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 地    图

当前位置:地理网 >趣味地理 >从"天下"到"世界":世界地图的中国“新画风”

从"天下"到"世界":世界地图的中国“新画风”
地理网 来源|2016-09-19 发表|教学分类:中国地理

趣味地理

新世界 创世纪

60年,400年,5000年:沧海桑田,世界巨变;经济增长,权力转移。与近现代任何时期不同的是,此时此刻,我们更有力量来设想我们所属的世界;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刻,都更需要有宏大的视野和全球的关怀。

瞻前顾后,新一幅的世界图景正在展现……

张骞走西域,郑和下西洋,华工闯世界,美国做说客……有阳光就有华人足迹;

学苏联、学日本,参与,融入……体用互进,探索富强之道;

坤舆万国全图、海国图志、时局图......一图一世界,全球视界,定位中国;

一条线一大片、三个世界、和平发展、和谐世界......戒惧、参与、创建,创世纪的开始。

一图知世界。

如果说欧洲人后浪推前浪地奔向海洋,拼出了“新世界”,中国认同这个“世界”的历程则类似她域内九曲回肠的江流。

在这个发明了纸又习惯以纸为凭的国度,中国皇帝最早看到“纸上全球”已是公元1601年,距今408年——欧罗巴人早已用这样的地图在全球远航交掠。

“世界地图”在中国显影,本身就展开了新的历史;中国自生的现代地图亦从此存续,成为历史留下的信物——趋近现代的路途上,几千年古典叙事中的独尊假想逐渐被残酷的地缘现实代替。

这些现实撕碎了幻象,又铺就了新的图卷,只待一个新的描画。

进贡皇帝的“世界”

万历29年冬(1601年1月),对中国皇帝朱翊钧而言,这是最后的平静。

例行的进贡还是在继续,万千奢华中,一张《坤舆万国全图》让人称奇。皇帝把地图当成了奇玩,当即下旨以丝帛重绣,装裱在6扇屏风上收藏。献出这件礼物的人是意大利天主教神父利玛窦。

历史总是别有意味,万历皇帝目睹世界地图的第2个月,东印度公司的商船第一次驶向了印度。历经数百年“大航海探险”,欧陆文明已熟识世界,大规模的商业扩张正在提速。

在这幅长12英尺,宽6英尺,设有经纬线的地图中,中国被投影在太平洋的西北面,靠近世界的中心——这个布置就花了利玛窦10数年之功。

利玛窦历尽漂泊在1583年到达广东肇庆时,所携的地图均是欧洲标准的奥特留斯(Abraham Ortelius)投影版本,中国和东亚在其中位居“远东”。这份地图上,除了澳洲尚未标出,其他雏形均与现代地图类似。

为了在中国站稳脚跟,伪称“天竺客”的利玛窦频频向中国南方的官员贡送地图、西洋钟等物件。一位名叫李之藻的“学者型”官员因此和利玛窦结交甚笃,并逐渐成为利氏向上攀附的贵人。

李最早看到世界地图时,惊呆之余给利玛窦提了个建议:把中国移到图中心。

这无疑更符合时情。中国大多数官僚的“世界印象”源于西晋的裴秀和唐朝的贾耽,两人相继编画的“华夷图”是其后自制“世界地图”的蓝本。

在宋代存留下的华夷图墨线拓本中,占地图90%的空间是长城以南中国的国土,世界其他夷族国家则以文字形式嵌在四个边的空白处。主要国家的名字和注解源于奇谈怪异的《山海经》。能与历史事实对榫的,多是一些中国的番邦贡国。

此后,尽管明朝宦官郑和曾七下西洋,但传回的“地图”只是一幅记录航线周边的地貌的长卷,并不足以拼成有方位感的海陆概貌,也没能刺激王朝对海洋的好奇。

郑和以后,国家的大门逐渐关闭,把中国看做世界中心的意念更加坚定。“中国的世界地图背后是一个庞大的纳贡体系。”美国莱斯大学历史系教授Richard Smith在其中总结道。这一结论在李约瑟、费正清等人的研究中亦有所提及。

已过中年的利玛窦此时正无比希望能合法地长留中国,他两易其稿,尽量迎合“纳贡假想”:把中国移到地图的中心偏西北,并把世界地名用中国人熟知的字词翻译出。利氏将地图复制了上百份,转赠给各级官员。这些努力最终让他获得圣旨进京定居。

万历皇帝并没有就地图留下更多的评价,在1608年,他下令照样复制了12份。但在朝野内外,利玛窦遭到猛烈的批评。(注:也有材料认为万历皇帝第一次看到《坤舆万国全图》是在1608年,1601年看到的是其草成的前身。)

以进士魏浚为代表的一批人说这是“蛊惑民众”,他最难以理解的是,地图让中国偏离了“世界中心”。魏的观点也被作为“主流评价”纳入了后代官修的《明史》。

另一种奇特的反驳声则说利玛窦伪造了“大洋”,以掩盖西方对中原的军事威胁。其中一些人认为西方紧邻福建或广东。

某种程度上,这种“荒谬的警惕”都实在太少。

更多地理知识,尽在地理网!

【从"天下"到"世界":世界地图的中国“新画风”】相关文章:

峨眉山,就是如此美 就是如此逍遥

三叠纪的地球面貌

福建旅游-赤壁

从南京到京都:触摸古都的细节

中国-重庆简介

中国的河流与湖泊概述

北京老城家乡之美:中山公园

中国最大的咸水湖——青海湖

地理杂谈-中国河流名称由来

世界上最高的大湖

最新趣味地理
热门趣味地理
精品推广
随机推荐趣味地理
学科中心
中网建材 中网化工 中网机械 牛涂网 中网体坛 中网生活 中网沥青 中网涂料 中网机器人 中网塑料 中网橡胶 中网玻璃 美美日记 中网资讯 广东熊猫网 读后感 读后感问答 读书笔记 胎教大全 汉语字典 成语大全 造句大全 组词查询 近义词 反义词 故事大全 英语单词 英语近义词反义词 英语例句大全 英语缩写大全 知识问答 三字经 数字大小写转换 邮编查询 脑筋急转弯 歇后语 百家姓 怀孕周期表 古诗词 对联大全 新华字典 汉语词典 成语大全 二十四节气 古诗词大全 中国古典 作文范文参考 范文 名言 版报 文档 诗词 奥数 图书 问答 高考 中考 小考 考研 留学 自考 志愿 大学 星座 笑话 语文 数学 英语 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