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 地    图

当前位置:地理网 >地理教学 >备课资料 >七年级-亚洲自然环境

七年级-亚洲自然环境
地理网 来源|2017-03-14 发表|教学分类:说课稿

地理教学

备课资料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第一节   自然环境

01亚洲的位置和范围

今天我们还是从经纬线开始说起。(课前在地球仪上用记号笔把0度经线和180度经线涂成粗黑线,西经20度和东经160度涂成粗虚线。)

经纬线是我们上学期大家学得比较吃力的一个知识,到现在为止都还有同学一说到经线先去想究竟是横着的还是竖着的。所谓经线是经过南北极,肯定是竖着的,所谓纬线是围绕地球旋转的圈,肯定是横着的。经过南北极的经线一样长,指示南北方向,围绕地球旋转的圈长短不一,指示东西方向。所以经线是一样长的线线,纬线是长短不一的圈圈。

现在看地球仪,这是0°经线,经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那条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当初在1844年时,英国不遗余力地争取到了这条标志性的经线经过本国的首都,以此向东为东经,向西为西经,此经线的格林尼治时间成了世界时。但我们现在来看这条东西经的分界线,经过欧洲西部、非洲西部,如果以0°和180°经线来划分东两两半球,那就都欧洲和非洲分碎了。

为了避免都欧洲和非洲分碎,分界线在0°和180°的基础上,往西挪动了20°,以西经20°和东经160°来分东西两半球。大家看地球上的虚线。这样亚洲、非洲、欧洲和澳大利亚主要在东半球,而南北美洲主要在西半球。只是大家感到比较困难的是要知道从0°往西到西经20°的这20°是西经,却在东半球,东经160°到180°的这20°是东经,却在西半球。也就是上学期我们总结的:数值小于20°的都在东半球,数值大于160°的都在西半球。

1、亚洲的经纬度位置:

现在回到我们的教材6.1,从东西两半球来看,从东西两半球来看,亚洲主要在东半球,从南北两半球来看,亚洲主要位于北半球。

现在看黑板上的挂图,看到北极点,从北极出去的是经线。看到0°经线,经过了英国伦敦,往东为东经,亚洲最西端在土耳其海峡岸边,大约为东经26°,往东东经40°、东经60°,我国最西端大约为东经73°,往东东经100°,我们成都大约为东经104°,首都北京大约为东经116°,我国最东端135°附近,再往东看到东经160°。从这里再往东就进入西半球了。亚洲最东端已经越过180°经线,到了西经170°附近。

亚洲是不是跨经度最多的大洲呢?(不是。)对不是,谁是跨经度最多的大洲呢?是南极洲。所有的经线都会在南北极相交,南极洲在南极附近等到了所有的经线经过它,算是有点投机取巧的意思。但亚洲是东西跨度最大的大洲。

我们再来看纬度。亚洲最南的位置已经越过了赤道,到来了南纬10°附近,新加坡大约为北纬1.5°,我国的海南省海口市大约为北纬20°,我们成都大约为北纬30°,首都北京大约为北纬40°,哈尔滨快到北纬50°了,我国最北端为北纬53°附近,北极圈为北纬66.5°,从俄罗斯穿过,亚洲最北端是北冰洋中的岛屿,已经过了北纬80°了。亚洲南部跨纬度超过了90°,可以理直气壮地说,亚洲是跨纬度最广的大洲。

亚洲是世界上东西跨度和南北跨度最大的大洲。

2、亚洲的海陆位置:

亚洲东临太平洋,北临北冰洋,南临印度洋,西边有部分临属于大西洋的地中海和黑海。亚洲西边与欧洲紧紧相连,同属于亚欧大陆,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为界。西南以苏伊士运河与非洲相邻,东北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东南隔海与大洋洲相望。

从这里可以看出,亚洲与欧洲、非洲自古以来都是陆地相连的,这就是古文明比较兴盛的旧大陆。古埃及、古巴巴伦、古印度和古中国都在这块旧大陆上,往西还有古希腊文明、古罗马文明等。很长一段时间,我们的先人都在这块他们认为非常辽阔的陆地上生活着,再往四周都是大洋,谁也没有向外去看过,过了大洋是什么,传说是万丈深渊。于是他们把亚洲这一边称为太阳升起的地方,即亚细亚。亚洲(Asia)之名由此而来,欧洲(欧罗巴洲)就是太阳落下去的地方。

