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 地    图

当前位置:地理网 >地理教学 >方法与设计 >地理应试需要做的准备训练

地理应试需要做的准备训练
地理网 来源|2016-09-22 发表|教学分类:教学方法

地理教学

方法与设计

一、各种地理基本技能的训练方法

中学地理教学大纲对各部分内容都提出了较为明确的基本技能训练要求。可归纳为两类:一是必练的,二是供学生选练的。从整体看,基本技能训练要求形成有层次的循序渐进的较为合理的体系,且由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由单项到多项逐级提高。

关于基本技能的训练方法,广大地理教师在实践中模索出不少的教学新法,其经验不可胜数且各具特色。我们将从地图、示意图、图表、地理观察和调查等方面逐一介绍如何进行基本技能的训练。

(一)地图技能

地图技能是各种基本技能的核心。由于地理事物的地域空间广阔,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状况都要通过地图表示出来。

地理区域的划分,自然环境的地带性研究,学习世界地理知识,了解国际形势,以及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交通旅行等等,都离不开地图。所以地理教学在传授地理基础知识的同时结合对学生进行地图技能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归纳起来,可从以下儿个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的地图技能。

1.识读地图

可以说,学习地理知识要掌握最重要的工具就是地图。而识读地图又是学习地图知识的基础。学生在接触地理知识的最初阶段首先要解决的便是地图知识。

初中地理教材中,每节内容除文字叙述外,都有地图、地理插图和图表等紧密配合。可见“地图是地理学的语言”这一说法的真实性。

怎样指导学生识读地图呢?教师应把握这样两点:在指导学生识读地图前,必须让学生掌握必要的地图知识和地理基础知识,然后辅之以一定的练习,通过训练,让学生掌握正确阅读地图的思路和方法。例如,识读一幅地形图,学生必备的知识应该是:地图的方向、经纬网的概念、比例尺的意义,等高线的知识以及图例和注记,这样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才能准确地判定该图所表示的区域在地球的哪一方位,范围大小以及图上所反映出来的地理事物。

另一点教师应该注意的是:在指导学生识读地图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形象思维能力。认识始于观察。没有观察就不能有丰富的想象、理论的概括和创造性的思维。应该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静到动,先易后难有计划、有步骤地随着所学知识的深入,相应地设计出观察方法和技巧。

例如:在初中阶段,教师在课堂教学充分适用教学挂图,提出一些问题,启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带着这些问题亲自体验观察的全过程,在观察过程中,教师有责任指导学生掌握观察的程序、方法和规律。读图训练有各种方法和途径。在学习三十一个省、市、自治区的名称、简称和省会所在地等,可采用分片识读的方法、编成顺口溜的方法、“顺时针”识读法等,容易引起兴趣,名称好记,但不要离开地图,以掌握具体位置。此外,还有比喻法,有很多老师在教学中将一些省、自治区的轮廓给予形象的比喻,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如:山西近似一个平行四边行;湖南、江西好象是两位少数民族人物头像;甘肃象哑铃、两边大、中部细小;台湾象香蕉;宁夏似橄榄;湖北象一只伏于洞庭湖之滨的青蛙。以上都是学生容易掌握的方法,学生从地图上获得的地理知识,形象直观,就比较巩固。

阅读地图要有计划、经常训练,使学生在地图上找地名,确定经纬度位置、定方向等等,能做到准确、熟练、好中求快。

阅读地图要注意多角度的分析和综合。如阅读我国的地理位置,首先对整体有个一般的了解,这就是对我国的轮廓、范围有一个初步的整体认识,然后再从各个角度进行细致的观察,即从纬度、海陆分布、与其他国家接壤等几方面进行观察,然后将其综合,得出对我国地理位置的完整认识。在读分区地图时,要注意与全国地图相对照,以加深理解部分与整体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

指导学生阅读地图,为使获得的印象鲜明、完整,一目了解,可让学生在图上用红蓝铅笔把所观察的内容勾画出来,按走向勾画山脉,顺流向和起止点勾画河流和交通线,对物产分布的记号等等以加深印象、巩固记忆。

