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 地    图

当前位置:地理网 >地理教学 >方法与设计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天气和气候单元知识总结(新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天气和气候单元知识总结(新人教版)
地理网 来源|2020-11-06 发表|教学分类:教学设计

地理教学

方法与设计

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

 

 

 

一.多变的天气

1、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天气是短时间的、多变的、具有地方性。

气候是长时间的、稳定的。气候的两大要素是气温和降水。

2、卫星云图上绿色——陆地,蓝色——海洋,白色——云区,无云的地方一般是晴天

3、(右图表示西北风4级)风向(指风的来向)的判断:有风羽的一头指向就是风向。右图的风向是西北风

 

风力的判断:一道风羽=2级,半道风羽表示1级,右图的风力是4级风

4、 常用的天气符号(识记)

 

二.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1.气温的变化     

(1)气温日变化:一天中,一般14时(午后2时)气温最高,日出前后气温最低气温日较差(一天中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的差)

(2)气温年变化:北半球陆地(7月最高、1月最低)  北半球气温:大陆7月最高,1月最低,海洋上8月最高,2月最低,南北半球相反,气温年较差:一年中最高月平均气温和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

2.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1)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

①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影响因素:纬度)。

②中纬度地区,内陆地区降水少,沿海地区降水多。(影响因素:海陆)。

③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影响因素:地形;地形雨)。

世界“雨极”——— 印度的乞拉朋齐(在喜马拉雅山南坡,迎风坡,地形因素)。

(2)降水的类型:

(1)对流雨(2)地形雨(3)锋面雨

 

3.气温、降水的分布都受纬度位置、海陆因素和地形因素的影响。

    气温的分布    降水的分布

纬度因素    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

 (气温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赤道降水多,两极降水少

海陆因素    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冬季海洋气温高于陆地    中纬度地区沿海多于内陆;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和内陆降水少,大陆东岸降水多

地形因素    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0C    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三. 世界的气候(气候两大要素:气温和降水)

1、    判断气候类型的方法:

第一步:看气温曲线图--判断在哪个温度带(看最低月平均气温判断温度带)

第二步:看降水柱状图--判断属于什么气候类型

2、世界的气候类型分布 (主要掌握下面几种气候类型的特点和分布)

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

热带沙漠气候——全年炎热干燥,分布于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和内部

地中海气候——夏季高温干燥,冬季低温多雨;南北纬30°~40°中低纬度的大陆西岸

(以地中海沿岸地区最为典型。)

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湿润。南北纬40°~60°的中低纬度的大陆西岸(以欧洲西部最典型)

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降雨分干湿两季

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降水分旱雨两季(月降水量最多超过600mm)

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分布于温带大陆东岸       

 温带气候类型中大陆内部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年较差大。全年降水都很少),这种气候类型在温带区域的分布最广。

最冷月气温    气候类型    气候特征    典型动植物    分布地区

大于15℃    热带季风气候*    全年高温,一年分旱雨两季        纬度10º到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部(中南半岛,印度半岛最典型)

    热带雨林气候*    全年高温多雨    热带雨林、板状根    赤道附近(亚马孙河流域、刚果河流域、马来群岛)

    热带沙漠气候    全年高温,干旱少雨        回归线附近大陆西部和中部

(撒哈拉沙漠最广)

大于0℃小于15℃    亚热带季风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

冬季温和少雨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南北纬25º~35º的大陆东部

(中国南方地区最典型)

    地中海气候*    夏季炎热干燥,

冬季温和多雨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南北纬30º~40º的大陆西部

(地中海沿岸最典型)

    温带海洋性气候*    冬温夏凉,降水均匀,气候湿润    温带落叶阔叶林    温带地区的大陆西部

(南北纬40º~60º大陆西部)

(欧洲西部最典型)

小于0℃    温带季风气候*    夏季暖热多雨,

冬季寒冷干燥    温带落叶阔叶林    温带地区的大陆东部

(亚欧大陆分布最广)

    温带大陆性气候*    冬冷夏热,

全年干燥少雨        温带地区的大陆中部

(亚欧大陆分布最广)

    高原高山气候    垂直变化明显        中低纬度的高山、高原

 

1.等温线的判读

考查等温线的知识,一般分下面几种形式:

(1).根据图中等温线数值判断南、北半球,或者根据图中所给纬度判断等温线数值的变化。

根据气温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的规律,可判断:等温线数值向北递减,一般为北半球;等温线数值向南递减,一般为南半球;一般来说,随着纬度的增高,等温线数值逐渐减小。

 

2.根据图中等温线,判断影响气温的主要因素。

等温线与纬线平行,说明气温主要受纬度因素影响;等温线与海岸线平行,说明气温主要受海陆因素影响;等温线与等高线平行,说明气温主要受地形因素影响。

3.海陆交接处气温的变化规律。

等温线在海陆相接的地方,一般呈曲线。

4.同纬度地区不同季节海陆气温特点。

同纬度地区,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

【典例分析】

例1.【2018·呼和浩特】读图3“我国某区域1月和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完成12——13题。

