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 地    图

当前位置:地理网 >地理学习 >学习基础 >高考地理容易失分的六种原因

高考地理容易失分的六种原因
地理网 来源|2016-09-22 发表|教学分类:地理知识点

地理学习

学习基础

高考地理容易失分的六种原因
以历年高考阅卷分析报告来看,考生的失分原因不外乎以下六种:
一是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基本要领和原理混淆不清;二是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结构与联系把握不准确;三是审题时不善于抓住“关键词语”;四是不善于联想所学的地理原理与规律进行科学的逻辑推理、归纳与综合;五是填图分析、填图绘图的技能不熟练、不规范;六是答题时不善于运用地理术语,答不到要点。
以上种种情况的发生除与平时学习不牢外,更多的原因是缺乏针对性的能力训练,高三阶段在加强地理知识全面系统复习的同时,要重视能力训练,要通过完成一定的练习巩固地理基础知识,提高地理的综合能力。

对于考生来说只有10多天的复习时间了,江老师有没有好的建议呢?

答:最后的10多天时间里,我想具体的考生可以侧重三个方面,第一个可以回归考试大纲和教材,再把考试大纲当中规定的考试内容对照课本进行进一步的梳理,关键是提炼形成浓缩的、网络化的知识结构存储在自己大脑里,这时候关键在于浓缩和提炼。第二,地理具有自己的学科特征,这种学科特征使得图形成为地理考试必不可少的方面,加强对地图的阅读和记忆的补充训练。特别是世界主要的大洲、地区、国家地图、中国分区地图,关注这些重要的国家、地区、中国重点地区的经纬网分布情况。注意大的地理事物相对位置的关系,也就是区域地理的空间地位仍然是大家在最后特别要关注的问题。第三,还是应该拿出最近这一段的模拟试题认真总结一下自己审题和答题的思路、步骤、方法。记下自己在答题当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今后应该改进的具体措施,总结综合题的答题思路,还有答题当中应该关注的问题。第四,针对自己的薄弱环节,比如自然地理当中的计算问题还是等值线问题,针对薄弱环节做一些相关的练习题,不要求多而是求精求准。

有一些学生地理基础比较好,有一些基础比较差,针对这两类学生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答:一般来说对于基础比较好的同学,知识上的查漏补缺任务不是很艰巨,主要是能力上挖掘潜力。比如知识发散方面要思考和总结某一知识和其他知识的相互联系,这样能够在答题的时候使自己答的更全面、更准确,得到更多的分。第二在知识迁移方面,同一类知识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在答题当中学会针对不同的试题,虽然情景发生了变换,但是自己能够应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及时的把相关的知识重组,重新组合成新的答题思路,提高自己的得分能力。
对于基础比较差的的同学,首先在知识上仍然需要查漏补缺,知识是提高能力的基础,知识的欠缺比较多,谈不上能力的提高。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在答题方面还有提高分数的空间。从我们的一模、二模判卷当中,我们发现无论是成绩优秀的学生和成绩相对低一些的学生都存在由于审题不当或者表达不准确造成了无谓的失分,这个一般占到5至10分,无论对成绩高还是成绩低的学生如果能够拿到这个分,成绩应该有一个相当大的提高。

地理是不是一定要需要死记硬背,我做大量的题能应对我自己的不足吗?
答:地理不是死记硬背的,高考也不是考死记硬背的东西,还是考地理的灵活应用还有知识迁移应用的内容。第二是考地理的思维过程,你能不能用地理的分析和研究方法,具体的分析某一地理事物现象形成发展的原因以及解决措施。这些不是背的东西,而是思考的,学会一种方法的过程。因此不应该去死记硬背,而要明白其中的道理,就是知其之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到了这个时候不倡导做大量题。早期复习阶段也要适量做题。对于有些内容比如自然地理当中的一些内容需要做的题稍微多一些,要求熟能生巧,比如时间的计算,等值线的应用,这些题偏重理科特点,但是更多的人文地理题是靠正确的分析方法和答题思路。区域地理主要是看图、对图像的掌握。地图的分布需要一定记忆。至于分析的方法主要不是记忆而是掌握分析方法和答题思路,运用方法和思路解答具体问题。

