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 地    图

当前位置:地理网 >地理教学 >备课资料 >七年级-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七年级-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地理网 来源|2017-03-13 发表|教学分类:说课稿

地理教学

备课资料

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温馨提示:用一大地球仪,摆在讲桌上,准备记号笔在上面可随时勾画,特别是麦哲伦环游地球时,什么时间到达什么地点,也可以随手写写到达的大洲名称,下课后又能用卫生纸方便的擦掉。这对后面学习大洲大洋有一定帮助。)

现在大家一看地球仪,都知道地球的形状是圆球状,可我们的先民认识地球的形状却经历了非常漫长的过程。

■从“地平说”到“地圆说”

在古代,我们的先民主要生活在旧大陆上,就是这一片相连的亚洲、欧洲、非洲(用记号笔填上三洲的名称)。我们前面讲丝绸之路,从亚洲到欧洲就需要四年,回来又要四年。所以,我们的大部分先民活动范围很小,视野非常狭窄,感觉地是平的,天是圆的。

后来人们逐渐发现好像地也不是很平,你看远处驶来的帆船,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帆,最后看到船身。在唐诗里也有“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些自然现象,使人们臆想地表是个曲面。

但不管地是平的,还是曲的,太阳都是东升西落,亚洲这一边就是“亚细亚”,即太阳升起的地方,欧洲这一边就是“欧罗巴”,即太阳落下去的地方。在这辽阔的旧大陆的周围是什么呢?许多人知道,那是无边无际的大海。在大海的外面还有什么呢?那是天边,谁也没有去过,传说是万丈深渊,滑下去就只能是死无葬身之地。

有些有远见的先民,通过对日月星辰的观察推断:地应该是圆的。你想啊,月亮是圆的,美女嫦娥不是生活在月宫里吗?所以我们生活的地方很可能也是圆的。

但“地圆说”一出现就遭到了众人的嘲笑:地怎么会是圆的,真是圆的,上面站得稳,侧面和下面的怎么站得稳嘛。当然我们现在都知道了,为什么地球四周都能站稳,因为物质都有重量,方向指向地心,所以我们不管站在地球上任何地方感觉上是一样的:上有天,下有地,中间有空气。只有到了麦哲伦船队环游地球成功,“地圆说”才最终站稳了脚跟。

■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在麦哲伦船队环游地球前,一大批人都在为到达中国、印度做着各种尝试。这与到过中国的马可·波罗,以及他的《东方见闻录》有很直接的关系。马可·波罗把中国描绘成黄金遍地,香料盈野的地方。往东边到中印太远,且路途战火不断,如果去,说不定哪一天就当了炮灰。这时的“地圆说”逐渐有了市场,人们就想从西边到中印,说不定更近、更快。

哥伦布通过阅读马可·波罗的《东方见闻录》,对富庶的东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相信当时已日益流行的地圆学说,认为地球是圆的,只要从欧洲海岸一直向西航行,就可以到达印度,得到大量的黄金、香料。1492年年底,哥伦布从西班牙出发,向西发现了美洲大陆,哥伦布认为这就是印度,虽然他至死都不知道他错了,但不妨碍他因此发了。1497年达·伽马从葡萄牙出发向东到达印度,购买了大批的香料、丝绸、宝石和其它东方特产带回了葡萄牙,也发了。这两人从两个方向探险都发了,从贫困潦倒一跃成为富豪贵族。

怀着对东方财富的追求和对远洋探险的向往,具有丰富航海经验的麦哲伦参加了海外远征队,远征印度、马六甲、菲律宾群岛等地,他从实地了解到在菲律宾群岛的东面是一片汪洋大海。他坚信地球是圆形的,并猜测在这片大海的东面,肯定是哥伦布发现的美洲大陆。他下定决心一定要做一次环球探航。在菲律宾,麦哲伦还救了一个马来人,叫亨利,后来带在身边做仆人。

