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 地    图

当前位置:地理网 >地理教学 >备课资料 >极昼地点0(或24)时太阳高度的计算

极昼地点0(或24)时太阳高度的计算
地理网 来源|2016-12-15 发表|教学分类:试题分析

地理教学

备课资料

正午太阳高度角计算公式H=90°-|φ+δ|已为大家所熟知,但是许多学生却对此公式应用的灵活性掌握不好,导致错误较多,究其原因,是没有真正弄清其中的奥妙。以下步骤可以引导大家分三种情况进行简单的推理。

设P点是北纬φ度纬线上的一点,(1)当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北纬δ度(0δ≤23.5°)纬线上时(如图1)解直角三角形很容易得出H=90°-|φ-δ|。

极昼地点0(或24)时太阳高度的计算1

(2)当太阳直射点在南纬δ度(0δ≤23.5°)纬线上时(如图2)解直角三角形很容易得出H=90°-|φ+δ|。

极昼地点0(或24)时太阳高度的计算2

(3)当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时(如图3)解直角三角形很容易得出H=90°-φ。

极昼地点0(或24)时太阳高度的计算3

因此,正午太阳高度角计算公式为:H=90°-|纬差|

① 已知点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同侧时(即该点夏半年),纬差为已知点与直射点之差的绝对值:H=90°-|φ-δ|

②已知点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两侧时(即该点冬半年),纬差为已知点与直射点之和的绝对值:H=90°-|φ+δ|

③当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时(即春秋分日时),纬差为已知点的纬度:H=90°-φ

下面是一道高考模拟题,引起了我对极昼地区0(或24)时太阳高度计算的思考。

如下图所示是某地一天中0时和正午时刻太阳光线与地面的夹角,据此判断1~2题。

极昼地点0(或24)时太阳高度的计算4

1.该地的纬度位置是()

A.70°N B.75°N C.70°S D.75°S

2.这一天,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是()

A.15°N B.20°N C.15°S D.20°S

答案:1.B 2.B

由图分析该点太阳高度35°时(b光线),太阳位于该点正南方向,太阳高度5°时(a光线),太阳位于该点正北方向,而图表示的是该点一天中太阳不同时刻的太阳高度,因此根据太阳视运动特征,可知该点只有在北极圈到北极点之间,并且出现极昼时才有可能出现图示状况。但如果利用正午太阳高度公式,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同时求得太阳直射点与该点的地理纬度,是完全没有可能的。是不是存在0(或24)时太阳高度公式呢?答案是肯定的。经过一番思考之后,我认为如果将正午太阳高度看成是一地地方时12点时的太阳高度,那么当一个地点在出现极昼的时间内,就应存在该地地方时为0(或24)时的太阳高度(如图4)。

极昼地点0(或24)时太阳高度的计算5

计算公式推导如下:

设北半球一点P在北纬φ度(66.5°≤φ≤90°),太阳直射点在北纬δ度(0°≤δ≤23.5°),此时P点出现极昼现象(如图5)。

极昼地点0(或24)时太阳高度的计算6

在上图中太阳光线是平行照射地球的,MR为P点的地平圈,PK为P点所在纬线的延长线,MO为赤道的延长线,N、S为两极点;H0为P点0(或24)时太阳高度角,即∠LPR。

在上图中由于太阳光线平行,PK与赤道面平行,所以∠LPK=δ,∠RPK=∠RMO,又因为在RT△OPM中∠RMO=90°-φ,所以,H0=∠LPR=δ-(90°-φ),即H0=δ+φ-90°。

该公式用地理术语来表达为:极昼地点0(或24)时太阳高度为该点地理纬度与直射点纬度之和与90度的差。

验证:

①当H0=0°时(太阳视运动轨迹与地平圈相切),δ+φ=90° 即极昼地区最低纬线圈度数与太阳直射点纬度数互余。

②当φ=90°时,H0=δ即在极点上看,太阳周日视运动圈与地平圈总是平行的,一天中太阳高度没有变化,总是等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只是随时间变化在天空中的位置不同。

推论:

对于出现极昼的地点来说,正午太阳高度公式直接可以写成H=90°-φ+δ,那么与0(24)时太阳高度公式H0=δ+φ-90°联系,即可得出以下推论。

①H+H0=2δ即极昼地区某地一天中正午太阳高度与0(24)时太阳高度之和总是等于当日直射点纬度的2倍,还等于极点上太阳高度的2倍。假如H0=0°时,则有H=2δ,即极昼地区最低的纬线圈的正午太阳高度等于太阳直射点纬度的2倍。

②H–H0=180°-2φ即太阳视运动周日圈最高点与最低点之间的差别,或者说一天中太阳高度的变化幅度主要与纬度、日期有关。就地区而言,总的规律是由极昼地区最低的纬度向极点方向递减。

经过这样的推导,诸如以下题目的解决就易如反掌了。

下图为北半球甲、乙两地某日“太阳运动轨迹图”,图中O表示地平图,箭头为太阳视运动方向,∠1=∠2=23°,据此回答1~2题。

极昼地点0(或24)时太阳高度的计算7

1.甲地的地理纬度是

A.67°N B.23°N C.46°N D.90°N

2.乙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为

A.67° B.23° C.46° D.90°

答案:1.D 2.C

【极昼地点0(或24)时太阳高度的计算】相关文章:

新一轮沙尘可能长达百年

对高三地理教学的几点思考

地壳运动的证据

日地关系的研究

黄河流域旱涝频度统计表

山东省地理教材选用统计表

高中地理新课程的框架结构

我对高中新课改的几点认识

浅议地理教学语言的规范化

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

最新地理备课资料
热门地理备课资料
精品推广
随机推荐地理备课资料
学科中心
中网建材 中网化工 中网机械 牛涂网 中网体坛 中网生活 中网沥青 中网涂料 中网机器人 中网塑料 中网橡胶 中网玻璃 美美日记 中网资讯 广东熊猫网 读后感 读后感问答 读书笔记 胎教大全 汉语字典 成语大全 造句大全 组词查询 近义词 反义词 故事大全 英语单词 英语近义词反义词 英语例句大全 英语缩写大全 知识问答 三字经 数字大小写转换 邮编查询 脑筋急转弯 歇后语 百家姓 怀孕周期表 古诗词 对联大全 新华字典 汉语词典 成语大全 二十四节气 古诗词大全 中国古典 作文范文参考 范文 名言 版报 文档 诗词 奥数 图书 问答 高考 中考 小考 考研 留学 自考 志愿 大学 星座 笑话 语文 数学 英语 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