最后这段时间怎么依托书本做题还是怎么做准备?
答:最后这段时间应该根据考试大纲要求的知识能力,一方面将教材再有重点的浏览一遍,把知识进行最后的浓缩和提炼,其实课后题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对课本的知识是不是有整体的知识网络,形成答题的整体思路和框架,并且能够知道知识和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分析具体问题的时候可以非常容易、自如的从自己的脑海当中把有用的知识、相关知识提取出来,并且构成一个严谨的答案。
最后这一段时间可以根据自己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的复习某一部分教材,如果自然地理有欠缺可以把你欠缺比较多的相关部分复习一下。如果你区域地理欠缺比较多,就针对区域地理重点复习,这样解决知识缺陷和漏洞问题就可以了。

我们做选择题准确率不是很高,在地理方面选择题如何做才能提高准确率?
答:现在同学们做选择题存在的问题有几个方面,第一是地理的基础知识仍然存在欠缺,一些地理知识掌握的不熟练、不牢固或者说非常含糊,非常模糊,或者是一些地理概念发生了混淆。第二是地理的基本技能欠缺。主要包括时间和日期的计算、方向的判断、距离的计算、比例尺的计算这些基本能力掌握不到位,因此在答题出现失误。第三是地理空间定位能力的欠缺,由于地理经纬网不熟练、不能够准确定位,因此出现失误。第四,在审题当中获取信息能力的欠缺,比如说对一些关键词没有把握到位,对一些重要的时间、地点、季节的变化这些关键词掌握不到位。或者没有读懂图,对于设问没有掌握主要指向是什么。再就是灵活运用知识和迁移知识的能力有欠缺。不会把学的知识迁移到试题要求的答题要点,建立准确的联系。这些都可能是导致选择题丢分的原因。
我觉得提高选择题的得分率关键在于审题。其实选择题审题要求非常严谨。因为地理选择题通常以组题形式进行考察,所以第一先审主题干,第一看主题围绕的中心问题是什么;第二看题目给的文字材料、图形材料有哪些、内容是什么;第三看一组题当中相关的小题有几道。其次是审材料,包括文字材料的内容、关键词、时间、空间、数据。再就是审图形,包括图名、图例、经纬线度数、纵横坐标轴表示的要素和数值,图中的注记、名称、数值;注意图形的数值大小的变化,比如地理分布图当中地理事物的内容、特点、相互关系等。第四再审小题干,包括小题干的内容,小题干和主题干的关系,与材料和图像之间的联系是什么。题目考察的问题是什么。问题相关的限定性条件有哪些?解题的条件有哪些?等等。最后才是审选项。审选项的过程包含一些做解题的过程,可以先排除明显错误的选项,第二排除叙述正确但与题干设问无关的选项。第三排除与限定条件不符的选项。在剩下的选项当中再分析选项与材料和图像之间的关系是否存在联系,是什么样的关系。再根据解题条件进行比较、分析、计算、绘图、推理、判断。绘图就是指应该画一些辅助性的图帮助你解答。特别是像时间计算或者地球运动、地球光照的图通常用图解法帮助我们解题更有把握。最后是选择最符合题目设问的选项,还要将题干和所选选项对比,确认选择的确切无误。审题是需要非常严谨、有条理、有步骤的,特别需要仔细小心,因为一道选择题就是4分,所以要进行认真仔细的推敲比较,然后确定最正确最佳选项。
中国区域地理和世界区域地理哪些地方是十分重要?需要复习时候特别留心。
答:我们刚才提了一些中国区域地理和世界区域地的热点问题,这些热点问题就是大家应该关注的。区域地理首先要把各个区域的空间位置特征、区域的差异特征了解。第二在这个基础上关注一些热点区域,比如台湾地区、泛珠三角、长三角,中部崛起地区,中部比较具有特色的省份,比如河南省是劳动力和农业大省,吉林既是农业大省又是汽车工业大省,山西是一个能源大省,关注这些区域的经济开发和经济发展特色问题。
世界地理可以重点关注一些热点地区,第一个热点是中国周边地区,其次是中国的经贸和外交热点区域,再有是世界一些热点地区。

