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 地    图

当前位置:地理网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对教材编写的新要求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对教材编写的新要求
地理网 来源|2017-03-15 发表|教学分类:教学论文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对教材编写的新要求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在“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的理念引导下,立足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设计了“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的地理课程。《课程标准》对于高中地理教材的编写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对于模块设计的把握

《课程标准》对高中地理课程共设计了10个模块,包括3个必修模块和7个选修模块。按照《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这些模块是相互并列的,彼此没有先后顺序之分。各模块自成体系,各自并作为高中地理课程的组成部分之一,承担高中地理的一部分教学任务,并赋予同样多的教学课时,以体现共同的学习价值。即使3个必修模块也相互独立,分别相当于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内容。这种课程设计可使学生在相对短的时间(半个学期)内,集中学习某方面的地理课程,并且可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点,对不同方面的地理内容的学习有更多的选择性。这种课程设计与以往的高中地理课程不同。在1997年开始实施的高中地理课程中,必修课作为一个整体,选修课被分为两部分,学习顺序实际上已有规定;选修课实际上也是报考文科类高等院校学生的必选课。

对于上一轮高中地理课程,教材的编写首先应考虑整个高中地理课程设计。无论是必修课教材还是选修课教材,都只是高中地理教材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因此,教材编写时需要采用统一的思路和体例,并处理好各部分内容的内在联系,避免重复,使必修和选修教材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不同的是,《课程标准》对于教材的编写更强调模块的特点,因此教材编写更应考虑每一模块的知识结构、教育功能,可以根据每一模块内容的特点确定相应的体例,以体现每一模块相对独立的教育价值。为了教材的相对系统性,各模块教材,尤其是各选修模块教材,内容可以有适当的重复。当然,作为一套教材,相对一致的体例和编写方法有助于学生的学习。3个必修模块教材,如何处理好相对独立又有内在的逻辑联系这一矛盾,这是对教材编写者提出的挑战。

二、对于基础性特点的把握

《课程标准》的设计在不求地理知识系统性的同时,特别强调课程的基础性,即在选择课程内容时,要重视作为现代公民的素质基础和进一步地理学习的知识基础,重视对基本的地理原理、地理规律和地理过程的阐述。例如,地理1选择的基本原理包括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地球的圈层结构,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大气受热过程,天气系统的特点,全球气候变化,自然灾害发生的原因等;基本规律包括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规律,洋流的分布规律,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等;基本过程包括地壳内部物质循环、大气环流、水循环、大洋环流等。

体现基础性的特点对于教材编写者来说是一个需要全面把握的课题。第一,如何在《课程标准》要求的知识范围内突出基本原理、基本规律和基本过程的阐述,即在尽量避开系统的地理知识的前提下保证基础内容的阐述。例如,《课程标准》在地理2中有这样一条“标准”:联系城市地域结构的有关理论,说明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该条“标准”没有明确要求讲述中心地理论,但要求用到中心地理论的思想。因此,教材编写时,没有必要对中心地理论的内容展开讲述,而要通过一定的方法使学生理解中心地理论的思想,从而理解不同规模城市的服务功能是不同的。

第二,如何在展开地理过程的同时使学生理解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对于地理过程的分析有助于学生对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的理解,但是,以前的地理课程对地理过程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根据课程改革的精神,教材不仅要关注《课程标准》中有要求的地理过程,还应对其他地理过程给予适当的关注。例如,地理3中要求“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教材编写时如果能展示这些问题产生的过程,将会有助于学生对这条“标准”的理解。教材在关注过程的时候,需要注意简化和通俗化,避免使用不必要的地理新概念。

第三,如何通过基本的地理原理、地理规律和地理过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地理技能的培养不能脱离地理知识,教材在地理基础性内容的阐述中,可以有意识、有系统地培养学生的地理观测、地理实验、地理调查技能,以及对图表和数据的阅读和运用技能。例如,地理1可侧重培养地理观测、地理实验的技能,地理2可侧重培养地理调查的技能,地理3可侧重培养对区域地图等资料的分析技能。

三、对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把握

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的上位要求。《课程标准》中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课程目标包括地理学习态度、热爱祖国和家乡、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四个方面,并且对每一方面都有较为具体的要求。对于这些要求,教材编写时既要有准确的把握,又要能以适当的方式体现出来。对于各模块的教材来说,要分别有重点地落实这些要求。

地理教材在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时,应强调对地理观念和地理视角的培养。例如,地理1应重点落实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自然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自然环境及其要素有其自身的运动和发展规律,辩证看待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等观念;地理2应重点落实人类可以对自然环境进行改造,人类改造自然环境应符合自然规律,人类应与环境协调发展,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等观念;地理3应重点落实区域是有差异的,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因时而不同,区际联系和竞争,区域可持续发展等观念。地理视角则是地理学看待和处理问题的思维方式,如综合的、差异的、联系的、动态的等视角。上述地理观念和地理视角的综合,应体现《课程标准》提出的“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等问题,以利于学生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珍爱地球,善待环境”。

