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 地    图

当前位置:地理网 >地理教学 >备课资料 >七年级-南亚和印度

七年级-南亚和印度
地理网 来源|2017-03-14 发表|教学分类:说课稿

地理教学

备课资料

南亚和印度

我们从亚洲开始,从东亚出发。东亚有五国:中国、韩国、日本、朝鲜、蒙古,重点讲了日本。东南亚11国。现在转到了南亚,南亚有7国。

一、南亚七国:

南亚共有七国,我们可以把它们分成三类:第一类喜马拉雅山区的内陆山国,尼泊尔、不丹。原来在尼泊尔与不丹之间,还有一个小国锡金,现在我们的地图上已经没有了。我黑板上这张图有点老,还保留着锡金。1949年印度进驻锡金,1975年印度宣布锡金为印度的一个邦。前些年,中国和印度关系不和谐,印度曾支持西藏独立,且不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我们也就不承认锡金是印度的一部分。后来中印关系趋向缓和,两国领导人互访。2005年,温家宝在答记者关于中印关系问题时说:中国和印度是世界上两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口占世界的40%,都面临发展经济的任务,在国际事物中是亲密的朋友,在双方经济贸易中是合作的重要伙伴。的确,两个国家都不富裕,都需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发展生产上。

南亚七国中,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国是沿海国。这三国刚好是我们在讲世界人口稠密时,世界人口超过1亿的11个国家中,亚洲占六国,南亚有三国。还有两个国家泡在海里,是南亚的岛国:马尔代夫和斯里兰卡。在南亚地区还有一个地区叫克什米尔。

克什米尔归属问题一直是南亚久拖未决的问题。1947年,英属印度按宗教信仰分成信奉印度教的印度和信奉伊斯兰教的巴基斯坦,信奉伊斯兰教的克什米尔却没有确定分给谁。独立之初,巴基斯坦出兵克什米尔,而克什米尔却向印度求救,开始了第一次印巴战争,1949年停火划定停火线。1965年印巴再次发生战争,此为第二次印巴战争,当月在联合国干涉下,宣布停火。1971年11月,印度向东巴基斯坦进攻,战争扩展到西巴基斯坦,此为第三次印巴战争。12月在联合国调解下宣布停火,战后东巴基斯坦想克什米尔距我太远,鞭长莫及,退出了竞争,成立了孟加拉人民共和国。现在,印度占据克什米尔南部3/5土地,人口占3/4。巴基斯坦占据克什米尔2/5土地,人口占1/4。

二、世界第二人口大国:

印度背靠喜马拉雅山脉,面向广阔的印度洋,东邻孟加拉湾,西邻阿拉伯海。陆地与巴基斯坦、中国、尼泊尔、不丹、缅甸和孟加拉国接壤。地形特点南北高,中间低。北部为喜马拉雅山区,地形崎岖,中部为恒河平原,地形平坦辽阔,南部为德干高原,地势不高,起伏和缓。

印度面积297万平方千米,居亚洲第二,世界第七,是南亚面积最大的国家,是著名的文明古国。

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曾经创造了人类历史上著名的“恒河—印度河文明”。如今,印度名胜古迹和名山胜水众多,令人叹为观止。印度的舞蹈历史悠久。在印度的寺庙中或工艺品店里,十分常见的神像就是舞神。每当有舞蹈演出时,舞神的神像往往要被供放在台前。印度舞蹈最明显的特点就是身体语言异常丰富,尤其是手语更是变化多端。泰姬陵是世界最著名的建筑奇迹之一,其宏伟壮丽,中间伊斯兰教员顶式建筑洁白无瑕,4座长长的尖塔直指蓝天,皇陵前方的水道清澈如镜,巨大的花园美如童话中的世界。它是17世纪时莫卧儿王朝皇帝为纪念自己的早逝的爱妻而下令建造的。泰姬陵反映了古代印度卓越的建筑艺术水平。

印度人口已经越过了10亿大关,向11亿逼近,在世界上人口总数仅次于中国,占世界总人口的17,全国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330多人。

恒河平原的人口密度在印度是最大的。恒河是孕育印度文明的摇篮,印度人尊称它为“圣河”。恒河的长度2580千米,算不上世界大河,但没有河流比它更受人尊敬,恒河之水成为印度教的教徒到达极乐世界的桥梁。印度教徒认为,圣河的圣水可以延年益寿,又可洗刷自己祖先的罪孽。据报道1982年1月25日,印度的男女老少有1000多万人到这里来洗澡。其中包括著名的宗教领袖和政府官员。

印度人口众多,在1951年,印度人口只有3.6亿,到2003年印度人达到了10.6亿,52年增长了7亿,和中国不相上下。我国在1951年大约有5亿,2003年大约为13亿,52年增长了8亿。但印度人口增长速度越来越快,增长没有减缓的趋势。我国虽然总人口比印度多,但自实行计划生育以来,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人口问题已经大为好转,人口自然增长率大为下降。当然在农村生两个的家庭不在少数,但总体人口增长速度明显减慢了。而印度也实行了和中国类似的生育控制计划措施,但效果不明显。因为按照印度教义,人的生育不应该受人为控制,结婚怀孕生子是上天安排好了的事情,怀孕了,就要生下来,否则就是对神的不敬。而中国的计划生育,怀孕了,如果不想要或者不让生,那就做手术。许多生了一个孩子的夫妇还要到医院做节育手术,以防止再次怀孕。据人口专家计算,大约到2050年,印度人口将赶上中国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唉,我们中国当第一名当得太久了,早就想退下来当一回第二名。

三、水旱灾害频繁:

印度的气候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北回归线横穿印度中部,赤道穿越北印度洋,距印度南部沿海也不远。

今年三月二十日,是我们二十四节气里的春分,太阳直射赤道,南北半球都是昼夜平分,我们上学期学过的“夏至至长,冬至至短,春分秋分,昼夜平分”。这几天温度升得很快,因为雨季还没有来临,降水少,升温就快,好多人都穿短袖了。当然,春天来了,夏天还会远吗?

