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 地    图

当前位置:地理网 >窗边的地理

窗边的地理
地理网 来源|2016-12-12 发表|教学分类:教学论文

摘要:本文通过植被认知、绿地图绘制、叶拓制作等实践操作活动,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热爱植被、热爱校园、关爱环境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关键词:窗边的地理;校园植被;实践活动

一、植被实践活动设计背景

初中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学习身边的地理,鼓励学生从身边的地理知识出发,探索所处的地理位置,并通过地图描绘身边的景物与建筑。《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提出要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求[1].本节活动以校园为基点,校园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植被类型、建筑布局等都是日常接触到的地理知识。校园植被是校园这片大的文化视阈中的一部分,从学生熟识的地理知识入手,可以帮助其理解巩固所学知识。实践活动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具有趣味性、可操作性,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对实现教学目标有很大帮助。"窗边的地理—基于校园植被的实践活动"对师生的发展和课程资源的开发都有重要作用。

首先,通过植被实践活动,学生能够独立自主地进行地理观测、地理调查,并通过各种途径收集信息、整理信息、运用信息;学生学会从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与他人分享心得[2].植被活动带给学生的不仅是对知识的解读,更多是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重塑。其次,因为植被实践活动是一种新颖的活动形式,不同于课堂活动,所以对教师的要求更高,更有利于教师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的提高。最后,植被实践活动可以丰富课程资源。《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中提出应注重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植被实践活动是对学校地理课程资源的更新,促进了地理教学的发展。

二、 植被实践活动目标

本节植被实践活动以一系列植被活动为主线,以活动形式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地理,通过实现活动过程的趣味性、知识的普及性、学生的参与性、课程的拓展性,来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发展。它的具体目标如下:①增强学生对日常生活中地理知识的敏感度:认识校园中的植被;描述植被的特点、习性;将课本知识融会到生活中。②增强学生独立自主收集信息、分析信息、应用信息的能力:自主对植被进行观察、统计;独立利用互联网查阅资料。③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绘制植被布局图;制作植被叶拓图;制作幻灯片。④促进学生对校园的了解,培养爱校情怀。

三、植被实践活动内容与实施

本节实践活动以走进自然、亲近植被为主题,分为4个专题:植被认知、绿地图绘制、叶拓制作、活动分享。其中植被认知活动不占用课时,学生课下独立完成;绿地图绘制和叶拓制作活动各用时1个课时,在教室完成,操作过程中教师加以引导;活动分享安排在活动后,用时1个课时。植被实践活动开始前,师生都要做好充分准备。首先,教师要明确活动内容、要求、目标等,并对各个环节的活动进行规划,制定活动计划。活动中教师既要注意观察每个学生的参与度、小组的协调性,以便出现情况及时调节,又要做好各个环节的衔接,保障各个环节实施的有效性。其次,学生要重新巩固知识为开展活动预热并自主分组,以小组形式完成活动。

1.植被认知

植被认知环节,以校园为基点。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观察植被、了解植被、统计植被数量、记录植被分布位置、判断植被是否符合本地气候,完成表1.通过填写表1,找出校园中的典型植被并从气候、地形、土壤、科属等方面分析其存在的合理性,然后撰写成报告,以备后期分享。

2.绿地图绘制

活动前,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了解什么是绿地图、怎样绘制绿地图及所需工具,寻找校园中自己喜欢的一处绿化带作为秘密花园。活动中,教师讲解绿地图的绘制步骤,提醒绘制中的注意事项,强调正确使用图标。然后,教师给出校园平面图,图中只有建筑街道标示,没有植被景观。学生要完成的任务是将自己的秘密花园填充到这幅只有建筑街道的图中,并标示出图标,形成完整的综合图谱。绿地图绘制完成后,教师加以引导,让学生思考问题:生活中可以看到许多类型的地图,列举几种;绿地图和普通地图的区别;绿地图给人类带来了哪些便利等。

