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 地    图

当前位置:地理网 >浅谈新课程教学中的师生活动

浅谈新课程教学中的师生活动
地理网 来源|2017-03-15 发表|教学分类:教学论文

浅谈新课程教学中的师生活动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的是要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重建一种具有创新精神、探究意识的文化。因此,这次课程改革的重点和教师的主要精力,应该投放在课堂教学上。新的学习方式强调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强调在重视知识和技能的同时,重视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学会知识与技能的同时,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所以师生活动无疑应该成为课堂教学的灵魂和主宰。而在此之前的历次教学改革中,师生活动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已经逐渐被人们洞察,师生活动已经在教学实践中有所体现并出现了各种不同的表现形式。那么,新课程下的师生活动又被赋予了什么样的新含义,应该如何理解新课程教学中的师生活动呢?本文尝试通过分析目前常见的师生活动模式,以使我们对新课程下课堂教学中的师生活动有一个较清醒的认识。

一、什么是新课程下的师生活动

师生活动是在现代教育背景下产生的有关教学活动的新概念,它的基本含义是指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目前正在实验区展开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更是强调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应互教互学,彼此形成学习的共同体,以期改变师生对教学的传统理解,形成新型的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新课程要求新的课堂教学要体现师生交往,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教学关系,改变以往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在学习知识、技能的同时,重视对学习过程的体验,以便形成对学生终身学习有用的学习方式、方法。在这样的交往与互动中,教师更多的是成为学生学习的服务者和学习的伙伴,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组织和指导,提供足够的心理支持。学生应该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他们不断地通过独立探究或与他人合作来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并努力得出结论,在与教师、与其他学生的互相交流中不断进行检验、修正、总结。

二、对常见师生活动的剖析

1.“讲练结合型” 的师生活动并未真正体现新型学习方式的本质。

这种类型的师生活动往往由两部分模块组成,即教师先针对本节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进行极其精练、到位的讲解,然后安排学生就本节教学内容展开活动:或上黑板读图、填图、指图,或将学生分成若干组进行问题抢答;或者要求学生做一些针对本节教学内容的练习题……事实上,这种课堂上的师生活动是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割裂开来的。前一模块的教师集中精讲是在按教师自己的主观意图将知识、技能的内容及需要特别注意的疑点、难点传授给学生,至于学生能不能接受、能接受多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对学习这些知识能否起作用、如何起作用并不是教师主要关心的问题,学生在这一过程中的心理感受和情感态度就更不在教师注意之列。后一模块中学生的动手、动脑、动嘴看起来使课堂气氛很活跃(而事实上,如果这一部分的学生活动设计得好的话,往往也能极大地引起学生的兴趣),但实际上也难逃对学生进行机械训练之嫌。在整个活动中,学生并未获得多少学习的体验,因为他们能答对题、指对图主要是靠前一阶段认真听了教师的讲解,后一阶段的活动只是对前一阶段内容的另一方式的重复。毋庸置疑,重复也是一种学习知识的有效手段,但如果所有的内容都要靠这种简单重复来进行学习的话,学生无疑被当成了简单的知识容器,又何谈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看来单纯追求课堂上学生“动起来”,追求课堂的热闹,并不是我们在课程改革中真正需要的师生活动,它并未从本质上体现新型学习方式的灵魂──自主、合作、探究。