12.关于图示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1月等温线分布主要受地形影响

B.7月等温线分布主要受海陆影响

C.A地7月平均气温高于28℃    

D. B地比A地的气温年较差大

 

【解答】图中1月等温线大致呈东西走向,故主要受纬度因素影响,故A错;7月等温线分布体现了夏季普遍高温的特点,此时气温主要受地形地势影响,故B错;图中A处为山脉的分水岭,故7月气温较周围地区低,故气温低于28℃,故C错;B处位于地势较低的平原地区,A处为山岭,故B处比A处的气温年较差大,故D正确;故选:D。

方法提炼(1)根据等温线分布规律判断夏半年、冬半年的技巧

若陆上等温线向南凸,说明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为北半球冬半年,南半球夏半年;若陆上等温线向北凸,说明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为北半球夏半年,南半球冬半年。

(2)在等温线分布图中,判断同纬度地区两点气温高低的方法

可以根据等温线的弯曲方向来确定,该点等温线向高纬度凸出的时候,说明该点比同纬度地区气温高,向低纬度凸出的时候,说明该点比同纬度地区气温低。

二.气候类型的判读

气候类型判断“三部曲”(根据气温和降水资料判断气候类型)

第一步:判断南北半球。根据最高(或最低)气温所在的月份,北半球6、7、8三个月气温最高;南半球12、1、2三个月气温最高。

第二步:判断温度带。依据最冷(热)月平均气温。

最冷月平均气温高于15 ℃为热带;

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15 ℃为亚热带气候或温带海洋性气候;

最冷月平均气温在-15~0 ℃为温带气候;

最热月平均气温低于5 ℃为寒带气候。

第三步:根据降水判断气候类型。

①年雨型(全年多雨):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②夏雨型(夏季降水丰沛):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和湿润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③冬雨型(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地中海气候。

④少雨型:热带沙漠气候、寒带气候。

方法提炼四种易混淆的气候类型辨析

   

【典例分析】

例2. 【2019·滨州】读南美洲南段气温和降水分布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甲处气温高于丁处,主要受纬度因素的影响    

B.乙地位于迎风坡,降水量较多    

C.丙处降水量较少是因为位于背风坡    

D.丁处景观为温带荒漠

【解答】解:甲处气温高于丁处,主要受纬度因素的影响,甲处纬度低气温高,A正确;受地形影响,乙地位于迎风坡,丁地位于背风坡,乙地年降水量多于丁,B正确;丙地为热带沙漠气候,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降水量较少不是因为位于背风坡,C错误;丁处景观为温带荒漠,D正确。故选:C。

例3. 【2018•呼和浩特】32.读图“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完成下列问题。

 

(1)A是________气候,该气候在北美地区呈狭长状分布的原因是________。    

(2)B气候分布在________(大洲)东部,其成因是________。    

(3)A气候与B气候相比,主要差异是________,造成这两种气候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________。

【答案】(1)地中海;西部高大山系的阻挡

(2)亚洲;海陆热力差异

(3)水热组合状况不同;海陆位置

【解析】(1)由图可知,A是雨热不同期的地中海气候,该气候在北美地区呈狭长状分布的原因是受西部地形的影响。

(2)由图可知,图中B表示的是温带季风气候,分布在亚洲东部,这种气候的形成原因是处于世界最大大陆亚欧大陆东部,世界最大大洋太平洋西岸,海陆热力差异显著。

(3)A气候与B气候相比,主要差异是A气候的气温年较差小,降水季节变化小;B气候的气温年较差大,降水季节变化大,造成这种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海陆位置。

故答案为:(1)地中海;西部高大山系的阻挡;(2)亚洲;海陆热力差异;(3)水热组合状况不同;海陆位置;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天气和气候单元知识总结(新人教版)】相关文章:

从“中间地带”到“三个世界”

船舶最佳航线选择

地理知识的记忆原则及方法

地球五个基本气候带的划分

人造卫星运行轨道的分类

浅谈高中人文地理教学(一)

世界各地区气候分析

高中地理教学的几点创新尝试

地球气候变暖,南极企鹅遭殃

黄淮海平原的地理概况

最新地理方法与设计
热门地理方法与设计
精品推广
随机推荐地理方法与设计
学科中心
中网建材 中网化工 中网机械 牛涂网 中网体坛 中网生活 中网沥青 中网涂料 中网机器人 中网塑料 中网橡胶 中网玻璃 美美日记 中网资讯 广东熊猫网 读后感 读后感问答 读书笔记 胎教大全 汉语字典 成语大全 造句大全 组词查询 近义词 反义词 故事大全 英语单词 英语近义词反义词 英语例句大全 英语缩写大全 知识问答 三字经 数字大小写转换 邮编查询 脑筋急转弯 歇后语 百家姓 怀孕周期表 古诗词 对联大全 新华字典 汉语词典 成语大全 二十四节气 古诗词大全 中国古典 作文范文参考 范文 名言 版报 文档 诗词 奥数 图书 问答 高考 中考 小考 考研 留学 自考 志愿 大学 星座 笑话 语文 数学 英语 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