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 地    图

当前位置:地理网 >地理教学 >其他 >在新课改理论下的教学反思

在新课改理论下的教学反思
地理网 来源|2013-01-05 发表|教学分类:课改消息

地理教学

其他

一堂好的地理课究竟是什么样子?学生喜爱的地理课究竟是什么样子?我认为,应该是摒弃了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地理课,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寓有个性的地理学习。在运用新课改理念指导教学的过程中,我由衷地感到,地理课变了,变得鲜活而富有生机。每次走进课堂,看到学生们如花的笑脸,听着他们发出的由衷的掌声,我的心是甜的,是课程改革的春风带来了地理课堂的春天。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我从不知所云到有所了解,从初步尝试到学习研究,这其中有着许多的感想,许多的收获,也有许多的困惑,下面我结合自己两次讲授《高二地理》第四单元《旅游资源》《旅游景观的欣赏

(一)

(二)》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反思问题 过去,我在只接受了理论学习而无实践经验的情况下,总觉得不就是上一节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课。在讲述《高二地理》第四单元《旅游景观的欣赏

(一)

(二)》时,通常我是将课本的插图作为读图材料,让学生通过读图,来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在讲述《旅游资源》一节教材内容时通过读课文及有关景观图片,让学生,观察、分析、讨论,得出结论,掌握旅游资源的分类,旅游资源的特性和价值。虽然我也竭力想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却还是陷在传统的的教学模式中,围绕课本的主要内容,我不断地向学生提出问题,学生不停地回答。但回头看看,这其中还是有太多的遗憾。我感觉课堂气氛很活跃,看起来也是采用了启发式,学生围绕着我设计的若干问题基本上都回答出了我预想的答案。

上完课后,我不禁感到疑惑,这样是否可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的教学是否是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呢?

二、在新的课程理念下,开展实践 《地理课程标准》指出: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思路,搜集相关信息,运用有关知识和方法,提出看法和解决问题的设想。地理课程改革的核心是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强调“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全面提高学生的生存能力等新理念已深入人心。特别是通过这次的新课改理论培训,更使我收获颇丰。随着新的课改理论的不断学习和深入,我的思想和观念也随之在发生着翻天覆地地变化。

我开始了在教学中充分运用新的教学理念去尝试指导课堂实践的活动。为此,我又仔细地研究了《地理课程标准》,并在参考了其他资料的基础上,对这节课重新进行了设计,并在征得同学们的同意后又上了一次,课后我有了更多的感受。这次备课的过程中,我改变了上次那种对教学重、难点的每个环节加以细致、具体安排的作法,没有事先设计好师生对话、设计好学生应怎样答,而是放手给学生,在尊重课程标准的前提下对教材进行了处理。

1、转换传统的师生角色,学生充当探讨问题的主人。 在课堂的探究活动过程中,学生是课堂的主角,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从思维的角度讲,学习过程是一种具备发散性和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需针对不同情况做出适时反馈,引导使之朝有利于知识建构的方向发展。在讲述《旅游资源》一节时,首先我将课文中旅游资源景观分为两个研究性课题:自然景观组:由四名学生介绍地质地貌景观、水文景观、天象气候景观、生物景观;人文景观组:由四名学生介绍建筑景观、文化艺术景观、乡土民情、风物特产。

在上课前一星期布置给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结成两组,选定课题,选出主持人。确定研究目标、设计研究方案、收集整理资料、制作相关的图片、学具等都由学生自己进行。而且让学生特别去注意列举那些重要的旅游景观,搜集与其有关的旅游信息,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去设计最佳的旅游导游词。在这个过程中,我主要是提供尽可能地指导和帮助。学生们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很多同学课间或中午来找我询问相关的问题,绝大部分由他们自己去查阅,我也帮他们上网下载了一些资料。

学生的兴趣超乎我的想象,使我更有了进行这次实验的信心。在这次备课的过程中我没有用细节设计来实现教学目标,而是围在这次备课的过程中我没有用细节设计来实现教学目标,而是围绕教学目标理清了思路框架。可以说,我是带着和学生同样的兴奋和期待走进课堂的。虽然是第二次上这节课,但学生们的热情更高于上次,每个探究小组都跃跃欲试,迫不及待地想展示自己了。 在导入新课时,我充分抓住“旅游”这个热门话题,“同学们,今天我们组织一次到全国各地的旅游活动,我们怎样来选择旅游欣赏方法呢?请各小组的导游员来为我们导游。

