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 地    图

当前位置:地理网 >地理教学 >其他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评价建议”解读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评价建议”解读
地理网 来源|2013-01-05 发表|教学分类:课改消息

地理教学

其他

《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的评价建议是针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提出的,不涉及对教师教学的评价。学生地理学习活动状况、学业成绩,学生的认知、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行为表现等是地理学习评价的对象。《标准》所提出的评价建议较为原则和宏观,因此有必要作进一步的分析和解读。

一、“地理知识与技能”评价的要点及案例

“地理知识与技能”评价所包含的内容是根据《标准》的总目标和内容标准确定的。这些内容集中反映了高中学生通过地理课程学习后,在“地理知识与技能”方面所应达到的水平。《标准》的评价建议部分提出从如下两方面对学生在“地理知识与技能”方面所应达到的水平进行评价。

1.评价学生地理知识理解和应用状况

评价学生地理知识理解和应用状况,《标准》建议主要从对地理知识的理解能力和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运用已学知识的能力进行评价。理解能力的评价主要看学生对地理概念、原理、规律、理论的理解质量与表述状况;知识运用能力的评价主要看学生能否激活所储存的已学知识,能否将相关知识迁移到具体情境之中。具体说来,评价内容与目标主要有如下六个方面:(1)对地理学科基本的、核心的概念或结论的理解;(2)了解识别地理事物的空间结构、功能和作用;(3)根据文字、图表、数据等背景材料,分析理解地理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4)根据文字、图表、数据等背景材料,理解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地理环境的主要特征,以及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5)了解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理解人文地理环境的形成和特点;认识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及主要途径。(6)认识区域差异,了解区域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和解决途径。

案例1:评价学生对地理概念的理解状况

对学生地理概念理解状况的评价应主要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①用自己的语言把概念的一种表达形式变为另一种表达形式;②用符号、模型、图表等表达概念;③辨别概念的正例与反例;④会进行概念之间的比较,区分概念的不同意义。

案例1-1:用图表表达概念

让学生绘图表示海陆间的水循环。教师可从学生绘出的示意图中,得到如下评价信息:学生准确确定了海陆间水循环的空间领域了吗?学生绘出海陆间水循环的各个环节了吗?各个箭头的指向正确吗?等等。由学生绘图情况,可以评价学生对海陆间水循环概念的理解水平。

案例1-2:辨别概念的正例与反例

评价学生对自然资源概念的理解状况,可给出若干例证让学生辨别:铁矿石、棉花、沼气、石油、汽油、焦炭、森林、宇宙尘埃、地核中的铁……设计这个作业就是要检查学生能否区别切题和不切题的属性,如是否直接从自然界获得?能否用于生产和生活?

案例2:评价学生对地理事物发展变化过程的理解状况

在学习全球变暖及其对地理环境影响的相关内容时,教师提供如下文字资料,让学生参照科学家的预测,做出他们的预测并说明理由。

全球变暖将导致生态环境恶化,下面是科学家的一些预测,你能做更多预测吗?

科学家的预测之一:厄尔尼诺现象发生的频率和强度可能增加。

科学家的预测之二:全球极端气温、洪水、土壤干化、火灾等发生次数在一些地区将增加。

你的预测及理由:①冰川范围的可能变化及理由。②湖泊水位与湖泊面积的可能变化及理由。

观察学生的上述活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测评学生借助已知事实、“模型”对地理事物变化过程的演绎推理水平,并以此评价学生对全球变暖与生态环境变化之间的因果关系的理解程度。

2.对地理技能形成与运用的评价

评价学生地理技能的形成与运用状况,主要是考查学生对各种地理技能的功能、方法和要领的了解程度,选择应用地理技能的合理程度,运用地理技能的熟练程度,以及应用地理技能所取得的学习和研究成果的正确程度和实际价值。

案例:评价学生收集地理信息的能力

对学生收集地理信息能力的评价,主要应对学生的信息意识、利用信息源的能力、信息有效性的识别能力进行评价。下面的案例可以用来评估学生对信息有效性的识别能力。

作如下演示实验:(材料:一盆水、一盆沙子、一根香烟或一束香、一只长方形玻璃缸。)

①放一支温度表到水里,并同时将另一支插入沙子中;②把两个盆均放在阳光下加热;③把装水和沙子的盆分别放置在玻璃缸的两端,把点燃的香烟(或香)放入玻璃缸中;④观察烟雾在装水和沙子的盆子上的运动情况;⑤师生共同分析烟雾在玻璃缸中运动情况并总结其中的原理。