在东南亚的中南半岛我们就接触到了热带季风气候了,气候特点:全年高温,有明显的旱雨两季。以孟买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为例,可以看出,孟买每年6~9月为雨季,其余为旱季。为什么会形成旱雨两季呢?看印度半岛的风向我们就明白了,左图,这是吹东北风。注意风向是风吹来的方向。东北风是从陆地吹向海洋,空气干燥,降水自然就少。右图吹西南风,风从海洋吹来,空气湿润,再加上地形抬升,降水自然就多。

西南季风是印度降水的主要来源,而且这个西南风很不稳定,有些年份势力强盛,来得早,退得晚,降水太多形成洪灾。有些年份势力弱小,来得晚,去得早,降水太少,形成旱灾。实际上我们中国也是水旱灾害较频繁的国家,水灾时就像我国长江中下游1998年夏天,洪水位居高不下,长江中下游许多地方一片汪洋,损失惨重。旱灾有点像我国2004年夏天重庆干旱,人们生活需要水,但没有水;水稻田里需要水,但稻田龟裂,干起娃娃口。这时的天空艳阳高照,蒸发快,重庆朝天门码头水位创历史新低。印度水旱灾害频繁主要是西南风在夏季不稳定造成的。

印度的农业和工业

印度是亚洲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虽然我们说它水旱灾害频繁,但其发展农业有众多的有利条件。

印度是亚洲耕地面积最大的国家,虽然其陆地面积不及中国的1/3,但其地形平坦的平原面积广大,南部德干高原海拔不高,许多地方仍然是耕地广布,耕地面积占全国的一半以上。而中国平原面积只有12%,加上其丘陵、盆地中的耕地,耕地面积大约只占国土总面积的15%左右,其耕地面积少于印度,但中国的粮食总产量高于印度。印度属热带季风气候,其热量充足,降水丰沛,灌溉水源便利。印度中部广阔的恒河平原地区土层深厚,土壤肥沃。这些有利的自然条件为印度发展农业打下了良好基础。20世纪60年代,印度实施“绿色革命”,农业发展较快,粮食产量提高了约5倍,但由于人口增长迅速,给印度农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拥有10亿多人口的印度,在正常年份,粮食基本实现了自给。

印度的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和小麦。水稻主要分布在降水较多的东北部和半岛东西两侧降水较多的沿海地区。小麦主要分布在西北部降水较少的内陆平原。印度的经济作物主要有棉花、黄麻和茶树等。棉花主要分布在光热条件充足的德干高原西北部。黄麻主要分布在降水丰沛的恒河三角洲。茶园多分布在东北部气候湿润、排水良好的低山坡上。印度是目前世界上出产黄麻、茶叶最多的国家。

印度有发展工业所需要的多种资源。产量很大的棉花、黄麻,为纺织工业提供了丰富的原料。德干高原东北部储量丰富的煤、铁、锰等矿产资源,是发展钢铁等重工业的有利条件。但是,在英国殖民主义者统治期间,印度工业比较落后,只有一些纺织工业和采矿工业。独立以后,印度积极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工业得到较快的发展,其中钢铁、电子和机械制造等工业发展迅速。印度的钢铁、机械等工业,主要分布在德干高原的东北部,那里是印度的主要金属矿产地。目前,印度的钢铁产量在亚洲仅次于中国、日本和韩国,是亚洲第四大钢铁生产国。现在,印度已形成具有相当规模、轻重工业都较发达的工业体系。

首都新德里位于印度北部,是全国政治中心,也是印度北部经济中心,同时也是印度铁路枢纽和航空枢纽。加尔各答是印度第二大的城市,麻纺织工业中心。孟买位于印度西部沿海,是印度最大的城市和港口,也是印度的棉纺织工业中心。加尔各答和孟买同时跻身世界十大城市,和东京、墨西哥城、纽约、上海、圣保罗、雅加达等并称为“世界十大超级城市”。

近些年,印度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原子能、电子、航天、计算机软件产业具有先进水平,目前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电脑软件出口国。德干高原内部的班加罗尔电子工业飞速发展,被称为“印度的硅谷”,是印度新兴的电子工业中心。

【七年级-南亚和印度】相关文章: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印度》教学反思

地理说课稿:《印度》说课稿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印度(第1课时)》导学案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复习要点:发展与合作

七年级地理上册《人口与人种》知识点新人教版

七年级下册地理第八章测试题

2018七年级下册地理第二章重要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地理上《印度》知识与能力训练答案

2017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知识点汇总

七年级地理下学期《印度》教学反思

最新地理备课资料
热门地理备课资料
精品推广
随机推荐地理备课资料
学科中心
中网建材 中网化工 中网机械 牛涂网 中网体坛 中网生活 中网沥青 中网涂料 中网机器人 中网塑料 中网橡胶 中网玻璃 美美日记 中网资讯 广东熊猫网 读后感 读后感问答 读书笔记 胎教大全 汉语字典 成语大全 造句大全 组词查询 近义词 反义词 故事大全 英语单词 英语近义词反义词 英语例句大全 英语缩写大全 知识问答 三字经 数字大小写转换 邮编查询 脑筋急转弯 歇后语 百家姓 怀孕周期表 古诗词 对联大全 新华字典 汉语词典 成语大全 二十四节气 古诗词大全 中国古典 作文范文参考 范文 名言 版报 文档 诗词 奥数 图书 问答 高考 中考 小考 考研 留学 自考 志愿 大学 星座 笑话 语文 数学 英语 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