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 地    图

当前位置:地理网 >地理教学 >备课资料 >说课稿-关于地震的浅谈

说课稿-关于地震的浅谈
地理网 来源|2017-03-15 发表|教学分类:说课稿

地理教学

备课资料

地震

2008年5月12日14:28分,四川发生8.0级特大地震,震中位于东级103.4°,北纬31°。作为地理老师没有经历过地震是种遗憾,但地震过后余震不断,也的确烦人。烦人之后,应形式所需,在每个班都进行了地震基本知识教学,算是本学期地理课结束后的“狗尾续貂”。

地震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但这种现象过于剧烈就是自然灾害了。就像下雨是自然现象,暴雨可能成灾。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向外释放的一种形式。地球上有六大板块,位置较低的印度洋板块俯冲到了亚欧板块下,将青藏高原迅速提升,使青藏高原成为世界上最高的高原,同时也是最年轻的高原。换句话说,青藏高原是地球上目前上升最快的高原,上升过程中,其周边形成了大量的断裂带,这些断裂带成为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地带,是地震的多发区。

青藏高原边缘都是地震断裂带,这次地震的断裂带叫龙门山断裂带。青藏高原物质向东缓慢流动,在高原东缘沿龙门山断裂带向东挤压,遇到四川盆地之下刚性的地块的顽强阻挡,造成构造应力能量的长期积累,最终在龙门山北川——映秀地区突然释放,地震发生了。

一、地震前兆:

我国原来给同学们讲地震一般有前兆。实际上前兆在操作时也不是那么容易的,有些前兆只能说是疑似前兆。

在四川汶川大地震后,在网上说有如下前兆:江苏徐州众多蟾蜍集体搬家,出现在了大街上;成都动物园大部分动物出现异常表现。我们假定这些说法都是千真万确的,那么,发生在2008年4月的江苏徐州众多蟾蜍集体搬家,是不是江苏及其周边省区都停工停学呢?看得出操作起来挺难,也不正确。今天上午我们办公室有位老师就说5月11日,即发生地震前一天,她家养的金鱼全死了,邻居养的金鱼也全死了,她说这就是地震前兆。你们认为这是前兆吗?不像。就算是前兆,你能想到这预示着地震要来吗?反正,5月12日前,我们学校周边,我没有看到任何地震前兆。

我在往上看到有网友说:养那么多地震局的工作人员还不如养几只癞蛤蟆(蟾蜍)。我觉得这句话是很偏激的,说这种话的人,只能说十分无知。多数地震确实是有前兆的,但是并不代表有了前兆就一定发生地震。有了前兆,要根据前兆预测地震时间、地点和震级也同样是比较困难的。当然也必须承认,我国对于地震的科学研究,灾难的应急处理,防震知识的普及等等方面,相比我们的邻国日本,我们的确做得不够,有不少差距。

二、地震预报:

地震预报是个世界难题,还需要我们在座的各位及其后人不断的完善这门科学。如果我们能够搞清每个地方地层,以及各地层在不同深度的活动情况,我们就能像报天气预报那样来预报地震了。但是“上天容易入地难”,我们地球入上天最远登上过38.4万千米的月球,那我们下地有多深呢?我们现在打的超过1000米的井还不太多。也就是我们入地就只有几千米左右,10千米就已经大了极限。而我们的地球半径有6300多千米,我们下地只有6000多分之一,相当于一块一米厚的钢板上一锤打了一个不太明显的痕迹。要想凭这个痕迹要了解钢板的内部结构就太差得远了。我们目前的地震预报主要通过地层的水温、地电、地磁等的变化情况来进行预报。

日本是个很受地震折磨的国家,地震预报搞得比较好,据说首都东京有几十万个地层监测仪分布在城市的各个角落的不同深度,然后把它收集到的地层信息汇集到计算机,这个计算机就可以监测和预报东京的地层活动情况,其它城市也大体类似。既便如此,拥有如此众多地层监测仪的日本城市也没有预报出1995年的7.2级阪神大地震。可见地震预报是多么初级,地震预报要达到现在天气预报的水平,还有任重道远。

1975年,我国曾准确地预报了辽宁海城地震,但那一次非常特殊,当时在震级最高的主震发生前已发生多次轻微前兆性地震,这些前兆性地震密度逐渐加大,强度也在加大,不难想象在它的后面有个非常可怕的东西在后面。

1976年的唐山地震,震前也有许多异常,且有轻微前兆性地震,不少地方的预测报告已到了国家地震局,但国家地震局拿到这些报告稍微犹豫了一下,就错过了预报时间,大地震在凌晨来临,给人们措手不及,而唐山地震有一个县得到了这个预测精神,召开了会议,布置的防震准备,地震来时死伤很少。而这一次汶川地震,首次地震就是8.0级,其后才是低震级余震,这是最难预测的地震。

三、余震:

这次汶川大地震是一次特大型的地震,主震震级达到了8.0级,因此余震会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大体上是一个逐渐衰减的过程,时间可能有一到两个月。衰减过程包括余震震级的衰减和余震密度的衰减。5月19日四川省地震局向公众发布了余震预报,说在19~20日期间可能有6~7级的余震。预报一出,许多回家的成都市民已重新露宿街头,复校的学校又停课,将学生疏散回了家。不仅成都,整个四川省许多地区的居民都选择露宿街头。但结果是只在20日1时52分在平武县发生了一次5.0级地震。可以说这个预报选择了一个不恰当的时间来预报,从效果上看还不如不发。

通过对余震的统计分析,发现余震基本上沿龙门山断裂带分布,并逐渐向东北方移动。余震发生地也主要是这次主震破坏严重的地区,沿龙门山断裂带300千米以内都受损严重。成都虽然距震中只有六、七十千米,但受地震影响不大,这主要是成都座落在成都平原,地表是沙砾层,主要由河沙和鹅卵石组成,这种地层对地震波有很大的缓冲能力。如果成都直接座落在岩层上,那地震反应就十分强烈。越过成都平原向东的四川东部地区,反应就更小了,许多地方连摇一下都不会有了,就算摇一下也不要紧,既然主震都经受住了,那余震还怕什么呢?震级没下降一级,能量就只有30分之一了,所以我看到那么多、那么远的地区的居民如惊弓之鸟露宿街头,就觉得有点可笑了。

应该说余震的预报要比主震的预报要容易一些了,至少知道地点了,只需要预报震级和时间,但我们看到预报也十分的不准确。很多成都市民都说,自预报以来,地面连象征性地摇一下都没有发生,也太对不起他们的预报了。

四、历史上的地震:

我国处在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交汇处,是个地震多发国家。

我国历史上的主要大地震如下:

8.0级,1556年1月23日,陕西华县,房屋倒塌,山崩地裂,波及上百个县市,死亡83万多人。

8.5级,1920年12月16日,宁夏海原地震,山崩、地裂,村镇房屋倒毁,死亡约20万人。

7.5级,1933年8月25日,四川迭溪地震,山崩地陷,60座城镇村寨全部覆没,死亡6800余人。

8.6级,1950年8月15日,西藏察隅、墨脱一带地震,山崩地裂、房屋倒毁,死亡约1500人。

7.8级,1976年7月27日,河北唐山地震,房屋建筑倒毁,死亡约24万人,重伤约16万人。

世界主要的大地震如下:

日本关东8.2级地震,1923年9月1日,死亡9.9万人,失踪4.3万人,引发浪高8.1米的海啸。

土耳其8.0级地震,1939年12月26日,死亡3.27万人。

智利 8.5级地震,1960年5月22日,死亡5700人,海啸波及夏威夷、日本、美国西海岸,造成近200多人死亡。

美国阿拉斯加8.5级地震,1964年3月28日,死亡131人,地层水平、垂直位移6米,海啸浪高8米,并有大火灾。

秘鲁北部沿海7.7级地震,1970年5月31日,死亡约5.2万人。

危地马拉7.9级地震,1976年2月4日,死亡2.3万人。

墨西哥南部8.1级地震,1985年9月19日,墨西哥城严重破坏,死亡4280人。

伊朗7.7级地震,1990年6月21日,死亡5万多人,是唐山地震后世界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地震。

印度尼西亚西部沿海9.0级地震,2004年12月26日,地震引发印度洋海啸,地震及海啸共死亡23万多人。

五、地震灾害:

地震是自然现象,其本身对人类的伤害并不大。而对人类伤害最大的往往是建筑物倒塌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今天我看到报纸上报到了这样一个老师的故事,都江堰聚缘中学在这次“5·12”地震中教学楼突然倒塌,正在初二7班上地理课的蒲斌老师在地震来时,及时让学生跑出教室,他自己被倒塌的房屋埋没。当蒲老师从废墟中被找到时,他双臂张开,向前扑倒,用身体护住来不及逃生的学生。初二7班共有76名学生,56名学生生还,20名学生遇难。这20名学生有班长、劳动委员、宣传委员、文艺委员和纪律委员等班干部。当我看到这篇报到时,我被震撼了,我不禁向这位地理老师和这些班干部致敬。

这次灾害有不少的学校和医院被倒塌了。原来有领导说,要让学校成为当地最漂亮的建筑。以后这句话要修改,修改为:要让学校成为当地最坚固的建筑。我曾经在一所乡村中学任教,我知道学校的建筑,特别是边远山区的学校的建筑,资金往往不到位,到位资金往往被层层截流,造成学校建筑是最廉价的建筑,建筑工程队只有靠偷工减料才能将学校建成。这样的学校肯定是地震中首先倒塌的建筑物。都江堰市聚源中学位于都江堰市靠近成都一侧,按理不应该那么容易就倒塌了。所以家长坚决要求查一查学校教学楼有没有质量问题,有没有腐败问题,要给死难的学生和老师一个交待。我觉得很应该查一查,为什么有些建筑物没有倒塌,有些建筑物却倒塌了,通过调查,我们至少要让那些有问题的建筑公司的负责人负法律责任,建筑公司要关门倒闭,否则,那些被建筑物埋没的死难者将死不瞑目。