”在我简洁地导入新课之后,首先给学生大约10分种的时间,让各个小组的成员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合作,相互补充,最后达成共识。然后让各个小组派出自己的代表做导游员。在我的启发和鼓励下,落落大方的导游员出场了。她用优美的语言将本组同学的发言有序地组织起来,同学们收集的资料还真丰富,有许多的全国著名的旅游景点和名胜古迹,导游员引领大家去观赏名胜。第一组(自然景观组)的精彩展示赢得了同学们的掌声,也更激起了其他小组的斗志,他们的表现更为出色。

补充了有关旅游景观常识性的问题,而且有四个同学分角色扮演地质地貌景观、水文景观、天象气候景观、生物景观。象表演课本剧似的,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使所学的知识更具有实际性,更贴近生活。比上次授课采用的让学生起来读一读的效果要好得多。第二组(人文景观组)的同学也不势弱,在第一组同学的基础上,介绍了我国自然、人文景观丰富的原因。该组的导游员还带领同学们做了个“旅游竟猜”的游戏,以引导大家思考。

还利用“五一”长假我来为你服务等课堂灵活的方式来参与。由四名同生介绍建筑景观、文化艺术景观、乡土民情、风物特产。在介绍黄山风景奇松、怪石、云海、温泉时,由小组四个同学扮作导游的角色,给大家进行讲解。黄山四绝:黄山最独特的特点:奇松:无树非松,无石不松,无松不奇。怪石:似人似物,似鸟似兽,形态各异,生动逼真: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

云海:全山有东海、南海、西海、北海和天海;而登莲花峰、天都峰、光明顶则可尽收诸海于眼底,领略“海到尽头天是岸,山登绝顶我为峰”之境地。温泉:黄山温泉终年喷涌,水洁明净,可饮可浴。“五岳若与黄山并,犹欠灵沙一道泉”。黄山风景特征清楚明朗。

2、在多媒体辅助教学中,培养学生读图、析图、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 用多媒体播放展示与之有关的风光图片,创设一种旅游情景,学生们兴趣盎然。运用多媒体调控自如灵活的优势,将教材语言的文字和静态的图片所描写的内容变成集文字、声音、色彩、图像为一体的画面,营造一种特殊的意境,如在课堂教学选取几幅段民族生活录像片断,再配以优美的民歌,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展示丰富的石阡景观图片使同学们都对石阡独特的景色所深深吸引,强烈震撼。通过展示丰富的石阡旅游景观,深切地感受到石阡的“美”。

例如:在讲到如何进行旅游景观的欣赏时让学生分组讨论,学生据图说出,这样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供互相交流的机会、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培养学生读图、析图、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在讲述景观欣赏选择观赏位置时, 用多媒体展示石阡楼上峰峦图,要求学生角色扮演,要得到如图的效果,应该选择什么位置?学生观察并回答:一定距离的远眺。展示张家界武陵源风景区,要求学生思考景观欣赏位置的选择?学生思考回答:占据高点的俯瞰。展示贵州织金洞、黄山一线天。设问:与前面的景观欣赏位置相比,峡谷、洞和一线天我们又应如何欣赏呢?学生思考回答:近观感受。

通过展示出具体的旅游景观图片,让学生观察、分析、讨论,得出结论。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旅游景观的欣赏方法,获得景观最佳欣赏效果。创设课堂情景,在玩中学,掌握了课本中的重点和难点,我也因势利导,发动全班同学参与讨论,原本上次授课时感觉较难处理的难点迎刃而解了。同时, 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的实践性。 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有利于培养协作精神和分析问题能力。

3、在乡土地理中,感受真知、培育真情 旅游者在欣赏这些人文景观的过程中,就是去发现这种和谐产生的美,并做出合理的解释。关于这方面的欣赏能力,需要联系当地相关的旅游景观背景,教会学生怎么欣赏,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教师和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中共同提高了欣赏水平。 石阡旅游资源具有突出美感特征,增强了对旅游者的吸引力,学生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想象,这些丰富的旅游资源,缊藏着巨大的开发潜力,憧憬着石阡美好的前景,想象着这片富饶土地上绽放出绚丽而缤纷的花朵。数量多类型比较齐全的旅游资源,为发展石阡旅游提供极其有利的条件,为发展石阡旅游经济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

但我又告诉学生必须清醒的看到,千百年来,由于自然灾害和人为因素的影响,生态环境不断恶化。资源还有待开发,交通还不发达…。我们在领略加石阡美的同时,要让学生懂得石阡美好的明天等待我们去建设,石阡还有很多奇迹等待我们去创造。教学时用多媒体充分展示了世界以及我国自然风光和灿烂文化景观,石阡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资源,拓宽视野,丰富知识。通过学生的学习与感悟、赏析我国绚丽的自然风光和灿烂文化,让学生感受到世界、我国以及家乡石阡的美。

