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 地    图

当前位置:地理网 >地理教学 >其他 >《高中社会实践活动课的教学策略》

《高中社会实践活动课的教学策略》
地理网 来源|2016-11-07 发表|教学分类:课改消息

地理教学

其他

摘要:以前我们不敢也不愿把学生带入社会生活,一心只愿学生“刻苦学习”,常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来教育他们,结果出了不少的书呆子、高分低能者。要使现代的学生具有真正有用的学问,我们必须要开设社会实践活动课,它让学生走进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走出“象牙塔”,让学生了解社会、认识社会,为以后走向社会打好基础。下文拟从教学目标、过程的组织、创新能力培养、教师角色定位、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等方面来论述高中社会实践活动课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社会实践活动课教学策略

社会实践活动课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一部分。它是一种新型的课程形态。它是指以实践活动的方式、组织课程内容,学生在实践中综合掌握并运用分科知识技能,它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它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课程。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结构性突破。社会实践活动课包括参观、访问、调查、角色体验等方式。

社会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性,强调综合性和实践性,只有符合综合实践活动规律的教学策略才是积极有效的。具体来说,有以下策略是必须考虑的:

一、社会实践活动课教学着眼点的确定策略:

1、教学目标的定位。

传统的学科教学偏重于学生认知上的结果性目标,十分着重学生掌握知识的量和深度。如大气环境教学目标是主要掌握大气环境的组成,了解大气环境的基本知识和原理,正确理解认识大气环境在地理环境中的地位和作用等等,而社会实践活动课教学更看重学生的认知过程和体验。它会以参观、访问、调查(问卷调查与资料调查)等方式来达到教学目标:在这样的活动过程中,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学会合作与分享,养成科学态度,具有科学精神,增强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2、教学过程的组织:

学科教学以向学生传授书本知识为主。而社会实践活动课的教学活动是以师生、生生的自主性合作过程为主,教学成功与否的基础偏重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各种体验和经验即学生的直接经验为主,教学过程不再局限于书本知识的传授,而是让学生亲身参与、主动实践,在实践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如空气污染问题,学科教学主要是向学生介绍书本上已有的关于空气污染物的构成、来源以及防治等方面的现成结论。同样是空气污染问题,社会实践活动课教学应是“提出问题——亲身感受或回忆体验——实地调查或亲自收集材料——实验分析——处理信息——得出结论——实地验证——提出方案——表达交流”这样一系列的活动过程。或者还可以采用访问形式。但无论哪种访问形式,进行访问之前都要明确四个关键问题:(1)想了解空气污染的哪些问题?(2)采访谁?(3)采访时间地点。(4)提出哪些要求解决的问题?以上这些问题都要求指导教师有序地组织活动课教学过程。

3、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取向:

学科教学非常重视学科的专业性,通过教学,学生的能力主要体现为对专业知识的积累理解和再现。然而,在社会实践活动课中,培养学生的能力强调各学科之间知识的渗透、综合和实际运用,在活动中,引导、指导学生学会自主收集信息、处理信息、提炼观点,着力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师要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学生在积极探索、主动实践的实践中,不断地有所发现、有所思考,有所创新,具有初步的怀疑性和批判性精神,具有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人才奠定基础。

二、教师角色的定位策略:

教师要及时适应新课程。教师在新课程中的最大变化是角色的变化。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教师的正确角色定位是:

1、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者:组织学生选择活动主题,如环境污染、能源危机、人口增长、耕地减少、用地困难、交通堵塞、住房紧张。组织学生进行参观、考察、访问、调查等活动。在了解学生个性品质、心理习惯和认知基础及层次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和综合水平的基础上,做好课题研究活动的组织分工和小组组合工作。

2、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指导者:

指导学生选择、确定研究方向和课题;指导学生收集素材、数据收集方法、处理方式、整理技巧、分析思路、提炼观点等课题研究方面的技能。

3、学生社会实践方面的促进者:

高中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得到了较大的发展,特别是思维品质的日益完善,推理能力不断增强了。同时,随着年龄的增加,他们的言论更加独立自主,意志的果断性、自觉性、自制性品质和坚持性品质都达到了较高水平。然而,高中学生毕竟还是学生,他们的身心发展状况、社会生活经验还在不断发展,有时还显得比较稚嫩。所以教师在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中还必须担当促进者的角色。学生在实践的研究活动中,遇到挫折在所难免,教师应积极肯定,疏导,促进学生提高耐挫能力和战胜困难的意识、勇气和意志;不断创设积极的氛围,去影响、激励学生以积极的情感和状态投入到实践研究学习活动之中;学生在实践研究活动中,要对研究问题和研究技艺进行自主思考和分析,当其思维遇到阻碍时,教师要在恰当的时机进行恰当的引导和辅导,推进学生的思维进程。