2.填绘地图

填绘地图既是地理基本技能的训练,又是学习地理的重要手段。在地理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都能发挥积极的作用。学生通过思考、眼看、手绘、进一步熟悉地图上有关的地理事物的分布,不仅记住了各种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理解它们的相互关系,又培养了绘制地图的技能技巧。

填绘地图的练习,要求学生严肃认真、力求准确、整洁、美观。课堂填绘时,要适当指导,依次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填绘地图与注记要注意两点:一是所填绘的地理事物或地理现象的空间位置要准确。二是使用的图例的形状和颜色应尽量与常用图例一致。注记的字体也要与一般地图上常用字体一致。如注记河流使用水形体、注记山脉用山形体,且要和它的伸展方向平行、注记城市用仿宋体使之醒目,一般要与纬线相平行,且字要端正,讲究科学性、艺术性、培养学生严谨的学风。

填绘的方法可以师生结合、视听结合、讲练结合、图文结合、手脑并用,也可采用边讲、边看、边填、边画的方式,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当堂消化。

3.分析地图

在地图上分析地理特征,就是运用有关地理原理对地图上反映的地理事实材料作出分析归纳。这是读图技能的较高层次。识读地图主要是弄清楚地图上所反映的地理事物“是什么”,“有什么”,“在哪里”等的简单判读,但分析地图就不能只是对单调地罗列地理事象,要深入到去认识地理事物的本质、规律和内在联系。主要解决该地理事物是“什么样的”、“什么关系”、“为什么”的问题。凡是能从地图上获得的地理知识,都要尽可能启发学生从图上去索取,从图上找答案,逐步养成用地图分析地理事物的习惯。

训练学生根据地图分析地理事物,要由简到繁,从易到难,由单幅到多幅地图的复合。例如:讲我国河流分布及流向时,提出为什么许多大河滚滚东流?让学生阅读中国地形图,学生可以从分层设色地形图上形象地看出我国大陆“三级阶梯”的地形大势,从而认识地形与河流流向的因果关系。又如,对于欧洲气候的认识,从气温和降水这两个最基本的气候要素的年变化中得出,欧洲与同纬度的亚洲大陆东岸气候截然不同,通过用图思考,让学生回答为什么?学生在解答问题的驱动力影响下,才有兴趣有信心去观察地图,探究这一规律的成因,通过进一步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得出欧洲大部分位于西风带内,西临大西洋,又受到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加之欧洲地势低平,山脉多东西走向,有利于暖湿的西风长驱直入;而半岛众多,海岸曲折,使得欧洲各地距海都比较近,容易受到海洋的调节。因此得出与同纬度的其他大陆相比,欧洲降水的季节分配比较均匀,气温的年较差较小,冬季较温和,夏季较凉爽的气候特征。

如果在地图上认识两个区域地理特征的差异,可以用两幅地图进行对比分析。如将北美洲与南美洲的地形图,一月,七月气温分布图,年降水量分布图,气候类型分布图等进行对照,就可以看出两大洲海陆轮廓、海岸、地形、气候等方面的特征差异。根据图上所反映的地理事物进行分析、归纳,就可以对南北美洲的特征明确的认识。又如:在学习《世界气候类型》一章时,对照“世界气候类型”图及“世界一、七月气压和风”分布图,找出世界上共有多少种气候类型,哪些洲、哪些地区和国家气候类型相同或相似。

为什么纬度相近的上海和巴勒斯坦的海法,前者属于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而后者却属于地中海式气候呢?气候形成因素是什么?通过读图可以发现:我国的上海位于亚热带亚洲大陆的东岸,太平洋西岸,它是在东亚季风的作用下形成的,其气候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而海法属于地中海式气候,其特征是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这种气候的形成是因海法位于亚洲大陆西岸北纬30°—40°的地中海沿岸,由于太阳直射点回归移动,副热带高气压带与西风带随之交替控制地中海沿岸所决定的;而副热带高气压带与西风带交替控制的范围,是纬度30°—40°的地区,至此又可得出:凡是纬度在30°—40°之间的大陆两岸,都可能有与地中海沿岸相似的气候,这就把非洲南端,澳大利亚南部沿海,北美加利福尼亚地区和南美智利中部的气候也联系起来,统称为地中海式气候,这一规律的得出,对于全球地中海式气候的分布,就毋庸逐一记忆了。这样富有直观性、启发性的观察比较,大大有助于提高学生运用地图学知识的自觉性。

