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 地    图

当前位置:地理网 >浅析人教版地理必修三与区域地理结合教学设计

浅析人教版地理必修三与区域地理结合教学设计
地理网 来源|2016-12-12 发表|教学分类:教学论文

摘要:高中地理新课程(人教版)必修三主要阐述不同区域的特征,区域地理则对世界和中国的各个区域进行综合分析。区域地理是“必修三”学习的基础,“必修三”是区域地理的升华。本文以德国为例,把“必修三”和区域地理结合教学,从德国的地理位置、莱茵河流域的开发、德国能源资源的开发、德国农业、德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人口和产业转移等方面进行教学设计,在教学中进行尝试,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必修三;区域地理;德国

高中地理新课程(人教版)包括三个必修模块,“必修一”主要阐述自然地理,“必修二”主要阐述人文地理,“必修三”主要阐述不同区域的特征,存在的环境问题及区域可持续发展。“必修三”采用案例法教学,对典型区域进行分析。从历年的高考试卷中可看出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是高考试题的核心内容,因而我认为如何提高必修三的有效教学直接关系到高考的成败。

区域地理主要包括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对区域地理位置、存在问题、开发条件、发展等方面的综合分析。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区域地理,一方面由于没有中考压力,所以学生们都没有认真学习,打牢基础;另一方面区域地理内容多,涉及面广,地名等记忆量大,学生普遍认为难学,难记,难区别。区域地理是“必修三”学习的基础,“必修三”是区域地理的升华。因此把“必修三”和区域地理结合教学是提高二者有效教学的重要手段。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反思总结,我对以下几个章节内容进行教学尝试,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教学设计:德国

1.德国的地理位置:①经纬度位置:所跨经度为东经5°~15°,纬度为北纬47°~55°。②海陆位置:位于大西洋东岸,亚欧大陆西部,西北部临北海,东北部临波罗的海。③相邻位置:陆上与波兰,捷克,奥地利,瑞士,法国,卢森堡,比利时,荷兰,丹麦等9个国家接壤,是欧洲除俄罗斯外邻国最多的国家。

2.莱茵河的综合开发:(结合必修三第三章第二节流域的综合开发)①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地形:地势南高北低,呈阶梯状,北部波德平原,地势低平,南部为高原山地。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多雨,冬暖夏凉,年温差小,多雨多雾,全年没有干季。水系:西欧第一大河莱茵河发源于瑞士境内的阿尔卑斯山北麓,西北流经荷兰等六个国家,在鹿特丹附近注入北海。全长1320千米,在德国境内有867千米。流域面积超过22万平方千米,它已成为国际航运水道。支流很多,主要有美茵河、鲁尔河、利珀河等。莱茵河水量丰富,汛期长,航运便利。矿产资源:这里煤炭资源丰富,煤质好,煤种全。②流域的早期开发及其后果:莱茵河早在20世纪50年代初水质很好,到了二战,由于森林被大量砍伐,河道淤积泥沙,水质变差。二战后,由于各工业的发展,过度开发自然资源,又大量排放工业“三废”(废水、废气、废渣),出现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生物灭绝,生物多样性减少。随着工业的增加,水体污染更加严重。同时莱茵河也发生了大洪水,前后50年间共发生了十余次洪涝灾害,问题十分严重。③流域的综合开发:为了使莱茵河重现生机,1950年成立了保护“莱茵河国际委员会”(IKSR)。IKSR对莱茵河流域进行了综合治理。采取很多手段如:植树种草,恢复河岸绿化植被,对河段裁弯取直,治理污染,垃圾发电,进行循环经济,清洁生产。④流域的开发成果:经过治理,莱茵河生态系统改善,洪水保护和防治,水质改善,地下水得到保护。莱茵河的航运能力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河道平坦开阔,流量平稳,全年无结冰期,可通航,流经国家众多,城市发达,经济腹地广阔。在德国南部地势落差大的地方发展水电,供应清洁能源,沿岸发展化学工业,钢铁工业。在德国利用莱茵河进行灌溉,养殖,提高农业收入。沿岸通过环境治理,水质优良,兴建各种公园,吸引游客前来观光赏玩,增加了旅游收入。

3.德国能源资源的开发:(结合必修三第三章第一节能源资源的开发)①资源开发条件。煤炭:莱茵河流域煤炭储量占全德90%,分布广。开采条件好,埋藏较浅,大部分可露天开采和大规模机械化开采。煤质优良,具有低灰、低硫、低磷、发热量高的特点。适合煤变焦,为冶金工业发展提供能源,适合煤发电,为城市提供绿色能源。市场:煤炭是德国主要能源,可满足德国各工业发展。在德国中西部鲁尔区发展了煤炭、钢铁、机械、化工等产业。交通:德国有便利的水陆运输和充足的水源,且有运河相连,河网密布,水运便利。欧洲大陆南北向和东西向的铁路都经过德国,因此有欧洲陆上“十字路口”之称,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北部海上交通也十分便利,陆上与众多欧盟国家接壤,联系非常方便。②能源综合利用。改革能源供应体系:德国制定法规,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价格由政府、企业和用户协调商定,可以保证市场的灵活性,能源供应有序,可以有效地保障能源。调整能源结构:为了环境保护,德国采取能源结构多元化,降低煤炭比重,增加风能、水能、生物能、核能、天然气等开发利用。大力推广节能:德国不断发展科技,推广节能设备,提高能源利用率,推广绿色建筑、绿色交通、绿色农业。制定法规,提高公民节能环保的意识。采取一系列重振经济措施:改造落后企业,关闭高耗能的工业,开发新技术,实行协作化专业化生产,发展第三产业和新兴产业,改善交通网络,优化环境。③德国环境保护与治理:为了治理环境污染,德国政策设立环境保护机构,统一法令。首先建污水处理厂,设备先进,技术世界一流。各工厂将废物回收利用,变废为宝,循环经济。在电厂附近建硫酸厂、水泥厂、砖厂等建筑材料厂,既减少废弃物排放,减少大气污染,又提高资源利用率,增加经济收入。针对煤田的露天开采区,通过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实施土地复垦,建立高效蔬菜、水果、肉蛋奶生产基地。其次,调整煤炭工业,提高煤炭工业的规模,减少数量,淘汰落后企业。完善道路等基础设施。目前德国以化学工业为主,产品附加值高,精细化工产品多样。