2.教学过程由若干个活动简单累加而成,探究活动变成了机械地完成任务。

有的课堂教学也能够做到让教学内容的呈现与师生活动有机整合,这种类型的师生活动与前一类型有了“质” 的区别,它不再将教学活动生硬地分成两大块。例如,对初中地理新教材(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新疆》一节中新疆地形分布特点“三山夹两盆”这个内容的教学,有的教师是这样设计的:先让学生读新疆地形图,找出主要的地形类型及地形名称,然后要求学生在空白的新疆轮廓图上绘出新疆地形分布的简图,在此基础上,学生自己可以归纳出“三山夹两盆” 的地形分布特点。可以看出,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不是过多地听教师讲解,而是通过自己在图上认识、辨别地形、绘制简图,过与同学的讨论、合作,与老师的交流获取知识,他们所获得的是自己的亲身感受和体验,教师要做的事情就是课前精心设计活动,想方设法让教学内容与课堂上师生的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师在课堂上以一个参与者和引导者而不是主导者的身份在学生活动中起协调作用,促成学生通过交流与互动达到学习的要求。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让学生归纳新疆的地形分布特点,他们所获得的知识就完全属于他们自己,因为这个结论怎么来的,他自己已经清清楚楚了。这样的师生活动重视了让学生把握知识与技能的来龙去脉,充分地将结论与过程统一起来,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但这往往会让一些教师发生误解,认为课堂教学就是由一个个这样的活动机械累加起来的,往往出现课堂教学为活动而活动的现象。事实上,新课程除了强调结论与过程的统一外,还特别强调认知与情意的统一。如果课堂教学只是由围绕知识点设计的一个个活动简单组合而成的话,那么,生动复杂的教学活动就变成了固定、狭窄的认知活动。在这样的课堂中,学习就是一个接一个地解决难题,学生就会在“疲于奔命” 中逐渐失去对学习的兴趣,尽管这样的学习也是在要求学生自己参与。我们可以注意到,这样的课堂教学是在强调学生“自己”参与到教学中而不是“主动”参与到教学中,它只强调了让学生获得对学习过程的“亲历”,而对学生是否乐意、是否有兴趣“亲历”学习的完整过程考虑太少,这样必然造成学生注意力的涣散,使课堂教学效果大打折扣。看来要在课堂上真正体现新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除了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师生活动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外,还必须充分重视情意因素在课堂教学中所起的作用,必须把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地渗透到课堂教学内容中去。具体说就是要在教学中做到以下几点。

(1)精心创设课堂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2)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使学生敢于行动、乐于行动。

(3)建立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

3.师生活动实质上是要求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探究,但不能把探究式的学习与科学研究混为一谈。

我们可以通过让学生观察地球仪上经线度数的变化规律,并给空白地球仪上的经线标上度数的方式,教给学生有关地球仪上经度划分的知识。也可以通过让学生尝试自行绘制一幅校园平面图的方式,教给学生有关地图三要素的知识。还可以通过让学生搜集有关热带雨林的文字、图片、视频片断等资料,然后以导游的角色进行资料展示的方式,让学生学习热带雨林气候的特点。这样的探究式学习之所以能够有效地进行,是因为这些都是在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合作、探究完全可以办到的。而我们时常在一些课堂上会见到教师向学生提一些过难的问题和要求,如:在学习“地球表面的大洲大洋” 时,要求学生在任意投影的经纬网图上画出各大洲大致的位置和形状。诚然,通过让学生尝试画出大洲大洋的分布简图,对学生掌握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来说确实是一个不错的创意,但任意经纬网图上各大洲的位置和形状应该根据什么来判断,就不是中学生能解决的问题了。实践证明,当学生遇到这一问题时,表现出来的不是焦虑不安,就是无精打采,甚至注意力分散,以至于做出扰乱课堂纪律的事情来。由此可见,如果教师在设计师生活动的时候完全脱离学生的实际,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和要求超出了他们的能力范围,就会使探究失去它应有的意义,成为学生畏惧学习的根源,因为学生毕竟有学生的局限,我们不可能希望他们能解决任何问题。

【浅谈新课程教学中的师生活动】相关文章:

浅谈地理学习的兴趣培养

地理新课程教学中应当重点关注的几个问题

新课程高一地理阶段性教学反思

对高中地理新课程教学科学性的几点认识

新课改下高中地理教学的几点反思

对课程改革模式的几点感悟

浅议地理教学语言的规范化

浅谈高中人文地理教学(二)

“行动研究”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构建与运用

高中地理新课程的实践与探索

最新地理
热门地理
精品推广
随机推荐地理
学科中心
中网建材 中网化工 中网机械 牛涂网 中网体坛 中网生活 中网沥青 中网涂料 中网机器人 中网塑料 中网橡胶 中网玻璃 美美日记 中网资讯 广东熊猫网 读后感 读后感问答 读书笔记 胎教大全 汉语字典 成语大全 造句大全 组词查询 近义词 反义词 故事大全 英语单词 英语近义词反义词 英语例句大全 英语缩写大全 知识问答 三字经 数字大小写转换 邮编查询 脑筋急转弯 歇后语 百家姓 怀孕周期表 古诗词 对联大全 新华字典 汉语词典 成语大全 二十四节气 古诗词大全 中国古典 作文范文参考 范文 名言 版报 文档 诗词 奥数 图书 问答 高考 中考 小考 考研 留学 自考 志愿 大学 星座 笑话 语文 数学 英语 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