怎么把高考的复习和初中地理结合起来?初中地理需要复习吗?怎么样复习?
答:对于大家来讲初中地理主要是区域定位,还有一个是地理事物现象和特征的认识方法。首先就是空间定位的问题,如果给了一幅图认不出来是哪个地方,答的再多也是错误的。如何提高区位定位吗?第一是经纬度定位,这是难度比较大的。经纬度定位有一定的方法。首先是世界地理的经纬度的定位方法,首先要熟悉世界上重要的经线、纬线比如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本初子午线、180度经线、西经20度、东经160度、东经90度、东经120度、西经90度,掌握线与线之间的位置关系,再进一步掌握这些重要经线穿过的大州、大洋,重要的大地形区、气侯区、自然带等。在脑海中建立起立体的经纬网概念。
第二还要进一步掌握各大洲或重点地区的控制经纬线,比如说南亚地区,我们要知道南亚的东南西北的纬度位置、经度位置。比如回归线从中部穿过,东经80度经线从它的中部穿过,构成十字型的经纬线。可以采用画简图的方式,画一个区域简图,标出东北南北的经纬线还有贯穿中部的十字经纬线,在这个图上标出大的地形、河流等重要地理事物的位置,并且注意它们的经纬度位置,利用这样的方法在比较短时间内提高经纬度的定位方法。
对于中国地理的经纬度定位方法也是抓住主要的经纬线,中国重要的经纬线有这些,东经90度、东经100度、东经110度、东经120度,重要的纬线有北回归线、北纬25度、30度、40度、45度,我们要熟悉它穿过的主要地形区。第二落实到分区当中,主要是东北区、华北区、华东区、华南区、西南区、西北区、青藏区,分别掌握这些主要区域的经纬度特征。
从目前高考的试题来看,完全纯粹的经纬度定位的试题有所减少。通常都要增加一些地理事物的信息,我们还要借助这些相关的地理信息去进行区域定位。我们应当通过读图、观察地图获取信息,第一要抓住界线地理事物和主要地形区的相对位置。界线地理事物包括海陆、轮廓、行政区的界线、区域的界线,行政区和地形区的边界、山脉的边界,河流的界线。还有重要的地理界线比如秦岭淮河一线,我国的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界线,内流区与外流区界线。这个基础上还要掌握一些区域的主要地形、地貌、气侯、植被、特征、河湖形状、水文特征。工业、农业、城市、港口、交通线、矿点、旅游点重要的地理事物点。通常重要的地理事物点作为背景材料提示你这个区域的地理位置特征。
区域地理再提高空间定位能力的基础上,再进一步就是会运用区域分析的方法分析区域地理的特点、成因、存在的问题、解决的措施。

刚刚江老师回答初中地理问题的同时也回答了空间地理事物定位的问题。有学生问如何读变式图的,还有等温线不好识别。
答:所谓变式图仅仅是形式变,图的核心内容和读图的解题方法没有变。所以提高自己的读图和解题能力主要从两方面入手,第一将主要图形进行分类,熟悉和掌握各类图形的分析和解题方法。常见地理图形可以分为这几种:第一地球光照图、第二经纬网图,第三等值线图,包括等高线、等压线、等温线、等降水量线。第四是地理统计图,包括柱状图、曲线图、折线图、扇状图、三角坐标图等等,此外还有剖面图等。第五是分布图。第六是示意图。第七景观图等等。如果我们对这些图形掌握了它的规律和读图的方法,这个图形无论怎么样变,我们就可以知道它的主要特点还有解题思路。
对于变式图形,我们特别要注意试题图形当中充分挖掘解题信息。通常这个图形如果发生了变化,在图例当中或者题目的题干当中,或者是试题的图名当中会给你非常重要的提示。我们充分挖掘试题图像当中所包含的解题信息,并且与考察的地理知识建立准确的联系,这样就可以帮助我们找到解题的方法和途径。
实际上地理很多图形都有它自己的解题方法和规律。比如说等值线的图有一些共同规律。等值线主要是掌握等值线的规律和判读方法。第一是等值线数值的递变规律。高考给出的等值线的递变是有规律,等值线间隔的数值一般相同,我们可以根据这个规律解答题目当中所要求的问题。比如计算等值线之间的差值,计算等值线图当中两个点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第二是等值线的分布规律通常通过等值线的疏密、等值线的弯曲、等值线的闭合说明它的影响因素。如等温线,出现闭合的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是闭合等温线数值向中部逐渐递减的这表明这个地方是山地,就按照受地形影响做判断。相反如果数值向中心是升高说明地势在降低,说明影响因素是盆地。比如说等温线的弯曲通常受三种因素的影响,第一种考虑海洋和陆地的影响,我们掌握“高高低低”的规律,高温等温线会向高纬弯曲,低温等温线会向低纬弯曲,运用这个规律可以帮助我们判定等温线所在区域是陆地还是海洋。第二种可以考虑是洋流的影响,判断是暖流还是寒流,也可以根据“高高低低”的规律,高温向高纬弯曲,低温向低纬弯曲。
在陆地上等温线发生了弯曲通常是受地形影响,通常是海拔高、气温低,等温线向向低纬弯,海拔低、气温高,等温线向高纬弯曲。掌握了这些规律就可以帮助我们比较轻松的解答这一类的问题。

