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 地    图

当前位置:地理网 >地理教学 >其他 >对课程改革模式的几点感悟

对课程改革模式的几点感悟
地理网 来源|2013-01-05 发表|教学分类:课改消息

地理教学

其他

新的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较原来有了重大的创新和突破。这场改革给我们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不可多得的机遇。就地理学科而言,新课标要求学习对终生发展有用的地理,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改变地理教学方式、方法,构建开放式的地理课程,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构建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确立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就此我进行了尝试和探索,现就课程改革的模式谈谈自己的几点感悟。

一、 设疑激趣、创设活动平台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培养课堂注意力的催化剂,教育家斯宾塞曾说:“教育使人愉快,要让一切教育带有乐趣。”因而教师要做到熟练地驾驭教材及与之相关的知识,把知识性与趣味性有机地结合起来,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述“时区”问题时,可以这样导入:“9月24日凌晨2点27分,奥委会主席蒙特卡洛宣布了有幸举办2000年奥运会的城市,为什么一定要在半夜里宣布呢?这一时刻,北京是几点钟?怎样计算这个时间差?”只有那些能够刺激学生强烈学习需要与兴趣的内容,才能使其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产生师生共鸣,形成新课的教学高潮,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探究新知识的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感受到成功的兴奋和学习的乐趣,促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变“苦学”为“乐学”。

新课程提倡“做中学”“ 聊中学”“ 想中学”“读中学”,这实际上就是强调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动。例如在讲述中东和平问题时使用“答记者问”的方式,让学生课前依据课本内容,设置相关疑难问题,上课时由学生充当各“报纸”或“杂志”的记者对老师进行“采访”,最后由教师总结新课并对学生进行评讲。此法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们为了能主动表现自己,一个个踊跃提问,使课堂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而成为师生共同参与的“群言堂”,这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强了学生的勇气和活力,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又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最主要是增添了学习地理课的兴趣,创造了愉快、和谐、主动的教学氛围。

二、鼓励探究、勇于创新

古往今来,课堂上教师讲,学生听,这种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与能力的发展,新教材要求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要求地理教学改变过去的注入式方法,强调探究、发现式教学,鼓励学生对地理事物、现象产生好奇心,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例如地理教材中涉及到的“全球变暖”问题,这也是同学们都已经观察到的问题。针对这个问题可开展讨论。“全球变暖”有人认为是人类活动引起二氧化碳增多、温室效应加剧的结果,也有人认为是由于地球气候周期变动所导致。这些问题具有较高的智力价值,布置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搜集材料,课堂上进行讨论或辩论,教师进行评价、概括和总结。这样不仅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更主要的是让学生有发表自己独到见解的机会和时间,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挖掘创新潜能的作用。

三、在教学中渗透素质教育

在教学中,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教材中的“活动”“阅读材料”等栏目,启发学生的思维,通过教材中的景观图、彩图、漫画、示意图、新闻报道、数据图表等适合学生身心特点的、喜闻乐见的方式,让学生们学会动脑、动手,培养观察、阅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各种图表,发展智能和进行审美教育,加强竞争意识教育,让素质教育真正在地理教学中得以延伸。例如在“气温的水平分布”一节课中,首先放一段“关于地球上大气热量的来源”录像,导入新课,说明影响气温变化的主要因素,具有传统教学中粉笔加黑板无法体现的美感,给学生以一种美的教育,然后投影放出气温水平分布图,根据知识内部结构,清楚地显示讲授提纲,学生通过准确掌握气温水平分布的四大规律,培养他们尊重客观规律,按自然规律办事的辩证思维。分析等温线不完全与纬线平行,可培养学生用全面观点分析问题的哲学思想,即气温的变化除受太阳辐射影响外,还受地面状况、大气环流等的影响。这样,可寓德育于课堂教学中。

四、拓宽教学思路、设计开放式教学

教学活动中要力求把静态的内容变为可探究性的内容,对于那些有争议的问题,不必刻意追求标准答案,而是要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谈谈自己的见解,从而达到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目的。在地理教学中,我们除了给学生多创设一些有争议的问题,还要根据教学内容,支持学生的个性发展,设法鼓励学生从思想上解放自己,鼓励学生在遇到问题时,不要随波逐流,要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精神。例如,在学习“海陆的变迁”时,有位学生说:“若干年前有一条大鱼死后沉入海底,最后变成了化石,突然有一天,我们在非洲大陆沿海的地层中发现了化石的一半,而另一半在哪里呢?”于是学生们七嘴八舌,有的说在南美洲,有的说在北美洲,有的还说在非洲,还有的说可能已经不存在了。我说:“你又有了一个伟大的假说,让我们共同寻找那剩下的另一半吧!”虽然同学们的问题和答案不是很成熟,但这毕竟是他们自己想出来的,是他们努力思考的结晶,我们不要轻易掐灭这刚刚燃起的火花。

五、给学生参与表现的机会

谁是课堂的主宰?是学生,不是老师。可我们以往恰恰忽视了这一点,一味地灌输,让学生变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学到的东西僵硬,呆板。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源在于课堂上教师的教学方法过分僵化。


新课程带给我们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参与式学习,它将教师的教学目标变成学生的学习目标,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在主动探究的过程中自主获得知识。它要求教师成为积极的引导者、组织者,要积极旁观,并通过设置一些情景给学生以心理上的支持。例如在课堂上开展地理想象作文演讲,让学生以新课内容为背景,适当补充资料,大胆想象、联想、紧扣教材写出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相结合的地理想象作文,教师提前批阅,选出优秀作文的作者上台演讲。该做法打破了过去以课本为依据,以教室为讲台、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结构形式,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持人”或“指向标”的作用,将少数人的活动变成了人人参与的活动,这不仅丰富了同学们的课余生活,也减轻了课堂教学的压力,同时也调动了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

总之,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通过一系列灵活生动的教学方式,探索出培养具有高度自觉能动性人才的途径和模式,使之有利于人的自主性、探索性和创造性潜能的发挥,确实使地理学科的教学适应于素质教育模式的转移,将素质教育落实到具体的教学中去,使地理教育发挥其应有的重要作用

【对课程改革模式的几点感悟】相关文章:

地理课程改革与地理教材表述问题

地理速读预习指导法

地理教学初探

我国地理教育改革的沉思与展望

中学地理教学中的美育

素质教育与地理研究性学习

新图册中孕含的课改新理念

高中地理教学的几点创新尝试

地理创新教育四步曲

地理课的绘图教学

最新地理其他
热门地理其他
精品推广
随机推荐地理其他
学科中心
中网建材 中网化工 中网机械 牛涂网 中网体坛 中网生活 中网沥青 中网涂料 中网机器人 中网塑料 中网橡胶 中网玻璃 美美日记 中网资讯 广东熊猫网 读后感 读后感问答 读书笔记 胎教大全 汉语字典 成语大全 造句大全 组词查询 近义词 反义词 故事大全 英语单词 英语近义词反义词 英语例句大全 英语缩写大全 知识问答 三字经 数字大小写转换 邮编查询 脑筋急转弯 歇后语 百家姓 怀孕周期表 古诗词 对联大全 新华字典 汉语词典 成语大全 二十四节气 古诗词大全 中国古典 作文范文参考 范文 名言 版报 文档 诗词 奥数 图书 问答 高考 中考 小考 考研 留学 自考 志愿 大学 星座 笑话 语文 数学 英语 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