在演示实验的基础上,让学生据此解释海陆风(或季风)形成的原因。

学生在解释海陆风(或季风)形成的原因时,需要观察演示实验并与所要解决的问题作类比,学生进行类比和解释的过程,可以反映学生利用了演示实验中那些相关信息,教师据此可以学生对信息有效性的识别能力进行评价。

二、“过程与方法”评价的要点及案例

“过程与方法”目标的提出是《标准》的一大亮点。寻求“过程与方法”评价的切入点和判断学生在“过程与方法”方面的达标程度,是“过程与方法”评价的两个难点。《标准》的评价建议部分提出从科学方法和探究活动两个方面对学生所应达到的水平进行评价。

1.对地理科学方法掌握状况的评价

对地理科学方法掌握的评价,标准建议,应重点了解学生对地理观察、区域分析与综合、地理比较等常用地理研究方法的领悟、掌握状况和运用水平。其评价标准:一是评价学生是否了解地理方法运用的步骤、要领;二是评价学生能否灵活运用正确的地理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

案例:评价学生灵活运用正确的地理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

在“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这一内容标准中,为评价学生灵活运用地理观察、比较方法总结“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可布置读“世界洋流分布图”的活动,可从中得到相应的评价信息,并据此进行评价:

①学生能否将世界大洋洋流分成不同的海区进行观察(如将大洋分成副热带海区、中高纬度海区进行观察;将同处在副热带海区、中高纬度海区分成大洋东西部进行观察)。由此可评价学生是否有顺序地进行观察?是否有重点地进行观察?观察是否细致?等等。

②学生能否合理确定比较的对象(如将南北半球副热带海区、中高纬度海区洋流系统的不同流向进行比较;将处在同一半球的副热带海区与中高纬度海区洋流流向进行比较)。由此可评价学生是否会确定比较的对象?是否有条理地进行比较?比较的结论是否正确?等等。

2.对学生探究活动质量的评价

对学生探究活动质量的评价,建议从学生能否发现和提出地理问题,提出问题的假设,独立思考和解决地理问题,合理表达、交流探究成果等方面进行评价。

对学生探究活动质量的评价,应重视探究全过程的评价,评价的方式可以采用观察的方法,档案袋方法、评定量表法以及考试的方法。(其评价要点如本期第6页右表。)

对学生探究活动质量的评价,不仅要重视探究全过程的评价,而且还应重视“单项”探究过程的评价。

案例1:评价学生提出地理问题的能力

给出相关资料,让学生提出问题。

下图为某校气象哨整理的1月上旬的气象资料。

图1:某校1月上旬气温、气压变化图

该评价案例可以用来测评学生在多大程度上利用已有信息和条件提出问题、是否能积极提出问题、所提问题的质量。只要学生积极提出了问题,即予以表扬;学生提出问题的质量用评语方式,具体指出学生所提问题优点与不足,以鼓励性评语为主。

案例2:评价学生的表达、交流能力

给学生布置如下作业:教师指定一名学生读图(注:①②③三地气候类型名称应在图上明确标出),给全班同学发出一组绘图与填图指令,让他们画出简图并填注相应的内容。对学生上述活动的评价应着眼于如下几个方面:对地理术语的使用与理解;通过口头表达、图解的方式表达交流地理事物空间位置、分布、因果关系等的流畅、准确程度;对地理交流注重空间关系、空间分布等的体会;学生是如何理解他人地理表述的。

图2 给一组指令,将所示图填绘出来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评价的要点及案例

《标准》建议从如下方面评价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状况:(1)对地理学科的认识:评价学生是否具有地理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能否体会地理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和地理学的应用价值;是否具有地理审美情趣与鉴赏力。(2)科学精神与态度:评价学生在观察、调查、实验和报告撰写中是否精确、严谨,是否具有实事求是、坚持真理、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3)对自然地理环境与社会的态度和责任感:评价学生是否初步形成了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是否初步形成了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是否初步具有了对社会和自然环境的责任感,是否养成了关心和爱护人类环境的行为规范。

观察是评价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重要方式。要注意观察学生在日常行为和学习活动中的表现,收集评价信息,为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提供依据。

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行评价,主要采用调查分析法,即在评价理论指导下,通过问卷、访谈、测试等调查手段,收集评价对象的有关资料,经过比较分析做出判断。