麦哲伦回到葡萄牙,请求国王允许他组织船队进行环球探险。国王对麦哲伦也有耳闻,对他也有一些赏识,但听说要环球探险,葡萄牙国王就直骂麦哲伦是疯子。麦哲伦没有在一根树上吊死,他碰了壁后及时转身找到了西班牙国王。西班牙国王同意赞助麦哲伦环球探险,并与他签署了远洋探航协定。按照协定,麦哲伦被任命为探险队的首领,所率船队的船只由国家提供,航海费用由国家负担。但探险过程发现的任何土地,全部归国王所有,新发现的土地的全部收入的二十分之一归麦哲伦所有。就这样,于1519年9月,麦哲伦率领一支由200多人、5艘船只组成的浩浩荡荡的船队,从西班牙塞维利亚港口出发,开始了环球远洋探航。

开始非常顺利,两个月就越过了大西洋到达了巴西海岸,然后沿着巴西海岸往南,寻找向西的通道。又过了两个月,找到了海峡,可是进入后,越来越不像海峡,后来发现这不过是一条河的河口,这就是今天的拉普拉塔河河口。

1520年3月,风雪交加,航行极其困难。船队不得不在这里进行了5个月的休整。休整期间大家无所事事,想家的情绪越来越浓。你想啊,离开西班牙快一年了,就在海上漂着,什么也没有得到,有三个船长还带头发动叛乱。但麦哲伦凭着其经验和胆识平息了这次叛乱。

休整了5个月的船队在平息了叛乱后,于1520年8月,在麦哲伦的率领下,又向前继续探险。

又过了两个月,1520年10月,船队在南美洲南部发现了一个海峡口。这个海峡弯弯曲曲,忽窄忽宽,港汊交错,波涛汹涌。在这像迷宫一样的海峡里走了一个月,终于走通了。只是一艘船偷偷地打了退堂鼓回去了,加上损坏了一艘船,这时的船队只有三艘船了。在这个海峡迂回航行1个月后,他们终于走到海峡西口,见到了浩瀚的大海,这个海峡就是现在的麦哲伦海峡。这是后人为了纪念麦哲伦这次探航的功绩而命名的。向来以沉着、坚定著称的麦哲伦激动地掉下了眼泪,全体船员也非常激动,这预示着环球探险快成为现实。你想啊,越过这个大洋肯定就可以到菲律宾群岛,而越过大西洋只花了两个月,大概越过这个大洋也就差不多两个月吧。

船队在这片大洋中航行了3个多月,海面一直风平浪静。因此,他们就为它取了个名字叫“太平洋”。可是接下来的事情却让他们不知所措了。原来预计两个月就能越过这个太平洋,可4个月过去了,5个月过去了,6个月也过去了,没有见到一片陆地。船队里先是恐慌,是不是要到天边的万丈深渊了?后来连恐慌的力气都没有了,粮吃光了,淡水也喝尽了,海水又实在咽不下去,全体船员连同麦哲伦就躺在船上只做一见事,那就是——等死。

天无绝人之路,6个月过去后的1521年3月,航队发现了远方的陆地,他们来到了富饶的马里亚那群岛,受到当地居民的热情款待。3月底船队来到了菲律宾群岛。这时发生了一件事,让大家欢欣鼓舞。麦哲伦的仆人亨利居然听懂了当地人说的话——马来语,而且和当地人对上了话,这里就是当初亨利的家乡。这说明船队往西已经绕到曾经往东到达过的菲律宾了。这一切都预示着环球探险即将成功,铁的事实证明,地球的的确确是圆形的。

用一成语来形容这时的麦哲伦最恰当——乐极生悲。欢欣鼓舞的麦哲伦这时就不急着赶路了,为什么呢?他还没有得到什么财富,他还没有得到什么土地,他和国王有协议的,既然环球眼看就要成功了,现在准备多捞点好处。坚韧、果敢的英雄麦哲伦生出了满怀的野心,企图利用当地部族间的矛盾来达到他征服这块土地的目的,然而在一次与当地部族的冲突中,麦哲伦被杀害了。最后,麦哲伦的助手烧掉一条破烂不堪的船,带领仅存的两条船载满香料落荒而逃,经印度洋、过好望角,辗转一年多,终于在1522年9月回到了西班牙。整整三年啊,这时,整个船队也仅剩下一条船与18名船员了。

