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 地    图

当前位置:地理网 >地理教学 >备课资料 >一节“很不地理”的地理课

一节“很不地理”的地理课
地理网 来源|2017-03-15 发表|教学分类:说课稿

地理教学

备课资料

一节“很不地理”的地理课

地理课到底应该有多“地理”?地理课可以不那么地理吗?

学科之间的墙可以拆除吗?

这几天出差,出差前晚上坐班。出差在车上,坐班都是无聊而难受的事情。于是做了点不无聊的事情。

事件一:

出差的路上,同事没事,突然问及近期全市上下都在忙碌的基层党组织的“五个基本”建设问题,他问:五个基本是哪五个呀?

我因为没有好好学习有关文件,也不知道。

同事无话,而我的心里却没有完全停下来。

“五个基本”是哪五个,一定要学习有关文件才可以知道吗?

我还想,要是这是一道高考试题,老师又没有讲过,又不能上网查,我能做出来吗?

在车上,我这样胡思乱想:

加强党的基层组织“五个基本”建设,目的是增强党组织的作用。

1、一个组织,要有成员,这个组织的成员数量越大、素质越高它的作用与影响力才会越大。第一个基本出来了:基本队伍。毕竟人的第一位的呀。

2、这些人在这个组织里不能是一盘散沙,要成立一个组织才能更好发挥作用呀。就象学校年级开班,第一件事就是选班主任,班主任进班第一件事就是指定(因为都行不认识,不能选举)班长和班委。第二个基本出来了:基本组织。

3、这个组织要起作用,有影响力,它必须开展一些活动才行呀,不然这个组织不等于不存在吗?第三个基本出来了:基本活动。

4、基本活动得要地方呀,学习活动,宣传工作都得要地方才行呀,人们不是常说宣传阵地什么的。于是:第四个基本出来了:基本阵地。

5、活动、场地、宣传不得要钱吗?第五个基本是:基本保障。

回家之后,我到网上百度了一下。

正确答案是:基本组织、基本队伍、基本活动、基本制度、基本保障。

呵呵,五个我对了四个。如果是道10分的题目,我拿了8分。不错。

反思一下:之所以,掉了一个,是因为受到了“五个”这个数字的限制,其实如果没有这个限制,就象高考题,10分,五个得分点,我们回答的时候,不是常常会用“大答案”覆盖“小答案”的吗?

如果按照这个思路,那我可能还会接着思考:

6、人员进了组织没有制度进行管理和约束不行呀,那么第六个基本:基本制度也应该可以想得到的。

这个时候,

我的角色(1):一名党务工作者。

但前面1-6的分析,是需要专门学习有关党建知识还是大多数都知道的常识?

我看更象是常识。

但大多数人不会象我这样想事情罢了。

我的这个分析过程,跟我们做地理试题不是十分相似吗?

于是找来例题:

一节“很不地理”的地理课1

要解决这个问题,我应该充当一个什么角色?

“大桥施工”这四个字告诉了我,

我的角色(2):一个桥梁设计、建设工程师。

于是,我就必须考虑如下问题:

1、我要在哪里建设桥?杭州湾。自然,海域宽阔是我的遇到的第一个障碍。

2、我要建设一坐坚固、耐用、节省、美观、实力用的大桥。架桥首先不得做桥礅吗?在海里建设桥礅可不好做,水下的情况也不好弄清楚呀?第二障碍:水深大,水下地质情况不明(复杂)。而杭州湾的钱塘潮是举世闻名的。第三障碍:潮差大、水流急。夏秋季节这里的台风也是闻名的。第四障碍:台风。设计要充分考虑抗风能力,施工过程也要考虑,第五障碍:大风和强降雨天气对施工的影响。

3、建成了,可不能没几年就坏了。海水的腐蚀能力是非常强的,我可要做好防腐蚀工作。第六障碍:海水的腐蚀作用。

一节“很不地理”的地理课2

事件二:

坐班是件很痛苦,很无聊的事情。于是我找事做。

办公室里有同事的《唐宋词鉴赏词典》,于是带进教室坐班。翻到辛弃疾的一首词: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写得真好,要是自己也能写一首就好了。

这时候,地理高考提取和解读信息能力派上了用场。

填词?填词,不就是模仿吗?