你觉得最后这段时间复习地理有没有实现质的飞跃?
答:我觉得因人而异不能否认有些同学在最后阶段有非常大的提高,但是总体上讲,还是应该脚踏实地的认真的做好最后10天的备考。对于高考期望过高可能反而影响你在考场上的正常发挥。

世界地理应该如何学,这部分是高考重点吗?
答:今年考试大纲变化不是特别大,基本上延续往年高考的思路和命题方法。世界地理在2005年的各个区的高考题出现的较少,但不排除2006年世界地理也作为地理的主打的大试题出现的可能性。但是从总体的各地的出题情况,通常还是放在中国区域地理上。
对于世界地理的复习,刚才已经提到了。从复习方法来讲第一从地图入手,培养读图和用图能力。在考试大纲中规定要考察的世界区域地理的考试范围,都应该做认真复习,并且认真复习这些区域的地理图形,并且熟悉这些区域重要的自然和人文地理事物分布特征。第二还要从教材入手,认真的掌握考试大纲要求的相关的区域地理知识的内容,并且会应用区域分析的方法解决这些问题。第一解决区域地理空间位置的特征,就是在哪里的问题。第二解决地理事物和现象的特征。通常要会描述这个地区有哪些地理现象,是什么特点?第三要会分析地理事物的现象形成的原因,也就是为什么的问题。通常在不同区域都有不同的地理事物现象,它们为什么产生差异就是我们要分析和解答。第四地理事物现象时间变化的特点。再有对于不同区域存在的问题比如环境问题、人类所面临的一些重大问题应当如何解决?
第三个方面我们要从方法入手,掌握区域的分析方法和研究思路。通常对于一个区域,在出题的时候可能首先让你用描述的方法说明这个地方的地理事物的现象和特征,考察你的文字描述的能力。有的是给一些图像、数据,让你用图像、数据分析说明这个区域的特点、现象以及形成的原因。再有可能用综合的方法,从不同的方方面面,从自然地理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关系综合的解答这个区域的总特点。另外还可以对比分析方法,就两个不同国家、两个不同地区进行分析和比较,说明它们的特点有什么差异和共性。这些方法是我们在复习世界地理也就是初中地理时应该掌握的三个方面。

最后这20多天复习中应该如何处理练习做题和课本之间的比例,哪个更重要一些?
答:最后这个阶段应该是看书比做题更重要。做题要挑选有针对性的,比如自己知识的漏洞,自己比较欠缺的,容易错的题做,而不要大量做题。最后20天还是要把主要的精力第一放在看书,第二是整理知识、归纳知识、提炼知识;第三分析自己答题过程当中存在的问题,自己答题过程当中有哪些可以提高的潜力,包括审题方面、读图方面,答题的语言表达方面、答题的思路整理方面,这是现在的重点任务。

江老师,你觉得就我们其他地区的考生而言,大纲上的内容掌握了能否应付高考?
答: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你可能是基础知识都已经掌握了,但是还有一个知识应用过程。这个知识会,但是不一定能够完全会解答问题。题目是千变万化的,或者说题目给的背景材料也是千变万化,如何能够把掌握的知识非常准确的、完整的、有针对性的应用到题目所设计的问题当中,并且给出严谨的、科学的、准确的、全面的解答这一点还需要一个过程。能否做到这一点每个人都存在一定的差距。

