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 地    图

当前位置:地理网 >地理学习 >学习基础 >高考地理考点气候类型的判读技巧与方法

高考地理考点气候类型的判读技巧与方法
地理网 来源|2016-09-22 发表|教学分类:地理知识点

地理学习

学习基础

高考地理考点气候类型的判读技巧与方法
气候类型知识是中学地理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地球上的其它自然要素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又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也有很大影响。因此在每年的高考卷中都涉及到该知识点,而且出题的角度越来越富有新意,因此我们在复习时应予以高度重视。突破气候难点的瓶颈,关键在于对气候类型做出正确的判断。笔者根据教学实践,谈谈气候类型的判读技巧与方法。
一、根据气候成因判读气候类型
气候的形成有四大因子,太阳辐射是影响气候的最根本因素,它决定了全球气候从低纬向高纬由热带向亚热带、温带、寒带过渡的总体分布特征。大气环流是影响气候的最重要因素,一方面大气环流在海陆间、高低纬间进行热量和水分的输送、交换,对全球降水分布产生重要的影响,另一方面,大气环流本身也是重要的气候现象,大气环流使同一气候带内由于降水差异而形成不同的气候(如亚热带的季风气候与地中海气候、温带的海洋性气候、大陆性气候和季风气候)。下垫面(地面状况)则使各地气候进一步复杂化。因为下垫面是大气的直接热源和水源,不同的下垫面直接影响大气的水热状况,如:沿海与内陆、副热带地区的大陆东岸与西岸、高原山地与平原、山地迎风坡和背风坡、裸地、植被覆盖地与水面等。人类活动则通过影响下垫面和对大气成分的改变来影响气候要素的变化。现从大气环流角度来说明据此判断气候类型的方法。(见下表)
除此之外,还应掌握各种气候类型形成的主导因素:热带气候、亚热带气候、温带气候、亚寒带针叶林气候、极地气候(纬度位置);热带雨林气候、热带沙漠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气压带、风带单一控制);热带草原气候、地中海气候(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热带、亚热带、温带季风气候(季风);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海陆位置);高山、高原气候(地形)。
例1:(上海地理卷,第16题)由“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和“海陆热力差异”两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气候类型是()
A.温带季风气候 B.热带稀树草原气候 C.地中海气候 D.热带季风气候
解析: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导致海陆间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从而引起海陆间风向的季节变化,季风气候都与此相关;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会导致气候类型的干湿变化,热带稀树草原气候、地中海气候、热带季风气候都与这种原因相关。正确答案为D项。
二、根据气候分布规律判读气候类型
据分布规律判读气候类型主要从三方面入手,一是从纬度位置确定所在南北半球;二是从经度位置确定海陆位置(大陆东、中、西);三是用地理坐标定位法对照全球气候模式图确定气候类型。判读前提:要求熟记全球13种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见下表)
气候类型的分布还有一些重要的规律,掌握这些规律对气候类型的准确判读很有帮助,这些规律是: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寒带大陆性气候、苔原气候(只分布在北半球);三种季风气候只在大陆东岸分布;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在大陆西岸);北美洲(11种),亚洲(10种)(气候类型分布最多的大洲);地中海式气候和高山气候(分布大洲最多的气候类型,除南极洲以外六大洲都有)。
非地带性分布:如四处热带雨林气候(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东部、澳大利亚东北部、巴西高原东南部和中美洲东北部。它们虽然远离赤道,但由于处于来自海洋信风的迎风地带,附近洋面又有暖流的加温加湿作用,从而使上述地区不但气温较高,降水也较为丰富,符合形成热带雨林的条件,所以发育形成了热带雨林气候);赤道地区的热带草原气候(东非高原地势较高,改变了此处的气温和降水状况,从而形成热带草原气候);西风带内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一般分布于温带大陆的内陆地区,距海洋较远,干旱少雨。南美巴塔哥尼亚高原位于安第斯山脉东侧,东面距海洋较近,并处于西风带内,但该地处于安第斯山脉东侧的背风地带,受山地阻挡而降水稀少,因此形成了干燥少雨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大陆东岸的温带海洋性气候(从“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上可以看到,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在南北纬40°~60°之间的地区。主要分布在西欧、北美及南美大陆西岸狭长地带,许多人误以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只分布于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事实上,只要是温带地区,又能受到西风的影响,终年有暖湿空气从海洋面上吹来,就可以形成温和多雨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如澳大利亚东南部及新西兰南北二岛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另外,从“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上可以看到,南北美洲西海岸气候的分布范围仅局限于沿海地带,并呈现南北延伸、东西更替的分布特征,其原因主要是受高大的南北走向的科迪勒拉山系的影响,气候分布不能深入内地而局限于太平洋沿岸地带从而具有了上述特征)。例2:(天津文综卷,第36题)根据图中地理信息,回答问题。请比较A图所示区域东部与西部气温差异及形成的主要原因。

【高考地理考点气候类型的判读技巧与方法】相关文章:

高中地理必背考点——地球运动

2009年高考地理平面图的判读及空间概念

高考地理的备考心理

高中地理考点:地理区域的定位与特征比较

高考地理考点气候类型的判断技巧

高考地理热点及考纲解析

高中地理考点:世界旅游地理考点汇总

高考地理简单题的作答技巧

高考地理常考的区域经济知识点

近几年高考地理考点分析

最新地理学习基础
热门地理学习基础
精品推广
随机推荐地理学习基础
学科中心
中网建材 中网化工 中网机械 牛涂网 中网体坛 中网生活 中网沥青 中网涂料 中网机器人 中网塑料 中网橡胶 中网玻璃 美美日记 中网资讯 广东熊猫网 读后感 读后感问答 读书笔记 胎教大全 汉语字典 成语大全 造句大全 组词查询 近义词 反义词 故事大全 英语单词 英语近义词反义词 英语例句大全 英语缩写大全 知识问答 三字经 数字大小写转换 邮编查询 脑筋急转弯 歇后语 百家姓 怀孕周期表 古诗词 对联大全 新华字典 汉语词典 成语大全 二十四节气 古诗词大全 中国古典 作文范文参考 范文 名言 版报 文档 诗词 奥数 图书 问答 高考 中考 小考 考研 留学 自考 志愿 大学 星座 笑话 语文 数学 英语 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