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 地    图

当前位置:地理网 >新教材反映新理念 新教法体现新特点

新教材反映新理念 新教法体现新特点
地理网 来源|2017-03-15 发表|教学分类:教学论文

新教材反映新理念 新教法体现新特点

由课程教材研究所地理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著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目前正在全国部分地区进行实验。这套教材在结构设计中加大了“活动”力度,教学内容的呈现形式也多种多样,并且注意密切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这些都为进行地理课堂教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最近看了该教材七年级上册的几堂课[1] ,颇有耳目一新之感。无论从教材的内容安排、选材标准、编写思想、图文设计,或是从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内容处理、教法设计、活动安排等方面,都反映了新理念,体现了新特点,足见编者与教者匠心独具,锐意创新。

一、在活动中渗透教学主题,在参与中领会教学内容

课堂教学要摆脱长期形成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模式,就要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组织和设计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参与中得到发展。例如在《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这一教学内容中,教师先让学生看“白天鹅飞过滚滚浓烟而变成了黑天鹅”这幅图片,引入新课,然后让学生从不同时间、不同地点比较不同的空气质量对自己的感受,从观察图片,提出问题,思考发言,都是在活动中渗透主题,在参与中领会内容,联系生活实际,用自己的语言谈个人感受,没有空洞的说教和概念化的讲解,很自然地引到探索原因和危害上,使学生对“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这一观念,从感性认识自然上升到了理性思考上。

又如在《世界三大宗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精心设计了竞赛游戏活动,通过观察图片、听录音、看地图等方式,对不同宗教的建筑风格、服饰、分布等问题,让学生抢答或选答,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获得了知识。

还有在《大洲和大洋》的教学中,教师设计了“扔球”(充气地球仪)的活动,统计用右手拇指接触“地球”海洋和陆地的次数,以加深理解“地球上海陆分布比例”的知识,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中,兴趣盎然,印象深刻。

以上这些活动,来自于教师对教材的深刻理解和精心设计的教法,都是可贵的创造性劳动。

二、在体验中培养健康情感,在探究中形成科学态度

课堂教学不仅仅在于传授知识,还要培养能力和健康的情感,科学的态度,以及现代地理价值观。需要摆脱“知识为中心”的束缚,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比如环境意识的形成,包括对环境的责任感,树立环境道德观念,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并落实在保护环境的行为上,都必须点点滴滴沁人心田,让学生进行“情的体验和理的思考”。在《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内容中,让学生了解污染指数的概念,查找当地某一天的污染状况,这些活动既有情感的加深,又有科学态度的培养,是提出问题后进一步分析问题和研究问题的教学过程,学生在体验与探究中获得的不仅是知识,而更重要的是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的培养。

又如在《大洲和大洋》中,当学生了解了地球上海陆面积的比例之后,教师没有简单地总结,而是把课本上提出的“水球?地球?”的问题拿来让学生讨论,敢于怀疑前人的结论,培养学生的思考探究精神,这是非常可贵的。

三、在思考中掌握学习方法,在应用中获取实践能力

学习过程不应仅限于掌握课本内容,更应掌握方法,培养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因此要摆脱“课本为中心” 的制约,教学中要拓宽思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学会容易,会学难,“会学的关键在于会想”,教学中要善于设计问题教给学生思维的线索,通过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获取实践能力。

在《大洲和大洋》的教学中,教师为了让学生掌握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和相对位置,先让学生观察地球仪和地图,提示注意问题,然后在画好赤道、南北回归线、0°和180°经线的小黑板上让学生粘贴剪好的简化的大洲轮廓纸片。这一活动是把观察与实践、思考与应用结合起来,通过学生粘贴、纠正等过程,加深了对大洲、大洋分布及主要参照经纬度的印象。

然而教师并未就此结束,而是又进一步帮助学生总结记位置的方法,特别强调参照重要的经纬线,记相对位置(及界线)、海陆位置等,这就给学生建立了思维线索,为以后应用和思考问题提供了程序或步骤。

