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考点:模式图在时间计算中的应用
一、某地一天的地方时模式图
(一)图1表示的含义是:某地昼夜交替时间为24小时;一天时间从0时开始,24时(第二天0时)结束;从日出至日落为白昼时间,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12时-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时)×2;夜长=24时-昼长=日出时间×2=(24时-日落时间)×2。
(二)掌握与此图相关的几点规律:12时前后昼长各占一半,0时前后夜长各占一半;如果是昼夜平分,则6时日出,日落时间是18时(图2);如果昼长夜短,则日出时间提前,日落时间相应推后(图3);如果昼短夜长,则日出时间推后,日落时间相应提前(图4)。从而可以得出推导公式:日出时间=12时-(昼长÷2)=夜长÷2;日落时间=12时+(昼长÷2)=24时-(夜长÷2)。
(三)典型例题
例1(2004年全国文综卷Ⅳ第4题)我国沿海某省一个课外小组某日测得当地日出、日落时间分别为北京时间6:40、16:40。该地的经度约为( B )
A、120°E B、125°E C、115°E D、110°E
解析:由题可知当地昼长为16:40-6:40=10:00,根据模式图(图5和图6)和推导公式可知,当地日出时间地方时为7:00,日落时间地方时为17:00,即当地地方时与北京时间相比早20分钟,经度应比120°E偏东5°,即为125°E。
例2(2006年广东高考试题第11题)图7中外圆表示纬线圈,N为北极点。回答:若AB弧表示夜弧,则D点的日出时刻是(B)
【高考地理考点:模式图在时间计算中的应用】相关文章:
★ 高考地理答题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