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 地    图

当前位置:地理网 >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有效途径

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有效途径
地理网 来源|2016-01-29 发表|教学分类:教学论文

素质教育揭示了教育的起点,指出了教育的终点,规定了教育的内容,确认了教育的整体性,是当今深入开展教育整体改革的必然归属。1995年第2──3期《教育导刊》彭得昭中小学素质培养目标的理论依据和基本要素一文提出人的个体素质结构中的主要要素为7种素质。它们是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科学素质、道德素质、审美素质、劳动素质和交往素质。其中的科学素质包括旺盛的求知欲(兴趣),良好的学习习惯,正确的学习方法,必要的知识,技能结构,一定的智能基础,积极的创造精神(能力)等。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古语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是为了不教,教会科学知识不如培养科学素质。地理科学由于它一定的难记性,为聪明学生所不以为然;又由于它的综合性,为中下学生所畏难。所以培养好学生主动学习地理的兴趣、习惯、方法、能力(即地理科学素质)显得尤为重要。

一、 产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人积极探究事物的认识倾向。稳定的兴趣能使认识过程的整个心理活动积极化,能使观察更加敏锐,记忆得到加强,想象力更加丰富,克服困难的意志得到加强,使智力活动的效能大大提高。有人说:当学习充满乐趣时,才更为有效, 兴趣是一种魔力,它可以创造出人间奇迹来,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就会主动探寻,深入研究。例如:爱因斯坦从5岁时对罗盘发生兴趣,最后成为物理学界的泰斗;达尔文从小对动物的兴趣引导他跨入生物学界的殿堂,创立了不朽的进化论。

吸引学生产生兴趣的方法多样,一堂有趣的引言课、一堂难忘的野外实习课、生动的CAI课、录像课,甚至任课老师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一表人才,性格幽默风趣等等,老师尽可发挥个人特长,大胆创新,积极尝试。

例如:尝试经常把初中学生已经有兴趣的东西联系到课堂上,让学生尽情地发言表现,从而发觉原来地理就在身边,自己本来就象张衡一样很爱好地理,自己本来就知道了很多天文地理知识。再加上老师经常性的表扬,产生兴趣的效果很好。

例如:讲地图概念时(容易讲得枯燥无味),我首先问学生:你在哪里见过地图吗?马上就会有近半数学生争先恐后地相继举手回答:家里的书房、动物园、公园、车站、机场、电影、电视、书刊、报纸等等,表扬了他们记性好见识广之后,我再问:你什么时候用过地图呢?同学们答的更起劲了。再问:那么什么是地图呢?这时候学生全盯着我,此时无声胜有声,可以意味,难以言全,如何表达这个概念,等待我的点拨。于是我拿出一张准备好的照片,要学生比较:地图与普通的照片有什么异同?(都有方向、都缩小,但地图上有符号、有注记),这时地图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注记)水到渠成,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掀起了高潮。

二、 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

要将兴趣持久,就要习惯成自然,既能在课堂上主动学习地理,也能在课外主动巩固知识,完成作业,还能在生活中收集,观察、体会中学习地理。

为了养成当天知识当天消化的好习惯,我给初一的新生做个实验:三个中等学生每节课时的作业量若当时完成只要5分钟,正确率为98%。第三天完成要12分钟(做不出的可查书完成),不看书的正确率约为68%。一周后完成要半个小时,不看书的正确率约为45%。实验结果一出,学生笑了,我趁机问学生:这三人谁在事倍功半呢?有没有同学不喜欢事半功倍呢?从此,学生养成了今日知识今日消化的良好学习习惯,甚至有些同学能当堂完成作业并记住主要知识。到课前提问或考前复习提问时,大部分同学能快速回答出来,有次公开课,听课老师叹道学生对知识非常熟悉,口气不无惊奇。

生活中学习的习惯尤其重要,这是终身受益的学习习惯,是学过的知识全部遗忘之后还能剩下的东西,要时刻不忘点拨提醒同学们去观察、体会、挖掘、收集,勿让生活大舞台上的知识白白流走。

在讲日本这个重要国家时,我首先问学生:你了解日本哪些地理知识呢?就会有不少学生竞相发言自己从书刊杂志、电影电视或其它学科中了解到的日本知识,讲不出的又想表现的同学就有点后悔自己平时没留意了。我趁机表扬回答了的同学记忆力强、见识广,也同时鼓励其他同学:只要你今后多留意,到了印度、埃及、美国、德国、巴西等国家时,你一定不亚于刚才的同学的。果然如此,以后地理课上更少了沉默者,真正的师生交流、教学相长,我都从同学们的见识中增广了不少知识。碰到同学们有错时,就及时由其他同学或老师加以纠正,碰到有疑问的,就留到课后师生都去查寻资料。如有一次讲到直布罗陀海峡的重要性时,有同学讲二次大战时英军舰队问题时,同学有争议,于是下一堂课上就有三位同学查到了真正史实,并分析了原因。不少同学在写周记时提到:地理堂上见识广,在这讨论与争议之中,主动学习的习惯成自然了。三、 探寻主动学习的方法

方法是学习的金钥匙,是事半功倍的前提。

地理作为科学的一门,学法上有着与其他学科许多共同点。如:科学的学习态度;勤动脑、勤动手、勤动口;耳到、眼到、口到、手到、心到等等。同时还有它独到的学法。最重要的是要充分利用好地图。有人说:学地理就是学地图是很有道理的。因此要通过多种学法来充分接触地图、学好用好地图。