当然,其他大陆有没有古文明,也是有的。美洲大陆的玛雅文明和印加文明是印第安人创造的文明。印第安人是美洲的主人,而且是和亚洲的黄种人同根同源的人种。据历史学家考证,亚洲的黄种人是在冬季白令海峡结冰时踏冰而过的。

从地图上可以看出,白令海峡在冬季全部处于冬季冰冻区,亚洲的黄种人踏冰而过是完全可能的。现在从亚洲越过白令海峡是从哪个国家进入到了哪个国家呢?对了,是从俄罗斯到达的美国的阿拉斯加洲,过阿拉斯加洲就进入加拿大,过了加拿大才是美国本土。

从亚洲往东南方向看,越过海洋可能到达大洋洲。处在热带地区的多个海洋,以古人的能力越过这些海洋到达相望的大洋洲是非常困难的,这也是澳大利亚长期孤立于其他大陆之外的原因。

3、面积最大的大洲和地理分区:

亚洲的面积无比的巨大,拥有4400万平方千米,比世界第二大洲——非洲3000万多出了一个南极洲的面积。亚洲的面积相当于4个多欧洲的面积。

关于七大洲的面积顺序我们可以这样来记:前两位是亚洲和非洲,最后两位是欧洲和大洋洲,中间三个是北美洲、南美洲和南极洲。在非洲的基础上减600万,是北美洲的面积2400万,再减600万是南美洲1800万。往下减400万,是南极洲1400万,再减400万,是南极洲的面积1200万。

亚洲地域辽阔,国家众多,为了方便我们掌握,按照方位把亚洲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和北亚六个大区。中国属于东亚。实际上,中国与其他各大区都是相邻的,与东南亚的缅甸、老挝、越南山水相连。与南亚的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不丹隔山相连,西亚的阿富汗伸了一支手过来拉住了中国老大哥,中亚的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也和中国紧紧靠在一起,北亚的俄罗斯更是和中国以漫长的边界相连。

02亚洲的地形和河流

“我们亚洲,山是高昂的头。……”这雄壮的歌曲是1990年北京亚运会的会歌,由我国当时最有名的刘欢和韦唯共同演唱,如果你有兴趣可以在周末上网下载这首歌曲来听听。

亚洲有许多险峻、陡峭的山脉,山高昂着头。经历了“5·12”地震,我们懂得了这样一个道理,越是险峻、陡峭的地方,越是地层活跃的地方,火山地震较多。亚洲大陆南方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东方与太平洋板块碰撞挤压。来自南边的碰撞挤压造就了高大的高原、山脉和山峰,东部碰撞挤压,使茫茫的太平洋西部海域隆起了一列东亚岛弧。在东南方两个碰撞带交汇的地方,也就是三个板块在碰撞的地方,造就了世界上最大的群岛——马来群岛,这里,在地图上看起来就是非常破碎的地方。

现在我们通过阅读材料来看看这些非常有特点的地方。

就从马来群岛开始说起。马来群岛,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由2万多个岛屿组成,地形崎岖,多火山、地震。像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都是火山、地震比较频繁的地区,特别是火山比较典型,一遇某某火山有喷发迹象,会吸引大量的火山专家到此考察。当然,火山喷发是危险的,别站得太近被火山煮了、烧了、烤了。

阿拉伯半岛,世界上最大的半岛,面积约300万平方千米,半岛上有多个国家,如沙特阿拉伯、巴林、卡塔尔、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阿曼、也门、科威特等。

阿拉伯半岛西侧是红海,我们上期讲过,这是印度洋板块和非洲板块的张裂地带,红海面积会逐渐扩大,它位于世界著名的断裂带——东非大裂谷上,大裂谷北端是世界第一低地——死海。

