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 地    图

当前位置:地理网 >地理教学 >备课资料 >七年级-美国

七年级-美国
地理网 来源|2017-03-14 发表|教学分类:说课稿

地理教学

备课资料

美国是发达农业国

1、美国建国时是个农业国:

1783年,美国是个各殖民地涣散、软弱的联合体,要把它建设成一个强有力的国家,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战争。战争可以将一个国家锻造成一个牢不可破的纽带,把国家里的人民紧紧地联结起来。这个战争首先是独立战争。独立战争以后,美国的各州抱到了一起。第二个战争是南北战争,这个战争使后来的南部和北部紧紧地抱在了一起。

但即便这样,美国仍然是一个农业国。

美国的西进运动使美国将西部广大的地区展开,吸引了广大的人口西进,形成了大批的西部农场主。这些农场主生产的大量粮食和经济作物,为工业提供了原料,又极大地拓展了国内市场,使得整个美国经济体得以快速、成倍地放大,并直接推动了以生产农业机械为主的美国工业的迅猛发展。

西进运动还诞生了大量的暴发户,暴发户又把资金投资到西部铁路建设和矿山的开发,有些将资金投资到东部的制造业。

这时我们又体会到了邓小平理论:让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假如一个国家人人都是穷鬼,那这个国家就是个穷国家。让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后,他们抱着大把大把的钞票是会投向各行各业的,他们不会傻乎乎地存在银行里贬值。

但不管怎样说,这时的美国仍然是个落后的农业国,只是摊子铺得大而已。北方的农场主,南方的种植园是这时经济的主力军。

2、自然条件优越的美国,农业发展很快:

有部分中国人总是感叹美国两三百年,就已经那么发达了,中国泱泱大国上下五千年,却仅仅如此而已。而且,这些人还进行比较发现中国和美国许多方面差不多,不应该有那么大的差距。比如中国的面积世界第三,美国第四;中国的人口世界第一,美国第三;中国大部分在北温带,美国也是;中国在太平洋这一边,美国在太平洋那一边;长江世界第三,密西西比河世界第四。等等。比较的结果让自己对中国彻底丧失信心了。

但实际上,上述比较不全对。我们看一个国家的自然条件,往往从位置、地形、气候、河湖、资源等方面来分析。从位置来看,不能简单的看我们在太平洋这一边,美国在太平洋那一边。因为美国两边濒临大洋(后来阿拉斯加还北临北冰洋),而我国只有一边。我国的太平洋沿岸的沿海地区经济已经十分发达,如果西部的新疆、西藏、云南等也临海的话,也像沿海地区那么发达的话,我们的经济也快进入发达国家行列了。从地形来看,绝对数字是差不多地,但美国的平原占全国的一半以上,中国的平原只有12%,这简直不能相提并论。从气候上讲,我国大部分在北温带,少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而美国也是大部分在北温带,少部分在热带(夏威夷),甚至有部分寒带(阿拉斯加)。这和我国是差不多的。但从河湖来讲,我们又差多了。密西西比河入墨西哥湾,与五大湖也比较近,有短短的运河相通,五大湖通过圣劳伦斯河还与大西洋沟通,形成庞大的水运网,这是我国的水运网望尘莫及的。美国矿产资源丰富,储量产量巨大。这一点和我国差不多。

归纳起来,①美国海陆位置优越,海上航运便利;②平原面积广大,土地资源丰富;③气候多种多样,水热资源充足;④水系庞大完整,内河航运发达;⑤矿产资源丰富,储量产量巨大。这五方面,仅③和⑤两方面,我国可以相比,其他三方面我们没有办法比。

当然,国家与国家的竞争主要是人才的竞争,而我国需要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应该说劳动力资源除了绝对数量以外,我们没有办法和美国相比。美国从建国开始就十分注意吸收外来高素质的移民。要移民先到移民局,美国是吸收外来移民最多的国家,也是移民被拒绝入境最多的国家。所以,美国自始至终都非常注意移入高素质的移民,拒绝普通的移民。要不这样,一个国家只是接收一些难民、平民,甚至恐怖分子,那这个国家就没有前途了。

