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资源评价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旅游资源评价的意义和方法。
2.掌握旅游资源评价的内容,了解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基本内容,明确旅游资源的价值;能够结合实例,评价旅游地的位置与交通、客源市场、基础设施与其他条件。
3.学会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差异性观念评价某区域的旅游资源,认识旅游资源评价对旅游资源开发和合理利用的重要性。
【重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
依据考试说明和近年高考的情况,本课重点是旅游资源的评价。
2.教学难点
本课的难点是能否全面、准确、辩证地评价某区域的旅游资源。
【课前准备】
提前布置问题:你或你周围的亲戚朋友去过哪些旅游景点旅游?问问他们选择该景点的理由和去后的感受?如果你有外出旅游的机会,最想去中国的哪些旅游景区?谈谈你选择的理由?教师收集相关问题的答案,提前收集相关区域的景点分布图和景观图。
第一部分:新课导入设计
教学 内容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相关调研 | 展示中国著名旅游景点分布图,问题:你周围的亲戚朋友去过哪些旅游景点旅游?问问他们选择理由和去后感受?如果你有外出旅游的机会,最想去中国的哪些旅游景区?谈谈你选择的理由? | 学生交流回答。 | 让学生有意识运用旅游资源评价的内容进行分析。 |
学习 目标 展示 | 投影学习目标,要求说出关键词。 | ①朗读学习目标; ②迅速说出关键词 | 明确目标,提高学生的有意注意。 |
探究活动1:阅读课本第64页、68页内容,了解旅游资源评价的意义和方法。
教学 内容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旅游资源评价的意义 | ①问题1:为什么对旅游资源进行评价,旅游资源的评价有什么重要的意义。 ②倾听学生回答,引导同学们对回答者的答案作出正确评判。 | 自主归纳总结
| 自主学习,提升学生分析归纳能力。 |
旅游资源评价是旅游资源有效利用和合理开发的前提。对科学制定旅游开发规划,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旅游资源评价的方法有定量、定性分析。
探究活动2:旅游资源评价的内容。
教学 内容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旅游资源评价的内容 | ①分组,布置任务:全班可分为6-8个小组,每组成员之间交流课前布置的问题。 ②投影展示1:中国主要著名的旅游景点分布图及相关景区图片景观图、中国地形图、交通线分布图等
| ①学生分组讨论 ②每组派代表到讲台上交流本组的成果 ③学生提问或质疑 | 初步学会对旅游资源进行评价。通过小组合作和交流,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沟通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
1.旅游资源游览价值评价
(1)旅游资源的规模和组合状况
(2)旅游资源的等级与特色
(3)旅游资源的价值与功能
2.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
评价 | 内容 | 核心要点 |
开发条件的评价
| 区位条件和可进入性 | 优越的地理位置可增强旅游资源的吸引力,旅游交通条件决定旅游区的可进入性和旅游资源开发的难易程度 |
客源市场条件 | 时间:分析旅游资源的季节性变化及可能形成的旅游淡旺季 | |
空间:游客主要来自经济发达地区或国家。中国客源主要来自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国际客源主要来自欧美发达国家和日本等国。 | ||
区域环境背景 | 自然背景:地质、地貌、气候、生物、灾害等;自然环境背景直接决定旅游资源的质量。 | |
社会文化背景:政治局势、政策、卫生保健、开放程度及风俗习惯等。社会文化环境背景决定旅游资源的开发程度 | ||
经济背景 | 开发能力、接待能力(基础设施、服务设施) | |
旅游容量 | 在保证旅游环境和旅游活动质量的前提下,旅游区(点)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内所能容纳的旅游者的最大数量。旅游容量的大小影响旅游规模和旅游活动质量 |
教学 内容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案例 分析,评价旅游资源 | ①投影展示案例1:中国主要著名的旅游景点分布图,黄山和布达拉宫的景观图、相关介绍材料。 ②展示问题1:对黄山和布达拉宫游览价值进行比较。 ③展示问题2:对黄山和布达拉宫开发条件进行比较。 ④引导学生讨论,并分析学生答案中的问题 | ①学生讨论回答 ②学生读图、分析材料回答 | 复习巩固相关知识,提高读图能力,学会学以致用。掌握辩证及比较分析问题的方法。 |
①投影展示案例2:扬州瘦西湖和杭州西湖旅游景点分布图,著名景点景观图、门票价格、年接待游客数等材料。 ②展示问题1:与廋西湖比,西湖年接待游客多、收入高的原因。 ③展示问题2:试评价扬州旅游资源开发条件。 | ①学生讨论回答 ②学生读图、分析材料回答
| 复习巩固相关知识,提高读图能力,学会学以致用。进行乡土教育,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 |
案例2:扬州瘦西湖和杭州西湖旅游景点分布图,著名景点景观图
[内容解析] 案例1:
评价 | 内容 | 黄山与布达拉宫分析 |
游览价值的评价 | 共同点 | 等级高,特色鲜明,与周边旅游资源地域组合状况好,历史文化价值高等 |
不同点 | 黄山具有更高的美学价值等 | |
开发条件的评价 | 共同点 | 旅游容量较小等。 |
不同点 | 黄山地理位置更优越,交通更便利、离客源市场更近,开发能力更强等 |
1.与瘦西湖比,杭州西湖等级高,规模大,知名度高、历史文化价值高,免费开放后可吸引更多游客、延长游客停留时间等(合理即可)
2. 优点:扬州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地处东部客源市场,客源市场广阔,基础设施完善接待能力更强等,旅游容量不大,不足:部分景点旅游容量小,缺少特色,游客停留时间短等(合理即可)
第三部分:课堂总结设计
教学 内容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课堂 总结 | ①设问:同学们回顾一下,今天我们学到了什么?有哪些收获? ②总结:旅游资源游览价值和开发条件评价的内容。 | 两位学生总结所学知识,师生点评 | 了解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系统地梳理知识体系。 |
【人教版地理选修三2.2:《 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 俄罗斯的表演艺术
★ 中国城市化水平
★ 地理评课用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