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第1课时教学设计
学生分析:
学生在初中学习过西北地区的基础知识,对西北地区的环境有所了解,但是由于主客观原因学生的地理基础比较薄弱,容易混淆部分概念,学习难度适中。
设计思想:
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用形象化的手段使抽象的地理知识具体化,设置地理情境,让学生观察、体验、探究、理解地理事象,紧扣新课标要求并重视实施过程,采用演示实验教学法、讲解法、合作式学习法进行教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荒漠化的含义及其发生的基本过程。
(2)了解西北地区的位置、范围、自然特征及其成因,能说明荒漠化发生的自然原因。
(3)了解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因素。
(4)了解不同历史时期荒漠化发生的地区及其不断变化的原因。
(5)了解我国荒漠化的危害及荒漠化治理的对策和措施。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演示实验对荒漠化成因进行分析,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概括总结能力;
(2)应用已有的地理知识和相关地图,分析我国西北地区的范围、气候和植被景观的关系,培养分析归纳能力;培养与人交流、交往合作的能力。
(3)通过对荒漠化防治的总体思路、具体措施的论证,提高学生对信息进行分析与综合的能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地理研究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认识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与环境有密切关系。
(2)树立正确的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教学重点:
1.理解荒漠化的过程,分析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2.了解荒漠化的危害和荒漠化治理的对策和措施。
3.认识荒漠化问题的严重性,树立防治荒漠化的观念,逐步建立正确的环境观。
教学难点:荒漠化的危害及荒漠化治理的对策和措施。
教学方法:演示法、比较法、图示分析法、图示法等
教具准备:有关挂图、MP3等;
实验器材:一块木板、两个塑料垫其中一个垫子上有塑料小草、四杯沙子、两大杯清水、小电风扇。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节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 教学内容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导入 |
荒漠化的概念
荒漠化的自然
和人为因素 播放我国西北地区荒漠景观视频 感受情境 创设情境
直观感受
新
课
教
学
讲解荒漠化的概念,
强调理解概念的关键词语
帮助学生
理解概念 演示实验:
1、把两杯沙子分别倒在两块塑料垫上。
2、把两块塑料垫放在水平桌面上,打开电风扇,
让风吹拂地面(两块塑料垫)。
3、把另外两杯沙子再倒在两块塑料垫上,
然后把塑料垫放在木板上。
4、把木板垫起一定的坡度(30为宜)。
5、用两大杯清水分别均匀地倒在两块塑料垫上。 观察思考:
1、哪种塑料垫上的沙子容易被吹走?
2、哪种塑料垫上容易水土流失?
3、沙质土壤上植被生长情况怎样?
植被的生长情况对土壤蒸发有什么影响?
4、土壤强烈蒸发的后果是什么?
5、(展示我国气候类型分布图和
年降水量分布图)分析哪种气候类型
影响的地区土壤干燥程度最高,
哪个地区土地沙漠化情况最突出? 培养学生
的观察能
力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讲解:我国西北地区的位置、范围、地形、气候对该地区自然景观的影响 明确西北地区的位置、范围、地形、
气候、自然景观
教师用结构示意图总结干旱的自然特征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联系必修1,结合演示实验说明西北地区沙漠化过程是气候、土壤、植被、水文、生物、地貌各因素统一变化的过程。 回顾旧知
解答新知 指导学生分析图2.1~2.3 小组合作探究,完成思考题 培养学生
的合作意
识和能力 安排学生活动,并提出要求 根据自己的理解,运用下列关键词解释荒漠化的含义:土地退化、干旱半干旱地区、气候因素、人类活动、沙漠化。 激发学生
创新思维 师生互动:分析荒漠化发生的自然条件;分析加快荒漠化进程的人为因素(展示:中国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
对比总结荒漠化不同的人为因素、典型地区及主要危害 结合图2.5加深记忆 图文结合
印象深刻 新课小结 回顾重难点内容 课外思维拓展 分4小组,组内合作完成:1、石质荒漠化、沙漠化、荒漠化及次生盐渍化的区别;
2、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次生盐渍化在我国的主要分布地区和成因。 板书设计:
第一节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一、荒漠化
1.土地退化的形成
2.荒漠化:⑴概念;⑵形成;⑶主要表现;⑷影响
二、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1.位置和范围
2.地貌特点
3.最为显著的自然特征干旱
⑴干旱成因:深居内陆,高原山地阻隔
⑵景观特色以草原、荒漠为主
三、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因素为荒漠化创造条件
①基本条件 气候干旱少雨;
②②物质条件 地面疏松,为沙质沉积物;
③动力条件大风日数多且集中;
④④气候异常可以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是导致荒漠化荒谟化进程。
四、荒漠化形成的人为因素加剧荒漠化进程
1.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原因:
2.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因素的主要表现
人为因素 | 破坏原因与典型地区 | 主要危害 |
过度樵采 | ①能源缺乏地区把樵采天然植被作为解决燃料问题的主要手段(如鄂尔多斯沙区、内蒙古东部的库仑旗等地)②一些农牧民为了增加收入,无计划、无节制地在草原地区采挖药材、发菜等 | 固沙、防止风沙前移和抑制地表起沙的植被遭破坏 |
过度放牧 | 为求得短期的经济利益,牧民尽可能多地放牧牲畜。半干旱的草原牧区、干旱的绿洲边缘 | 加速了草原退化和沙化进程 |
过度开垦 | 在干旱、半干旱沙质土壤地区,特别是沙区边缘从事农业生产,特别在缺少防护林保护的沙质土壤区 | 使沙化土地连片发展 |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第1课时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 台湾简介
★ 珠峰仍在不断增高
★ 荒漠化的概念
★ 干支纪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