4、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合作者。新课程条件下的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是师生、生生之间的合作学习过程。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师要以探索求真的科学精神和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以及正确的道德取向去影响学生,滋润学生,使学生在合作中去追求和谐的美学境界;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师生心灵智慧的不断碰撞,产生冲动、灵感和观念,在潜移默化中学生学会合作,在合作中又得到提高和完善。

三、社会实践活动课教学中几个重要关系的处理策略。

1、社会实践活动课教学与课堂教学的结合。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社会实践活动课要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完成,课堂教学又要以社会实践活动的实施来检验其质量的高低。课堂教学中,能给学生不断积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如我们地理教学中,地理课堂教学培养了学生的地理基本技能。如:识图、填图、绘图、读图、数据图表的分析。而社会实践教学活动的时空形式主要直接展现于地理课堂教学外,它必须以课堂教学为基础,否则,社会实践活动课就失去了支撑力。实践证明,要有效进行社会实践活动课教学,仅重视课堂教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作用是不够的,还应十分重视课堂教学的改革,彻底摒弃单纯的“一言堂讲授”的教学模式,要将启发式、讨论式、实验式、实践活动、体验等教学方式有机结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所以社会实践活动课是课堂教学过程的延伸和提高。社会实践活动课的开放性、实践性决定了课堂教学的开放性和实践性,它必须与社会生活实际相结合。社会实践活动课教学正是体现这些必须特征的最佳形式。课堂教学中培养的学生学习的自主精神、探索精神、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只有在社会实践活动课中进一步得到锻炼和发扬光大,才可能真正成为学生终身学习和继续发展的素养。所以社会实践活动课教学与课堂教学是相辅相成的,既互相独立,又各有独特的育人功能,二者应有机结合,为共同的教学目的服务。

2、社会实践活动课中教师教学指导与学生自主学习的结合。

社会实践活动本身就是学生自主性极强的活动式学习,在这样的学习活动中,作为组织者、指导者、合作者的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只是学生与教学内容联系的“桥梁”和“纽带”。教师既要与教学内容相通,又要与学生相通。因此在社会实践活动课中教师的指导作用主要从学生实际出发,为学生分别提出适当的活动目的。学生的学习永远是学生自己的事,社会实践活动课教学中,更应遵循这一客观特性,在学习过程中,教师的指导应该给学生留有充分的自主选择、自主思考余地。当然,它又不完全是学生个人的事,不能说到主体性就将教学等同于学生的自学,教师的组织、指导职责就被抛弃了。

曹雪芹曰:“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要使现代的学生具有真正有用学问,社会实践活动必须让学生走进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让学生树立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认识、了解社会,并立志改造社会,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因此我们教师应在社会实践活动课中,努力研究适应新课程改革要求的教学规律,有效掌握最佳教学策略。

【《高中社会实践活动课的教学策略》】相关文章:

教学也是一种“调动的艺术”

高中地理新课程实施中的主要问题

如何加强课堂的微观调控

新课程高一地理阶段性教学反思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最优化的研究

正确处理好高中新课程中的两个关系

新课程一堂初中地理公开课的思考

试论地理课堂教学过程

导读在新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在新课改理论下的教学反思

最新地理其他
热门地理其他
精品推广
随机推荐地理其他
学科中心
中网建材 中网化工 中网机械 牛涂网 中网体坛 中网生活 中网沥青 中网涂料 中网机器人 中网塑料 中网橡胶 中网玻璃 美美日记 中网资讯 广东熊猫网 读后感 读后感问答 读书笔记 胎教大全 汉语字典 成语大全 造句大全 组词查询 近义词 反义词 故事大全 英语单词 英语近义词反义词 英语例句大全 英语缩写大全 知识问答 三字经 数字大小写转换 邮编查询 脑筋急转弯 歇后语 百家姓 怀孕周期表 古诗词 对联大全 新华字典 汉语词典 成语大全 二十四节气 古诗词大全 中国古典 作文范文参考 范文 名言 版报 文档 诗词 奥数 图书 问答 高考 中考 小考 考研 留学 自考 志愿 大学 星座 笑话 语文 数学 英语 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