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 地    图

当前位置:地理网 >地理教学 >备课资料 >说课稿-黄土高原的分区及危机

说课稿-黄土高原的分区及危机
地理网 来源|2017-03-15 发表|教学分类:说课稿

地理教学

备课资料


黄土高原

一、世界最大的黄土分布区:

今天来说黄土高原,黄土高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流经这里的黄河就是我们的母亲河。但是黄土高原也是中华民族的悲哀,因为我们今天端详母亲的面容,发现母亲是那样的面容憔悴。

黄土高原跨多个省区,类似跨多省区的地形区在我国也不少,我们所在的四川盆地从四川跨到了重庆市,东北平原跨了东北三省,还有内蒙古东部,长江中下游平原更是地跨六省一市。所以,地跨多省区的区域非常普遍。

回头再来看看黄土高原,范围东到太行山,过太行山就是华北平原了,北到长城,实际上,黄土高原和内蒙古高原是连在一起的,大体以长城分界,黄土高原南到秦岭,西到祁连山东端的乌鞘岭。西边与青藏高原相连,我们大体上以3000米等高线将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分开。

现在我们再看看,黄土高原地跨了哪些省区。从地图上可以看出有:山西省、陕西省、甘肃省东南部、宁夏南部,甚至还包括青海省一小部分、河南的一小部分。

黄土高原是世界上黄土分布最广泛的地区,黄土平均厚度超过了100米。哪里来的这么多的黄土?科学家们对黄土高原的形成提出了多种假说,因为黄土高原形成的时候,人类大概还没有诞生,只能通过留下来的地质痕迹,从这些蛛丝马迹中推断出它的形成。科学家们提出了多种假说,现在越来越多的科学家支持“风成说”,也就是说,黄土高原是风吹来的高原,据推断,这些黄土是从中亚、蒙古高原那一带吹来的。

现在我们来看看“风成说”的几个证据。证据一,黄土高原在各地的厚度都差不多,像雪一样覆盖在地表,在高低起伏的地区,形成了差不多一样的厚度,从这一大点推断,应该是天上降落下来的,不应该是流水带来的,因为如果是流水带来的,在高低起伏的地方,黄土不应该是一样的厚度,高的地方自然就薄一点,低的地方自然就厚一点。证据二,黄土自西北向东南,颗粒越来越细。说到这一点,我想到了在长江里捡鹅卵石,越往上游走,鹅卵石越大,越往下游走,鹅卵石越小,长江中下游平原上基本上就是河沙了,有许多的采沙船。同样是河沙,颗粒也有区别,南京的沙就比武汉的沙颗粒更细。也就是说,越往下游,河水流速越慢,河里的物质直径越小。同样的道理,也适合风。从这个证据,可以肯定,风是从西北向东南吹的,黄土是从西北方向来的。证据三,黄土高原黄土的矿物成分与所堆积地方的基岩的矿物种类极不相同,却与中亚、蒙古等地的戈壁、沙漠矿物成分相同。这说明,黄土不是本地的岩石风化而成的,极有可能是从中亚、蒙古等地进口来的。证据四,黄土中有随地形起伏的多层古土壤。这说明,这些黄土还不是一次带来的,而是分期分批带来的。所有这些,都说明一点,黄土高原是风吹来的高原,黄土的来源是中亚、蒙古等地。

二、严重的水土流失:

风吹来的高原,黄土被西北风从中亚、蒙古吹来,应该是非常非常平坦的,可今天我们看到的黄土高原,到处是一片支离破碎、千沟万壑的景象。这又是为什么呢?这是由于水土流失严重造成的。这个无需考证,是我们亲眼能够看到的。黄河中大量的泥沙就是黄土高原严重水土流失带来的,关于这一点,就无需多说了,我们需要更多的反醒人类自己,多从人类本身找原因。

我们回头看三张黄土高原的图片——黄土塬、黄土梁、黄土峁。塬是周围的黄土被流失,留下一块大大的黄土平台。随着流失的加剧,塬可能变成一条狭长的梁,如果再流失,只有巴掌大的一块地没有被流失了,像一颗峁钉一样,这就是峁。这三张图片,反映了黄土流失的程度。