四、在交流中展现个性才能,在联系中拓宽知识领域

课堂教学要求学生要改变学习方式,发挥主体功能,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不断创新教法。这就要改变过去学生“被动接受、封闭读书”的局面,教学中要从教师的“单向传递”转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教师要为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供条件,为学生展现才能创造机会。在教材组织方面要善于把教材内容转变为教学内容。并要加强知识联系,如学生的生活实际、乡土实际等,以拓宽领域,形成网络。

在《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的教学中,教师设计了“人类与大气” 的辩论活动,人类作为原告,诉讼大气危害了人类健康,大气作为被告,反驳理由是人类污染了大气质量。学生的发言有的义正词严,有的幽默风趣,展现了学生的思辨能力与表达能力。最后教师作了结论,进一步讨论保护大气的措施,学生如何以自身行为为保护大气做贡献。教师又让学生画宣传画,并自己介绍画的内容。为展示这方面的才能提供了机会。

在拓宽知识领域、联系当地实际方面,在《世界三大宗教》的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回答有关宗教活动或宗教文化的内容,如圣诞夜等,使教材内容得到拓展,使学生认识到人文地理景观的丰富多样性。同时教师又提问当地有哪些宗教建筑,使学生了解身边的人文地理常识。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可联系生产、生活实际,联系经济、科学、社会、文化的发展,也可联系其他学科的知识来教学,以拓宽知识领域。如在《大洲和大洋》的教学中,学生自己在讨论“扔球”后水陆之比大体为7:3时,就提到了数学中的概率问题,教师也联系了“抛硬币”时正反两面朝上的概率各是50%的情况。可见,无论是人际交流或知识联系,对教师的要求都是较高的,教师的思维必须灵活与创新。

以上仅对三堂七年级上册的教学活动做了分析。在探索课堂教学的改革中,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形式与内容的统一。要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来设计相应的活动,而且应适度、适时、适量,使活动能切实体现内容的需要。

2.教学目标的综合。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都是全面发展所必需的,要根据内容重点有所侧重,不可千篇一律,空洞无物,要从学期或学年考虑教学目标的综合效应。

3.教法设计来源于教学思想的转变。新颖的教学设计反映了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深刻理解和思维的创新,实现它们的关键在教学思维的转变,而不是表面上的“热闹” 或形式上的“活跃”。

4.学习方式的改革以教学民主为前提。学生的主动参与、探究发现、合作交流,必须以教师的民主平等的教学观为前提,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发挥主体功能。

总之,用“活动、参与、体验、探究、思考、应用、交流、联系”这十六个字,大体可以概括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初步情况,当然这需要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来实现,是否得当,尚祈教正。

【新教材反映新理念 新教法体现新特点】相关文章:

地理思维方法十种

导读在新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初中地理复习的几点策略

我国流动人口对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

高中地理新课程教学体会与思考

不要听信地震谣传

关于高二地理教学体系安排的思考

必修课程地理Ⅰ的教材处理与教学方法建议

地理常用教学方法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最优化的研究

最新地理
热门地理
精品推广
随机推荐地理
学科中心
中网建材 中网化工 中网机械 牛涂网 中网体坛 中网生活 中网沥青 中网涂料 中网机器人 中网塑料 中网橡胶 中网玻璃 美美日记 中网资讯 广东熊猫网 读后感 读后感问答 读书笔记 胎教大全 汉语字典 成语大全 造句大全 组词查询 近义词 反义词 故事大全 英语单词 英语近义词反义词 英语例句大全 英语缩写大全 知识问答 三字经 数字大小写转换 邮编查询 脑筋急转弯 歇后语 百家姓 怀孕周期表 古诗词 对联大全 新华字典 汉语词典 成语大全 二十四节气 古诗词大全 中国古典 作文范文参考 范文 名言 版报 文档 诗词 奥数 图书 问答 高考 中考 小考 考研 留学 自考 志愿 大学 星座 笑话 语文 数学 英语 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