教材在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时,需要解决好以下三个问题。第一,《课程标准》中关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要求比较宏观,教材应对此细化、分解。第二,应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融入地理内容的学习之中,使学生通过学习生动的内容自我感悟。第三,应使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既有一定的系统性,又循序渐进,逐步深入。

四、对于过程与方法的把握

《课程标准》将“过程与方法”作为课程目标的一大方面,与“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列。作为课程目标的“过程与方法”,指向的是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学生学习的方法是多样的,《课程标准》强调探究式学习,一方面将“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作为课程的一条基本理念;另一方面,将课程目标中的“过程与方法”按探究式学习来表述。在具体内容中,《课程标准》也注意对学习方法的要求,如要求“举例说明”“运用示意图分析”等。

《课程标准》对于“过程与方法”的规定,要求教材编写要注意学生的学习方法,尤其要重视探究式学习。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教育改革精神指导下,地理教材的编写应注意引导学生的自主探究。对于这样的要求,地理教材的编写思路和呈现形式都应有较大的改革。第一,教材应避免大段大段的叙述,不给老师照本宣科提供可能。第二,教材需要提供给学生探究学习的资料,但是要掌握提供资料的量。第三,教材的设计要能吸引学生一步一步地探究,因而要处理好学生探究与体现《课程标准》内容要求之间的关系,即要能使学生通过自我探究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第四,教材设计要有利于不同学习方法和教学方法的使用。

五、对于选择性的把握

选择性是《课程标准》的另一特点。《课程标准》的选择性除不同内容的选修模块设计外,还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课程标准》只把一些基本要求列成“标准”,而没有说明如何达到或实现此“标准”。这要求教材编写者为达到“标准”的要求,在教材编写时需要选择一定的知识做铺垫,即“搭桥”。“搭桥”时既要注意知识的难度和深度,避免超出《课程标准》的要求,又不要追求地理知识的系统性。应以尽可能简单的知识作为“搭桥”的材料。

第二,《课程标准》中许多“标准”都要求举例或以典型案例说明。教材编写时需要精选案例。案例的选择应注意典型性、说明性、真实性和可迁移性,同时应注意选择案例的数量。一般而言,如果用一个案例能说明问题,就没有必要给出更多的案例。

综合上述两方面,实际上《课程标准》的选择性又可理解为《课程标准》为教材编写留下了广阔的空间。教材编写一方面要善于利用《课程标准》留下的空间,以编写出各具特色的教材;另一方面,教材编写又要给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留下广阔的空间,教材的容量、结构和设计都应为不同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提供可能性。例如,每个模块的教学课时为36课时,教材编写一般最多编至32课时;又如,由于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每一课时学习的内容要比传统讲授式的内容少;再如,一些结论或过程可留给教学处理。

六、对于其他方面的把握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编写还应注意其他一些方面。

第一,要建立合理的内容结构。尽管《课程标准》不追求学科知识的系统性,但是教材应有一个合理的内容结构。这样的结构既要符合学科逻辑,也要便于学生学习。良好的内容结构对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很有帮助。

第二,内容要联系实际,尤其是联系学生的体验和感受。教材一方面要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另一方面要联系热点问题或人类关心的重大问题,以体现教学内容的时代性和实际价值。

第三,内容的组织和呈现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

第四,注意学科间内容的横向联系和本学科内容的纵向联系。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对教材编写的新要求】相关文章:

2008届新建一中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安排

中学地理教学中的美育

在农村高中地理中开展实例活动

历年高中地理综合复习指南手册

浅谈高中人文地理教学(二)

初中地理新课程的实践和体会

高中地理教学的几点创新尝试

初中地理课本卫星照片的目视判读

构建和谐的中学地理课堂对策研究

新课程高一地理阶段性教学反思

最新地理
热门地理
精品推广
随机推荐地理
学科中心
中网建材 中网化工 中网机械 牛涂网 中网体坛 中网生活 中网沥青 中网涂料 中网机器人 中网塑料 中网橡胶 中网玻璃 美美日记 中网资讯 广东熊猫网 读后感 读后感问答 读书笔记 胎教大全 汉语字典 成语大全 造句大全 组词查询 近义词 反义词 故事大全 英语单词 英语近义词反义词 英语例句大全 英语缩写大全 知识问答 三字经 数字大小写转换 邮编查询 脑筋急转弯 歇后语 百家姓 怀孕周期表 古诗词 对联大全 新华字典 汉语词典 成语大全 二十四节气 古诗词大全 中国古典 作文范文参考 范文 名言 版报 文档 诗词 奥数 图书 问答 高考 中考 小考 考研 留学 自考 志愿 大学 星座 笑话 语文 数学 英语 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