如果认识某个区域各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和联系,认识有关地理事物的成因,可将该区域有关地理要素的几幅地图重叠起来观察,如将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一月气温分布图与水系图重叠,就可以认识到秦岭—淮河一线南北的河流水文特征,具有水量北少南多,冬季北有结冰期,南无结冰期,从而弄清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

通过阅读、填绘、分析地图的训练,学生逐步熟悉了运用地图学地理知识的方法,附着在地图上的知识通过符号、颜色、轮廓、线段、数据等在头脑中再现,这种再现越明显、越具体、越准确、越经常,知识就越巩固、地理能力就越能得到发挥。

(二)阅读和绘制地理图表、示意图的技能

培养学生阅读和绘制地理图表的技能是地理教学的任务之一,主要包括分析景观图、分析与绘制示意图及地理统计图表。利用示意图及统计图表解释地理事象的成因。

1.分析景观图

景观图是表示各种自然、人文或经济景物的照片或画面,它能把学生难以见到的地理景象生动形象地显现在眼前。如课本插图《北欧北部的极昼现象》《仰光大金塔》《莫斯科红场》《水上城市威尼斯》和封面彩图《北美洲尼亚加拉瀑布》等。

在教学中恰当的使用景观图,与有关课本相互配合,从图到文、或从文到图,以加深对有关地理事物的印象,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指导阅读景观图时,有的可作为一般阅读,有的则要分导学生深入细致地分析、揭示图上所反映出的景观说明什么地理现象。如在讲到我国冬季气温分布概况的时候,就要指导学生先看两幅插图,一幅是黑龙江省北部山区冰天雪地,在雪地上行驶扒犁的景观,另一幅是浓绿阔叶的椰子树呈现出热带风光的海南岛景观,老师提问:冬季我国北部和南部在气温上有什么差别?学生会很快得出结论:“冬季我国北冷南热、差别很大。”又如观察浙江山村和塔里木盆地两种房屋的屋顶有何不同,反映两地的降水情况有什么差异等等。

这样,提出问题,辅之以插图的教学方法,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

2.分析与绘制示意图

示意图是用较简单的图形来表示和说明某些地理事物或地理事物形成发展过程等内容,一般都是象征性的。

指导学生阅读示意图时,应先让学生看清图的题意,在对图有了一般了解的基础上,抓住其所表示的要点,进行简要的分析,得出结论。例如:阅读“珊瑚岛的形成”示意图,让学生明白这幅图是表示珊瑚岛的形成过的。

由于珊瑚礁与下沉岛屿相对位置的不同,形成岸礁、堡礁和环礁等。教材中示意图种类繁多,有的需要结合地图阅读分析,有的则需要与其他图示重叠起来,使各地理要素有机地联系,这样有助于分析地理成因。总之,教师应根据教学目的要求和具体内容,区别对待、选择适宜的方法。

3.分析地理统计图表

地理统计图表是根据地理数据制作的。其形式可分为统计图和统计表格。教材中的统计图,有扇形图、曲线图和柱状图;统计表格有比较表和一览表。

分析地理统计图表,应先让学生知道该图是怎样制作出来的,明白了制作方法,有助于对该图表的阅读。

在阅读比较地理对象所占的百分比的扇形统计图时,就要让学生知道圆内各扇面占整个圆的百分比,就是该扇面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在整个圆面所表示的地理事物中所占的百分比,同时,要对照相应的地图,如在阅读《陆地和海洋面积比较图》时与《东西两半球图》相对照,这样,使数量观念与空间分布观念结合起来,就能加深印象。