自然条件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而人是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在优越的自然条件和优越的人力资源共同作用下,美国农业发展很快。而且成为美国最热门的行业。

在美国如果当工人,总会找到适合你的一款工作,因为美国的工业门类众多。但是如果要想在美国当农民可十分不容易。

当农民首先要受过高等教育,连大学文凭你都没有,你趁早走远一点,这可是最基本的门槛。在美国当农民要耕种成千上万亩土地,需要能开各种农业机械,并且维修,你需要成为机械师。你不可能一点小的机械故障都请工程师来给你修,那样成本会大幅度提高。还要会种庄稼,是种成千上万亩庄稼,什么时候种?怎么种?你需要成为农业技术员。种出的粮食,主要要销往国际市场,因为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你需要懂国际贸易,需要懂国际金融。等等。所以,在美国农民的地位最高,最受人尊敬。美国有一半的总统都出身于农民,如布什、杜鲁门、卡特等。

3、率先进入电气化时代的美国,工业发展迅速:

从欧洲的工业革命,广泛使用蒸汽机开始,世界的工业发展迅速。但美国没有使用多久的蒸汽机,就将它抛弃了,率先进入电气化时代。爱迪生发明的电灯、发电机等,使美国成了电力工业的故乡。贝尔发明的电话,使美国很快成了电话最普及的国家。汽车的发明和福特公司的汽车生产流水线,使汽车在美国走进千家万户。

同时,美国联邦政府还对工业技术的自主研发与国外引进倾注了不懈努力,1880~1990年间,美国专利局每年签发的技术专利特许证书都保持在1.5万到2.5万件。每年还大量签发给外国人专利证书,每年吸引大量外国科学家和工程师。完备而又高效的专利制度保障了美国工业技术的快速进步,不仅不落后于欧洲,而且许多领域跃居世界领先。

伴随着新技术在各个经济领域中的广泛应用,美国经济取得了惊人的发展。1860年,美国的工业产值还不到英国的一半,30年后,美国工业产值已经世界第一,约占世界的三分之一,钢铁、石油和煤炭等产量均高居世界首位。国民人均产值也从1870的531美元增长到1900年的1000美元,1884年美国工业产值首次超过农业,开始从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

伴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全面展开和迅速完成。美国基本实现了工业化、城市化和向垄断资本主义的过渡。垄断资本的出现,使美国在暴发户里又诞生了许多新的重量级暴发户。汽车大王、钢铁大王、石油大王等不断涌现。

工业的发展,使美国这个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崛起为世界一流的强国,并且越过大西洋和太平洋向全球扩张,逐步取代昔日霸主英国。

4、“一战”前期美国保持中立,中立背后与交战双方做着巨大的军火生意:

1914年8月,在发展不均衡的欧洲强国之间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美国赶紧于在几天后就发表了《中立宣言》,表明了自己中立的立场。

一个国家的外交策略取决于该国的发展战略,并服从于他的国家利益所在。在国与国之间,真应了那句话“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一战前期美国中立,是没有看清楚站在哪一边能得到的利益最大化。当然国家利益也并不是说赚最多的钱,这其中包括了政治利益、外交利益、军事利益,以及经济利益,一个国家的外交战略都是从这几方面综合考虑才最终决定的。 美国站在中立的立场上,远远地看着大西洋另一岸狗咬狗,心里偷着乐。

美国下面的企业、财团并没有闲着,他们向交战双方出售军火并发放贷款。战争刺激了美国工业的发展。1913~1916年间,欧洲从美国购买的货物价值由15亿美元增加到38亿美元,美国出口总额从25亿美元,增加到55亿美元。外贸的扩展带动了工农业和就业的同时发展,美国经济呈现出良性循环的增长势头。

