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 地    图

当前位置:地理网 >地理教学 >其他 >谈谈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的“活动”

谈谈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的“活动”
地理网 来源|2013-01-05 发表|教学分类:课改消息

地理教学

其他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后简称“课标”)中的标准内容与活动建议包含了大量“活动”要求,是教材与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活动”以课程标准重点内容为载体,倡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实践,注重对学生兴趣和能力的培养,使新教材和教学具有鲜明的素质教育特色。深入研究和落实活动的内容和要求,能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十分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地理素质和能力。

一、活动的涵义和特点

活动即行动,与旧教材相比较,新教材和教学都是围绕课标来进行的,而课标则通过标准内容与活动建议体现了新的教育理念,重视学生兴趣和自主性学习。课标中的“活动”有六大特点:

1、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例如地理1课标中活动建议“观察某种天文现象,并查阅有关资料,说出自己的观察结果及体会”、“根据本地条件,进行地质、地貌、水文等野外观察”。

2、关注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例如地理1课标中活动建议“以本地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主题,分组开展研究性学习,交流学习成果”,地理2课标中活动建议“结合实际,与家人交流对环境问题的看法,并参与宣传环境保护的活动,为改善本地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以及地理3课标中活动建议“调查本地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所产生的危害,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保护、治理措施”等等,都体现了活动关注培养学生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以及珍爱地球善待环境的地理素养。

3、突出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地理信息意识和能力。例如地理3课标中活动建议“用电子地图查询城镇、交通、旅游等信息”与“收看相关电视节目,如DISCOVERY(探索)等,了解在野外考察中GPS的功能。”

4、突出活动个性化和学生主体性。如地理2课标中活动建议“举行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主题班会,制定本班爱护环境的守则”,地理3课标中活动建议“开展一次模拟活动(如南水北调,调出区居民与调入区居民的对话),扮演角色,交流看法。”

5、活动开放性特色。课标对活动建议说明指出“可根据条件选择,也可以自行设计”,而且课标中的标准内容与活动建议对活动的形式与内容要求都有很大的灵活性,如地理1课标中活动建议“选择一种形式(如写一篇小论文,绘制一幅图,或者制作一段计算机动画等),向家人或同学讲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绘制示意图,或利用教具、学具,说明地球的圈层结构”,目前在我们使用的最新实验必修教材中也以课题、探索、学习指南、案例等等多种形式活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地学习或开展合作探究。

二、地理活动注重培养学生地理意识

地理意识即对地理的思想认识以及地理思维方式,包括全球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空间意识、环境意识等等。课标在活动建议的处理上,采用多种形式(如演讲、讨论、反思、调查、例举、搜查资料等),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在培养学生社会实践能力、表达能力的同时,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意识,将地理意识内化为学生综合素质的一部分。

1、全球意识

全球意识的核心在于承认人类有共同的利益。面对新世纪,社会的各个方面都朝着全球化的方向迅速发展,全球性的自然灾害、环境污染、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人口问题等,已引起世界各国的共同关注。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全球意识是当今地理教育的重要任务。例如地理1课标建议中“选择一种形式(如定一篇短文,绘制一幅图,或者制作一段计算机动画),向家人或者同学讲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通过角色扮演(或讲故事、观看录像等)形式,说明某自然要素变化时,会导致其他要素发生变化”等等,重视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全球意识。

2、人类生存的可持续发展意识

可持续发展的含义是指既满足当代人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能力的发展。就其理论基础而言,它立足于对资源、环境、生态的持续发展能力属性的分析,因此,可以说是属于地理学研究的范畴。课标课程目标明确指出:地理教学要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积极参与协调人类与环境关系的活动,增强关心和爱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课标中的一系列标准内容与活动建议正是体现了这一思想。例如地理1课标中活动建议“收集家乡某条河流的资料,分析其变化的主要原因,并对该河流的治理和开发提出自己的设想”,地理3标准内容中“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和问题,了解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3、环境保护意识

课标从环境的角度重新整合教学目标与方向,重点讲述了人类与环境、环境与发展的关系。事实上,环境问题,是人口与资源问题;环境保护的实质,是保护资源和人类自身生存的空间。审视课标的内容标准与活动建议内容,加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例如地理3课标中活动建议“联系本地实际,讨论某工厂对地方经济的带动作用,以及所造成的环境污染,进而提出改进措施”、“调查本地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所产生的危害,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保护、治理措施”等等;让学生通过在本地区进行简单易行的活动培养环境保护意识。

三、提高学生的地理能力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总体目标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地理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获得地理基本技能,发展地理思维,初步掌握学习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课标在标准内容与活动建议中通过要求学生去读图、绘画、观察、观测、调查、研究性活动等形式着重注意培养和提高学生这几项重要的地理能力。