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主要反映某种地理事物和要素的动态和依存关系。阅读时应在对该图一般了解的基础上配合地图册中相应的图幅,分析比较其共同点和不同点,然后作出判断和结论。如《世界各种气候类型的降水量和气温月份分配图》,即是一组柱状、曲线综合图表,该图的实质是气温和降水随时间(月)的变化情况,坐标系由一个横坐标(时间)和两个纵坐标(气温、降水)构成。阅读时,应先在世界政区图中找出十个城市的地理位置,明确图上纵坐标及横坐标所表示的气温、降水量及月份的含义,可以

比较各种气候类型的气温高低、气温年变化特点,年降水量的多少和降水量的季节分配特点,进而得出各地气候特征。

阅读比较表,要在明确其题意的基础上,根据表格中所列的关键性数据,进行分析比较、综合归纳、得出结论。

(三)地理观察和社会调查的技能

主要包括对地理标本、模型的观察;地理野外观察;常用地理仪器的使用、观测以及社会调查。

地理观察、观测及社会调查是学生对地理事物与现象进行直接的接触。通过这方面的训练,使学生掌握一些地理基本技能,把课本里学到的知识付诸实践。学生掌握一些地理观察和观测的技能,对以后学习其他科学知识和参加四化建设大有好处。所以,培养学生地理观察和调查的技能是地理教学的任务之一,也是地理基本技能训练的内容。

1.对地理标本、模型的观察

可由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和课程的进度出示给学生观察,或讲授告一段落后将标本分发给学生轮流观察。如在讲授山东丘陵的花岗岩、片麻岩时,教师应结合教学出示有关岩石标本,讲授矿生资源时,出示有关矿石标本,让学生观察辨认。讲授气候时,可指导学生进行气象观测或到学校附近的气象台站观测,还可收看电视广播、天气预报等等;讲天文知识,可指导学生夜晚观测星空、识别星座等等,培养学生精细观察、系统观察、持久观察的能力。

2.地理野外观察

就是对各种地理现象进行实地考察。其内容主要包括观察地质、地貌、水文、土壤、气象、物候,植被等,当然要根据学校附近地理环境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地理知识水平和能力,选定观测的项目。例如:位于山区的学校,则可以进行地质矿产、地形的考察和生物资源的调查;如果学校位于滨海地区,则可观察潮汐现象和海岸地貌,或对海洋生物资源进行调查。中学可进行的野外观察,内容丰富多样,教师可利用课余时间和假期组织学生到校外观察。总之,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环境和资源特点,因地制宜,让学生走出校门广泛接触大自然,实践证明,这是课堂教学的一个完美的补充和延伸。

3.社会调查

社会调查主要是人文地理方面的内容,调查当地的历史沿革、工农业生产、经济发展水平、交通运输、商品流通、文化设施、名胜古迹,风土民情、旅游场所、环境保护等情况。

教师可在教学中结合有关训练要求,组织学生到附近农村、工厂、车站、旅馆、商业网点等进行参观访问,积累有关社会经济活动的感性知识,使学生初步掌握人文地理调查的基本方法。如“运用具体材料,说明学校所在地人口数量的变化情况”,“观察本地的大气、河水是否被污染,污染物主要来自何处,提出几条防治污染的建议”等,加深有关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又能初步培养学生观察社会、进行社会调查的能力。

社会调查的步骤一般为:首先确定地理调查的对象及课题,拟订调查提纲,查阅有关文献、资料、亲自走访、开座谈会、做好调查记录、整理调查所得的材料,最后写出调查报告。

二、地理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

学生的地理技能、技巧和能力主要是通过练习和实习等活动而获得的,但在这一活动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作用是不可忽视的。为了培养学生各种地理技能、技巧和能力,教师必须设计和布置不同种类的练习。通过选择训练内容,设计训练形式,作示范、教方法、给予必要的提示和帮助以及检查和评价学生实际操作情况等具体工作,保证学生的练习顺利进行,达到提高练习效果,获得地理基本技能。为此,应注意以下问题:

(一)在教学中要注意地理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地理基础知识是培养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智力和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地理基本技能和能力是在地理知识的基础上形成的,在掌握地理知识过程中发展的。显而易见,在学生尚未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时,是不可能正确解答地理问题和顺利进行地理实践活动的。例如:没有地图知识,就无法进行识读地图、分析地图和填绘地图的实践活动。如果学生对地球球状体、经线、纬度的概念不清,对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不明,就难以进行时区和日界线的计算。当学生不知道地球自转运动和公转运动的内涵时,那么对有关地球上的昼夜更替、时刻变化、正午太阳高度角随纬度、季节的变化、昼夜长短和四季的变化,以及五带的划分等问题就无从下手。可见,地理基本技能的形成和地理基础知识的掌握是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的。地理基本技能的培养、不能脱离知识系统另搞一套。

(二)激发兴趣,明确目的,使学生渴望达到较高的技能

进行基本技能的训练,应使学生明确目的,把学习地理知识和培养技能同远大理想、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联系起来。这样在训练中就能够不断增长能力,发展地理思维和智能,将来就能胜任实际工作,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而要达到这一目的,首先应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内在积极性,这是教师在教学中要经常考虑的。地理课所讲述的内容都有很深刻的社会意义,如果忽略这一点,教学中不联系社会实际,单纯罗列事实,学生对它缺乏亲切感,就很难引起浓厚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学过程中遵循启发性原则,提出一些结合课本的有趣问题,列举一些有趣的地理现象,讲地理故事,提供一些记述地理实况的文学作品、录音、录像和进行实地考察等,都是很有必要的。

在他们积极的探讨过程中,教师给予引导和讲解,能产生很好的学习效果。每个人对某种事物都有其特殊的爱好和兴趣,因此,对某种事物的观察、思考、记忆、理解、联想以及再发现都会有一种超于对其他事物的“偏爱”,这种特殊的爱好和兴趣往往会导致较大的成功和新的创见。通过技能的训练使学生对地理知识有了好奇心和求知欲,那么它将会对学生地理技能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一种“催化剂”的作用,是自觉练习的直接动力。因此,教师的任务不仅是单纯的传授知识,还在于引起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也就是要千方百计地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三)训练要经常,形式要多样

基本技能的训练不是孤立进行的,它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学生在比较短的时间里要学习掌握人类千百年积累的知识、方法、技能和基本观点,带有很大的不稳定性。在基本技能训练中,教师必须使学生明确练习的目的和要求,要有计划、有系统地进行,持之以恒,且练习的形式要多样,做到正确示范、认真指导检查。使他们能广泛、灵活、正确地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尽快掌握地理基本技能。

综上所述,要做好地理基本技能的训练工作,教师必须遵循党的教育方针,从为祖国的四化建设培养人才着眼,根据中学地理教学的目的要求和中学地理教学规律,不断总结经验,并在教学实践中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质量。

更多精彩地理学习方法,尽在地理网

【地理应试需要做的准备训练】相关文章:

地域分异的规律性

都城格局的讲究

浅议地理教学语言的规范化

地球大陆板块漂移的动力之源

高中地理教学的几点创新尝试

对高三地理教学的几点思考

地理常用教学方法

地理评课用语

四大地理区域的比较

地理课改的思考

最新地理方法与设计
热门地理方法与设计
精品推广
随机推荐地理方法与设计
学科中心
中网建材 中网化工 中网机械 牛涂网 中网体坛 中网生活 中网沥青 中网涂料 中网机器人 中网塑料 中网橡胶 中网玻璃 美美日记 中网资讯 广东熊猫网 读后感 读后感问答 读书笔记 胎教大全 汉语字典 成语大全 造句大全 组词查询 近义词 反义词 故事大全 英语单词 英语近义词反义词 英语例句大全 英语缩写大全 知识问答 三字经 数字大小写转换 邮编查询 脑筋急转弯 歇后语 百家姓 怀孕周期表 古诗词 对联大全 新华字典 汉语词典 成语大全 二十四节气 古诗词大全 中国古典 作文范文参考 范文 名言 版报 文档 诗词 奥数 图书 问答 高考 中考 小考 考研 留学 自考 志愿 大学 星座 笑话 语文 数学 英语 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