读图,我们可以看出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自然的原因,另一方面是人为的原因。

先说说自然的原因吧。自然的原因又可分为这样几点:①黄土本身的原因。既然是黄土被流失了,先从黄土自身主观上找找原因。黄土本身立场不坚定,土质疏松,多孔隙和垂直方向的裂隙,容易给水以可乘之机,再加上黄土中许多物质易溶于水,水一来,就跟着跑了。②黄土本身管不住自己,那它的监护人呢?监护人尽到责任了吗?黄土高原地表光秃裸露,缺少植被的保护。看来,监护不到位。③再看看水是怎么来的。黄土高原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多雨,雨季短,降水集中在7、8月份,多暴雨。黄土就在这一次次大的变故中跟着水跑了。简单的归纳为土质疏松、地表裸露、多暴雨。

再说说人为原因。对于自然界,人类许多时候显得很渺小,能力有限,我们应该从规范自身的行为上下功夫。在许多的环境问题中,我们经常找到人自身的原因,也就是人类向大自然无限制地索取,造成对大自然的破坏。还是以黄土高原为例,黄土高原高原是我国垦植历史悠久的地区,过度开垦严重,同时也是我国矿产资源丰富的地区,特别是煤炭,大小煤矿、煤窑星罗棋布,乱开矿严重,再加上其它修路等活动,对地表植被破坏严重,曾经的黄土高原是个郁郁葱葱的地方,如今,黄土高原是那么的雄浑悲壮。

我们看看黄土高原上的聚落和耕地的分布,主要分布在黄土塬上,这里是水土流失相对较轻的地方,流失少,耕地的肥力较高,粮食产量较大,所以村庄较多。假设水土流失继续的话,塬上的耕地减少,有那么一天,不仅耕地没有了,村庄也不知道该搬到哪里去。难道这就是曾经孕育中华民族的黄土高原吗?

对于如今的黄土高原,我们只有依赖于植树种草,绿化大地,地表植被对于保持水土作用明显。我们从活动1中可以很容易的看出这个道理。我们再来看看活动2这两个同学的议论,男同学说,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是由于千沟万壑造成的。而女同学,千沟万壑是由于水土流失严重造成的。他们谁对?答案是他们都是对的,关键是他们说法有个时间前提,男同学说的是现在,女同学说的是历史上。这两个同学的议论让我想起这样一个循环理论,别人问一个胖子:你为什么吃得多?胖子回答:因为长得胖。别人又问:为什么长得胖?胖子回答:因为吃得多。如果是这样的话,这个胖子就会陷入恶性循环中,越长越胖。同样,黄土高原的情况,也陷入了恶性循环中,水土流失会更加严重。黄土高原这个环境就会非常脆弱。

【说课稿-黄土高原的分区及危机】相关文章:

青藏高原的形成过程

人造卫星运行轨道的分类

能源结构的变化

人口对环境的综合影响

新课程高一地理阶段性教学反思

西非的农产品和矿产资源

重庆市的发展机遇

草原植被的分类

对课程改革模式的几点感悟

地理新课程标准下的评价理念及实践

最新地理备课资料
热门地理备课资料
精品推广
随机推荐地理备课资料
学科中心
中网建材 中网化工 中网机械 牛涂网 中网体坛 中网生活 中网沥青 中网涂料 中网机器人 中网塑料 中网橡胶 中网玻璃 美美日记 中网资讯 广东熊猫网 读后感 读后感问答 读书笔记 胎教大全 汉语字典 成语大全 造句大全 组词查询 近义词 反义词 故事大全 英语单词 英语近义词反义词 英语例句大全 英语缩写大全 知识问答 三字经 数字大小写转换 邮编查询 脑筋急转弯 歇后语 百家姓 怀孕周期表 古诗词 对联大全 新华字典 汉语词典 成语大全 二十四节气 古诗词大全 中国古典 作文范文参考 范文 名言 版报 文档 诗词 奥数 图书 问答 高考 中考 小考 考研 留学 自考 志愿 大学 星座 笑话 语文 数学 英语 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