死海位于约旦和巴勒斯坦之间,有一条约旦河汇入。由于气候干旱加之约旦河引水灌溉水量的增加,注入死海里的约旦河水日益减少,所以死海湖面越来越低了。现在我们地图上标注的是-415米,也就是说低于附近地中海海面415米。在我工作的10多年时间里,死海湖面的高度已经修改了三次,从最早的-392到-400,再到现在的-415,这说明死海湖面在不断的下降,大概一年就会下降1米,如果这样继续下去,大概死海真的要死了。但我查阅了资料,发现死海的平均深度为300米,也就是说,死海短时间内还不可能死去,至少比我死得晚。死海是世界上盐度最高的湖,盐度越大,浮力相应也越大。我们四川有个人工造的死海,就是往里面加大量的盐。死海里的盐十分丰富,据计算,如果将死海中的盐全部提取出来,可供全世界人民食用1000多年。当然大可不必去提取死海里的盐,大海里的盐多的是,如果将大海里的盐全部提取出来覆盖在地球陆地表面,那么世界陆地的海拔将升高100米。

另外,要补充一点,死海是世界第一低地,我国的吐鲁番盆地是世界第二低地,最低点低于海平面-155米。当然,地球上比死海更低的,就只有到大海里去找了。在大海中最低的地方是位于西太平洋的马里亚纳海沟,最深处为-11034米。(同学问:怎么测量这么深的深度?老师答:这个我不太清楚,好像是用超声波或者什么射线发射返回,用经过的时间来进行计算。反正不是人工拉皮尺下去量。)

现在来说最高的。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8844.43米,这是2005年我国重登珠穆朗玛峰测量队测定的新高度。新高度比1975年公布的原高度低了3.7米。当然,这并不是说珠穆朗玛峰高度在降低,而是现在的测量技术更加先进,数据更加精确,而且,新高度特别说明是珠穆朗玛峰峰顶的岩石面高度,不包括上面的冰雪层。珠穆朗玛峰新高度后面还有一个尾巴,±0.21米。

珠穆朗玛峰是喜马拉雅山脉的主峰。喜马拉雅山脉是世界上最雄伟的山脉,其平均海拔超过6000米,世界最高。在喜马拉雅山脉上,平均海拔超过7000米的山峰有50多座,超过8000米的山峰16座。在世界上,超过8000米的山峰一共有19座,只有3座没有在喜马拉雅山脉上。当然,距离喜马拉雅山脉也不远,这3座山峰位于喜马拉雅山脉西边的喀喇昆仑山脉。比如世界第二高峰——乔戈里峰8611米,位于中国与巴基斯坦交界处。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的大高原,平均海拔超过了4500米,被称为“世界屋脊”——就是说,是世界上的屋顶,屋顶上面最高的脊。因为许多同学住高楼大厦,别墅小区,现在都不知道什么是屋脊了。

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山脉、珠穆朗玛峰都是世界最高。大家应该还有印象,我们上期讲过,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年轻的高原,也就是成长速度最快的高原。成长最快说明高原边缘的断裂带也就很多,高原边缘的地震也就比较频繁。

高的说了,低的也说了,记住,地球上陆地最大的相对高度就是最高峰和最低洼地间的高差。地球上地表最大相对高度是最高峰和大洋中最深的地方的高差。

还要说一个低的地方——贝加尔湖,它是世界最深的湖,最深处1620米。它在哪个国家?——俄罗斯。我每次讲到贝加尔湖心中都不免隐隐作痛,因为这个世界上最深,蓄水量最大,生物资源非常丰富的著名大湖曾经是中国的。有一个历史故事——苏武牧羊。说的是汉朝苏武出使匈奴被扣留,不让他回去,苏武被扣留在哪里呢?就扣留在北海沿岸牧羊,可怜的苏武头发全白了,胡子又白又长了,手里仍然紧紧握着朝廷的使节。这里说的北海就是今天的贝加尔湖。当年苏武牧羊的地方已经不是中国的土地,在清朝时被屈辱地割让给了沙俄。说得有点沉重了,我看到湖深1620米时,想到游泳池的深水区,一般写着:深水危险,水深2米。

补充一点,死海、贝加尔湖,包括我国的吐鲁番盆地这些比较深的地方都是断裂陷落的地方。

在俄罗斯的西伯利亚西部有一片辽阔的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面积260万平方千米,是亚洲最大的平原,当然与世界最大的平原——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560万平方千米相比,也就只有一半少一点。

