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 地    图

当前位置:地理网 >地理教学 >备课资料 >七年级-日本

七年级-日本
地理网 来源|2017-03-14 发表|教学分类:说课稿

地理教学

备课资料

日     本

06东亚和日本

前面我们学习了亚洲,了解了亚洲地域辽阔,人口众多,根据不同的方位,我们把亚洲分成了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和北亚六大区。我们今天从东亚讲起。

东亚包括中国、韩国、日本、朝鲜、蒙古五国,这五国就是包括我们中国在内,其余四国都是我们 的近邻。五国的首都分别是中国首都北京、韩国首都首尔、日本首都东京、朝鲜首都平壤和蒙古首都乌兰巴托。

一、日本的自然环境:

今天我们着重要讲日本。日本是东亚的岛国,我们通过地图来看看它所处的自然环境。

首先,日本是位于西太平洋边,地处南北海上交通要道上的一个气候宜人的群岛国家。就其海陆位置来看,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就其纬度位置来看,日本南部,即本州岛南部、四国岛和九州岛到硫球群岛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相当,也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其本州岛中部到北部,以及北海道岛与我国华北地区大致相当,是温带季风气候。虽说都是与我国大陆一样的季风气候,但日本是岛国,深受海洋的影响,海洋性特征明显。而我国背靠亚欧大陆,大陆性特征更明显。说得更简明一点就是,日本受海洋影响,降水总是要多一些,季节变化更均匀一点,比如冬季降水明显多于我国。日本的夏季没有我国那么炎热,冬季又没有我国那么寒冷,即受海洋影响,气温的年较差更小。气候宜人是日本自然环境的有利方面。注意掌握日本的四大岛: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这四大岛占了日本国土的96%。北海道东北部的北方四岛现被俄罗斯占领,北方四岛是俄日关系的主要障碍。

其次,日本是个多山的群岛国家。日本地处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碰撞地带,如果这里没有这两个板块在这里碰撞,那这里应该是茫茫的大海。碰撞了,水面下的海底就隆起抬升,出水成岛,成了东亚岛弧的一部分。也正是因为如此,日本成了一个多山的国家,高原山地占国土的四分之三,也因此成了坐在板块交界地带的火山地震国。日本常年火山、地震频繁,所以日本常进行防震演习。抗震救灾成了日本人心中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尤其是建筑行业,抗震设计是其必不可少的一门必修课。如果哪一家房地产公司报着侥幸的心理,不进行抗震设计,那么在地震中肯定受损严重,那这个房地产公司就该倒闭了。你想呀,谁还敢找你修房子。

经历了四川“5·12”大地震,地震也变得见惯不惊了。

多山对于一个国家来说,肯定是一个非常不利的条件,但怎样充分利用这个不利条件,把不利条件转化为有利条件,将不利因素的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这就需要人的智慧了。这一点,日本人做得很好。日本利用多山的地形,大力植树造林,使国土三分之二被森林覆盖,是世界森林高覆盖很高的国家。多火山现实也让日本大力发展以火山为资源的旅游开发。富士山是一座典型的活火山,却也是日本的圣山,世界闻名的旅游胜地。圣洁的富士山,山脚下蔚蓝色的富士五湖以及湖畔鲜花烂漫的樱花,再辅之以温泉,使富士山成了世人向往的游览地。多山的群岛国家是日本自然环境的不利方面,但对于日本人看来,未必是不利条件。这让我想起看到的一本书上一句非常有哲理的话:人生就像打牌,发牌者是上帝,对于你自己不管拿到什么样的牌,都要兢兢业业地打,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

再次,日本是个人多地少,资源贫乏的小国。日本面积37.7万平方千米,人口1.27亿人,主要民族大和族。说到这里我想到了故事,说是在秦始皇时期,秦始皇为了寻找长生不老药,派了一个和尚带着500名童男童女漂洋过海往东到仙岛上去找。据说,这些人到达的地方就是现在的日本,但他们没有完成老大秦始皇交给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也没有敢回来,后来就在日本生息繁衍,所以日本的祖先就是那500名童男童女。对于这件事,我有太多的疑问。这是历史上写的,是不是一家之言呢?是否确切呢?我不知道,但我感觉只凭单一证人证言,没有看到其它旁证材料,我不敢轻信。即使千真万确有这件事,难道这500名童男童女就一定是日本人的祖先吗?难道,这些童男童女登上日本之前,那里就一个人都没有吗?或者连土著人都没有吗?所以我很难认同这500名童男童女是日本人的祖先的说法,当然现在日本人也不承认中国人是他们的祖宗。其实,我们也不想当日本人的祖宗。