培养学生一种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爱乡之情。学习本节内容时,联系以学生周围生活为例,以当地石阡实际生活,从中深入理解旅游资源的涵义特征和价值。让学生深入生活、观察生活,从生活中发现 “资源”,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旅游景观的价值。了解家乡丰富的旅游资源,缊藏着巨大的开发潜力,让学生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想象,憧憬着石阡美好的开发前景。

三、在自我总结中,反思进步 由于前一阶段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检测的效果非常的理想,而且他们的动手能力,动口能力,动脑能力,观察能力等都得到了非常大的提高。由此看来他们自身的体验是无法替代的,也是最珍贵的。作为教师的我也从体现教师权威的讲台上走到学生中间,和他们一起探讨与交流,学生不再仅仅是学习者、欣赏者、模仿者,而且与老师共同面对问题、解决问题,成为讲授者、表演者和创造者。在这次地理课堂中,学生始终处在学习兴趣所激发的学习热情之中,或探究、或表演、或讨论,全新的学习方式营造了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置身其中,看不到失败者,看不到被遗弃的角落,几乎每个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地发展,学生实质上是在与老师合作创造并发展着课程,从而赋予了课程全新的含义。符合素质教育的基本观念。

在讲述旅游景观的欣赏课即将结束时,由我讲解总结:在进行景观欣赏时,要根据欣赏的对象,选取不同的距离,对于高大雄伟的地理事物和现象,如雄伟峻秀的峰峦,应采取远眺的方式;高大、雄伟的山体,可在视野开阔的至高点俯瞰。而峡谷、洞穴和一线天等景观,只有近观才能领会其妙处。又根据自己设计的评价表让学生进行了自评和互评,我则给了他们很高的评价,并鼓励他们不断地努力,同学们别提有多高兴了,下了课还意犹未尽,围着我问这问那,他们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由原来被动接受式的学习变为主动探究式的学习。这节课后我的感想也很多,课程改革中的学生在变,教师更要变,新的课程需要教师在历史、地理、文学、艺术等多方面有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要有全新的教育理念,需要教师加强文化修养,除了本专业扎实的知识外更要有多方面的才能,不但有渊博的学识,还要有敏捷的思维,较强的应变能力,善于捕捉学生思维的火花,因势利导,使其燃烧发光,需要我们教师认真地思考我们的教学,如何在教学中增强学生主动探求的兴趣,增强学生探究的能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发展的过程。

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的规律,联系实际安排,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不仅仅局限于书本上的知识,给学生创造多说,多练,多观察,多动手,多思考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鼓励他们积极探究,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学习对生活有用,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增强社会生存能力。这也充分体现了“以学生终身发展为本”,“改变学生地理学习方式”的新课改理念。 研讨课结束了,教后我进行了反思:通过这两次备课、上课的前后比较,我认识到课前备课固然重要,课后备课(回头看)更利于教师的教后反思,及时反馈教学实践的信息,提高自身教学水平,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养成思考的习惯,从反思中感悟,实践中出真知。

【在新课改理论下的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高中地理教学工作反思总结

地理课堂教学贵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高中新课改地理作业系统初探

初中地理:人体密码与地理教学

新课改下对高中地理教学的思考

对高三地理教学的几点思考

新课程高一地理阶段性教学反思

中学地理新课改概念教法例举

地理课改的思考

初中地理新课程的实践和体会

最新地理其他
热门地理其他
精品推广
随机推荐地理其他
学科中心
中网建材 中网化工 中网机械 牛涂网 中网体坛 中网生活 中网沥青 中网涂料 中网机器人 中网塑料 中网橡胶 中网玻璃 美美日记 中网资讯 广东熊猫网 读后感 读后感问答 读书笔记 胎教大全 汉语字典 成语大全 造句大全 组词查询 近义词 反义词 故事大全 英语单词 英语近义词反义词 英语例句大全 英语缩写大全 知识问答 三字经 数字大小写转换 邮编查询 脑筋急转弯 歇后语 百家姓 怀孕周期表 古诗词 对联大全 新华字典 汉语词典 成语大全 二十四节气 古诗词大全 中国古典 作文范文参考 范文 名言 版报 文档 诗词 奥数 图书 问答 高考 中考 小考 考研 留学 自考 志愿 大学 星座 笑话 语文 数学 英语 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