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 地    图

当前位置:地理网 >地理教学 >备课资料 >地理教师高一新生期中试卷分析(一)

地理教师高一新生期中试卷分析(一)
地理网 来源|2016-12-08 发表|教学分类:试题分析

地理教学

备课资料

考试过后,分析学生的考试情况是每位老师的工作项目之一,地理网特为老师们整理了地理考试试卷分析范例供大家参阅。

十一月末高一进行了期中考试,主要是对高一新生入校以来的两个月的学习进行评估检测。根据本学科的教学安排,这次地理考试内容主要为高中地理必修1第二单元《地球上的大气》,多通过景观图、表格、等值线图以及各种统计图等形式考查。共分为选择题和综合题两大部分,其中选择题30道(60分),综合题三大道(40分)。虽然本届学生入学成绩差,学习状态不乐观,但基于高考不会考虑个别学生的状况而使难度有所降低,故本次试题对本校学生难度为中等偏上,也是给学生一警示的作用,试题采用2:5:3的难易程度。期望平均分值50分。

次考试学情分析会上,各学科组长对本学科的教学进行了分析,除政治,历史外,其他学科都共同指向了一个问题:学生入学成绩差,导致学习习惯差,学习意识淡薄,上课注意力涣散,百呼无一应,不听,不记,对学习一副漠然淡然的态度,是成绩低的主要原因。

高一上学期第二次考试地理成绩统计如下:

但地理的分值位于各科末位,使我不得不重新开始考虑问题的症结所在,可能学生们的问题不是出在简单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意识上,考后也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向我表露出对自己成绩的失望,及付出努力无法取回对等回报的挫败感。我相信大多数同学是满怀着憧憬与幸福而进入的高中校园,他们也怀有向上的心,也期盼有优秀的成绩来成就自己,那么是什么在两个月后甚至一个月后一点点的磨掉了他们一颗学习向上的心?

带着困惑我对六班、十班的120名学生进行了一个简单的问卷调查:你喜欢地理吗?如果不喜欢,为什么?如果喜欢,你觉得学习地理最大的困难是什么?你觉得老师怎么做对你的学习有帮助(上课内容,作业,课后辅导)?调查采取了开放式的署名方式,可以署名,也可以不署,但是必须说出自己真正的想法。

问卷的结果令我大吃一惊,120名同学中只有84位回应了调查,喜欢地理的有38人,不喜欢的有46人,但是78

人都一致反映地理太难了:“因为一开始有知识学不会,再到后来越学越难,也就没有兴趣了”;“对地理一开始学习兴趣很大,到后来遇见的问题多了,有许多图看不懂,慢慢就不会了,慢慢失去信心了”;“老师讲课时也能听懂,自己做时就不会,摸不着头绪,不知道该怎样学?”“知识点太多,记不下来”……补充对教师的课堂评价结合近几年的学生考试结果,好似都出现了类似的结论,地理学科的“难”在于哪里呢?

首先,从客观因素上讲,高中地理课本的内容比较抽象,理论性强,主要讲的是各种地理现象之所以存在的原因以及发展的规律。不像初中那么浅显易懂,特别是高中必修1的自然地理部分,其中第一单元的地球部分和第二单元的大气,是整个高中阶段地理学习的难上难,却在学生刚进入高中阶段就接触这些内容,无疑使得学生“找不着北”。

其次,从主观因素上讲,学生的地理知识基础较差,由于中考时不考地理,有的学校甚至不开设地理学科,或者只在初一时接触过,使得很多同学的地理知识几乎是空白,到了高中还不知道“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分不清“黄河、长江”,在这样的基础上,一下子要运用地理原理,分析判断地理事物当然是困难的。

第三,是学法上的问题。很多同学依然用初中的学法来学习地理,当然学不好了。初中的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知识,内容比较浅显,很多地名、物名只需记忆就可以了,所以学生往往在考试之前“背地理”,效果也还可以。而高中阶段是要在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基础上判断地理事物,并分析其分布规律和形成原因,所以光靠“背地理”肯定是学不好的。例如气候类型的判定,成因。插入这次考试题

例如:读下图(abc代表单元格),回答21--23题。

21.有关a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我国特有 B.雨热同期

C.盛夏伏旱 D.冬雨夏干

22.b地肯定位于( )

A.北半球大陆东岸 B.北半球大陆西岸

C.南半球大陆东岸 D.南半球大陆西岸

23.abc三种气候类型分布的纬度从低到高

依次为( )

A.a—b—c B.b—c—a

C.c—a—b D.c—b—a

试题分析

第四,是相关知识的联系问题。高一第一学期,学地理所需要的相应的数学和物理知识还未学到,所以同学们在学习地球和大气这两个单元时,普遍缺乏空间想象力。例如学习大气这一单元时,风的形成过程运用了物理学科中的“力的合成”知识点而使得学生的理解困难重重。

那么在新的教学环境中学生应该如何学,老师应该如何教已经成为学生和老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此谈谈我的看法。对于学生来讲,尽力做到下面四个方面:

一、树立信心是学好地理的前提

虽然同学们现在在地理学习上遇到了一点困难,但一定要有信心学好它。时上好每一节地理课,在课堂上积极思维,把教师讲的概念,原理理解,如有不懂得地方,应及时提问,每堂课的内容要及时消化,课后做适当的练习加以巩固,坚持这样做肯定会收到好的效果。

二、 读图用图是学好地理的基本技能

地理中的各种地图:景观图、示意图、结构图、统计图等等,有机构成了一个“图像系统”。 这些图像是地理信息的浓缩和直观表达,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包含着丰富的地理知识,通过学习这些图像可以达到理解、巩固、运用知识的目的;另外它们作为地理知识的“载体”,直接成为地理各种考试的题目。在地理学习中,我们要做到左图右书,注意随时运用地图,查阅地图,善于从地图中发现地理知识,寻找地理规律。读图时要注意先后顺序,先看图名、图例、比例尺、方向,知道该图表现的主要内容、范围等,再观察图的具体内容。观察要仔细全面,不要漏掉每一个信息。这样长期坚持下去,就能够做到眼中有字,心中有图,文字和图像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正确的空间想象。

三、学会读书

我校进行的新课改“学讲练点”四字教学模式的第一个环节“学”即自主学习,通过阅读课文或其他资料获得有效信息。所以如何进行有效阅读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前提环节。在学习的最初阶段,同学们应该勤于动笔,首脑动用。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读书时,一是边读边勾出重点难、点、要点,也可以打上各种符号,必要时还可以做简单的批注,这样有利于抓住要领,加强印象,利于复习巩固。二是边读边写提纲。通过阅读教材,分清主次,理清各种关系(主次,并列,因果等),能按地理知识的结构,写出阅读纲要或简单的图表,形成知识框架,使零散的知识系统化。三是边读边绘图,将文字的地理知识用图的形式表达出来。例如,在学习”大气的水平运动”时,就可列出这样的自学提纲:

(1) 热力环流→气压差异→气压梯度→水平气压梯度力

(2) 大气的受力情况分析及其产生的大气运动

水平气压梯度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 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

(3) 绘出在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下形成的风(北半球)的示意图。

四、学会科学的记忆方法

有许多同学反映地理内容太难记了,老是记不住,前两天记住了,现在又忘了;有些分布的知识点该如何去记呢?的确,教材中有许多的内容,要把他们记住很不容易。这时候,我们首先确定课标中对这些地理事物的要求,是必须记住的,还是可记可不记得,还是只要理解不必记忆的,在明确这个问题之后,再来关心如何去记忆。

1、及时复习,重复记忆

如何记得又快又准,是每个同学都关心的问题。其实克服遗忘,加强记忆的最好办法,就是重复,这也是由人的生理结构所决定的。当天学过的内容当天复习,一周至十天左右在复习一次,这对巩固记忆非常有效。

2、知识梳理,抓住联系

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这就决定了地理知识之间也存在着必然的内在联系。只要我们理解了知识之间的这种联系,并把握住这些联系,纵然知识是千条万绪,我们也会记忆的一清二楚。例如气候类型的识记,相反囫囵吞枣的死记硬背,一方面不能将知识融会贯通,灵活运用,另一方面也容易丢三落四,背了后面忘了前面。地理学科知识纷繁复杂,学会抓住知识之间的联系进行记忆对于我们学好地理具有很大的益处。

3、积累,每天记下一个知识点。

4、趣味联想,利用左右手来记忆。如气旋反气旋。

5、可以利用自己在生活中的体验和感受来学习领会知识,加强记忆。

教学是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是相辅相成的。课堂中教师的引导者的角色如何充分得到体现。

想了解更多地理试卷分析范例,请继续关注地理网【地理教学】栏目!

【地理教师高一新生期中试卷分析(一)】相关文章:

浅谈高中人文地理教学(一)

三大宗教在东南亚的分布

浅谈高中人文地理教学(二)

浅谈地理教学中的创新教学

和高一新生谈如何学好地理

城市道路网路(举例)

地理教学初探

地理新课程教学中应当重点关注的几个问题

地理教学反思㈡

地球气候变暖,南极企鹅遭殃

最新地理备课资料
热门地理备课资料
精品推广
随机推荐地理备课资料
学科中心
中网建材 中网化工 中网机械 牛涂网 中网体坛 中网生活 中网沥青 中网涂料 中网机器人 中网塑料 中网橡胶 中网玻璃 美美日记 中网资讯 广东熊猫网 读后感 读后感问答 读书笔记 胎教大全 汉语字典 成语大全 造句大全 组词查询 近义词 反义词 故事大全 英语单词 英语近义词反义词 英语例句大全 英语缩写大全 知识问答 三字经 数字大小写转换 邮编查询 脑筋急转弯 歇后语 百家姓 怀孕周期表 古诗词 对联大全 新华字典 汉语词典 成语大全 二十四节气 古诗词大全 中国古典 作文范文参考 范文 名言 版报 文档 诗词 奥数 图书 问答 高考 中考 小考 考研 留学 自考 志愿 大学 星座 笑话 语文 数学 英语 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