话说回来,不扯远了。日本面积37.7万平方千米。我们前面提到世界最大的湖——里海是37万平方千米,差不多和日本面积相当。一个国家只有一个湖那么大,的确小了点。我反复说我们四川省面积48.8万平方千米,东北三省有近80万平方千米。地域狭小、资源匮乏,除了森林、水能资源丰富外,其余与工业发展相关的资源大部分非常缺乏。所以日本人总感觉自己的地盘太小,总想向外扩张,多次打我国东北的主意,在二战快战败的时候,日本内部还有不少人叫嚣:宁肯放弃本土,不肯放弃满洲。这个满洲政权就是当时被日本扶持起来的傀儡政权。总体来说,日本人也真是不容易,1亿多人挤在一群岛上,四面环海,人口密度300多人每平方千米,是我国人口密度的两倍多。地域狭小,资源贫乏使日本人自古以来,包括现在都有许多人想拓展地域,建立大东亚共荣,将大东亚搞成他们的原料供应地和产品销售市场。

归纳一下日本的自然条件,从上可以看出日本位置优越、但多山的地形不利,日本气候宜人,但资源贫乏。实事求是地说,如果要发展工业,那条件的确很糟糕。

二、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经济:

在如此糟糕的自然条件下,日本经济却是高度发达的经济。日本为什么会如此发达,这让我想到了日本人教育他们的子女时,常用的一句话:我们的国家是一个资源贫乏的小国,要想在社会上立足,要想在世界上立足,就只有靠自己的努力,靠自己的双手去创造,别无选择。

我们许多中国人十分讨厌日本,包括我在内,但我又不得不佩服日本人,佩服日本人教育子女教育得好。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再到社会教育,日本的教育搞得很好。这又让我想起了一句广告词:知识改变命运,劳动创造未来。有好的教育,就会造就好的人口素质,在这一点上,我们不得不承认日本的教育比我们办得好,日本的人口素质比我们要高。再好的教育,再好的素质也需要劳动,这让我想到了另一常用语: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快乐。现在的许多孩子只觉得玩游戏时最快乐。我有时也玩游戏,但那只是疲劳了,想换换脑筋,恢复疲劳。但如果成天玩游戏,那肯定不快乐。你看那些网络成瘾的孩子,有些几天几夜在网吧里打游戏,出来的时候就像吸了毒的废人一样,他难道快乐吗?如果是成年人,没有找到工作,成天就只能在电脑上打游戏,那肯定是非常痛苦的。真正的快乐是付出了劳动有了收获,能养活自己,能养活家人,那才是快乐,就是我们常说的“劳动最快乐”。

看看日本人,日本人是一种什么劳动状态,街上的行人匆匆忙忙,上班时间更是十分投入,中午午餐时间很短,而且吃得也不多,都要将饭菜吃得干干净净,感觉日本人十分珍惜粮食,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下班时,许多人仍然处于工作状态,很少有下班就回家的。去过日本的人都说:日本人十分的勤劳。

日本的工厂建设也体现了他们精打细算的品质,工厂一般建在海边,一头位于海边的码头,原料从国外进口,一上码头就直接进入了生产流水线。经过流水线后,产品到了终端,也是在海边,也是在码头,不过是和原料方向相反的另一侧码头,可以很方便快捷地装船出口。日本的工厂就像浮在海上的流水线。

为什么会这样呢?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日本是世界上最大的原料进口国。日本资源贫乏,工业所需的原料、燃料绝大部分要从国外进口。比如煤炭主要从中国进口,铁矿主要从澳大利亚、巴西进口,石油主要从西亚的波斯湾进口,等等。工厂建在海边有利于减少运费,减少成本。二是日本是世界主要的工业品出口国。日本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享有很高声誉,在国际市场上占有很大比重。比如轿车占国际市场的43%,丰田、本田、马自达、日产、尼桑等轿车品牌在国际上拥有很高知名度。比如照相机机占国际市场的87%,索尼、松下等品牌在国际上很有名气。所以日本的工业产品大部分从国外进口原料,大部分产品又出口到国际市场,于是进出口都在海边了,准确的说是在便于进口和出口的太平洋这一侧。这也就是日本的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的原因。当然,这一边还有其他有利的方面,这里本身就是日本人口稠密的地区,便于招聘工人;这里本身也是巨大的消费市场;这里海运交通便利;这里在人多地少的日本,通过填海造陆来缓解用地紧张。日本的工业区主要集中在日本的“三湾一海”地区,即东京横滨所在的东京湾,名古屋所在的伊势湾,大阪神户所在的大阪湾和日本本州、四国、九州间的濑户内海。“三湾一海”地区是日本工业最密集的地区。

