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 地    图

当前位置:地理网 >地理教学 >其他 >浅谈地理课程改革

浅谈地理课程改革
地理网 来源|2013-01-05 发表|教学分类:课改消息

地理教学

其他

当今地理课程改革是地理教育改革的核心,而地理课程改革的理念、内容和形式主要通过地理教材表述来体现。因此地理教材表述事关重大,教材表述不科学、不合理会造成地理课程改革流于形式、地理教学质量下滑、地理教学不必要的负担加重,乃至地理高考不必要的难度增加,学生对地理学习失去兴趣和信心。实际上从近年来地理高考考生答题分析,表述失误是考生失分的主要原因之一,可见教材表述问题严重。由于时间紧迫,新教材编制不够成熟,教师对新教材不够熟悉,表述问题严重也是可以理解的。据局部统计,教材表述规范化可减轻不必要的地理课业负担的1/4至1/3。可以说,地理教材表述问题已成为地理课程改革深入进行的一大障碍,高校和中学的地理教师应联合攻关,解决这一当务之急的问题。本文仅就一些常见的局部地理教材表述问题加以评述。

一、 不必要的概念

(一)不必要的术语

由于高中设置了宇宙与地球选修课程,地理必修课程的宇宙中的地球这一部分,只要求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这一要求相当宏观,重点在于地理意义,而地球运动本身只要选用能说明重大地理意义的特点即可。恒星日和太阳日这对概念是地球运动周期中历法计算的依据,高中地理远未有这么专深的要求,教材不必引入比较。不必要的概念还有远日点和近日点、回归年、天文单位、晨昏线、昼弧与夜弧、生命有机体、山岳。

(二)不必要的定义

课程标准没有要求下定义的地理概念,可以使用,但没有必要下定义。有的定义碍于学生的理解程度,下定义下的不严密则反而会误导学生。

地方时是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之一,只要求学生知道地方时是怎么形成的也就可以了,因为地方时无限多,并非实用,教材对其下定义没有必要。

(三)专业术语

一些气象、地质等专业术语,虽然未加定义,但也没有必要出现在教材的正文中。地貌、地质构造的形成与发展,不必使用专业术语“发育”,教材中“形成”“发展”“发育”并用,统一用“形成与发展”即可。

二、 科学性失误

教材中的科学性失误还常见,这是不能允许的,必须在教材再版时更正。举要如下。

(一)概念混淆

教材介绍山岳又称山地,下文又用山岭,同一意思用了三种术语,加重了记忆负担,且山岳等同于山地欠严谨,可以统一用山岭来指称山地中的突出地形。以“山岳的形成”作为一节的标题,则不如用“山地的形成”更达意。山岳一般指地形单体,山岳地区才是区域地形,可称为山地,地形崎岖主要是山地的地形特征,地形陡峻才是山岳的特征。

(二)定义不严谨

将风、流水、冰川、生物等定义为外力作用,则不够严谨,应定义由风、冰川、生物等引起的地表形态变化的作用为外力作用。

(三)用词不科学

已经教学过的术语,应当使用,包括其他学科的术语。加速碳酸钙沉淀的原因,教材“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海水中的溶解的钙”不构成原因,应改为“二氧化碳与海水中溶解的钙起作用”已学过的化学术语应当使用。

教材指出山岳有多种类型,教材指出其形成和发展是与内力作用有关.实际上山岳的形成,有内力作用,也有外力作用,更多的是内外力共同作用。

(四)用词不严谨

教材中多使用俗语,代替科学词语,显得很不严谨,用这些词语回答高考问题,则判为失误.用“炉火”替代太阳,表述为“火炉能量是核聚变产生的”,将太阳上的气体运动表示为“飞奔着的理想的气体聚在一起”,描述地球在太阳系中处于十分“恰当”的位置,都不严肃。

三、逻辑混乱

教材表述逻辑上的混乱会造成学生理解困难或理解错误,乃至在高考答题是逻辑失误,这种混乱表述教材中还有不少,举要如下。

(一)上下文不相呼应

上下文不相呼应,会造成学生不知所措.说明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上文点到地球的体积、结构和运动的特点,下文阐述只涉及体积,不涉及其他,加了个质量。描述太阳黑子,上文界定黑子是太阳表层温度较低的大气形成,下文没有解释就描述黑子释放大量能量、爆发增亮为耀斑,学生难以理解究竟黑子能量多还是少。

(二)次序不合理

表述次序不合理,也会造成学生难以理解.太阳的回归运动,术语处于回归线,首先应当说明回归线这种特殊纬线的来历和纬度,教材中不出现纬度,用回归线术语定义回归运动,从术语到术语,没有解决实质问题。

(三)提问不达意

教材正文可以设问,但问题必须明确达意.目前地理课堂上常见启发式教学形式化,所提问题不知所云,学生无法回答.这种问题也进入地理教材是不应该的。类似“地球的宇宙环境究竟如何?”“宇宙到底是什么样子呢?”等问题都是教材表述的败笔。