首先,说明,之前从来没有做过这事情,对如何填词,完全是一窃不通。

但,有上面这首,再百度个两首,研究一下,不问艺术价值如何,样子应该是可以做出来的。

说做就做。

我的提取信息过程:

1、6个字+6个字+7个字+6个字。上下两片都是这样的。不好意思,我的入门水平也就这样了。第一眼就看到这个。

2、每片开头都是一对对仗句。后两句不对仗。呵呵,发现这点我老高兴了,层次高了不少。对联,仄起平落,这个我是知道的。

3、鹊、蝉、年、片。外、前、边、见。后三个字押韵。能发现这点,境界更进了一步。

4、读起来,都有画面感。嗯,我要是填,也要写点画面感的东西进来。

5、要有意境,这个,这个我拿不住,能做多少是多少吧。

6、听说,要讲究格律的,这个我完全不懂,放弃吧,反正只要做个样子出来。

于是,开始“创作”,坐班一晚上,加上第二天大半天时间。我的第一篇词作品隆重出炉了。

在此献丑:

                西江月。强说愁

莫问年华易老,欲寻覆水难收。肝肠百转频回首,江月与人同瘦。

春寒未尽买醉,愁绪难消登楼。别样滋味在心头,夕阳山外斜照。

 

发给古典诗词功力颇深的两位同事,被他们很好地鼓励了一回,自己也小小地得意了一下。哈哈

我的角色(3):一名诗人(假冒。有辱诗。诗惹有知,我是这样写它的,它一定会生气)。

自己的小小成功经验不能浪费呀,要及时传给学生,于是,又找来例题:

一节“很不地理”的地理课4

填词时,我做了三件事:1、我读。2、我思。3、我写。

完成这道地理题目,也是三件事:

1、我读。题干材料、表格数据、问题。我列出关键词:太阳辐射日总量、海平面。

2、我想:

一节“很不地理”的地理课5

我接着想:图上红线为我根据所学知识去掉的影响因素。

一节“很不地理”的地理课6

理由分别是:

(1)对称原理告诉我们,北极点夏至昼长与南极点冬至昼长相等,都是极昼;天气没有大区别,无法比较。

(2)还是依对称原理,太阳高度一样;日地距离有差别,夏至日,地球位于远日点附近,太阳辐射弱些,冬至日地球位于近日点附近,此因素保留;题干中说了表格数据为海平面数据,这个因素不能用;臭氧层,南极地区要薄些,此因素保留。

3、我写:

一节“很不地理”的地理课7

【一节“很不地理”的地理课】相关文章:

地理知识的记忆原则及方法

课改背景下初中地理教育的思考

关于“案例教学法”的几点认识

“白色农业”的发展领域

试论地理课堂教学过程

中东的石油经济

人口迁移的推力—拉力理论

“穿新鞋走新路”的地理课堂教学方式

黄淮海平原的地理概况

一年一熟的雨养旱作农业

最新地理备课资料
热门地理备课资料
精品推广
随机推荐地理备课资料
学科中心
中网建材 中网化工 中网机械 牛涂网 中网体坛 中网生活 中网沥青 中网涂料 中网机器人 中网塑料 中网橡胶 中网玻璃 美美日记 中网资讯 广东熊猫网 读后感 读后感问答 读书笔记 胎教大全 汉语字典 成语大全 造句大全 组词查询 近义词 反义词 故事大全 英语单词 英语近义词反义词 英语例句大全 英语缩写大全 知识问答 三字经 数字大小写转换 邮编查询 脑筋急转弯 歇后语 百家姓 怀孕周期表 古诗词 对联大全 新华字典 汉语词典 成语大全 二十四节气 古诗词大全 中国古典 作文范文参考 范文 名言 版报 文档 诗词 奥数 图书 问答 高考 中考 小考 考研 留学 自考 志愿 大学 星座 笑话 语文 数学 英语 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