4.德国农业发展:(结合必修三第四章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影响德国农业生产的因素有地形、气候、交通、市场等。南北两地农业有较大的差异。德国南部是高原山地,日照时间较长,河谷地区土壤肥沃,盛产烟草、啤酒花,在慕尼黑形成著名的啤酒生产基地。德国北部波德平原地势低平,土壤较贫瘠,以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特点是全年温和湿润,但多雨多雾,日照时间较少,不适合发展种植业,这里主要发展乳畜业。分析世界乳畜业主要分布区,影响因素:(结合必修二第三章第三节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乳畜业比较发达的地区主要是北美洲五大湖周围地区、西欧、中欧,以及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影响因素:饲料和市场因素。在我国内蒙古自治区的牧区发展了乳畜业,在我国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市郊也发展了乳畜业。

5.德国工业化与城市化:(结合必修三第四章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分析鲁尔区区位优势,衰退原因,综合治理措施:(结合必修二第四章第三节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区)区位优势:煤炭资源丰富、邻近法国洛林铁矿区或利用水运从国外运铁矿石进入鲁尔区、莱茵河作为水源,水源充足、铁路,公路,水运发达,水陆交通便利、德国位于欧洲的十字路口,邻国众多,市场广阔。衰退原因:由于石油,天然气的开发利用,德国煤炭的地位逐步下降,各国纷纷发展了钢铁产业,同时钢铁的替代品增多,世界钢铁市场竞争激烈,德国工业以重工业为主,以煤炭、钢铁工业为核心,生产结构过于单一,高技术产业蓬勃发展,新技术革命的冲击。综合治理措施: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第三产业和新兴产业,调整工业布局,拓展和完善交通网,加强科学技术发展,消除污染和美化环境。

分析城市化的含义、标志、衡量指标、意义。(结合必修二第二章第三节城市化)城市化就是乡村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乡村土地转变为城市土地的过程。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人口数量增加,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出现城市群,产业由第一产业转变为第二、三产业。城市化的主要标志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城市化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的发展。工业化推动城市化,城市化带动工业化发展。分析城市化发展的阶段及特点和问题:一般城市化分为初期、中期和后期。分析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国家的城市化特点:英国等发达国家起步于工业革命时期,起步早,目前处于城市化的后期成熟阶段;水平高,今后的发展速度放慢,甚至有些国家,城市出现逆城市化现象。中国等发展中国家起步于二战后,起步晚,目前处于初期和中期;水平低,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的速度较快,但人口的不规范流动、产业结构的不合理导致城市发展不合理。

6.德国人口迁移与产业转移:(结合必修三第五章第二节产业转移)德国85%以上居住在城市,是欧洲人口出生率最低国家之一。德国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在德国南部城市(如慕尼黑)发展新兴产业航空航天、电子电器工业、啤酒等,随产业转移,人口从北部迁往南部。分析产业转移的影响:产业转移可以加快地区的经济结构调整,缩短产业升级的时间,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产业转移可以通过企业把转出国和转入国对同一产品的生产活动联系起来,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产业转移会改变自然地理环境,可能污染转入国的环境,改变区域地理环境、产业转移必然影响到人口的迁移,改变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

以上以德国为例,分析区域的各种问题,世界重要国家如美国、巴西、俄罗斯、印度、澳大利亚、埃及和英国等都可以用这样的思路透彻分析,可以收到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浅析人教版地理必修三与区域地理结合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浅议地理教学语言的规范化

必修课程地理Ⅰ的教材处理与教学方法建议

地理课程改革与地理教材表述问题

中学地理教学中的美育

关于高二地理教学体系安排的思考

浅谈初中地理素质教育的改革

复习区域地理的“十八字方针”

浅谈初中地理复习的几点策略

初中地理素质教育

地理常用教学方法

最新地理
热门地理
精品推广
随机推荐地理
学科中心
中网建材 中网化工 中网机械 牛涂网 中网体坛 中网生活 中网沥青 中网涂料 中网机器人 中网塑料 中网橡胶 中网玻璃 美美日记 中网资讯 广东熊猫网 读后感 读后感问答 读书笔记 胎教大全 汉语字典 成语大全 造句大全 组词查询 近义词 反义词 故事大全 英语单词 英语近义词反义词 英语例句大全 英语缩写大全 知识问答 三字经 数字大小写转换 邮编查询 脑筋急转弯 歇后语 百家姓 怀孕周期表 古诗词 对联大全 新华字典 汉语词典 成语大全 二十四节气 古诗词大全 中国古典 作文范文参考 范文 名言 版报 文档 诗词 奥数 图书 问答 高考 中考 小考 考研 留学 自考 志愿 大学 星座 笑话 语文 数学 英语 地理