现在回头看亚洲的地形,五种基本地形高原、平原、山地、盆地和丘陵都有,哪些地形面积更大一些呢?我们刚才说了亚洲受两个方向板块的碰撞挤压,高原、山地面积大,高原山地所占比例占到了全洲总面积的四分之三。

亚洲的地势,注意区分地形和地势两个名词。地形是地表形态的总称,地势是地表高低起伏的趋势,即地表倾斜方向。一般我们可以从河流的流向来判断地势的倾斜方向。请个同学起来读一下图,看看东南西北的河流往哪方流。

一同学:上面的河流向上流,右面的河流向右流,下面的向下流。

哎哟,还下流了。注意在地图上没有上下左右,只有东南西北。上北下南,左西右东。重新说一下河流的流向:北面的向北流,东面的向东流,南面的向南流。

补充一下,西面也有向西流的,只是这一方,河流较少,因为干旱,河流少,流程短。

从这里我们可以体会亚洲的地势:中部高,四周低。最高的青藏高原位于中部偏南,称为“世界屋脊”,位于亚洲的中部偏南。青藏高原周围还有不少高原,只是海拔比它低了一个层次,再往外还有许多更低的平原。

再看河流,亚洲地形宽广博大,从中部往周围流的河流形成了许多源远流长的大河,北部在俄罗斯境内有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往北入北冰洋。黑龙江(阿穆尔河)、黄河、长江往东入太平洋。恒河、印度河往南入印度洋。注意看湄公河往东南流,入的是哪个大洋?首先看它入的哪个海,这个海属于太平洋这边,还是印度洋这边。很显然,湄公河入我国南方的南海,南海属于太平洋。所以,湄公河入太平洋。另外,补充一下,黑龙江有两个名字,因为黑龙江是中俄界河,以主航道为界,主航道以北属俄罗斯,以南属中国。中国称此河为黑龙江,俄罗斯称此河为阿穆尔河。

总结一下亚洲的河流:从中部呈放射状向四周注入海洋。

最后小结:①亚洲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②亚洲地势:中部高,四周低。③亚洲河流:从中部呈放射状向四周流入海洋。

03亚洲的气候

上一节课讲的是地形和河流。河流与地形紧密相连。亚洲的地形中部高四周低,河流就从中部呈放射状向四周流。

先还是把地理图册放在左边,教材放在右边,“左图右书”是我们地理课的规矩,以后别让我每节课都来说“左图右书”了。地图是我们的灵魂,把你的灵魂放在左边,翻到第6页,教材也翻到第6页。

河流除了与地形有关,还与气候有关,你想啊,河流的水主要是来自于大气降水。现在,我们就进入“亚洲的气候”的学习。

先看标题——“复杂的气候”。注意,亚洲气候比较复杂,要用心才能学懂。先看教材,“复杂的气候”究竟复杂在哪里?教材简明扼要地说了三个方面:①亚洲气候类型复杂多样;②大陆性气候面积广;③季风气候显著。

先说气候复杂多样。我们先复习一下上期学过的世界气候类型。热带四种气候:热带雨林、热带草原、热带沙漠、热带季风气候。这四种亚洲有三种,缺热带草原气候。亚热带两种:亚热带季风、地中海气候。这两种亚洲都有。温带三种:温带季风、温带大陆性、温带海洋性气候。这三种气候亚洲缺温带海洋性气候。亚寒带一种,为亚寒带针叶林气候,亚洲有,包含在温带大陆性气候里。寒带两种:苔原气候和冰原气候。亚洲缺冰原气候。另外,亚洲也有高原山地气候。归纳起来,世界的气候,亚洲包含了大部分,只缺三种气候。想想,世界七大洲所包括的气候,亚洲就差没有包括完,只缺三种,类型的确复杂多样。为什么亚洲气候类型会如此之多呢?(学生答:亚洲面积太大了。)对,非常正确。再说具体一点,亚洲气候类型多,就是因为它东西跨度和南北跨度很大,才能包含那么多的气候类型。