工业太稠密也不是件好事,因为不少工厂有污染。“三湾一海”地区也是日本海洋污染最严重的地区。随着科技的进步,日本也在不断提高生产技术,把污染重、技术差的生产设备淘汰下来。这些淘汰下来的生产线,主要运往了发展中国家的落后地区,因为有些工业起步晚,技术差的落后地区,需要一些廉价的生产和技术,其他管不了那么多了。所以日本工业现在逐步将落后的,称为“夕阳产业”的设备转移到工业比较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同时也将污染转嫁到发展中国家。同时,日本也将越来越多的外资投放到发展中国家,比如中国。这样的目的可以直接从这些发展中国家开采和使用资源,招聘廉价的劳动力,生产出来的产品也大部分直接销售到这些国家的市场,只将利润带回去。这样的好处还可以省下由于进出口而产生的相关费用,达到降低生产成本,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同时也把污染也留到了这些发展中国家。

通过这些途径,日本在国际上的利润率越来越高,成为世界的高收入国家。也让日本越来越有钱,在世界的前30家大商业银行中,日本就占了18家。日本也成了外汇储备最高的国家。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日本经济对国际市场有很强的依赖性,一旦国际市场出现大的动荡,日本经济也就跟着动荡。2008年开始的世界金融危机,对这样一个对外依赖性很强的国家是个沉重的打击,日本的经济将迎来寒冬。

07东西方兼容的日本文化

打个比方,日本的文化就像洋葱头,一片一片的剥开,发现里面没有真正的核。也就是说,日本文化没有真正的核,全是一片一片的外来文化。这一片一片的外来文化,有东方的,也有西方的。所以说日本文化是东西方兼容的文化。

1、古代师从中国:

唐代的中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日本为了从唐朝输入先进的文化以求自强,先后十九次派使团访问中国,每次访问团都有上百人,多的时候达六百多人。那时的交通还十分落后,以风帆漂洋过海,常遇到台风或者巨浪,十分不容易。中国也派出使者到日本传播中国文化。中国科学、文化、艺术等对日本产生了深远影响。

2、近代仿效西欧:

1853年,美国将军佩理带兵用武力登上了日本国土,要求日本国放下武器,打开国门,并警告日本人不要开战,因为一旦开战,美国必胜。在此情况下,日本人经过反复权衡,选择了妥协,因为他们知道在13年前的鸦片战争,大清被英国打败。日本不战而降,与美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之后西方国家也纷纷踏上日本领土,也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列强占领下的日本很快懂得了国家强盛离不开工业,逐渐就有向往西欧的日本人陆续访问西欧。

1868年开始的日本明治维新,是日本走向现代化的起点。为了学习西欧先进文化,明治政府像当年学习唐朝文化一样派出了占政府高官一半的官员组成的百人使节团历时1年10个月,访问了欧美12个国家,花掉了当年国家财政支出的2%。结果呢?使团的官员“始惊、次醉、终狂”。即开始感到震惊,然后淘醉在西方高度文明里,最后发狂了,要不惜一切代价要使日本与欧美一样发达。

这次使节团虽访问了12个国家,但一向以强者为师的日本找到的真正老师是德国,导师就是德国首相俾斯麦。以强权政治著称的铁血首相俾斯麦接见访问团时说:当今的世界表面上是以礼相待,国家不分大小一律平等,但实际上,是以大欺小,以强凌弱。回国后,日本也有了自己的铁血首相大久保利通。大久保利通和俾斯麦一样主张强权政治,由国家来主导国家事务,什么自由呀、民主呀,都见鬼去吧。大久保利通带领日本政府力争实现三大目标:富国强兵、发展工业、文明开化。

对于东方的许多国家来说 ,开始一般都不屑于西方的文明,而日本却很快实现了西方化,官办工厂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大量引进西方的生产线,大量高薪聘请外国技师,目的为了尽快达到世界工业的先进水平。舍得花大钱的日本人聘请外国技师的普通工资是政府高官平均工资的三倍。在官办工厂兴盛的同时,还积极扶持民间企业,当时只有三艘小船组成的三菱公司,在政府的扶持下,一跃而成为西太平洋航运业发达的超级跨国公司。

向西方工业化迈进的同时,迅速模仿西方的生活方式。公历取代了农历,元旦取代了春节,天皇带头吃起了牛肉,官员们穿起了燕尾服。像原来模仿中国长安建起奈良一样,这时日本在东京银座建起了西方化的一条街,这里仿照西式建筑,盖起了两层楼的西式小洋楼,街上到处闪烁着霓虹灯。1910年日本95%的男子和90%的女子都接受了学校教育,早早的向普及全民教育迈进。当然,全盘西化也遇到了日本原来从中国学去的传统文化的冲突,大久保利通的政策也受到了不少日本人的不满,大久保利通最后被刺杀身亡,这让日本人不得不思考外来文化与原有文化的关系。在此情况下,传统文化还是保留许多,相扑、茶道、歌舞伎等都保留了下来。

