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 地    图

当前位置:地理网 >新课程改革下的地理教学探索

新课程改革下的地理教学探索
地理网 来源|2016-12-12 发表|教学分类:教学论文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试图以所教授的地理课程为例,来理解和贯彻教改的思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的培养;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让学生按自己的方式将观察中获得的现象加以组织。

关键词:激发兴趣;能力培养;多媒体辅助手段;组织观察现象

在课程实施上,新课程改革的内容以知识的整体性和能力的综合性作为课程内容的取舍原则,与旧有的课程体系有很大的不同。前者强调实践、活动,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积极动脑;后者过于强调接受知识、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生搬硬套。因此,在实施模式上,前者形式多样,如,班级制、小组制、单人制、开放式、封闭式等等,后者则形式单一,一般是班级制、封闭式。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笔者试图以思考如何通过自己所教授的地理课程为例,来理解和贯彻教改的思路,以下是笔者的一些想法。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何转化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使教师由主讲者成为引导者和解惑人,作为教师我们首先要转变观念,即转变以前一成不变的课堂主导者的形象,提出使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这些问题一般由学科知识转化而来,或让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然后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兴趣乃成功之母,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下,教师总是容易忽略学生的兴趣是什么,和如何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地理教学为例,从天上到地下,从中国到世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题材多变,但如果我们忽略了学生的兴趣,就会使学生觉得这些知识干巴巴的,极为枯燥和乏味。学生如何爱学?

新教材删除了大量与其他学科相联系的理论知识,将大量学科内容从重视理论知识变为重视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地理常识,这样一来,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大大提高了,而不会陷入过去那种懵懵懂懂、一知半解的尴尬境地,有利于教师通过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物,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地理知识来解决之。

二、注重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的培养

观察力是学生获取地理信息的过程中,在感性认识阶段重要的智力因素。观察是科学发现的奠基石,通常教师在讲解“地球的运动”一节时,都是采用讲解式配以简单的动画演示,学生通过观察,不难得出结论,这就是运用让学生自主观察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可以说,没有观察就不可能有想象,也就没有了科学的发展和未来。可以这么说,引导学生观察三分钟,好过我们讲解半小时。

在日常教学中,笔者还发现学生中存在这样一个问题,就是课本知识和生活知识不能有机结合。比如问“夏至日是什么时候?”学生回答几月的都有,这就是课本知识和生活知识的脱节,学生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就是不能把课本知识和生活知识联系起来,换句话说,他们没有意识到课本知识是和生活知识紧密相连的,这也是学生不会主动学习的一个表现。所以,学生的观察能力与分析判断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不仅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而且确实带来了观念的更新,打破了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的模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也由原来的“被动接受、模仿再现、封闭读书”而变为“主动参与、合作探究、交流对比、综合提高”。这些就需要教师敢于创新,勇于实践,大胆放手,巧妙归纳。相信学生,让学生真正做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角,为学生的成长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会到了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越性,比如,前面提到的“地球的运动”一节,多媒体提供的地球运动的现象,是一种十分宏观的现象,学生无从观察,而通过多媒体演示的地球的运动,可以使抽象的教材具体化、清晰化,并且能活跃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有一种原来如此的豁然开朗感,使学生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课件不受时间、地点、空间的限制,可以直接表现各种学生不易观察的地理事物和现象,为地理教学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提高了便利条件。

笔者深深地感觉到,多媒体对教育改革有着深远的影响。目前就本人所认知,多媒体在教学中的运用,为我们教师和学生打开了一个无限广阔的平台,它的实用性、无限性、强大的功能性,正在为广大教师和学生所接受,并逐步熟练地应用,对学生更好地掌握地理知识有着非常大的作用。

四、让学生按自己的方式将观察中获得的现象加以组织,使学生在学习时能亲自体验前人获得成果的过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其目的在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他们敢于探究问题的精神和勇于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多媒体教学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理解相关的地理概念和地理原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

学生积极参与了教学过程,他们在老师的启发下,积极思考、讨论和发表自己的见解,他们获得的不仅是地理知识,同时在态度、情感、价值观方面也受到了积极熏陶,参与意识、对社会的责任感、环境意识、人地和谐观、可持续发展观都得到了巨大的提升,形成了合作交流、探究发现的学习形式。学生在课堂上共同探讨、研究问题,小组内只要有一个学生发现了新问题或新信息,马上告诉组内同学,展开讨论……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合作意识在悄然形成。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教学活动永无止境,我们的研究也永无止境。以上是我在地理教学中的一点心得体会,还希望同行、专家给予批评和指正。

【新课程改革下的地理教学探索】相关文章:

高中地理联系实践进行教学探究

我国的地理界线

如何在地理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

新课程改革下学生应掌握的几种方法

高中地理教学案例及其分析

我对高中新课改的几点认识

试论地理课堂教学过程

地理新课程标准下的评价理念及实践

GIS在挪威课程改革中的现状

关于高二地理教学体系安排的思考

最新地理
热门地理
精品推广
随机推荐地理
学科中心
中网建材 中网化工 中网机械 牛涂网 中网体坛 中网生活 中网沥青 中网涂料 中网机器人 中网塑料 中网橡胶 中网玻璃 美美日记 中网资讯 广东熊猫网 读后感 读后感问答 读书笔记 胎教大全 汉语字典 成语大全 造句大全 组词查询 近义词 反义词 故事大全 英语单词 英语近义词反义词 英语例句大全 英语缩写大全 知识问答 三字经 数字大小写转换 邮编查询 脑筋急转弯 歇后语 百家姓 怀孕周期表 古诗词 对联大全 新华字典 汉语词典 成语大全 二十四节气 古诗词大全 中国古典 作文范文参考 范文 名言 版报 文档 诗词 奥数 图书 问答 高考 中考 小考 考研 留学 自考 志愿 大学 星座 笑话 语文 数学 英语 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