美国也怕某些国家打来打去打没了,那贷款就打水漂了。所以美国政府包括民间积极做中间调解人,希望双方停战。但战争的双方都打红了眼,德国的潜艇后来向所有国家的商船、货轮进攻,包括美国的。为了保护美国的海上利益,中立的美国也卷入了战争。

美国人兴冲冲派兵到达欧洲前线,赶上协约国最后的晚餐,战争没打多久就结束了,美国坐在战胜国的席位上,签订了《凡尔赛和约》,得到了不少利益。同时,美国从战前的债务国变成了战后的债权国,纽约取代伦敦成为世界金融中心,美国成为世界头号经济强国和军事强国,取代英国登上了世界霸主的地位。

5、“二战”的美国故伎重演,战前保持中立:

1939年9月3日,德国闪击波兰,过了两天,罗斯福总统就宣布美国保持中立,宣布实施《中立法》,禁止向交战国出售军火。因为这时的情况和“一战”已经不同,罗斯福要先看看情况再说。经过一番小心的试探和一段时间的观察,美国撤销了武器禁运条款,采取现金购买、自行运输原则。后来看到德国越来越得势了,美国就不断援助英国。同时在太平洋这一边,还积极的援助中国以遏制美国在太平洋的势力。总之一条,美国不想卷入战争,生意嘛,做一点是一点。

日本偷袭珍珠港,让在一边观望的美国不得不对卷入战争。当听到日本偷袭珍珠港,打得精疲力尽的英国首相丘吉尔高兴得跳了起来,他说:“有美国同我们站在一起,对我来说是莫大的喜悦,啊!我们得救了,我现在可以感恩的上床睡个安稳觉了。”

美国参战,使美国经济空前繁荣,国民经济总产值由1939年的910亿美元,增至1945年的2136亿美元,农产品由积压变成供不应求。战争期间美国人均收入增加了一倍。有人这样形容这时的世界局势:“整个世界都已精疲力尽,唯有美国容光焕发。”

战争的进程从美国参战前的势均力敌,变成了美国参战后的一边倒。美国将自己能够用上的武器都搬上了战场,包括在战争后期扔在广岛和长崎的原子弹。

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与英、法、德、意、日等资本主义国家两败俱伤的下场相反,后来居上的美国坐收了渔人之利、迅速登上了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地位。

1945年时,美国独占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总量的2/3,外贸出口的1/3,黄金储备的3/4,小麦产量的1/3,棉花产量的1/2,玉米产量的70%,煤和石油产量的62%,钢产量的61%,发电量的48%,汽车产量的84%。拥有84%的全球民用飞机。国力强大了,地位提高了,美国对世界的看法也随之改变了。从地区大国到全球大国,从偏居西半球北部的美国,骤然变成了战后世界的中心。

【七年级-美国】相关文章:

2014年初中七年级地理寒假作业

七年级上册地理期末复习提纲

七年级寒假作业地理下册答案

苏教版七年级地理寒假作业2014

七年级地理下册全册教案

2014年七年级地理下册考试题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最新七年级第二册地理寒假作业

上学期七年级地理教学反思2

七年级地理知识综合复习要点

最新地理备课资料
热门地理备课资料
精品推广
随机推荐地理备课资料
学科中心
中网建材 中网化工 中网机械 牛涂网 中网体坛 中网生活 中网沥青 中网涂料 中网机器人 中网塑料 中网橡胶 中网玻璃 美美日记 中网资讯 广东熊猫网 读后感 读后感问答 读书笔记 胎教大全 汉语字典 成语大全 造句大全 组词查询 近义词 反义词 故事大全 英语单词 英语近义词反义词 英语例句大全 英语缩写大全 知识问答 三字经 数字大小写转换 邮编查询 脑筋急转弯 歇后语 百家姓 怀孕周期表 古诗词 对联大全 新华字典 汉语词典 成语大全 二十四节气 古诗词大全 中国古典 作文范文参考 范文 名言 版报 文档 诗词 奥数 图书 问答 高考 中考 小考 考研 留学 自考 志愿 大学 星座 笑话 语文 数学 英语 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