3.叶拓制作

活动前,学生自行收集叶子(最好脉络清晰),了解什么是叶拓以及怎样制作叶拓。活动中,教师分发给学生丙烯颜料、调色盘、毛刷、白纸等工具,指导学生制作叶拓。最后将所绘制的叶拓粘贴在教室地理角的展板上或制作成叶拓手册,以此来丰富地理教学资源,形成班级的叶拓文化。制作活动结束后,教师继续引导学生更深层次的思考:比如,叶拓的制作除了可以用丙烯颜料来完成还可以用什么?除了可以制作成叶拓图片,还可否制作成叶拓T恤、叶拓手袋?类似问题留给学生讨论,可以拓展学生思维。活动即将结束时以情感的升华结尾,教师可引用美国作家鸥·亨利小说《最后一片叶子》里的话:"当最后一片叶子落下时,生命就都结束了,我也得离开这个世界而去了[3]."以此引发学生思考。

4.活动分享

活动结束后,学生对整个活动资料进行整理,准备汇报资料并制作幻灯片,之后利用一个课时在教室进行活动分享。先以小组为单位分享成果,分享内容包括团队合作心得、获取信息的途径、本校植被类型及特点、认识了哪些植被、绿地图展览及制作心得、叶拓展览、活动优点与不足、整体活动心得等。小组分享后,个人自由发言,分享自己在活动中的体会、心得、感悟等。教师做最后的总结,对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奖励活动表现优秀的小组和个人。活动分享是活动的点睛之笔,本次活动分享有利于学生生成热爱校园、关爱环境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四、植被实践活动评价

1.对学生的评价

即对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评价。首先,采用自评方式,侧重于个人在整个实践活动中的发展状态和探究精神,注重个体的全面发展与潜能发展的结合[3].学生反思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并对自己的实践能力进行真实的评价。其次,采用小组互评,侧重学生在小组中表现出的团结协作精神以及完成任务的效率。最后,采用教师评价,既要重视结果又要重视过程。本节植被实践活动教师要全程观察每个学生的表现,以便在评价环节可以给予学生全面的评价。

2.对活动的评价

尽管本节植被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在不断完善,但依然会存在不足。通过学生和教师的评价,可以查漏补缺,设计出更适合学生发展的实践活动课。学生的评价主要包括活动的设计是否具有趣味性、活动的设计是否具有参与性、活动的设计是否符合心理发展需求、活动是否具有情感价值的生成意义、活动还有什么不足等。教师的评价可以考虑以下几方面:活动的设计是否科学、活动是否可实施、活动是否与课本知识紧密衔接、活动是否具有意义、活动是否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生成作用、活动还有什么不足等。

参考文献

[1] 梁俊霞。浅谈高中地理教学[J].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2(2)。

[2] 汤国荣。关于活动式地理课堂的思考与实践[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2(10):18

[3](美)欧·亨利。最后一片叶子[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

【窗边的地理】相关文章:

风的形成

我国的地理界线

茶族皇后

浅谈地理课程改革

巧引歌词丰富地理课堂

地理位置

地理课改的思考

地理思维方法十种

旱地三熟制

日本的地形

最新地理
热门地理
精品推广
随机推荐地理
学科中心
中网建材 中网化工 中网机械 牛涂网 中网体坛 中网生活 中网沥青 中网涂料 中网机器人 中网塑料 中网橡胶 中网玻璃 美美日记 中网资讯 广东熊猫网 读后感 读后感问答 读书笔记 胎教大全 汉语字典 成语大全 造句大全 组词查询 近义词 反义词 故事大全 英语单词 英语近义词反义词 英语例句大全 英语缩写大全 知识问答 三字经 数字大小写转换 邮编查询 脑筋急转弯 歇后语 百家姓 怀孕周期表 古诗词 对联大全 新华字典 汉语词典 成语大全 二十四节气 古诗词大全 中国古典 作文范文参考 范文 名言 版报 文档 诗词 奥数 图书 问答 高考 中考 小考 考研 留学 自考 志愿 大学 星座 笑话 语文 数学 英语 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