1、地理的基本技能

⑴读地图的能力:地图被称为是地理的“第二语言”,学会阅读地图是学习地理的最基本的能力。课标在标准内容与活动建议中反复强化运用图表说明地理现象,激发学生读图兴趣,培养学生的地理空间概念和地理分析能力,通过不同内容地图的对比,说明地理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如地理1标准内容中“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运用地图分析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⑵绘画能力:课标的活动安排在这方面着墨较多,培养学生通过对课文的理解,将抽象的概念形象化,从而达到化解难点的目的,同时锻炼了学生的绘图技能。例如:地理1标准内容中“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地理1课标中活动建议“绘制示意图,或利用教具、学具,说明地球的圈层结构”,地理2课标中活动建议“运用本地人口资料,绘制图表,探究本地人口的发展模式和人口迁移的特点”。

2、地理观察能力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观察是思维最重要的源泉。”地理学科是离不开观察的。课标在标准内容与活动建议为学生观察创造条件,使学生逐步学会观察的方法,养成善于观察的习惯,从而不断提高他们的观察事物的能力。例如:地理1课标中活动建议“观察某种天文现象,并查阅有关资料,说出自己的观察结果及体会”——培养学生发现并总结地理事物或现象的变化规律的能力;“根据本地条件,进行地质、地貌、水文等野外观察”——培养学生学会如何把握地理事物的典型特征的能力和全面观察地理事物的能力。

3、地理实践能力

地理实践活动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获取地理知识的一个重要来源。新教材的活动通过实验、演示、参观、搜集资料、社会调查活动,让学生学会通过多渠道获得信息量的方法,这是作为现代人的基本素质,也是可持续教育的要求。例如:地理1课标中活动建议“收集家乡某条河流的资料,分析其变化的主要原因,并对该河流的治理和开发提出自己的设想”;地理2课标中活动建议“收集所在城市不同时期的地图、照片,或进行走访,讨论城市的变化,交流感想”;地理3课标中活动建议“调查家乡一片荒废(或利用不合理)的土地,探讨这片土地荒废的环境与发展问题,诸如水土流失、荒漠化等发生的原因,森林、湿地等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通过大量的社会实践活动,亲身体验人类的生存环境,同时培养学生地理的运用能力。

4、地理思维能力

地理思维能力是指运用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理事物或现象进行分析、评价、解释或解决有关地理问题的能力。例如:地理1课标中标准内容“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活动建议“收集家乡某条河流的资料,分析其变化的主要原因,并对该河流的治理和开发提出自己的设想”。通过运用、说明、收集、分析和提出设想,培养学生的思维和表述能力。

5、地理创新能力

地理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是引导学生努力尝试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对地理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并把地理信息运用于地理学习过程;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方案,与他人合作,开展调查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努力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交流、反思自己地理学习和探究的体会、见解和成果,从而实现创新。课标中众多活动建议通过引导学生对某区域或某资源的评价、发表见解,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切实落实活动,关注学生发展

课标中最本质的变革就是学习方式的变革——倡导培养学生主动地、探究地学习,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而地理活动就深刻而全面地体现了课标的基本理念与课程目标。首先是教师要在思想上对“活动”高度重视,明确“活动”不仅是课标与新教材体系的一部分,属于高中地理必修内容,而且是教学改革发展方向。其次,要深刻理解活动的主体是学生,根据课标要求,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自主地发现问题,并在活动的过程中解决问题。也有些“活动”内容是对课文重点、难点知识的化解,要在课堂上解决。如运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公转和自转,不仅要教师演示,而且要让学生上台演示。第三,有些“活动”内容是加深学生对课文重点、难点知识的理解,需要学生搜集资料或进行社会调查和研究,教师可组织学生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教师要注意指导和检查,关注学生活动的过程,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体验到活动和成功的乐趣。第四,对于“小型研讨会”、“讨论”、“小报”等,可以专门利用活动课进行活动,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尤为重要。

总之,我们要充分发挥课标和新教材中活动建议的特色,切实落实活动的要求和目标,关注学生发展,把素质教育落实到实处。

【谈谈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的“活动”】相关文章: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最优化的研究

导读在新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地理课改的思考

对高三地理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地理新课程的实践和体会

浅谈初中地理复习的几点策略

地理新课程教学中应当重点关注的几个问题

在新课改理论下的教学反思

高中地理教学的几点创新尝试

高中地理新课程教学体会与思考

最新地理其他
热门地理其他
精品推广
随机推荐地理其他
学科中心
中网建材 中网化工 中网机械 牛涂网 中网体坛 中网生活 中网沥青 中网涂料 中网机器人 中网塑料 中网橡胶 中网玻璃 美美日记 中网资讯 广东熊猫网 读后感 读后感问答 读书笔记 胎教大全 汉语字典 成语大全 造句大全 组词查询 近义词 反义词 故事大全 英语单词 英语近义词反义词 英语例句大全 英语缩写大全 知识问答 三字经 数字大小写转换 邮编查询 脑筋急转弯 歇后语 百家姓 怀孕周期表 古诗词 对联大全 新华字典 汉语词典 成语大全 二十四节气 古诗词大全 中国古典 作文范文参考 范文 名言 版报 文档 诗词 奥数 图书 问答 高考 中考 小考 考研 留学 自考 志愿 大学 星座 笑话 语文 数学 英语 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