现在我们看气候类型图下面的四个小图。先看上面两个表示气温的:位于俄罗斯西伯利亚的雅库茨克,最冷月和最热月分别是哪个月,分别有多少度?(学生答: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约10℃,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约-42℃)。回答得很好,大家感觉这个温度是较高呢还是较低。(学生齐答:低。)再看另一个城市,印度的孟买,气温差别不大,好像都是20℃多,高的接近30℃,低的也有24、25℃,怎么会那么高呢?人家雅库茨克才多低?(学生答:因为孟买都快靠近赤道了,而雅库茨克都快靠近北极圈了。)对了,这个影响因素是纬度位置。纬度越低,获得的太阳辐射越多,气温就越高。而反过来,纬度越高,获得的太阳辐射就越少,气温自然就越低。

再看另外两个城市:哈尔滨和乌兰巴托。这两个城市差不多在同纬度,都大约为北纬46℃左右。我们主要看看它们的降水量比较。这两座城市降水量最多的月份分别是几月,并且降水量大约有多少毫米?(学生答:哈尔滨和乌兰巴托都是7月份降水最多,哈尔滨大约有160毫米,而乌兰巴托大约有80毫米。)对,看得十分仔细。不论是7月份,还是全年,哈尔滨的降水量都大约为乌兰巴托的2倍以上。为什么同纬度的这两座城市降水量差别会有这么大呢?(学生答:海陆位置。)再说具体一点。(学生又答:哈尔滨距海更近,乌兰巴托距海更远。)非常正确。

再回到气候类型图上。因为亚洲东西跨度和南北跨度很大,由南向北气温差别大,气候类型就多,由东到西,距海距离远近不一样,降水差别也就很大,也造成了气候类型的不同。再加上亚洲大陆内部海拔高低悬殊,出现了高海拔的高原山地气候。这些都是造成亚洲气候类型多样的原因。

现在我们看这些气候类型,面积最大的气候类型应该是什么呢?对了,从图上一目了然,是温带大陆性气候。这就是“复杂的气候”的第二方面——大陆性气候面积广。

什么是大陆性呢?大陆性是相对于海洋性来说的,大陆性的直接涵义我们可以理解为:降水少和温差大。亚洲许多地方距海远,得到的海洋水汽少,自然降水就少。降水少的地方,环境干燥,升温快,降温也快。每天如此,每年也如此,这就是气温年较差大和气温日较差大。我们就拿我们国家的哈尔滨和吐鲁番比较,哈尔滨湿润,气温的年较差和日较差不算大。而吐鲁番干旱,气温的年较差和日较差肯定都比哈尔滨大得多。

亚洲是世界上最大的大洲,东西跨度和南北跨度很大,面积广大的内陆地区深受大陆的影响,大陆性气候面积自然就广了。

再从气候类型图上我们还注意到,亚洲有三种季风气候:热带季风、亚热带季风和温带季风气候。

先要解释一下什么是季风。所谓季风是随着季节变化有规律改变风向的风,注意风向是风吹来的方向。现在我们看地图册7页右边亚洲东部我们国家东部的风向,看看夏季是什么风向?冬季是什么风向?(学生答:夏季东南风,冬季西北风)。对,夏季主要吹东南风,冬季主要吹西北风。我们四川盆地从图上看夏季还可以吹西南风。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种感觉,我们夏季的风主要从南方吹来,冬季的风主要从北方吹来。(学生有点茫然,做思索状,好像平时没有注意观察。)如果大家没有这个体会的话,我提醒大家,有个历史故事,可以帮助大家来思考这个现象。这个历史故事里有句话非常有名:“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学生顿时热闹起来,都知道这是《火烧赤壁》的故事)。

曹操的军队从北方来,势如破竹,打到长江北岸的赤壁,与南岸相对弱小的孙刘联军隔江对峙,这是什么季节呢?(学生答:好像是冬季)。对,的确是冬季。曹军不善水战,晕船,于是将船首尾相连,士兵一下感觉舒服了不少。但谋士中有人提醒,这种情况最怕对手使用火攻。但谋士中有人说:这不可能,因为现在是冬季,主要吃偏北风,他们使用火攻,那不是烧自己吗?于是,大家都放心了。可是他们没有想到对方有个神人诸葛亮,上知天文,下通地理,通过看天象,就能预测三天后将会吹东南风。于是孙刘联军就按火攻准备袭击北岸曹操水寨,只等三天后的东南风。三天后,果然风转向了,刮起了东南风,孙刘联军便上演了历史上著名的火烧赤壁。

