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 地    图

当前位置:地理网 >地理教学 >其他 >高中地理新课程实施中的主要问题

高中地理新课程实施中的主要问题
地理网 来源|2013-01-05 发表|教学分类:课改消息

地理教学

其他

一、课本存在的问题

(1)新课本容量大、内容多。

(2)课本的科学性有待提高。

(3)新课本的结构不利于学生形成系统的地理知识。

二、学生遇到的困难

(1)高一学生地理基础知识薄弱。

(2)通过阅读、活动探究和建构起来的知识零碎,不适应注重系统知识考查的考试。

(3)课本中不要求知识,在作业本上还有有关题目。

三、教师面临的困惑

(1)内容太多,课时不够。

(2)新课本中大量的活动内容如何取舍。

(3)活动与课时的矛盾、过程与结果的矛盾。

(4)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

四、应对策略

1.进一步深入钻研课本,从课本的精神实质中把握知识的重点和难点。按照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以及构成学科知识完整性的要求把握课本。新课本淡化了学科体系,以学习模块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但是学科知识仍然是有体系的。认真研究《教学指导意见》,准确把握教学的深度与广度。

2.针对学生特点,因材施教。

(1)高一学生是实施初中新课程的第一届学生。

(2)初中新课程已没有地理课的概念,有关初中地理知识分布在《科学》与《历史与社会》课本中。

(3)高一课本中的有些知识在初中课本中学到过,初中有些练习还有一定的深度。

3.正确处理好课堂教学中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课改的稳步推进不仅要实践新课程的理念,更要稳定教学质量,这就要求重视双基教学。在新课程教学中,老师们感受到最大的问题是教学容量与教学课时的矛盾。解决这一矛盾,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对课本知识的把握和处理。

(1)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每个教师在课前备课时都会预设一些问题和情境,这些预设是否合理、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提的问题是否落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成功与否;另外,在课堂实施教学的过程中还会生成一些新的问题,教师有没有足够的教学应变能力,机智地去解决。这些也是一节课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在新课程实施中,正确地处理预设和生成的问题尤为重要。新课程强调让学生通过阅读材料、经历活动主动地去建构知识,但存在的矛盾是:学生的自主探究建构与有限的教学时间之间的矛盾;学生经探究和建构而获得的零碎的体验和知识与注重系统知识考查的考试之间也有矛盾。所以建构式的学习并不能完全替代有意义的接受式学习,那么在什么情境下教师采用讲授式的教学,什么情境下让学生自主地进行探究而获得不同的体验和新知,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前进行很好的预设,再说现在的新课程课本正文内容比以前少得多,而增加了大量的阅读材料和活动情境,教师不可能在有限的四十分钟内去全部完成,这就需要取舍,这也要课前预设好。 课堂上学生在探究和建构知识时会生成很多结果,有的是有效的生成,有的是无效的生成,因此,教师在面对有别于预设的生成时,对有效的生成要因势利导,对无效的生成要和学生一起分析原因,找出错误所在,同时又不能伤害学生的积极性。

(2)努力做到创造性地使用课本。

课程标准是课本和教学的“纲”;课本是课程标准的载体,是对课程标准的再创造;课堂教学也应该对课本再创造地重组。

4.积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努力达成三维教学目标

(1)如何认识与处理课本上的探究性活动?对课本中大量的探究性活动应该灵活处理。每一节都有多达三四个的探究性活动设计,它是最能够体现新课标理念的部分。关键是我们怎么去处理分解,可以合并,可以补充,也可以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有机结合。

(2)如何使学科知识与学生的学习、生活有机结合?从生活实际出发,是新课本的一个突出特点。教师必须善于捕捉学生生活中的感受和关注的焦点,这样才能做到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出发设计和展开课堂教学,将生活主题与学科知识做到比较好的结合。

(3)如何认识和达成“三维目标”?知识、能力目标,我们往往有较为正确的看法和达成方法,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认识和达成方法我们还比较困惑。对于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做到三者的有机统一,我们还没有多少办法。第一,三个层次的教学目标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教学实际过程中不应当被割裂。 第二,“能力”“方法”“情感”等教学目标的实现,是一个长期的、持续渐进的过程,不应急于求成。

5.加强自身素质提升,形成教学特色

(1)更新知识,拓宽视野。更新知识,主要是指对地理学科不断发展的相关知识进行更新。拓宽视野,这里主要是指拓宽知识方面的视野,包括学科专业知识和教育理论知识。

(2)更新理念,聚集资源。不断学习,真正吃透新课程标准、新课本所蕴含的新的教育理念。要努力搜集课程资源了解课程改革的各种信息,并加以整理、吸收,逐步融入到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的实践中。

(3)更新方法,磨练技能。突破原有教育教学框框,更新教育教学方法、手段、模式。

要在原有教学技能的基础上,努力探索、掌握和利用各种新的教学技能。根据自己的特长,在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6.充分发挥教研组团队作用,加强校本研究

(1)教师个体的实践与反思是实施以校为本教研制度的基础与前提。

(2)教师同伴的交流与合作是实施以校为本教研制度的标志与灵魂。

【高中地理新课程实施中的主要问题】相关文章:

浅谈地理课程改革

学好高中地理的思维方式

地理思维方法十种

新课程改革下学生应掌握的几种方法

中学地理教学中的美育

中学地理新课改概念教法例举

浅谈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创新

地理课改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最优化的研究

地理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最新地理其他
热门地理其他
精品推广
随机推荐地理其他
学科中心
中网建材 中网化工 中网机械 牛涂网 中网体坛 中网生活 中网沥青 中网涂料 中网机器人 中网塑料 中网橡胶 中网玻璃 美美日记 中网资讯 广东熊猫网 读后感 读后感问答 读书笔记 胎教大全 汉语字典 成语大全 造句大全 组词查询 近义词 反义词 故事大全 英语单词 英语近义词反义词 英语例句大全 英语缩写大全 知识问答 三字经 数字大小写转换 邮编查询 脑筋急转弯 歇后语 百家姓 怀孕周期表 古诗词 对联大全 新华字典 汉语词典 成语大全 二十四节气 古诗词大全 中国古典 作文范文参考 范文 名言 版报 文档 诗词 奥数 图书 问答 高考 中考 小考 考研 留学 自考 志愿 大学 星座 笑话 语文 数学 英语 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