案例1:给出不同观点,让学生进行讨论,在观察中进行评价

如何预防和适应近现代气候变暖的形势,人们有不同的看法。请针对下列观点分组展开讨论。

观点1:气候总是不断地波动变化的,历史时期有,现在也不会例外。因此,人类没有必要大惊小怪,只需去适应环境。

观点2:气候太快的变化可能引发灾难。因此,人类应该积极制定行动纲领来延缓或阻止这种灾难,诸如,控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保护热带雨林免受砍伐等。

观点3:气候的变化是由来已久的。因此,人类没有必要恐慌,而是应该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去分析气候变化的原因,预测未来气候变化的趋势,对人类活动可能产生的影响,然后制定相应的对策,控制人类活动对气候自然变化的干扰,并积极适应未来气候的自然变化。

让学生自由讨论,评价者要注意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以此来评价学生对待全球变暖的态度。

案例2: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评价学生的环境意识

为检测学生对待环境问题的态度、行为,可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既可以对个体进行评价,也可以作统计分析,对全班、全年级或全校学生的环境意识水平进行评价。

1.“我国各种资源十分丰富,不必担心短缺”,关于这句话你的看法是:

A.不同意 B.不清楚 C.大体同意 D.非常同意

2.“人是最重要的,自然界是为人类服务的”,关于这句话你的看法是:

A.不同意 B.不清楚 C.大体同意 D.非常同意

3.“下一代肯定会找到解决环境问题的办法,所以我们现在不必为环境问题操心”关于这句话你的看法是:

A.不同意 B.不清楚 C.大体同意 D.非常同意

4.你认为环境保护的目的是:

A.爱惜每一个生命 B.保护生物多样性
C.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 D.满足人类发展的需要

5.“环境保护是国家大事,与个人无关”,关于这句话你的看法是:

A.不同意 B.不清楚 C.大体同意 D.非常同意

6.你是否愿意义务参加有关环境保护的宣传活动?

A.非常愿意 B.大多数参加,我也参加 C.没想好 D.不愿意

7.你是否注意收看新闻媒介的环境保护宣传内容?

A.经常收看 B.顺便收看 C.没有看过 D.不想看

8.当你看到大街上有人乱丢水果纸、空易拉罐、废纸时,你会怎样想、怎样做?

A.当场站出来劝阻
B.虽然觉得不对,但也不好意思出来劝阻
C.只要自己不乱丢就行了
D.因为自己经常这样做,所以觉得很正常

9.当你遇到环境问题时,是否想到找环境保护部门解决?

A.想到并找过 B.想到但没找 C.没有想到 D.不知道有环境保护部门

10.如果向每个公民征收环境保护费用,你愿意缴纳吗?

A.非常愿意 B.大多数人交,我也可以接受 C.不清楚 D.不同意

《标准》的评价建议提出的评价内容、评价标准、评价方式等等,都体现了新的评价理念。我们的解读仅仅是初步的,也是比较肤浅的。实践出真知,我们相信,在新的高中地理课程实施过程中,广大地理教师对《标准》的评价理念、评价建议会有更深刻的领悟和更恰如其分的运用。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评价建议”解读】相关文章:

浅谈初中地理教学的个性思维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反复刺激课堂记忆法

初高中地理知识的衔接与融合

在新课改理论下的教学反思

人文地理的教学中怎样利用好分组教学

素质教育与地理研究性学习

新课程一堂初中地理公开课的思考

课改背景下初中地理教育的思考

浅谈初中地理复习的几点策略

我国地理教育改革的沉思与展望

最新地理其他
热门地理其他
精品推广
随机推荐地理其他
学科中心
中网建材 中网化工 中网机械 牛涂网 中网体坛 中网生活 中网沥青 中网涂料 中网机器人 中网塑料 中网橡胶 中网玻璃 美美日记 中网资讯 广东熊猫网 读后感 读后感问答 读书笔记 胎教大全 汉语字典 成语大全 造句大全 组词查询 近义词 反义词 故事大全 英语单词 英语近义词反义词 英语例句大全 英语缩写大全 知识问答 三字经 数字大小写转换 邮编查询 脑筋急转弯 歇后语 百家姓 怀孕周期表 古诗词 对联大全 新华字典 汉语词典 成语大全 二十四节气 古诗词大全 中国古典 作文范文参考 范文 名言 版报 文档 诗词 奥数 图书 问答 高考 中考 小考 考研 留学 自考 志愿 大学 星座 笑话 语文 数学 英语 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