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 地    图

当前位置:地理网 >地理教学 >其他 >高中地理新课程教学体会与思考

高中地理新课程教学体会与思考
地理网 来源|2013-01-05 发表|教学分类:课改消息

地理教学

其他

让每一个学生都以自己的方式走向成功 ──高中地理新课程教学体会与思考

摘要:人们常说:“谁拥有未来的教育,谁就拥有未来”。21世纪的主人,就坐在我们中小学的课堂内,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该努力为他们的今后发展做好充分准备,让他们成功地跨入21世纪。虽然每一个学生在认识和能力上都存在差异,但是每个学生身上都存在着有待开发的潜能。为此,教师必须充分展示地理新课程的魅力,为每一个学生创造一个合适的机会,每一个学生都以自己的方式走向成功。

关键词:新课程 学生 反思

新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这意味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必须走出目标单一、过程僵化、方式机械的“生产模式”,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获得充分的发展,培养出丰富多彩的人格。这是我国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根本要求。作为一位地理教师如何让每一个学生都以自己的方式走向成功。以下是我在新教材实施过程中的几点做法和体会及反思。

一、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去解决

学启于思,而思源于疑。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总是教师频频向学生提出问题,即使有意识的启发也很少有学生主动向老师发问。要发挥问题在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就要求教师以问题为中心来组织教学过程,变传统的“师传-生受”过程为以问题为纽带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产生新问题”的引导发现过程。而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闪光之处。对于知识,他们会有不同的诠释和表达方式。给他们创造一个机会,让他们尽情地展示自己的才华、抒发对知识的理解,利于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利于他们学习方式的转变。这也是新课程改革中发掘学生潜能、注重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理念的一个重要体现。因此,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研究学生,善于提出问题,要以材料为依托,以背景(如市情、乡情、校情等)为衬托,努力增强问题的生活性、实用性、探索性、启发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产生联想,主动联系生活的实际情况,主动提出问题,并在自学、合作、讨论、辩论的过程中把发现问题的喜悦感、解决问题的挑战性、问题解决的成就感相互融合,成为激发学习兴趣的强大动力。例如在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的教学时,首先,向学生提出“想一想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渠道方式获取地球内部的信息”的问题,接着,让学生根据自己情况通过各种方式去收集资料去解决问题。

二、给学生一个活动,让他们自己去体验

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基本理念。教师应充分利用新教材的活动方案,根据实际情况,精心设计和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给学生较多的动手操作、亲身体验的时间和空间。例如在《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的教学时,我们让学生选用身边的工具一边演示地球自转一边解说。让学生在活动中学,激发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同时,也可以引导每一个学生按自己的意愿,行动起来,去图书馆、因特网广泛地收集材料,进行唇枪舌剑的激烈辩论,从活动中提出兴趣、获取知识、学会正确地认识地理知识。课外阅读能力、归纳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而且可以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这些活动的结果并不是最重要的,关键在于整个过程给学生带来了什么。

三、给学生一个权力,让他们自己去选择

地理课程目标是对学生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学习效果、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要求和所要达到的教学目的。因此,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学生的自主的学习就变得格外重要。而学生自主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学生有对学习方式、学习进程和学习评价提出建议的权利和责任,教师对其合理部分应积极采纳,以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开展了“给地理课堂提建议”的活动。学生对这一活动表现出很大的热情和兴趣,他们对教学内容、教学形式、作业甚至教师的仪表都提出了很多的建议和意见,其中有很多是非常有价值的。

四、给学生一个鼓励,让他们自己去评价

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所以我们的评价应该是面向每一个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给每一个学生参于评价的机会,使评价成为学生认识自我、发展自我、管理自我、激励自我的一种手段,以增强学生发挥自我潜能的决心和勇气。

五、反思

新课程给课堂教学带来了新气象,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正在发生可喜变化。但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在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应该引起我们更多关注并加以认真研讨的问题。

反思1:新课程倡导教师是学生的“对话者”“合作者”。在部分学科课堂上,教师为了转变传统的教师角色观,让新理念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出来,盲目追求课堂教学中提问题的数量,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学生课堂教学参与度的分析;还有的教师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等同于“满堂问”,也就是说,没有区分学生的参与是主动参与还是被动参与,是实质性参与还是形式性参与。其实,课堂教学固然要对问题进行预设,但问题的设置要有价值,有意义,还要有层次,问题的出现要正合时宜,要难易恰到好处,份量适中,且正好适合答问的某个学生。因此,新课程倡导互动教学方式的背后要有思考性和启发性的问题来支撑。问题是思维的体操,思维是课堂的真谛,师生在互动过程中要有思想火花闪现与撞击。互动的教学方式不仅是形动,更重要的是脑动,让学生在真正的互动课堂里变得越来越聪明是新课程理念的追求。

反思2:尽管活动对人的发展有决定意义,它也是新课程所强调的一个重要理念。但课堂里光有热闹的活动是不够的。如在一堂课里设计的活动及其形式过多,活动晃动的频率过快,让学生视听的画面过杂(简称“三过”),提出问题后又不给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就失去了内容活动化的意义,而且会导致整个教学过程十分零乱。其实,教师应将对活动形式的重视与活动的质量结合起来,正确处理活动过程与活动结果有效性关系。切实做好既要内容活动化,又要活动内容化,避免出现“三过”现象。在设计活动时,要坚持适度原则;在开展活动时,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发言中有价值的东西,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要通过学生的参与、体验、思考、践行达到明理的目的,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总之,在新教材实施过程中,我深深感到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我们必须尊重和承认学生的个性,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让每一个学生都以自己的方式走向成功。

【高中地理新课程教学体会与思考】相关文章:

高中新课改地理作业系统初探

关于高二地理教学体系安排的思考

浅谈地理课程改革

对高中地理新课程改革的认识

高中地理教学的几点创新尝试

地理学习中的思维转换问题

初高中地理知识的衔接与融合

论新时期地理教学中的思想教育

地理课改的思考

地理课的绘图教学

最新地理其他
热门地理其他
精品推广
随机推荐地理其他
学科中心
中网建材 中网化工 中网机械 牛涂网 中网体坛 中网生活 中网沥青 中网涂料 中网机器人 中网塑料 中网橡胶 中网玻璃 美美日记 中网资讯 广东熊猫网 读后感 读后感问答 读书笔记 胎教大全 汉语字典 成语大全 造句大全 组词查询 近义词 反义词 故事大全 英语单词 英语近义词反义词 英语例句大全 英语缩写大全 知识问答 三字经 数字大小写转换 邮编查询 脑筋急转弯 歇后语 百家姓 怀孕周期表 古诗词 对联大全 新华字典 汉语词典 成语大全 二十四节气 古诗词大全 中国古典 作文范文参考 范文 名言 版报 文档 诗词 奥数 图书 问答 高考 中考 小考 考研 留学 自考 志愿 大学 星座 笑话 语文 数学 英语 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