这时,我想到许多动物打个洞或者含一些草做个窝,这就是这些动物的栖身之所。这样的栖身之所,地震对它的影响是相当小的。而人类的高楼大厦在地震面前就十分危险。前两天,有位家长说,他在工作地在25楼,地震来时,这样摇过来摇过去,幅度至少有1、2米,太吓人了。我住在12楼,当时没有在楼上,在楼上的不少同事的电脑、电视机从桌上摇晃到了地下,有的饮水机也倒下来打坏了。楼高了,在地震面前的确不是件好事。

六、救灾减灾:

地震后,我们总想在地震后做点什么。

为了教育我那像“梦虫”的儿子,我们家三口人商量,准备到献血点为灾区献血,但成都街头以往的献血点全部从街头消失。在原来献血点有一个“温馨提示”,意思是说,由于献血的人太多,成都血库血源充足,血液已满,需要献血的人需提前预约。又听说,预约要排到几百人之后。算了,血也献不出去了。

当天晚上,我们在看“抗震救灾”直播节目时,看到了四川省人民医院正在救助大量的伤员,而来自山区的伤员许多人没有衣服,需要大量的衣物。这时我想到了我去年高初三毕业时捡了大量的校服,洗干净后捐了一部分出去,还有两包在床下,这是个献爱心的好机会。

于是把它拿出来,打包,背在背上,骑上自行车,大约一小时到达四川省人民医院住院部,这时已经有不少像我这样送衣物的好心人将衣物送到了住院部大厅。我放下后回到家里,已经0点10分了,总算做了件事情。

灾害后,捐款捐物捐血是我们应该做的。相比在地震中失去的生命,我们都还活着,根据自己的条件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是应该的。灾区大都在山区,身处平原的我们在庆幸的同时,反思我们为什么能在平原地区上学,而别人就只能在山区?当然,我要向我们学校的同学们致敬,不少同学个人捐款达到六、七百元,全校师生捐款达到了40多万元,这在我记忆中可是大大地创了纪录。

在地理论坛上,我看到了一位地理老师发的贴子,他反思我们的地理课在讲地震时,应该怎样应对?我们原来总说:遇到地震不要慌,找坚固的地方躲起来。但从这次地震来看,躲起来的没有几个活出来了,成活率极低。我向这位教师致敬,我们许多地理老师都在重新思考这个问题。从这次地震中,有位上课的老师让学生不要慌,只有一人跳窗而逃,成了唯一的幸存者。这次地震还有不少跑得快的存活下来,也有跑得慢的反而活了下来,也有跑得快和跑得慢的都死了,他刚好没有死,身上溅满了同学的鲜血。我又在想,这么短暂的时间,让每个人都做出经得起历史检验的重大决定,确实太苛刻了,我们许多人只能用“生死由命,富贵在天”来安慰自己。我有时候又想,看着蚂蚁在地下爬行,我们居高临下的想,我随时可以让蚂蚁死。大概上帝看着人间的人类也是这样的心态,我随时可以让人类死亡。呜呼,我越想越无语了。但作为一个地理教师,我还是要明确一点,地震来了,及时疏散是第一位的。

说了这么多,拉拉杂杂的,时间也快到了,用从电视里学来的一句话结束这节课“愿逝者安息,生者坚强”。

【说课稿-关于地震的浅谈】相关文章:

国际课程对我国地理课程改革的启示

浦东的海外投资

西气东输八千里

北京旧城区格局的形成

荒漠、沼泽是否属于土地资源?

北京城格局最鲜明的特色

大陆与岛的划分

美国的“硅谷”

美国的教育

世界政治地图的形成

最新地理备课资料
热门地理备课资料
精品推广
随机推荐地理备课资料
学科中心
中网建材 中网化工 中网机械 牛涂网 中网体坛 中网生活 中网沥青 中网涂料 中网机器人 中网塑料 中网橡胶 中网玻璃 美美日记 中网资讯 广东熊猫网 读后感 读后感问答 读书笔记 胎教大全 汉语字典 成语大全 造句大全 组词查询 近义词 反义词 故事大全 英语单词 英语近义词反义词 英语例句大全 英语缩写大全 知识问答 三字经 数字大小写转换 邮编查询 脑筋急转弯 歇后语 百家姓 怀孕周期表 古诗词 对联大全 新华字典 汉语词典 成语大全 二十四节气 古诗词大全 中国古典 作文范文参考 范文 名言 版报 文档 诗词 奥数 图书 问答 高考 中考 小考 考研 留学 自考 志愿 大学 星座 笑话 语文 数学 英语 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