这个故事帮助我们知道了,我们这些季风气候区,夏季主要吹偏南风,冬季主要吹偏北风。注意找找夏季风和冬季风的源地,通过风的源地,我们就容易知道风的性质。

从地图上可以清楚得看出,夏季风从赤道附近的吹过来,并且是从海上来,所以温暖湿润。而冬季风从大陆内部来,而且是高纬度吹来,所以寒冷干燥。我们平时爱说“喝西北风”,这个喝西北风的滋味可一点不好受,又冷又饿,饥寒交迫。

现在大家该知道了,为什么我们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少雨了。就与冬夏季风有密切关系。特别是夏季风,它是我国降水的主要来源,它来的时候如果太强,会造成水灾,江河水位居高不下。如果太弱,会造成旱灾,水稻田里该有水,而没有水,农作物会减产,甚至绝收。当然了,我们比起孟加拉国来,还是算较为幸运的。孟加拉国是世界上遭受水灾最频繁的国家。

先介绍一下孟加拉国,孟加拉国位于南亚,面积只有14万多平方千米,人口有1.4亿,人口密度差不多达到了1000人/平方千米。我们国家的人口密度才多少,135人/平方千米。这个孟加拉国位于三面环山之间的低矮平原上,像一个喇叭,口正对着印度洋夏季风的方向,每到夏季风盛行的时候,风从海洋上带来大量的降水,降水量多,而且80%集中在夏季倾盆而下。这是孟加拉国洪灾频繁的气候原因:夏季降水太多,太集中。孟加拉国洪灾频繁还有地形原因:地势低洼,排水不畅,全国85%的地区海拔在10米以下。所以,每年一到夏季,孟加拉国全国大部分都在水里了。我印象中,在1987年孟加拉大洪水,全国四分之三的地方被淹,国际社会为孟加拉国提供了人道主义紧急援助,救灾船还没有靠岸,灾民都已经来领救灾物资了,怎么来的?游来的。长期被水淹,孟加拉国居民水性很好,这是他们生活的一项基本技能。我还有一个印象,当时,孟加拉国向印度和中国索赔。为什么呢?理由是,孟加拉国洪水主要是从印度和中国来的。当然,水从印度的恒河,中国的雅鲁藏布江来,这不是这两个国家的责任,他们的理由是:这两个国家人口众多,大量开垦土地耕种,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使泥沙大量淤积在恒河三角洲上,造成洪水不畅。当然了,孟加拉国人民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你不就是想让中国印度多给你一点救灾物资吗?

孟加拉国容易出现洪灾,除了上面进的气候原因和地形原因以外,的确有水土流失的人为原因,当然还有孟加拉国人口过于稠密,人们生活贫困,对灾害治理、预防不足等等原因。

季风气候显著,它既有好处,也有弊端。以后我们还将遇到季风,还会在其他章节中遇到它,这里就不多啰嗦了。

【七年级-亚洲自然环境】相关文章:

七年级地理 自然环境对地方文化影响 说课稿

2020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 俄罗斯 教案

七年级地理下册《西亚》导学案

七年级下册地理《俄罗斯》第一课时教案

七年级地理上册《日本》教学设计

七年级地理下册《东南亚》第二课时学案人教版

七年级-不同的人种

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训练题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美洲》第2课时教案

七年级地理下册《自然环境》知识点

最新地理备课资料
热门地理备课资料
精品推广
随机推荐地理备课资料
学科中心
中网建材 中网化工 中网机械 牛涂网 中网体坛 中网生活 中网沥青 中网涂料 中网机器人 中网塑料 中网橡胶 中网玻璃 美美日记 中网资讯 广东熊猫网 读后感 读后感问答 读书笔记 胎教大全 汉语字典 成语大全 造句大全 组词查询 近义词 反义词 故事大全 英语单词 英语近义词反义词 英语例句大全 英语缩写大全 知识问答 三字经 数字大小写转换 邮编查询 脑筋急转弯 歇后语 百家姓 怀孕周期表 古诗词 对联大全 新华字典 汉语词典 成语大全 二十四节气 古诗词大全 中国古典 作文范文参考 范文 名言 版报 文档 诗词 奥数 图书 问答 高考 中考 小考 考研 留学 自考 志愿 大学 星座 笑话 语文 数学 英语 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