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 地    图

当前位置:地理网 >地理教学 >备课资料 >依靠本国资源养活16亿人口

依靠本国资源养活16亿人口
地理网 来源|2013-01-06 发表|教学分类:计划与总结

地理教学

备课资料

1.问题的提出。中国人口多,人均占有资源量少,特别是耕地紧缺,淡水不足,是制约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以接近实际的耕地面积1.3亿公顷算,13亿人口,人均0.1公顷左右,人均占有淡水不足2 300立方米,分别为世界平均数的1/3和1/4。到21世纪20~30年代,我国人口将达到15~16亿,人均耕地将下降到不足0.1公顷,人均占有淡水资源也将下降到1 800立方米。为保证农产品供给,农作物实际播种面积必须保持在1.8亿公顷(按目前统计面积为1.4亿公顷)左右,灌溉面积必须发展到0.6亿公顷,难度很大,人口-食物-资源-环境的矛盾将进一步激化,形势不容乐观。 世界观察研究所的莱斯特·布朗根据日本、韩国发展过程中,农用地被工业大量占用(日本人均0.04公顷,韩国0.07公顷)而导致农业萎缩,粮食依靠大量进口来满足社会的需要(1994年日本进口占72%,韩国占66%),由此推理,提出了“谁来养活中国”(Who will feed China)的问题。引起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响,而且被一些人所利用,提出所谓“中国威胁论”。中国到底能不能依靠本身的资源养活自己呢?这是一个非常严肃的挑战,必须给予科学的回答。

2.基本结论。中国资源形势虽然严峻,但是中国资源还有相当大的潜力,中国不仅必须,而且经过努力也有可能依靠自己的资源解决或基本解决食物与农产品的供给。

(1)中国实际耕地1.3亿公顷,而不是1亿公顷。现有人均耕地为0.1公顷,从现在起对现有耕地,认真坚决地保护,形势还是乐观的。我国还有扩大0.7亿公顷耕地的资源潜力。估计在工业化与城市化过程中耕地的消长平衡,至少能保持1.2亿公顷,按16亿人计算,人均占有耕地也有0.07公顷,多于日本。中国目前耕地复种指数在155%左右,据研究,中国耕地的复种指数的潜力可达到160%~170%,复种指数增加一个百分点,相当于增加133万公顷的播种面积。中国耕地2/3属中低产田,提高单产潜力还大。按实际面积计算,中国的稻谷产量约为4 350千克/公顷,发达国家平均为5 925千克/公顷,埃及达到8 340千克/公顷;小麦约2 600千克/公顷,发达国家平均为2 655千克/公顷,英国达到6 810千克/公顷;玉米为4 155千克/公顷,发达国家平均为6 420千克/公顷,意大利达到8 490千克/公顷。中国还有约600多万平方千米的山区与300万平方千米的海域,其利用率与生产率还不高,随着人们认识的提高和科学技术水平与开发能力的提高,中国的山区和海洋将成为重要的食物来源。中国是一个大国,地区之间发展很不平衡,全面实现工业化还要相当长的时间。中国的回旋余地比日本、韩国等小国大得多,是日本、韩国等不能相比拟的。

(2)根据“中国土地资源生产能力与人口承载量”的研究,到21世纪20年代中期,在较高水平投入或丰产年的情况下,中国能生产粮食6 960亿~7 000亿千克,按人均450千克计算,能供养约15.48亿人口;中等投入或平产年,粮食产量能达到6 660亿~6 750 亿千克,能供养14.8亿人口;在低投入或歉收年,粮食产量在6 390亿~6 480亿千克,只能供养14.2亿人口。因此必须重视对农业的投入和控制人口的增长。在投入不足或歉收年的条件下,粮食缺口可能达500亿千克。对此要做好准备。中国农业资源最大可能生产量的估计是在假设以播种面积为1.9亿公顷,粮食播种面积为1.4亿公顷,水浇地0.7亿公顷的条件下,单产6 660千克/公顷,粮食产量可能达到8 400亿千克,以人均拥有粮食500千克计算,可承载16.6亿人。这个数字,我们可以相对地理解为中国资源最大承载力。因此,中国人口最高峰不宜超过16亿人。