四、教学内容缺失

地理学科内容繁多,作为教材,必须严格遵照国家地理课程标准选择教学内容.凡课程标准要求的内容,教材必须有所体现.必要的教学内容的缺失,是教材编制的重要失误,举要如下。

(一)内容深度广度不够

国家地理课程标准对教学内容标准的表述十分简约,地理教材在选材时应当准确理解课程标准的深度和广度,把握好教材的多少和内容的深浅。课程标准对于地球运动这一重要内容的要求只有一句表述,即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地球偏向力是地球自转的重要后果,由于地转偏向力对大气环流、洋流、河流以及人造交通工具的运动都有重大影响,所有具有重大地理意义,但地理教材有的缺失这部分内容,有的分析过深或过浅,都不合适。

(二)时空不够对称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表现于时间与空间两个方面,在时间上形成了四季,在空间上形成了五带,这是太阳对地球辐射不均衡分布同一个问题的两个侧面,不仅具有重大地理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地理分析能力价值,无论是知识还是能力、过程还是方法,都是课程标准的重要体现。教材表述这部分重点内容时,时空不够对称,有重五带轻四季、重描述轻分析的问题。

五、教学内容过多

由于地理学科的边缘性和复杂性,教材内容必须精选,没必要也不应当超越国家地理课程标准,教材表述的超标问题举要如下。

(一)相关学科内容列入

地理课程应当应用而不必重复相关的内容,地理课程与教材已经删除了不少相关学科内容,但还有残存,地理教材详细描述太阳能量来源及物理学科内容没有必要。

(二)参考性内容列入正文

地理教材应当有丰富的参考内容,可以列入“阅读”、 “知识窗”等栏目,但不必列入正文。教材描述人类认识宇宙的历程列入正文则造成正文冗长。教材正文描述的仙女座星系也不必要。

六 语法失误或不当

教材语言应当规范、精炼,需要反复推敲,不能草率马虎。教材表述语法失误或不当,对学生学风的不良影响是严重的,举要如下。

(一)修饰性语言地理性不强

准要求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而不是描述天文学上的宇宙本身,领略宇宙的浩瀚、太阳的伟大,地理性不强。

(二)表述结构不对称

各级天体系统的构成,教材表述结构不对称。银河系由太阳,其他恒星、以及各种天体构成;总星系由银河系和类似银河系的天体系统构成。二者表述的语言结构不同,应以后者表述为好。

(三)用词不当

用词不当,语法失误,是地理教材中的常见问题。太阳活动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不是“一定的”,而是很大的,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运动方向有发生偏转的现象,实为赘述,只要表述为运动方向发生偏转即可。黄赤交角并非恒定,教材用“目前”,“在一定时期内”对23°26′交角作了限定,但没有说明这一交角大致不变的大约时段。用昼长夜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来描述太阳直射点移动的影响,就不是“定性”,而是定量的。二分二至本身就是时间表述,教材用“春分时”,“冬至时”,用“时”字没有必要。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是随纬度而异的,用“纬度地区”是不准确的,应当用“纬线上”,至少应当用“纬度带”。太阳高度既然是角度,用高低不当,应用大小。关联词滥用也使教材表述不严谨,“太阳是普通恒星,但却是太阳系中心”、“黑子像是暗黑色的斑点,但是表面积可能有地球那么大”等表述都不存在转折关系,不能用“但是”联结。

【浅谈地理课程改革】相关文章:

浅谈地理教学中的创新教学

浅谈区域地理教学对策与技巧

初中地理新课程的实践和体会

我国地理教育改革的沉思与展望

高中地理新课程的实践与探索

对课程改革模式的几点感悟

高中地理新课程实施中的主要问题

浅谈地理教学兴趣的培养

浅谈初中地理素质教育的改革

浅谈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创新

最新地理其他
热门地理其他
精品推广
随机推荐地理其他
学科中心
中网建材 中网化工 中网机械 牛涂网 中网体坛 中网生活 中网沥青 中网涂料 中网机器人 中网塑料 中网橡胶 中网玻璃 美美日记 中网资讯 广东熊猫网 读后感 读后感问答 读书笔记 胎教大全 汉语字典 成语大全 造句大全 组词查询 近义词 反义词 故事大全 英语单词 英语近义词反义词 英语例句大全 英语缩写大全 知识问答 三字经 数字大小写转换 邮编查询 脑筋急转弯 歇后语 百家姓 怀孕周期表 古诗词 对联大全 新华字典 汉语词典 成语大全 二十四节气 古诗词大全 中国古典 作文范文参考 范文 名言 版报 文档 诗词 奥数 图书 问答 高考 中考 小考 考研 留学 自考 志愿 大学 星座 笑话 语文 数学 英语 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