选择与西欧文明共进退的日本,积极装备现代化的军队。明治五年,日本用武力逼朝鲜向日本打开国门,这距离被美国开国不到20年。这时的日本,也同时加入到了武力掠夺的行列中。随着国力的增强,日本军国主义加紧了对外扩张,目的:以改革促发展,以战争促发展。为了找到一条以最快速度赶上西欧的发展道路,日本开始了一系列的战争。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打败了大清王朝。1904年日俄战争打败了俄国。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日本成了战胜国,侵占了朝鲜和中国台湾。大量的资源和赔款源源不断地流到了日本国内。中日甲午战争的赔款相当于当年日本全国财政收入的四倍多,赔款一半以上用于扩充军备,又接着打。几番得手后,日本军国主义日益膨胀,终于发展到建立大东亚共荣圈,独霸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地步。

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日本的侵略战争一个接着一个。1931年“九·一八”事变侵占了中国东北,1937年“七·七事变”开始了全面侵华战争,1941年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这一系列的战争到了1945年8月广岛、长崎的原子弹爆炸,日本以武力称霸世界的美梦破灭了。

3、战后唯美是从:

美国占领了日本,日本成了一片废墟。美国每天要提供100万美元资助,每天要远来6000吨大米,才能保证尽可能少饿死人。作为占领国的美国,也不想日本从此沉沦下去,也想把日本恢复成与邻近的俄国、中国平衡的三角的一方。仅过了20年,日本经济就重新爬上了仅次于美国、苏联的世界第三经济强国。

美国占领下的日本,复制了美国的经济模式和民主模式,日本明治维新以来留下的底子,日本科技、人才、教育的大部分底子还在,善于学习别人、学习强者的精神还在,这些都是日本能够迅速重新崛起的原因。

1964年,世界第一条高速铁路(新干线)开始往来于东京——大阪,日本众多的跨国公司使日本很快又回到了经济的快车道。1968年日本明治维新100周年,也正是在这一年,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了世界第三,仅次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

今天的日本还有不少人去参拜靖国神社,这是供奉着二战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严重地伤害了邻国人民的感情。但日本人认为,我们的前人为了国家的任务,流血牺牲,如果说受害者,他们也是受害者,我们要缅怀他们。二战后,也有不少日本老兵以私人方式重新回到自己曾战斗过的地方,向中国人民忏悔。也许在那个军国主义盛行的年代,一个人要保持清醒“众人皆醉,唯我独醒”的头脑十分困难。

2003年,日本也以缅怀的方式,纪念在日本登陆武力打开日本国门的美国将军佩理,纪念他让美国开国150周年。2008年“5·12地震”后日本救援队到达中国地震灾区,参与地震救援,其在中国的表现让中国人同样感到震惊,因为日本救援队的表现甚至强于我们中国人。

今天,对于日本人,日本文化,我们很难用一个字“对”或者“错”来评价,这也许让我们多了许多的思考。

【七年级-日本】相关文章:

七年级地理天气与气候练习题

七年级地理中东形成检测题

七年级地理亚洲练习题

七年级寒假作业地理试题

2015年七年级地理寒假指导

七年级地理下册教学工作总结

七年级地理知识点我国水路

七年级地理教学反思8

七年级期中地理试题上学期

七年级地理南极洲检测题(有答案)

最新地理备课资料
热门地理备课资料
精品推广
随机推荐地理备课资料
学科中心
中网建材 中网化工 中网机械 牛涂网 中网体坛 中网生活 中网沥青 中网涂料 中网机器人 中网塑料 中网橡胶 中网玻璃 美美日记 中网资讯 广东熊猫网 读后感 读后感问答 读书笔记 胎教大全 汉语字典 成语大全 造句大全 组词查询 近义词 反义词 故事大全 英语单词 英语近义词反义词 英语例句大全 英语缩写大全 知识问答 三字经 数字大小写转换 邮编查询 脑筋急转弯 歇后语 百家姓 怀孕周期表 古诗词 对联大全 新华字典 汉语词典 成语大全 二十四节气 古诗词大全 中国古典 作文范文参考 范文 名言 版报 文档 诗词 奥数 图书 问答 高考 中考 小考 考研 留学 自考 志愿 大学 星座 笑话 语文 数学 英语 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