞,导致海洋生物资源数量减少,质量降低,也使部分物种濒临灭绝。

(3)海洋权益:国际社会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通过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并于1994年11月16日正式生效。

6.陆地水。

(1)河流水(表9-10)。

表9-10 五种河流补给类型比较表

补给类型 水源 补给季节 补给特点 主要影响因素 主要分布地区(我国)

雨水补给 雨水 一般以夏秋两季为主 时间集中;不连续;水量变化大。 降水量的多少;降水的季节分配;降水的年际变化。 普遍,尤其以东部季风区为主。

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积雪融水 春季 有时间性;有不连续;水量比较稳定。 气温的高低;积雪的多少;地形状况。

东北山区永久性积雪和冰川补给 积雪和冰川融水 春季和夏季;主要在夏季 有时间性;随气温升高补给增多,有明显的日、年变化;水量较稳定。 气温的高低与变化;积雪和冰川储量的多少。

西北和青藏地区湖泊水补给 湖泊水 全年 较稳定;对径流有调节作用。 取决于湖泊和河流相互的位置;湖泊水的多少。 普遍

地下水给补 地下水 全年 稳定;一般与河流有互补作用。 地下水补给区降水量多少;地下水与河流的水位相互位置的关系。 普遍

(2)冰川(表9-11)。

表9-11 冰川类型比较表

类型 大陆冰川 山岳冰川

形成原因 因纬度高、气温低 因地势高、气温低

主要特点 面积大、厚度大、呈盾形 面积小、厚度小、呈条舌状

主要分布地区 南极大陆和格陵兰岛 亚洲大陆和南、北美洲大陆一些高山地区的山岭上部

(3)地下水。

1)地下水的来源。①大气降水降落到地表以后,其中一部分渗透到地下的土层和岩石空隙里,形成地下水。②在干旱的沙漠地区,空气中的水汽直接凝结成地下水。③岩浆在地壳中上升时,随着温度和压力的降低,分异出来的氢气和氧气,直接结合成温度较高的热水。

2)含水层和隔水层。①含水层。透水性能很好的岩层和土层,地下水容易进入空隙,使空隙充满水并且容易从空隙渗出的岩层和土层就是含水层。②隔水层。透水性能差的岩层和土层,由于空隙小,地下水很不容易从这一层渗透过去,形成隔水层。

3)潜水与承压水(表9-12)。

表9-12

下水类型 潜水 承压水

定义 埋藏在第一个隔水层以上、具有自由水面的地下水 埋藏在上下两个隔水层之间,承受一定压力的地下水

补给方式 主要由潜水分布区的大气降水和地表水补给 在补给区由大气降水和地表水转化为潜水补给

地下水运动 具有自由水面,潜水从地热高处向低处渗流 受静水压力,具有承压水位。承压水从补给区经承压区向排泄区流动

天然排泄方式 垂直排泄和水平排泄 在排泄区转化为潜水,出露为泉或地表水

埋藏深浅 埋藏较浅 埋藏较深

水质和水量 水量不稳定,水体易受污染,水质一般较差 水量比较稳定,水体不易受污染,水质一般较好

循环周期 较短 较长

【高中地理会考复习资料:地球上的水】相关文章:

2011年高考地理复习:地球运动专题

高三地理后阶段复习建议

高考地理复习的九个主干

高中地理考点:非洲地理分区概况

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归纳整理

高中地理学习方法:利用数轴法巧解地理时间问题

高中地理考点:水稻种植业的特点分析及发展

高中地理难点:冷锋和暖锋的几点区别

高中地理晨昏线的判读技巧

高中地理必背考点(地理环境)

最新地理学习基础
热门地理学习基础
精品推广
随机推荐地理学习基础
学科中心
中网建材 中网化工 中网机械 牛涂网 中网体坛 中网生活 中网沥青 中网涂料 中网机器人 中网塑料 中网橡胶 中网玻璃 美美日记 中网资讯 广东熊猫网 读后感 读后感问答 读书笔记 胎教大全 汉语字典 成语大全 造句大全 组词查询 近义词 反义词 故事大全 英语单词 英语近义词反义词 英语例句大全 英语缩写大全 知识问答 三字经 数字大小写转换 邮编查询 脑筋急转弯 歇后语 百家姓 怀孕周期表 古诗词 对联大全 新华字典 汉语词典 成语大全 二十四节气 古诗词大全 中国古典 作文范文参考 范文 名言 版报 文档 诗词 奥数 图书 问答 高考 中考 小考 考研 留学 自考 志愿 大学 星座 笑话 语文 数学 英语 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