以中国政区图的学习运用为例: A、引导看图:省界线和国界线有什么不同?首都图列和一般城市的图例有什么不一样? B、启发讲图:你能数全33个省级行政单位吗?沿海省级自北向南有哪些?从鸭绿江口逆时针方向讲出我国的15个陆上邻国?广东省的相邻省级单位有哪些? C、书中的图旁批注:33=1+23+4+5(指33个省级行政单位,其中包括1个特别行政区、23个省、4个直辖市、5个自治区,刚好是12345很好记),三部填记法:一步1+4+5,二步东部11个边缘省,三步四个三(三步中的四个三指把剩下的12个省分为四个三:河南、湖北、湖南;云贵川;陕甘青;以及剩下的山西、江西、安徽); D、想突出的内容可以描图:用红笔描出首都北京和自己所在的广东省,用绿笔把我国的国界线描出来,用蓝笔把长江描绘出来;在四至点上插上四面红旗;E、多次填图:在书中的空白政区图上按三步法依次填出33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在填图册中的政区图中按三步法依次把33个省级行政单位的简称填出来,在书后面的地理趣题第2题(有33个分开的各省级轮廓图)中填出各自的名称和省级行政中心的名称。F、课后画图或拼图:把趣题中的各省轮廓贴在一张硬纸上后剪开收集好,下一堂课拼图比赛并作为测验记成绩。G、以后各章中经常用图:长江与黄河分别流经哪些省级行政单位?第三级地势阶梯上主要包括哪些省级行政单位?位于湿润区的有哪些省?等等;H、学生问图:在总复习时,让学生看政区图先由一二大组提问三四大组回答,再由三四大组提问一二大组回答。通过这看图、讲图、用图、批图、描图、填图、问图、拼图甚至画图的多步曲之后,同学们对中国政区图了如指掌,并且也学会了运用多种多样的方法去学习地图了。

四、 提高主动学习的能力

素质教育要求提高学生的能力。物理学家LAUE有句名言:重要的不是获得知识,而是发展思维能力。教育无非是一切已学过的东西都已忘掉的时候所剩下来的东西。这里所剩下来的东西也就是我们所指的科学素质中的学习能力。人们在细节被淡忘之后仍然应该记忆的知识洞察力和技巧。这种主动学习的求知能力才是我们老师孜孜以求的让学生受用一辈子的东西。

地理在大学里作为理科的专业是有它的道理的,好象是记忆为主的学科,其实更需要理解分析。所以要求学生避免死记硬背,要经常分析理解、积极联想。例如:在讲完三种旧能源(煤、石油、水电)和书上的风能、核能、太阳能、沼气能、潮汐能等新能源之后,我问学生:新能源共有几种呢?不少同学异口同声说5种,我含笑摇头示意错了,又有学生说6种、8种、10种等等,我要求大家再想想:世界上哪里还储藏有能量呢?这时候学生顿悟:生物能、矿物能、地震、火山、泥石流、雷鸣、闪电甚至其它星球上等等,到处都有能量储藏,原来新能源可以有无数种,等待同学们将来去发现、去开采。

又如:在学习完初一上册后,我用一节课对埃及这个国家(内容在下册,目的是保证同学都没有预习过)提出四个问题让学生讨论分析:1、尼罗河对埃及有哪些作用?2、苏伊士运河对埃及来讲早点开凿好还是等自己有钱有技术再慢慢开凿好?3、埃及适合种植哪些农作物?4、埃及应该着重发展哪些经济部门?讨论完后,要求每位同学做好自己的答案交到老师处保存,等下学期开学拿到新书后再对照,评价自己的分析能力和创造性学习的能力。而在英国这节选修课里,我要求同学们自己分四大组分别提出四个问题,讨论后组与组之间进行互问互答。 这样一来,由于学生经常主动地提问、答问,地理课上学生爱动脑筋、并且会动脑筋;爱提出问题,并且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主动学习的能力也得到了日益提高。

实施素质教育,教师任重道远。正如《学习的革命》中所说全民族智力的有效发展将决定着国家未来的昌盛繁荣。一个发育很好的头脑、一种学习的热情、以及把知识融合到工作中去的能力,是每个学生通向未来的关键。学生的头脑不是一个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把需被点燃的火把。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学习类型,它就象签名那样有个性。因此,如何培养好每个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是一个长远的常新的课题,等待我们不断寻觅,上下求索

【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有效途径】相关文章:

如何理解可再生资源数量的有限性

对高三地理教学的几点思考

中东的海水淡化工业

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中学地理教学中的美育

中心商务区的内部构成

商业小区的构成

兴趣是学生学习地理的法宝

地理学习方法

全球定位系统的组成

最新地理
热门地理
精品推广
随机推荐地理
学科中心
中网建材 中网化工 中网机械 牛涂网 中网体坛 中网生活 中网沥青 中网涂料 中网机器人 中网塑料 中网橡胶 中网玻璃 美美日记 中网资讯 广东熊猫网 读后感 读后感问答 读书笔记 胎教大全 汉语字典 成语大全 造句大全 组词查询 近义词 反义词 故事大全 英语单词 英语近义词反义词 英语例句大全 英语缩写大全 知识问答 三字经 数字大小写转换 邮编查询 脑筋急转弯 歇后语 百家姓 怀孕周期表 古诗词 对联大全 新华字典 汉语词典 成语大全 二十四节气 古诗词大全 中国古典 作文范文参考 范文 名言 版报 文档 诗词 奥数 图书 问答 高考 中考 小考 考研 留学 自考 志愿 大学 星座 笑话 语文 数学 英语 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