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 地    图

当前位置:地理网 >地理教学 >备课资料 >地理疑难知识分析

地理疑难知识分析
地理网 来源|2013-01-06 发表|教学分类:计划与总结

地理教学

备课资料

1、从低纬度流向中纬度的索马里洋流是寒流

通常情况下,从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的洋流应该属于暖流,但索马里洋流却打破了这一常规,为寒流。索马里洋流属季风洋流,性质随盛行风--东北季风和西南季风而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冬季是暖流,夏季是寒流。在夏季,北印度洋盛行强大的西南季风,这里的西南季风较东北季风稳定且风速强,风力经常达4-6级,表层海水的流速一般为130-160厘米/秒,有时可达250厘米/秒。正因为如此,夏季风驱使表层海水向东北流去的速度快,表层暖水流走后,从邻近半岛的深水盆地中升起较为冷的、含盐量较低的水团来补偿表层水,成为上升补偿流导致索马里沿岸水温较附近海域水温低2℃-3℃。因此为寒流。另外,在这一时期太阳直射点逐渐北移至北回归线附近,阿拉伯海及其两岸地区太阳辐射增强,成为全球炎热地区之一,陆地上气温常达30℃以上,周围干热陆地的“烘烤”,使阿拉伯海表层水温高达28℃以上,高出索马里半岛东部沿岸海域水温5℃左右。这也是索马里洋流具有寒流性质的原因之一。

2、北半球的河流不一定是右岸侵蚀,左岸堆积

按照高中地理内容中受地球自转的影响,地球上做水平运动的物体,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北半球的河水在流动过程,受地转偏向力作用,应该是右岸侵蚀,左岸堆积。这里的水流受离心力的作用,凸岸的水流从水面向凹岸形成汇聚流,又从凹岸的河底流向凸岸,形成分散流。这样构成一个连续的螺旋形水流向前移动。弯道水流的流速是不一致的,从表层流向凹岸的水流流速大,从河底返回凸岸的水流流速小,因此在凹岸对岸坡加强侵蚀,从水下向凸岸的回流因流速减小而加强堆积。因此,位于河流的凹岸,流水的侵蚀作用显著,河床深,而凸岸,流水的堆积作用使河床变浅。

3、什么是水循环?绘图说明水循环过程,并说明其重要意义

解析:水循环是指地球上的水在太阳辐射和地球重力作用下,不断地进行转化、输送、交换的连续运动过程。水通过蒸发、凝结、降水、径流的转移和交替,沿着复杂的循环路径不断运动和变化,来完成水的循环过程。由于水汽来源不同,降水归宿有别,根据水循环发生的领域,一般分为海洋与陆地之间的海陆间循环、陆地与陆地上空之间的内陆循环、海洋与海洋上空之间的海上内循环。水循环是自然界中最重要的物质循环,对地理环境和人类社会产生巨大影响,其意义非常重大。

(1)水循环使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之间相互联系起来,以水作为纽带,在各圈层之间进行能量交换,它不但改造了各个圈层,促进各圈层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整个自然界的发展。

(2)水循环把三种形态的水和不同类型的水体联系起来,形成一个运动系统,水在这个系统中挟带、溶解物质和泥沙,使物质进行迁移。

(3)水循环使大气降水、地表水、地下水、土壤水之间相互转化,使水资源形成一个不断更新的统一系统。据研究,全球河水平均每16天更新一次,大气中的水每8天更新一次。

(4)水循环调节着海陆之间、地区之间水分和能量分布的不均,使它们之间的干湿差异、冷热差异大大减小。就全球而论,海上蒸发量大于降水量,而陆地上的降水量大于蒸发量,通过水循环把海洋上空大气中多余的水汽输送到陆地上,形成降水,实现了全球的水量平衡。

学习水循环和水量平衡原理,使我们对自然界各种水体运动变化规律有一个完整的认识,做到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界的水资源,正确改变水的时空分布,在改造大自然的活动中,发挥水的最大效益。

4.自然界的水循环都发生在哪些领域?什么是海陆间水循环?它与内陆水循环有什么区别?

解析: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称为水循环。

自然界的水循环时刻都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着,水循环发生的领域有海洋与陆地之间,陆地与陆地上空之间,海洋与海洋上空之间。

海陆间水循环,也称大循环,是指海洋水与陆地水之间,通过一系列过程所进行的相互转换运动。它的具体过程是海洋表面水经过蒸发变成水汽,水汽上升到空中,随着气流运行,被输送到大陆上空,其中一部分水汽凝结成降水。降落到地面的水,一部分形成地表径流,一部分形成地下径流,两种径流经过江河汇集,流入海洋,就形成了海陆间的水循环。陆地上的水,通过海陆间水循环不断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

5.陆地上的外流区域和内流区域的水量是怎样平衡的?

解析:陆地上的某个地区在某一段时期内,水量的收入和支出的差额,等于该地区的储水变化量,水量是不平衡的,但多年平均的储水变量的值等于零,水量是平衡的。陆地外流区域的水量,在海陆间水循环过程中,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1万立方公里,多年平均的蒸发量为6.3万立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为4.7万立方公里,多年平均的储水变量为零,多年的水量收入和支出是平衡的。陆地外流区域的水量平衡公式是:

(1)ΔS(储水变量)=P(降水量)110000立方公里-E(蒸发量) 63 000立方公里- R(径流量) 47000立方公里=0。

(2)P(降水量)110 000立方公里=E(蒸发量)63 000立方公里+R(径流量) 47 000立方公里。

外流区域的水量,多年平均收入的降水总量,通过多年平均的蒸发量和多年平均的径流量,支出了和降水总量相等水量,使水量达到了平衡。陆地内流区域的水量,在陆地与陆地上空之间的水循环过程中,多年平均降水量为9000立方公里,多年平均蒸发量为9000立方公里,收入的降水量通过蒸发支出了和降水量相等的水量,使水量达到了平衡。

【地理疑难知识分析】相关文章:

地理课改

地理课的绘图教学

地理新课程标准下的评价理念及实践

09考试大纲看高考地理命题趋势

中学地理教学中的美育

初中地理新课程的实践和体会

地理学习方法

09地理高考二轮复习的五点建议

如何在地理复习课中进行课堂提问

地理评课用语

最新地理备课资料
热门地理备课资料
精品推广
随机推荐地理备课资料
学科中心
中网建材 中网化工 中网机械 牛涂网 中网体坛 中网生活 中网沥青 中网涂料 中网机器人 中网塑料 中网橡胶 中网玻璃 美美日记 中网资讯 广东熊猫网 读后感 读后感问答 读书笔记 胎教大全 汉语字典 成语大全 造句大全 组词查询 近义词 反义词 故事大全 英语单词 英语近义词反义词 英语例句大全 英语缩写大全 知识问答 三字经 数字大小写转换 邮编查询 脑筋急转弯 歇后语 百家姓 怀孕周期表 古诗词 对联大全 新华字典 汉语词典 成语大全 二十四节气 古诗词大全 中国古典 作文范文参考 范文 名言 版报 文档 诗词 奥数 图书 问答 高考 中考 小考 考研 留学 自考 志愿 大学 星座 笑话 语文 数学 英语 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