(3)因此,我们的结论是中国的粮食(食物)能够做到自给或基本自给。我们的方针是基本自给,少量进口,促进交换。我们的态度是有条件的谨慎乐观。

3.主要对策

(1)协调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一方面要严格控制人口的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另一方面要开源与节流结合,要把节约、高效和持续利用资源放在突出地位。(2)保护耕地,开发荒地,提高复种指数,保持农作物播种面积不变。(3)建立资源节约型的集约化农业生产体系。(4)大力开展以改土治水为中心的中低产田改造,增产的重点应放在中产田。中国中低产田占2/3,增产潜力大。根据李振声院士的材料,1993年黄淮海地区按播种面积单产在2 250~4 500千克/公顷的中产田占73%的县、75.4%的播种面积和72.6%的产量,预计2000年的贡献率将占67.7%。(5)集中力量建设商品粮食生产基地。从国家全局看,要着重抓好东北地区的松嫩平原、三江平原,长江流域的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江汉平原、江淮平原、四川盆地,黄淮海地区的黄淮平原,共8大片以商品粮为重点的综合农业生产基地的建设。这8大片包括9个省的495个县级单位,土地面积占全国9.1%,集中了全国耕地的28.5%。粮食总产约占全国的33%,净商品率平均为28%,预计未来的粮食产量仍然要占全国总量的1/3。同时,这8片的棉花、油料、肉类也各占全国的1/3左右,农业生产地位十分重要。国家要给予特别支持,使之巩固、提高,不能让其衰退。(6)积极开发山区与海洋。山区与海洋是我国未来重要的食物来源。从全局看,山区开发的重点应放在亚热带、热带东部山区,该区面积约100万平方千米,实有耕地面积约0.1亿公顷,林地0.5亿公顷(乔木林与灌木林),有267万多公顷的宜农、宜果荒地和0.3亿公顷的宜林宜牧荒山草坡。该山区高温多雨,水源充沛,山体不高,山、丘、谷相间,土地生产力高,是一块得天独厚的宝地,有条件建设成为中国一个综合性大农业的战略后备基地。包括用材林基地、热作及亚热带水果基地、茶叶基地、木本粮油基地与牧业基地。(7)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我们的方针是基本自给,少量进口,调剂品种,促进交换。在我国人口多,耕地少,资源紧缺的条件下,农产品资源更需要实行国际资源转换战略,即生产出口一些劳动密集、技术密集型的优质、附加价值高的农产品,进口那些比较效益低,国内价格已高出国际市场的农产品,与他国分享世界丰富的自然资源。(8)加强农业资源的科学技术研究。组织力量开展我国农业资源的综合生产能力与人口承载能力的评估;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农业生产区域化、专业化、产业化;从理论上和方法上研究资源的核算问题,建立资源价值-价格-核算体系,资源-资产-产业化体系,研究资源的有偿使用;研究节地、节水、节肥、节粮的适用技术和技术集成;重视资源剩余物的再生利用与污染物的资源化研究;加强土地退化、水旱灾害、环境污染等国土整治科学技术的研究;研究应用“3S”技术,建立资源与环境监测系统与决策支持系统,以实现农业资源管理现代化;加强资源与环境科学技术的教育、培训与宣传工作;提倡资源效益,使节约资源成为全社会的行动。(9)增加投入。包括政策、资金、科技与劳力等多方面的投入。

【依靠本国资源养活16亿人口】相关文章:

我国主要少数民族的文化活动

我国的净增人口

世界各大洲人口增长情况

人口密度

地球同步卫星

中国各省人口排名

我国的人口增长

我国的行政区划

高中新课改地理作业系统初探

精心设计学案 引导学生自学

最新地理备课资料
热门地理备课资料
精品推广
随机推荐地理备课资料
学科中心
中网建材 中网化工 中网机械 牛涂网 中网体坛 中网生活 中网沥青 中网涂料 中网机器人 中网塑料 中网橡胶 中网玻璃 美美日记 中网资讯 广东熊猫网 读后感 读后感问答 读书笔记 胎教大全 汉语字典 成语大全 造句大全 组词查询 近义词 反义词 故事大全 英语单词 英语近义词反义词 英语例句大全 英语缩写大全 知识问答 三字经 数字大小写转换 邮编查询 脑筋急转弯 歇后语 百家姓 怀孕周期表 古诗词 对联大全 新华字典 汉语词典 成语大全 二十四节气 古诗词大全 中国古典 作文范文参考 范文 名言 版报 文档 诗词 奥数 图书 问答 高考 中考 小考 考研 留学 自考 志愿 大学 星座 笑话 语文 数学 英语 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