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 地    图

当前位置:地理网 >地理教学 >方法与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精品学案第二章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精品学案第二章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
地理网 来源|2020-08-07 发表|教学分类:教学设计

地理教学

方法与设计

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陆的变迁。

(二)能力目标

①通过了解“大陆漂移说”形成过程,初步领悟假说在科学发现中的重要作用。

②通过“海陆变迁”树立海陆不断运动变化的辨证唯物主义科学观点。

③通过分析课文的示意图,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想像能力、推理能力。

(三)德育目标

通过从现象到本质的研究,提高学生对探究事物本质的科研兴趣;通过魏格纳的故事,激发学生勇于创新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利用大陆漂移假说解释一些现象。寻找大陆漂移的证据。

三、教学方法及教具准备

(一)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讨论法

(二)教具准备

报纸、幻灯片

四、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先请一名叫李沧桑的同学起来回答问题。

师:李沧桑同学,你来给大家说一下,你的名字的意思和来历。

李沧桑:沧桑就是沧海桑田,传说我国古代有个叫麻姑的仙女,曾经三次看到东海变成桑田。后人就以这种沧海桑田的变更,来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师:说得好。“沧海桑田”用我们的地理术语说就是指海陆的变迁,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师:下面请同学们读课本P37图2.13“喜马拉雅山中的海洋生物化石”、图2.14“我国东部海底的古河流遗迹”。思考:

(1)在雄伟高大的喜马拉雅山中发现海洋生物的化石说明了什么问题?

(2)我国东部海底发现古河道及水井等人类活动的遗迹反映了该海域过去是什么状况?

(板书) 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

一、海陆的变迁

1、海陆变迁

请同学回答,老师归纳:

(1)喜马拉雅山上发现了海洋生物的化石,说明喜马拉雅山区,在地质时期曾经是海洋,现在变成了陆地,

(2)我国东部海域发现了古河流和古人类活动的遗迹,说明了我国东部海底大陆架,在地质时期曾经为陆地,现在变成了海洋。这两个事例说明了什么呢?说明海洋可以变成陆地,陆地也可以变成海洋。那么,海陆为什么会变迁呢?

(板书)2、海陆变迁的原因

老师拿一本书演示地壳的变动,挤压,书的中部隆起。

师:喜马拉雅山就是这样由海洋变成陆地的。地质工作者认为:台湾海峡经历过多次海陆变迁,也是受喜马拉雅运动的影响。另外,还受到第四纪冰期的影响。每当冰期,气候寒冷,海水结冰,海面下降。台湾地区便成为陆桥,每当间冰期,气候变暖,冰雪消融,海面上升高,陆桥又被淹没在海峡了。这说明了引起海陆变迁的原因有哪些?

学生:地壳的运动和海平面的升降。

(板书):地壳的运动和海平面的升降。

师:除此之外,人类的活动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

(板书):人类的活动。

图2.15“荷兰的围海大坝”。思考以下问题。

荷兰的国土面积在过去的百年中为什么在不断扩大?

师:荷兰是著名的“低地国”。荷兰人通过围海造田,使本国的国土面积不断扩大,说明了我们人类的活动也能使海陆发生变化,不过这种变化只是局部的和小规模的,而且这种活动还必须顺应自然过程,遵循自然规律,否则,要受到大自然的报复。

师:从这以上事例中我们知道,海陆是在不断变化的。那么,就全球海陆分布来看,七大洲和四大洋自古以来就是这样,还是经过不断的变化才形成这样的呢?

请同学们2.16图。

20世纪上半叶地学科学史上曾经有过一场争论,争论的焦点围绕“活动论”和“固定论”。到底哪一种观点是正确的呢?

让学生读图2.17图,“难道仅仅是巧合吗”激起学生的兴趣。

让学生阅读课本P39阅读材料“偶然的发现 伟大的假说——魏格纳与大陆漂移说”。 请一个同学来为大家讲述。

师:所以,同学们要多看多想,一些看上去不经意的事物或现象,说不定蕴含着很有价值的问题。要养成仔细观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习惯。当然我们更要学习魏格纳不畏艰难、勇于探索和不惜献身科学的精神。

请一位同学回答大陆漂移假说的内容。

生:两亿年前,各大洲是连在一起的,它的周围是一片汪洋。后来才分裂为几块

师:假说并不是凭空瞎说,它是建立在一定的科学依据之上的。

阅读课本P40图2.19“拼合大陆几种古老地层的相似性” ;阅读课本P40图2.20“海牛,鸵鸟在非洲和南美洲的分布”

老师演示:将两张报纸重叠在一起,然后随意撕成两片,让学生观察,不同页的轮廓相吻合,但文字和行列不能一一对应。而同一页轮廓既相吻合,文字和行列也能一一对应。这说明什么?