回来的18名船员都发了,满船的香料和土特产换了不计其数的钱,西班牙国王也给每人都发了奖金。真是不容易,现在该轻松了,天天睡觉自然醒,数钱数到手抽筋。

■从“地圆说”到“球体说”,再精确到“椭球说”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造卫星上天了,从卫星的照片,我们一目了然就看到了地球是一个球体,再多说都是废话。航天技术的进步使我们更加精细地测量地球的尺寸,发现它不是一个标准的正圆球,把它叫做“椭球体”。地球是一个两极稍微扁一点,赤道鼓一点的不规则椭球体。也就是说,我们这样看地球仪上下要矮一点,腰身稍稍粗了一些,这是因为地球自转,离心作用把腰甩粗了点(教师作自转运动,手示意腰变粗)。当然了,人要是长成这个样子,的确不是特好看。

话又说回来,粗一点和矮一点是十分细微的,也就是比平均值差了几千米到十几千米。与地球平均半径相比,只占大约200分之一不到,我们的肉眼是看不出来的。所以我们这个地球仪呢,是没有必要做出那点细微的差别,我们的地球仪实际上就是一个正圆球。

■地球的大小:

从地球的球心到地表有6371千米,如果我们以在高速公路上100千米的时速开,也需要跑63小时多,也就是两天多。所以我们前面讲,难以准确预报地震,因为我们人类打的最深的井没有超过10千米,这就相当于我们在这个地球仪上只打了一个小的痕迹而已。当然,我们也很想打深一点,就是打到岩浆,打出一个火山喷涌而出也无怨无悔。

地球的最大周长4万千米,如果还用100千米去开就需要400个小时了,大约是17天。在这17天中你不能吃、不能喝、不能睡、不能拉、不能撒,前提还要有那么一条笔直的跨越大洋和陆地的高速公路,还要办许多国家的签证。前两年有坐热气球环球探险的,从空中就省事多了,但也需要注意最好别走海洋,怕你的热气球漏气,掉进海洋里面你就只能喂鲨鱼了。最好走陆地上空,有问题就降落下来修理一下。(学生就问:那需要多少时间?又有学生在说:我骑自行车去。还有学生在说:要是蜗牛去环游一周那该要多久?)

地球的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这包括陆地和海洋,我国拥有了960万平方千米,海洋大约有300万平方千米。

【七年级-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相关文章: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单元知识总结(新人教版)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地理知识点

苏教版初中七年级地理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地理期末复习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七年级地理上册《地球和地球仪》重要复习资料

七年级上地理黄金关键词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复习要点:地球和地图

七年级上商务星球版地理第一单元期末复习知识大全

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梳理:地球与地图

七年级地理上学期期末复习计划

最新地理备课资料
热门地理备课资料
精品推广
随机推荐地理备课资料
学科中心
中网建材 中网化工 中网机械 牛涂网 中网体坛 中网生活 中网沥青 中网涂料 中网机器人 中网塑料 中网橡胶 中网玻璃 美美日记 中网资讯 广东熊猫网 读后感 读后感问答 读书笔记 胎教大全 汉语字典 成语大全 造句大全 组词查询 近义词 反义词 故事大全 英语单词 英语近义词反义词 英语例句大全 英语缩写大全 知识问答 三字经 数字大小写转换 邮编查询 脑筋急转弯 歇后语 百家姓 怀孕周期表 古诗词 对联大全 新华字典 汉语词典 成语大全 二十四节气 古诗词大全 中国古典 作文范文参考 范文 名言 版报 文档 诗词 奥数 图书 问答 高考 中考 小考 考研 留学 自考 志愿 大学 星座 笑话 语文 数学 英语 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