地理高考的热点解读和准备
江老师,你觉得今年地理高考的热点有哪些?哪部分应该着重复习?
答:今年的热点问题在各地的模拟题当中都已经显现出来了,大家共同关心的一些热点问题。一般来说通常指社会和现实生活联系密切的问题,考察学生应用理论知识、来解决现实问题的相关问题。2006年关注的热点问题主要有:1、神舟六号与自主创新2.珠峰测量与科学考察3.南水北调与资源调配4.东海油气与能源安全5.南亚地震与自然灾害6.人与自然与生态保护7.中部崛起与区域协调8.节约社会与集约增长。

针对这些热点我们应该怎么准备?
答:就地理来讲第一还是抓基础,根据考试大纲的知识要求从课本上教材当中把握这里面最重要的知识点。第二是能力,这种能力就是如何把书上的知识点和热点问题密切结合起来,针对热点问题提出的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答题。我想还是要抓基础、抓能力。

自然地理部分应该怎么样学?怎么样复习,我这部分是最差的,老师是否能给一些好的建议?
答:自然地理对于考生来讲存在一定难度,它需要一些地理的思维过程,它不是纯粹的死记硬背的过程。因此第一是理解,要理解里面的原理和规律,把它弄明白。原理、规律弄明白的基础上,第二要有针对性的加强一些练习,自然地理是需要适当做题,如果不做题,即使是听明白了,但是做题还不会,一旦变换了情景还是不能答题,所以还要有针对性的做一些练习。

江老师,我对人文地理特别是高中选修下册感到很困惑,能不能对我进行一些指导?
答:选修二的重点就是中国区域差异和国土整治。按照北京的考试大纲虽然删掉了中国区域地理的内容,但是在选修二的教材又加进区域地理的背景。因此应该把中国区域地理和选修二内容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才会把这部分内容学好。
建议学生这样,因为这部分有很多不同的专题,这些专题可以按照中国不同区域归类,比如北方地区,可能包括东北地区的商品粮基地的建设、华北地区的农业低产田的改造、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把这些内容和北方地区的区域地理结合起来复习。第一首先了解当地地理环境的特点,主要侧重于自然地理的特征,这个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气侯、植被、土壤、水文特征等。第二在自然地理背景下所存在的主要的国土整治是什么问题?这种问题的具体表现和分布是什么。第三掌握这个问题产生的原因,一定要按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方面进行分析。第四采取哪些措施治理这些问题。把书上的知识进行梳理,主要掌握知识要点就可以了,对于这本书不需要特别细的逐字逐句把握,重点把握知识脉络。

【高考地理容易失分的六种原因】相关文章:

汶川8.0级地震烈度分布图

表示地理位置的地名用字

高考地理答题技巧

干旱区水利的生态观

高考地理图表判读能力的培养

高中地理难点 城市部分问题

高中地理难点分析 洋流知识专题复习

近几年高考地理考点分析

常见的地理名词称谓及其概念解释

高考地理选择题解答例谈

最新地理学习基础
热门地理学习基础
精品推广
随机推荐地理学习基础
学科中心
中网建材 中网化工 中网机械 牛涂网 中网体坛 中网生活 中网沥青 中网涂料 中网机器人 中网塑料 中网橡胶 中网玻璃 美美日记 中网资讯 广东熊猫网 读后感 读后感问答 读书笔记 胎教大全 汉语字典 成语大全 造句大全 组词查询 近义词 反义词 故事大全 英语单词 英语近义词反义词 英语例句大全 英语缩写大全 知识问答 三字经 数字大小写转换 邮编查询 脑筋急转弯 歇后语 百家姓 怀孕周期表 古诗词 对联大全 新华字典 汉语词典 成语大全 二十四节气 古诗词大全 中国古典 作文范文参考 范文 名言 版报 文档 诗词 奥数 图书 问答 高考 中考 小考 考研 留学 自考 志愿 大学 星座 笑话 语文 数学 英语 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