学生回答,老师归纳:非洲大陆与南美大陆相似的古老地层说明这两块大陆原来是连在一起的。

现在测量证实,海陆分布至今尚在极其缓慢地变化着。

魏格纳提出的大陆漂移假说在他生前并没有得到承认,直到他去世30年后,人们终于承认了大陆漂移学说的正确性。由此可见:一种正确的理论在其初期阶段常常被当作错误抛弃,可想而知,在那样的情况下要坚持是多么艰难。这也正是魏格纳难能可贵的地方。他坚持真理、勇于探索和不惜献身科学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

板书设计:

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

一、海陆变迁

1、海陆变迁

地壳的运动和海平面的升降;

人类的活动。

2、海陆变迁的原因

二、大陆漂移假说

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了解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

运用板块运动解释地球表面基本面貌的形成及火山、地震的分布。

(三)德育目标

通过大陆漂移——板块构造学说的发展过程,对学生进行科学史教育及科学兴趣、科学方法和探究精神的培养。

二、教学重难点

世界主要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板块相对移动形成的地表形态。

三、教学方法及教具准备

(一)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讨论法

(二)教具准备

装水的透明容器、橡皮泥

四、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大陆漂移说,谁能为我们介绍它的内容。

学生回答。

师:那么,大陆为什么会漂移呢?

(板书)三、板块构造运动

20世纪60年代,地球科学研究表明,大陆漂移是由板块运动引起的。

让学生阅读之后,归纳板块构造学说的内容。

(板书)1、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板块拼合而成。

让同学们看一个装饰品,是一种由六个部分组成的球体。

并强调地球表层不平整,有的高,有的低,高出海平面的是陆地,低于海平面的是海洋。将橡皮泥放入水中,让学生观察。

(板书)2、全球大致分为6大板块,各大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中;

用橡皮泥演示板块运动,大陆漂移。

读图2.22,熟悉6大板块的位置、名称。

生: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

(板书)3、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

世界的火山、地震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的地带。

讲述:地球相当于一个破裂的鸡蛋,放到水里煮,蛋清会延着裂缝渗出来。裂缝就是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渗出的蛋清就像一座座火山。

让学生在图上找出两大地震带,并说出是位于哪些板块的交界地带。

用两本书演示挤压形成山脉,张裂形成海洋。

师:阅读2.24和2.25图,红海、东非大裂谷是怎样形成的?

生:非洲板块张裂运动形成的。

老师介绍板块张裂运动的发展过程:

大陆板块张裂运动———地表裂谷带产生(东非大裂谷)---大陆解体(亚、非大陆分离)--新海洋出现(红海)--新大洋形成 (大西洋)

读2.24图,思考,为什么几千万年后,地中海将会消失?

学生回答。

师:现在的地中海,则是代表大洋发展的终了期,它是广阔的古地中海经过长期演化后残留下来的海洋。随着非洲板块与亚板块相向运动,地中海越来越小,几千万年后,地中海将会消失.

阅读2.25图,请学生介绍喜马拉雅山的形成过程。

师:由于印度板块不断北移,与亚欧板块相撞,产生喜马拉雅山脉和青藏高原,而且还在继续长高。

小结:由于地球表层由6 大板块构成,而且6大板块在不断的运动,使大陆发生漂移。喜马拉雅山的长高,红海的扩大,地中海的缩小都是板块运动的结果。随着板块的运动,大陆将继续漂移,几千万年后,我们的地球又将变成什么样呢?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将它画下来,我们来评一下谁的作品最有科学依据。

板书设计

三、板块构造运动

1、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板块拼合而成。

2、全球大致分为6大板块,各大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中;

3、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

世界的火山、地震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的地带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精品学案第二章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相关文章:

能源结构的变化

延长一闰秒到底有没有必要

欧洲

高中地理教学案例及其分析

地壳运动的证据

如何形成和强化地理表象

素质教育与地理研究性学习

以色列

一天能过24次新年

浅谈初中地理教学的个性思维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最新地理方法与设计
热门地理方法与设计
精品推广
随机推荐地理方法与设计
学科中心
中网建材 中网化工 中网机械 牛涂网 中网体坛 中网生活 中网沥青 中网涂料 中网机器人 中网塑料 中网橡胶 中网玻璃 美美日记 中网资讯 广东熊猫网 读后感 读后感问答 读书笔记 胎教大全 汉语字典 成语大全 造句大全 组词查询 近义词 反义词 故事大全 英语单词 英语近义词反义词 英语例句大全 英语缩写大全 知识问答 三字经 数字大小写转换 邮编查询 脑筋急转弯 歇后语 百家姓 怀孕周期表 古诗词 对联大全 新华字典 汉语词典 成语大全 二十四节气 古诗词大全 中国古典 作文范文参考 范文 名言 版报 文档 诗词 奥数 图书 问答 高考 中考 小考 考研 留学 自考 志愿 大学 星座 笑话 语文 数学 英语 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